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2.82MB ,
资源ID:667349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734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b)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表现近代男性: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性:改良后的旗袍现代(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流行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军装和“干部服”盛行(3)改革开放以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二、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b)1影响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等。2主要表现(1)婚俗:清末民初,青年男女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

2、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礼:趋于简化,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3)其他:民国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社会生活变迁的易误点(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探究点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原因【史料研读】史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

3、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史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探究:根据以上史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并指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提示变化方面: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习俗。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1)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西

4、文化的交融:例如,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改革开放后中西文化的交流。(2)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例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社会政治变革影响了社会习俗的变化。(3)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4)政府政策的影响:民国政府的剪辫易服和迫令放足、新中国初期的意识形态的制约、新时期以来政府倡导文明之风等。 考点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b)1变化趋势:人力、畜力(传统)机械动力(大

5、机器生产方式、近代)2变化(1)人力、畜力:轿子、马车人力车(城镇)、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自行车王国)。(2)机械牵引: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并存。淞沪铁路是最早在中国建成的一条铁路,是外国商人擅自修筑的,不久就被拆除了。清政府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该铁路于1881年建成,由唐山到胥各庄,是中国真正实际应用的第一条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二、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b)1邮政:驿站、民信局1866年试办邮政(通商口岸,中心城市)辛亥革命后,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1949年,邮政与电信合并。2电信:开端,1877年,台湾,有线电报(世界,1837年,

6、美,莫尔斯)1906年无线电报(世界,18941896年,马可尼)1932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3电话:1882年传入中国(世界,1876年,贝尔)民国,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营业所增加2003年世界第一。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报刊业的发展(b)(1)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2)国人办报1873年,汉口出版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2影视业的发展(b)(1)电影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1905年,定军山是中国

7、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的名作有小花红高粱霸王别姬等。(2)电视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新格局逐渐形成。3互联网的逐渐普及(b)(1)兴建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008年底,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超过城镇。(2)影响积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消极:存在着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沉迷网络等负面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发展为人

8、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探究点一交通工具的进步【史料研读】史料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 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运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探究: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近代中国兴

9、建铁路的认识。提示铁路是世界科技进步与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改变落后的局面,推动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便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1)外因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2)内因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和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 探究点二大众传媒的发展【史料研读】史料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

10、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姚福中中国编辑史探究: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报刊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示近代报刊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助推了维新变法等政治运动的发展,维新变法等政治斗争借助报刊展开宣传,又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影响(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2)制造舆论、唤醒民

11、众。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3)娱乐大众、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 1(20201月浙江选考,T13)下为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广告截图,仔细阅读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判断()自50年代开始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大批供应市场”和“大众化”说明中国开始成为“自行车王国”“抗衡舶来”表明自行车系中国制造自行车从此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ABCD答案:A2(20194月浙江选考,T12)观察下图(绘制时间:1924年

12、)。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ABC D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正确。“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与材料中的短袍窄袖相矛盾,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的结论,错误。综上分析可知A项正确。3(20194月浙江选考,T16)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

13、程和社会的进步A BC D解析:选D。根据材料“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正确。材料与“交通近代化的开始”无关,错误。“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错误。故选D项。4(20184月浙江选考,T15)“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

14、反映了()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解析:选D。题干中现象反映了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5(20184月浙江选考,T28)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时间影事概略1896年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段)1927、1930年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20世纪50、60年代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后

15、,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A BC D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正确,故排除;由“1927、193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由材料信息可知正确;电影用声光电的集中表现给人以视听感受,这种特有的沟通方式可以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正确。故选D项。6(201811月浙江选考,T15)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图所示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

16、通工具的有() A BC D解析:选D。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车、人力车、汽车,故选D项。1(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19世纪末一位外商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B人们都穿着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C城市大街小巷均是“稀奇稀奇真稀奇,两个轮盘当马骑”的交通工具D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解析:选A。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故A项正确;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穿着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两个轮盘当马骑”

17、指的是自行车,19世纪末自行车在中国未达到“城市大街小巷均是”的程度,故C项错误;“剪发”“鞠躬礼”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020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检测)下图是摄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老照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当时中国服饰的典型特征是()A坚持传统 B崇洋媚外C中西合璧 D洋为中用解析:选C。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物质习俗的变化。图片中既有传统的服饰还有受西方影响的西服等,故特征是中西合璧,故选择C项。3(2020台州书生中学月考)1913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见右图。该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

18、位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答案:C4(2020台州期末)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C大公报专门提供法律帮助D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答案:A5(2020浙江十校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1875年,工科给事中陈彝在一道奏折中认定,“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传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藉使中国之民肯不顾祖宗丘墓,听其设立铜线,尚安望尊君亲

19、上乎?”奏折内容未反映的是()A电话建设遭强烈抵制 B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C宗法理念的根深蒂固 D封建官员的守旧迷信解析:选A。该奏折只是工科给事中陈彝对“电线之设”的忧虑,奏折内容未反映电话建设遭强烈抵制,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传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藉使中国之民肯不顾祖宗丘墓,听其设立铜线,尚安望尊君亲上乎?”可以得出奏折内容受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宗法理念的根深蒂固及封建官员的守旧迷信,故B、C、D项均正确,均不符合题意。6(2020绍兴模拟)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

20、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材料可以用来研究()近代社会习俗变革史 “西学东渐”史大众报业发展史 中国白话文发展史A BC D答案:D7铁路运输技术的发明与革新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有铁路及火车始于1865年。此后,修铁路之议沸沸扬扬,反对之声亦甚嚣尘上。(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迄1911年(宣统三年),中国修成铁路4 809.05公里,其中被列强控制的就达4 4

21、76.24公里,占铁路全长的94.1%。焦润明中国近代文化史材料二铁路未通之前,平遥是面向晋南的棉花中心。正太铁路通车后,交通网络发生重大变化,榆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贸易中心。平遥则沦为榆次的二级市场。山西铁路沿线各城镇以铁路为轴心,把周边乡村纳入怀中,进一步密切了城乡关系,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江沛、李丽娜铁路与山西城镇的变动(1)材料一中,19世纪后半期反对修铁路之声“甚嚣尘上”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铁路建设高潮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修建铁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重要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说明了什么”,材料一中“

22、修铁路之议沸沸扬扬,反对之声亦甚嚣尘上”说明了传统习俗和保守观念排斥近代物质文明。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迄1911年(宣统三年),中国修成铁路4 809.05公里,其中被列强控制的就达4 476.24公里,占铁路全长的94.1%”,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资本输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2)依据材料二中“交通网络发生重大变化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可知,改变了交通格局或引起交通网络的变化;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新的贸易中心的出现及国内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化进程。答案:(1)说明:传统习俗和保守观念排斥近代物质文明。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23、,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中国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出现商办铁路热潮)。(2)影响:改变了交通格局或引起交通网络的变化(或: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新的贸易中心的出现及国内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布局,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化大革命”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A传统满族旗袍B改良旗袍C苏式连衣裙 D干部服解析:选B。孙中山提出民族主义,具有

24、反清的特色,中华民国不可能将传统满族旗袍定为国家礼服,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确定的礼服是近代中西合璧的改良旗袍,故B项正确;苏式连衣裙流行于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干部服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故D项错误。2在南京,1912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注意到:“(浙军)带着剪刀作为武器在南京各街道上游行,剪掉所有那些仍然蓄发的中国人的辫子。南京人民对浙军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恨。”同期,在成都、长沙、昆明等地,也因军队强制剪辫而引发了民众恐慌,甚至发生了血案。再次一级的城市及乡村,没有革命军的强迫,剪辫者更少。材料反映了()A政治革命导致社会习俗迅速改变B临时政府不关心民众C社会革命比上层政治革命困难

25、D临时政府不尊重人权解析:选C。由材料“再次一级的城市及乡村,没有革命军的强迫,剪辫者更少”可知,乡村剪辫的人很少,这说明辛亥革命对乡村影响较弱,社会革命比较困难,故C项正确;由材料可知,习俗并未迅速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底层民众对革命的不理解、不关心,不是临时政府不关心民众、不尊重人权,故B、D两项错误。31894年7月2日,一家商行在天津早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材料反映了()A物质生活的时尚发生变化B维新变法使生活观念转变C报纸开始刊登商业广告 D市民衣食住行基本西化解析:选A。据题干可知该商行有洋货的供应,说明人们物质生活

26、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故选A项。4.(2020宁波十校高三联考)右图是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湘潭学友会的合影,该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主要特征是()A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B删繁就简,婚姻自主C交汇碰撞,日新月异 D返璞归真,渗透融合解析:选A。从照片可以看出,人物着装有西装革履、长袍马褂,故A项正确;图片为学友会的合影,不能反映当时婚姻状况,故B项错误;静态的照片不能反映日月变迁,故C项错误;照片反映了服饰的土洋结合,与返璞归真不符,故D项错误。5(2020丽水模拟)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林徽因和徐志摩陪同翻译。在上海,泰戈尔可能会看到的社会现象有()公共汽车的运行

27、民众观赏电视节目吉檀迦利自由恋爱成为一种时尚改良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AB CD 解析:选D。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故正确;电视节目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故错误;自由恋爱成为一种时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错误;改良旗袍是在民国时期流行,故正确。故选D项。6(2020台州期末)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风气败坏解析:选C。中国古

28、代,服装是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而到了近代,只要具备经济条件,就可以穿得很好,无论地位高低以及从事何种工作,说明了服装使传统的等级尊卑观念发生了改变,故选C项。7(2020嘉兴选考模拟)阅读下表。对下表的分析正确的有()上海市离婚原因及方式统计分析(%)(19291932年)原因年份意见不合不道德虐待遗弃经济压迫男主动女主动协议192977.79.55.11.420.620.658.8193073.414.54.00.820.816.263.0193186.40.52.50.510.07.582.5193286.51.95.21.06.010.483.6总计78.77.74.10.915.

29、614.270.2 婚姻中的情感、观念等因素越来越被重视男女平等已然实现城市新女性表现出自信和自立传统婚姻观念在城市中已悄然消退A B C D解析:选B。根据材料,19291932年上海市离婚的原因中,意见不合占“78.7%”,故正确;材料仅是上海一地的离婚数据,不能以偏概全,反映男女已经实现平等,故错误;根据材料,19291932年上海离婚案例中,男主动“15.6%”,女主动“14.2%”,协议“70.2%”,表明城市女性越来越自信、独立,故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离婚数据,不能反映结婚数据,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8(2020丽水、衢州、湖州高三质检)近代中国交通艰难起步,步履蹒跚,而如今的交

30、通事业成就斐然。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正确的是()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航运的开端 20世纪4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 19世纪末收回利权运动使铁路事业较快发展 20世纪早期一些沿海城市开始出现公共汽车A B C D解析:选B。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航事业起步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排除含有的选项,故B项符合题意。91934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记载:“山东近年电话建设,颇有进步,而济南为电话线网之集中点。但有商办、省办、部办三种。商办者,成立最早,通话范围在济南市区,省办、部办电话,皆最近五年成立。”此记载可以佐证近代山东()A通讯事业的起步早于其他省份B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C工商

31、业的发展由分散趋向集中D经济重心从沿海转向内地解析:选B。从山东省电话建设的发展状况可知,山东通讯事业发展很好,可以佐证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故B项正确。10(202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下表所列信息,按时间(洋务运动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新式住宅、渔光曲、中华邮政、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磁悬浮列车、“村村通”工程长袍马褂、中外纪闻、最早的航运企业、自办有线电报布拉吉、火葬、邮电部、北京地铁A BC D答案:C11(201610月浙江选考,T28)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

32、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C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解析:选C。由题干材料信息“1905年”“民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共和国”“博爱主义”等可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舆论动员,故C项正确。12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组号流行服饰流行语阅读文娱形式A列宁装最可爱的人苏联小说扭秧歌B军装破“四

33、旧”毛选学唱样板戏C中山装“时间就是金钱”古典文学看电视剧D唐装上网时装杂志跳交谊舞解析:选A。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装”“最可爱的人”“苏联小说”“扭秧歌”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生活场景,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举行通车典礼,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它是英美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清政府在交齐28.5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后,竟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到1904年日俄战争前,1万多公里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

34、强之手。1909年10月,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1910年湖北省要求准予商办川汉铁路。从1928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10年间,国民党政府在关内仅修建3 600公里铁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勉强修建了1 900公里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只顾发动内战,基本没有修建铁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能够维持通车的只有1万多公里。材料二从195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算起,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为止,新中国先后建成干支线6 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

35、上。新建的宝成、兰新两大干线以及黎湛、蓝烟、鹰厦、萧穿等线加强了西北、西南与全国的联系。2006年4月27日,上海磁悬浮列车结束两年试运,正式投入营运。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顺利实现了全面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11年6月30日15时,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以高速铁路为骨架,总规模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将基本建成。(1)根据材料一,概括旧中国铁路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2)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解析:(

36、1)第一小问状况,结合材料中“1876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1万多公里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1910年湖北省要求准予商办川汉铁路”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因素,从外部列强入侵、内部政局动荡、经济落后等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从数量增加、布局更加合理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背景,从政治上的独立、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借鉴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等方面分析。答案:(1)状况:起步晚;发展缓慢;列强争夺路权;由国办到商办;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不均衡。因素:列强入侵;政府腐败无能;战乱频繁,政局

37、不稳;经济落后。(2)变化:铁路数量增加;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铁路网;运行速度提高;实现铁路现代化。背景:民族独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50年代后外国在华办报活动的步子日趋加快。在华外报大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中文报刊的复兴与发展、特别是商业性中文日报的迅速发展。六七十年代后,随着外国商人、传教士以及其他人士的深入各地,在华外报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不断扩展,至九十年代维新运动兴起之前,一个以上海为中心,以广州、汉口、天津、香港、澳门等南北重要城市为基地,散布于8个省14个城市的外报网络基本建成。 1895年

38、维新运动兴起以后,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逐渐崛起,结束了外报长期垄断中国报业市场的局面。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全面展开,国人办报活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自1901年至1911年,官绅士民积极创办各类报刊,新办报刊数量与年俱增。据不完整统计,1901年为34种,至1911年为209种。办报点也已遍布全国,计有上海、北京、天津乃至伊犁、西藏等国内60多个城市或地区。在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民办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的主体,旨在变法图强、注重政论文章的政治性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发展的主流。 摘编自黄瑚中国近代新闻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报刊业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

39、对于报刊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有人认为是中国社会动乱的帮凶;有人认为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推手。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分析说明。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分别从办报的主体、内容、阶段、种类、分布范围、意义等角度来进行阐述;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晚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来回答即可。(2)首先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其次再列举其中的史实,然后说明论证。 答案:(1)变化:从外报为主体,到民族报业逐渐崛起;民办报刊逐渐合法化;报刊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报刊报道内容广泛;报刊种类多;办报点分布范围广,逐渐遍及全国;报纸杂志担当启蒙和救亡图存使命。 原因:政治运动推动;民族危机加深;政府政策调整;民族工业兴起;西学传入;有识之士推动。 (2)示例一报刊是中国社会动乱的帮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全国各地主要报纸杂志报道大量严重失真新闻,导致人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出现19591962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报刊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示例二报刊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推手。三民主义、辛亥革命。1905年,孙中山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他利用各种报刊作为武器,不断宣传三民主义思想,聚集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发动革命创立共和,推动社会进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