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93.50KB ,
资源ID:667063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706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四).doc

1、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统一六国1商鞅变法材料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战国策秦策一【解读】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史事和游士论辩、权谋的资料汇编,以国别区分,共三十三篇,计东周、西周各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赵、魏各四篇,韩、燕各三篇,宋、卫合为一篇,中山一篇。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常书、修书诸名,后经西汉刘向编次整理,因其内容多为战国游士策谋,故命为今名。秦策共分五篇,秦策一居全书第三卷。商鞅变法是秦国走向

2、强盛的转折点,此段材料说明:商鞅在秦国推行法治,公平无私。商鞅变法成效显著,使国内治安清明,国外诸侯畏惧。其缺陷是国内严刑峻法,苛刻少德治,国外以势压人,未能以德服之。【注释】卫鞅:公孙氏,名鞅。战国时卫国人,故亦称卫鞅。后来由于封地为商,又称商鞅、商君。亡:逃亡。黥(qng):也叫“墨刑”,用刀刺刻犯人面额,再涂上墨。劓(y):古代割掉鼻子的刑罚。傅:指太子的师傅。期(j)年:一周年。材料二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大、民众,不淫于言,则民朴壹。民朴壹,则官爵不可巧而取也。不可巧取,则奸不生。战国商鞅商君书农战材料三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用兵之道,务在壹赏。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

3、于农,则朴;朴则畏令。战国商鞅商君书算地材料四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两者偏用,则境内之民壹;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战国商鞅商君书算地【解读】商君书,又名商君、商子,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撰,是先秦法家的重要著作。今本目录二十六篇,实存二十四篇,主要阐发法家重农战、明刑赏的政治主张。 “农战”政策是秦国逐渐强大的关键,“农战”亦称耕战,即农耕与作战,而农耕又是作战的后盾,为作战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以上材料说明商鞅治秦重视农业生产,他认为重农可以使民风淳朴,奸诈不生,因此“安居而恶出”,人民畏惧法令,便于管理。入耕出战,为后来秦国的兼并战争打下了坚

4、实的基础。【注释】偷:怠惰,轻视。淫:过度,无节制,放任。壹:专一,一致,统一。数(sh):即道,方法。草:杂草丛生处,草野,荒地。私利塞于外:堵住民众在农战之外获得私利的途径。偏(bin):通“徧”,古“遍”字,周遍,全面。材料五秦用卫鞅计,制爵二十等,以战获首级者,计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计功赏至万数,天下谓之“上首功之国”。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裴骃史记集解引谯周古史考【解读】古史考,三国蜀谯周撰。此书根据古时典籍,纠正史记的错误。由于古史考原书早已亡佚,此条辑自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这条材料说明商鞅的“二十等爵”制度调动了秦国民众参加战争的积极性,使秦国成为“上首功之国”,

5、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注释】上:通“尚”,崇尚。首功:斩敌首级的军功。秦制以斩敌首多少论功晋级,后来就将斩下的人头称作首级。2吸纳人才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

6、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秦李斯谏逐客书,转引自史记李斯列传【解读】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初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太史公,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是研究汉武帝中期以前中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公元前237年,由于郑国渠事件,秦王嬴政下“逐客令”,李斯上书谏止,秦王收回成命。此谏逐客书记载于史记李斯列传。这条材料就选自谏逐客书,说明了吸纳人才对秦国兴起的重要作用。【注释】来:即“徕”,招致,招揽。举:攻克,占领。六国之从(zng):合从,从通“纵”,即合纵政策。战国之时,秦处西,六国地处南北,苏秦游

7、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故称合从(纵)。杜:堵塞,封闭。向使:假使。内(n):亲近。3秦地形胜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尝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西汉贾谊新书过秦下【解读】新书,亦称贾子新书、贾子,西汉贾谊撰。据阎振益、钟夏新书校注,其中过秦分上、下两篇,总结秦亡教训,为西汉著名政论文。后世收入昭明文选时,称做过秦论。以上材料说明关中地理形势是秦国兴起的有利因素,进可攻,退可守,为秦国的发

8、展壮大提供了客观条件。【注释】被:通“背”。带:环绕。四塞之国:秦地四面皆有山关之固,所以称作四塞之国。缪(m):通“穆”。其势居然:谓所处之势位使然。居,谓所处之位。4秦世风貌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孙卿子曰:“其固塞险,形执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汙,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

9、数也。是所见也。故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虽然,则甚有其也。兼是数具者而尽有之,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是何也?则其殆无儒耶!故曰: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战国荀况荀子强国【解读】荀子,又名孙卿子、荀卿子,是荀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汇集。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学术大师,出身儒家,而又广泛吸取各家精华,说理透彻,论辩谨严。其思想多有近于法家者,韩非、李斯皆出其门下。这条材料是荀子应聘入秦时,对秦国的印象与观感。材料说明:秦地山川形胜,易守难攻,物产丰美,资源充足。秦民风俗淳朴,奸诈不生,朴实无华,遵纪守法。秦国吏治整肃,谦恭敦厚,廉

10、洁奉公,政治清明。这是秦国之所以能够长期称霸诸侯的原因。但荀子又提出秦国的不足之处,“粹而王,驳而霸”,完全实行儒者治国之道的才能称王,而驳杂他法的可以称霸,在秦国没有大儒,即荀子认为秦国推行法治有余,而儒家德治不足,这是秦国的缺陷与弱点。【注释】应侯:即范雎(j),秦昭王时曾任秦相,受封于应,称应侯。孙卿子:即荀卿,后世因避汉宣帝讳而改称。执:通“势”。挑(tio):通“佻”,轻佻。楛(k):恶劣,不正当。比周:结党营私。倜(t)然:作状语,高远的样子。数(sh):必然的道理。虽然:即使如此。(x):惧,担心害怕。县(xun):即悬,称量,衡量。王(wng):称王,实现王道。王道是由儒家提出

11、的以仁义平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霸:称霸,成就霸道。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与“王道”相对。5盛中有弊材料一令行于民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商君曰:“

12、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解读】汉书,东汉班固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中保存了丰富的西汉史料。这两条材料都是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很值得比较。材料一是商鞅自己的评价,材料二是西汉贾谊的评价。两者论述矛盾,南辕北辙,但是各有道理,并不能说谁对谁错。因为商鞅是从法家的角度,认为变法使

13、秦国秩序井然,走向文明;而贾谊是从儒家的视角,认为变法缺乏德治,人情冷漠,使秦国道德沦丧。实际上,两者都说出了商鞅变法的一个方面。法令严明,使秦国迅速强大,而缺乏德治,又使统治不能长久。在秦国走向兴盛的同时,也埋下了秦朝灭亡的祸根。【注释】朞(j)年:即期年,一周年。之:往,至。冀阙:古时宫庭外的门阙。致胙:古代天子在祭祀仪式后,将祭肉赏赐给诸侯,以示礼遇。营:建设,经营。鲁、卫:诸侯国名,此处代指礼义之邦。耰(yu)(ch):泛指农具。,同“锄”。虑有德色:虑,心思,意念。德色,恩赐的脸色。谇(su)语:责骂。倨(j):通“踞”,即箕踞,随意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故名。古人认为,倨是一种无

14、礼的坐姿。稽:通“计”,计较,争论。慈子:父母爱子女。耆(sh)利:耆,爱好,后作“嗜”。耆利,即贪利。材料三李斯问孙卿子曰:“秦四世有胜,兵强海内,威行诸侯,非以仁义为之也,以便从事而已。”孙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女所谓便者,不便之便也;吾所谓仁义者,大便之便也。彼仁义者,所以修政者也,政修则民亲其上,乐其君,而轻为之死。故曰:凡在于军,将率,末事也。秦四世有胜,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战国荀况荀子议兵【解读】材料说明秦国没有建立起仁义的根本国策。虽然“秦四世有胜,兵强海内,威行诸侯”,但是由于缺乏德化,不是以德服人,诸侯只是慑于威势,表面屈服,所以“然常恐天下

15、之一合而轧己也”。荀子称其为“末世之兵”,而非“仁义之兵”。【注释】便:便利。女:通“汝”。上:君主。将率:即将帅。(x):惧,担心害怕。轧:压倒,胜过。材料四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西汉贾

16、谊新书过秦上【解读】材料说明德治的重要性,缺乏德治是秦皇立国的巨大弊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正是此段材料的点睛之笔。【注释】崤函:崤山、函谷关。(ch)耰(yu)棘(j)矜(qn):耰,即锄与耰,锄田去草和碎土平地的农具。棘,通“戟”,棘矜,即戟柄。又服虔认为,耰乃锄柄;王念孙认为,棘矜乃伐棘以为杖,与斩木为兵相类。铦(xin):锋利。铩(sh):长刃刀矛之属。絜(xi):衡量。六合:天地四方为六合,代指天下。堕:通“隳”,毁灭。施:施行,给予。建立集权统一国家6郡县制度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

17、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

18、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解读】材料一反映了秦统一

19、后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王绾等赞成分封制,李斯赞成郡县制,秦始皇认可李斯的主张,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是采用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进行统治的问题。郡县制将原有方国的权力收归中央,取消独立王国,使其成为统属于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机构,从而为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材料二开始也是对分封与郡县的议论。与材料一不同的是,李斯从阐明分封、郡县两种制度孰优孰劣,转向论述统一思想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并进而提出焚书建议,推行愚民政策。淳于越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李斯认为“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收去诗、书

20、、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可以说,材料一着重于统一制度,材料二强调钳制思想,都是为统一集权服务。郡县制度,功在千秋,但焚书愚民,造成了文化浩劫,两者都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注释】填(zhn):通“镇”,威服,压服。以:因为,由于。王:称王。支辅:即枝辅,辅佐,辅弼。田常、六卿之患:指代田氏代齐、六卿分晋的史事。六卿,即晋国的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丞相:此指李斯,时任丞相。相与:共同,一道。非:非议。党与:同党之人。蠲(jun)除:清除。7议定帝号材料一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

21、,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

22、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上古天子,庖牺氏、神农氏称皇,尧、舜称帝,夏、殷、周称王。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朕,我也。古者尊卑共之

23、,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尧曰“朕在位七十载”,皋陶与帝舜言曰“朕言惠,可底行”,屈原曰“朕皇考”,此其义也。至秦,天子独以为称。东汉蔡邕独断卷上【解读】独断,东汉蔡邕撰,今传本分上、下两卷。此书对研究周秦、汉代的名物制度有参考价值。材料一说明秦始皇议帝号的原因(“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其间陈述虽有美化之嫌,但基本上展示了秦灭六国的过程;材料二阐述群臣的意见(“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与秦始皇的决议(“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始

24、皇帝”的由来(“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尤可见嬴政的君权意识,至为浓烈。材料三是后世学者蔡邕对始皇帝号的读解(“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朕,我也。古者尊卑共之,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至秦,天子独以为称”),论述显明。【注释】异日:往日,从前。效:进献。倍:通“背”,背弃,背叛。畔:通“叛”,背叛,叛变。辜:罪,罪过。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分别指王绾、冯劫、李斯。侯服、夷服:皆属于古代九服。王畿(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

25、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等,称九服。此处泛指王城周围方千里以外的地方。毋:无。谥:谥号。行:生平事迹。庖牺氏:即伏羲氏。嫌:避忌。底(zh)行:施行。8统一文字材料一书同文字。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同文书。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材料四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

26、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解读】汉书艺文志,中国第一部史志目录,班固据刘歆七略增删修补而成,堪称上古学术成果的总纲。可参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其书首创部首编排法,运用“六书”理论说解文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著作。本书叙目所载叙言,论列文字源流,颇得体要。可参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材料一、材料二是史记的记载,非常简略。材料三、材料四叙述了秦统一

27、文字的具体情况,可以作为史记的补充。秦将纷繁复杂的六国文字统一为小篆,有利于不同地区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统一。隶书也起源于秦代,为后世汉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注释】畮(m):通“亩”。涂:通“途”,道路。趣(q):通“趋”,趋向,归向。古文: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六国所用的文字。9其他举措材料一始皇三十五年销锋镝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人,立于宫门,坐高三丈。铭其后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大人来见临洮,其大五丈,足迹六尺。”铭,李斯篆,蒙恬书。三辅黄图卷一材料二始皇权铭,其文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28、,乃召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薛氏款识,秦会要卷十一材料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曁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寓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

29、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21。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21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西汉贾谊新书过秦上【解读】三辅黄图,又称西京黄图,撰人失传。原书有图有记,成于汉末或去汉未远之时,图早佚,文字部分经后人辑理成书。该书记载了汉代长安周围三辅地区的具体状况,也涉及周秦古迹,是研究关中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秦会要,清孙楷纂,搜集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古籍中有关秦典章制度的记载,以类相从,汇集成编。可参

30、徐复秦会要订补。以上材料说明:秦始皇兼并六国后,除了设置郡县、议定帝号、统一文字、焚书愚民之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加强集权的措施。如对内任命地方官员、制定法律、收缴天下兵器、统一度量衡、车同轨、迁徙豪民,对外开疆拓土,北筑长城、南取百越。这一系列举措,共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中国二千余年的王朝统治开辟了规模。【注释】锋镝:刀刃和箭镞,借指兵器。金人:铜铸的人像。铭:刻。铭:铭文,刻写在器物上的文辞。权: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黔首:黔为黑,黔首谓以黑巾覆头的人,秦称平民为黔首。法度量则:法度,特指度量衡制度。量(ling),计量物体多少的容器。则,标准权衡器。壹:统一,一致。歉(xin)

31、疑:即嫌疑,疑惑不明。酺(p):国遇喜庆,特赐臣民聚会饮酒。(j):古代乐器名,猛兽形,木制,后为铜制。北向户:开北户以向日,是古人概念中的极南地区。因当地居民往往向北开门窗以纳日光,故称。策:驱赶骡马役畜的鞭棒。寓:同“宇”。六合:天地四方为六合,代指天下,人世间。敲朴:即敲扑,鞭打的刑具,短曰敲,长曰扑。俛(f)首系颈:俛首,即俯首。系颈,把绳套在颈上,表示伏罪投降。堕:通“隳”,毁坏。兵:兵器。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践,残,使残坏。践华为城,断华山为城。因,依,依托,利用,凭借。池,护城河。因河为池,利用黄河作为护城河。21谁何:盘诘查问。22金城:指坚固的城。秦始皇的暴政10秦始皇为人材

32、料一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材料二十九年,王翦、羌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材料三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材料四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

33、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材料五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材料六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

34、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解读】关于秦始皇嬴政的性格特点,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有集中的反映。前两条材料所记乃嬴政统一六国以前的情况,材料一是尉缭对秦王的评价,虽暴戾但犹有所收敛;材料二反映了嬴政对仇家的报复。后四条材料在秦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诛杀无辜,甚至罪及山树,好刑滥杀,刚戾自用,其暴虐的性格愈演愈烈。“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可见秦始皇治国是完全依靠法家行事。嬴政暴戾的性格与纯用法家治国,加剧了秦朝的暴政。【注释】蜂准:即隆准,高鼻梁。挚鸟膺:挚鸟,即鹘,一种猛禽。膺,胸。挚鸟膺

35、,挚鸟样的胸部,俗称鸡胸,胸骨突出貌。约:穷困。布衣:平民。见我常身自下我:即秦王待尉缭为上宾的意思。之:到,往。阬:同“坑”,活埋。赭:伐尽树木,使山岭赤裸呈赭色。幸:帝王亲临。中人:宫中之人,常指宦官或宫女。从(zng):即“纵”,放纵。幸:宠爱。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按照秦法,一人不能兼有两种方术,若方术不灵验,立即处死。候星气者:观测星象的人。书:文书,当时的文书写在竹简上。呈:通程,定额。坠星:陨星。服:承认。因:就,于是。11焚书坑儒材料一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

36、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秦律,敢有挟书者,族。”汉书惠帝纪颜师古引张晏注材料三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材料四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

37、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五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陈之王也,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于是孔甲为涉博士,卒与俱死。陈涉起匹夫,驱谪戍以立号,不满岁而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搢绅先生21负礼器往委质22为臣者何也?以秦禁其业,积怨而发愤23于陈王也。东汉班固汉书儒林传【解读】以上材料说明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情况。材料一是李斯提出焚书的具体措施,秦始皇许可执行;材料二记载秦朝的挟书律,企图以法律的形式禁绝民间藏书;材料三揭示秦始皇焚书的本质是愚民政策;材料四记载了秦始皇坑儒

38、的始末;材料五阐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所带来的影响,既造成文化浩劫,又使秦朝失去了士人的支持。【注释】诣:前往,到。弃市:刑人于市,与众弃之,谓处死刑。城旦:古代刑罚名。旦起筑城,劳役四年。制:帝王的命令。族:灭族。微言:精深微妙的言辞。乖:背离,违背。从衡:即“纵横”,交错纷乱,扰攘之义。又可解作战国的合纵与连横政策。始皇闻亡:指秦始皇得知侯生、卢生逃亡的消息。报:复命。奉命办事完毕,回来报告。巿:读作f。奸:盗窃。廉问:察访查问。訞(yo)言:邪说,惑乱人心的话。传:通“转”,辗转。六学:指六经之学。王:称王。驱:驱使,逼迫。谪(zh)戍:谪罚戍边。立号:自立国号为“张楚”。21搢绅先生:古代

39、穿儒服的读书人。22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23发愤:发泄愤懑。12严刑峻法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解读】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国,严刑峻法的事例随处可见,可谓俯拾皆是,在这里不一一列举。这条材料说明,秦始皇之所以采取严刑峻法的政策,除了以法家思想治国,还受到五行观念的影响。“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

40、之数”,就直接指出了这种观念。【注释】十月朔:秦朝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年始。周正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年始,秦代周德,故改其正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秦为水德,在阴阳五行观念中,五行与五方、五色相配,水德属于北方,故崇尚黑色。数以六为纪:在阴阳五行观念中,水主阴,而易卦之阴爻称六,后因以为阴之称。秦为水德,故数目皆以六为单位。河:黄河。合五德之数:秦为水德,在阴阳五行观念中,水主阴,而阴主刑杀,所以急法刻削,以符合五德的命数。13穷兵黩武材料一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杨、粤,置戍卒焉。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乱。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势,战则为人禽,

41、屯则卒积死。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其性能寒。杨、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希毛,其性能暑。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发之不顺,行者深怨,有背畔之心。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为之也。故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今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复,天下明知祸烈及己也。陈胜行戍,至于大泽,为天下先倡,天

42、下从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材料二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置材官,聚天下兵器于咸阳,铸为钟,讲武之礼,罢为角抵。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而胜、广起。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材料三始皇既并天下,北筑长城,南戍五岭,又有骊山、阿房之役,兵不足用,乃至发谪。先发弛刑之类,次发西贾人之类,次发治狱不直者之类,次以隐宫刑徒者,次以尝有市籍者,又其次则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先发里门之左,名闾左之戍。未及发右,而二世立,复调材士五万人,以卫咸阳。民不聊生,天下骚动,而胜广起矣。是时楚兵百

43、万,而秦发近县不及,乃赦骊山徒奴产子以击盗。及关东盗贼益炽,又发关中卒以击之。而章邯三岁将兵,亡失已十数万,坑于降楚者,又二十余万。沛公入关,而秦遂以亡。原秦之亡,皆起于兵备废弛,而倚办于仓卒。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引山斋易氏说材料四按班史以销锋镝、弛武备为秦之所以亡,山斋因而发明其说。然愚以为秦之亡,非关于兵弛也。当时尽吞六雄,威震六合,彼胡越僻在裔夷,岂能为纤芥之害而发百万之师以戍之?骊山、阿房之役,又复数十万健卒壮士,虚耗于无用之时,糜烂于不切之役。盖侧目倒戈相挺而并起者,皆秦兵也。史记言:“先是诸侯吏卒繇使屯戍过秦中者,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44、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怨,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诸将微闻其语,以告项羽。羽乃尽坑秦卒二十余万人。”夫此二十万人者,即十余年前王翦、王贲等将之,以横行天下,诛灭六雄者也。国有兴废,而士心之勇怯顿殊,异哉!然章邯之降也,特以畏赵高之谗,二世之诛;而其兵固非小弱,亦未尝甚败衂。而此二十万人者,亦复弭耳解甲,而曾21无异辞。虽明知必蹈祸机,反幸诸侯之入关以纾22祸。所谓寡助之至,亲戚叛之者欤?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解读】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撰,因唐代杜佑通典而推广之。该书选材详赡,贯穿古今,是研究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史籍。

45、这四条材料说明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贪戾而欲广大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乱”,是秦世一大暴政。内兴外作,“虚耗于无用之时,糜烂于不切之役”,导致“寡助之至,亲戚叛之”,这也是秦朝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注释】禽:通“擒”。密理:指人的肌肤纹理细腻紧密,与疏理相对。毳(cu)毛:鸟兽所生细密之毛,与希毛相对。能(ni):通“耐”,受得住。偾(fn):倒覆,僵仆。谪发:贬谪并发配。谪戍:因罪而被遣送守边。市籍:指商贾的户籍。由于秦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凡在籍的商贾及其子孙,与罪吏、逃犯等同样看待,都要服役。大父母:祖父母。财卤:掳掠的财物。卤,通“掳”。算:古代计数用的筹码。烈:祸患,伤害。材官:地

46、方预备兵兵种。角(ju)抵: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类似现代的摔跤。隐宫:宫刑。材士:勇武之士。班史:班固的汉书。无状:行为失检,没有礼貌。衂(n):挫折。弭耳:犹帖耳,指驯服、安顺貌。21曾(zn):副词,竟。22纾:消除,解除。14不恤民力材料一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其远者不在五百里而至;公侯地百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远者不在五十里而至。输将者不苦其繇,繇使者不伤其费。故远方人安其居,士民皆有欢乐其土,此天下之所能长久也。及秦而不然,秦不能分尺寸之地,欲尽自有之耳。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贱耳,十钱之费,弗轻能致也。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故陈胜一动而天下不振

47、。西汉贾谊新书属远材料二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东汉班固

48、汉书食货志材料四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内愁怨,遂用溃畔。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五始皇二十六年,童谣云:“阿房阿房,亡始皇。”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材料六始皇三十三年,起自临洮,东暨辽海,西并阴山,筑长城,及开南越地。昼警夜作,民劳怨苦,故杨泉物理论曰:“秦始皇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不

49、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其冤痛如此矣。”蒙恬临死曰:“夫起临洮,属辽东,城堑万余里,不能不绝地脉,此固当死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河水注材料七秦赋户口,百姓贺死而吊生,故秦谣曰“渭水不洗口赋起”,即苛政猛虎之意矣。明董说七国考卷二引咸阳大事记【解读】述异记,旧题南朝梁任昉撰,内容多小说家言,但也保存了一些古代民谣,可资参考。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其注文二十倍于水经,是六世纪前中国最全面而有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名著。而且注文引用古籍多达四百余种,其中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七国考,明末董说编。编者根据史记、战国策及诸子杂史,搜集有关战国时代七国制度的史料,依照会要体例,纂集成书。材料一说明:由于秦朝幅员

50、辽阔而中央贡赋未作调整,使民众的赋税负担更为沉重,“一钱之贱耳,十钱之费”,统治者太不顾惜民力,“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材料二说明:秦始皇大兴土木,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彰显至尊地位,穷奢极欲,这一切势必成为民众的沉重负担。材料三、材料四说明:秦世贫富分化严重,始皇内兴外作,人民毫无喘息的机会,使得“海内愁怨,遂用溃畔”。材料五、材料六、材料七所引民间歌谣,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愤恨。由于秦滥用民力,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民力透支,几近绝倒,故陈胜揭竿而天下响应。【注释】输将:运送,输送贡赋。繇使:即徭使,劳役与差役。繇:通“徭”,徭役,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劳动。海上:海边,海岛。此处泛指路途遥远的地方。振:通“拯”,挽救。章台:战国时秦宫中台名。上林:秦代宫苑名。写放:即写仿,模仿之义。仟伯:通“阡陌”,田间小道。更卒:古代轮番服役的兵卒。亡(w)聊:无所依赖,无以聊生。赭衣: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此处代指罪犯。僭差:僭越失度。闾左:居住于闾巷左侧的人民,秦时贫贱者居闾左,后因借指平民。纺绩(j):纺指纺丝,绩指缉麻。用:因而,因此。举:抚养。(b):用糖渍的干果。口赋:古代的人口税。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