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 习 目 标核 心 素 养1.说出物种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2.尝试像科学家一样研究。1.通过对“物种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的学习,形成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通过对“目标2”的学习,初步学会基于事实和证据,运用科学术语精确阐明实验结果,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1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丧失(1)物种绝灭的原因内在原因: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氛围: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观念淡漠的人晓之以理,对触犯相关法律的人绳之以法。要依靠生物科学与技术来保护生物多样性。2像科学家一样研究:科学探究(1)科学研究是从
2、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开始的。(2)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能够通过收集证据而回答的问题 作出假设: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也是建立在 观察和以往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分析证据 得出结论(1)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是物种绝灭的外在原因。()提示:是物种绝灭的内在原因。(2)人类滥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都可能直接造成野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3)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及采用人工繁殖技术是依靠生物科学与技术来保护动物的表现。()(4)设计实验的目的是得到证据。()提示:是验证假设。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问题探究哈佛生物学家威尔森说:“我们正走在第七次大灭绝的
3、边缘上”,以前的灭绝是因为宇宙、天气的变化,而现在,人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请大家结合教材P2“积极思维”,尝试分析这些物种的绝灭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些物种的绝灭说明了乱捕滥伐、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是物种绝灭的重要原因。讲解归纳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物种绝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从来源上,可分为内因和外因,而外因又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从作用途径上,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3)从影响程度上,可分为重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乱捕滥伐是人的直接行为;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外来物
4、种的入侵、环境污染往往是人类活动不当所导致的,因此人为因素是物种绝灭的主要原因。3物种绝灭的两种内因类型的比较(1)物种特化含义:一个物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某种特定的栖息环境而产生了特别的习性,使其难以再适应变化的环境。特点:特化是对环境的超强适应,但这种适应可能是致命的。(2)功能基因的丧失含义:一些野生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遗传力和生活力下降,从而使种群数量减少而趋于濒危。特点:功能基因丧失是无法弥补的,只能在人工条件下尽量繁殖较多濒危动物,但长期人工饲养和近亲繁殖,又会使某些功能基因丧失而加快其绝灭过程。1关于物种的绝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个生物在自己死亡前,
5、都会产生新个体,留下后代,因此物种不会绝灭B人类活动是加速物种绝灭的主要原因C物种一旦绝灭,便不可再生D物种的绝灭、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都会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A物种的绝灭是一个自然过程,几百年来,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使得许多动物、植物已经绝灭或濒临绝灭。物种一旦绝灭,便不可再生。物种的绝灭、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都会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2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ACD本题考查
6、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与破坏原因的分析能力。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栖息地的破碎化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它使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阻,小种群对疾病抵抗力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减弱和繁殖率降低,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项错误,D项正确。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直接原因是新物种的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的灭绝量,C项正确。 像科学家一样研究:科学探究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原则:在实验设计前,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而不能凭空想象。 (2)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子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子,观察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自变量与因变量a自变量又叫实验变量,是作用于实验对象的因素或条件,应具有可变性和可操作性。b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产生的反应或现象,应具有可测性和客观性。c实例:研究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温度是自变量,酶活性是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中无关变量在实验不同的分组中要保持平衡,平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a所用生物材料相同(数量、长度、生理状况等)。b所用实验器具相同(大小、型号等)。c所用实验试剂相同(成分、浓度等)。d所用处理方法(振荡、保温、光照等)和处理时间相同。(3)对照原则:为了排除无关条件的干扰,常要设立对照实验。其中直接用于论证结果的一组称为实验组,用于对比的一组称为对照
8、组。(4)平行重复原则: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必须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在实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一点。(5)等量原则和可行性原则。2几种常用的对照方法对照方法对照组处理方法单一变量的控制实例空白对照不人为施加任何处理因素单一变量为控制因素的有无酶具有催化性的实验条件对照施以非所研究的部分处理因素单一变量为控制因素的类型差异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相互对照几个实验相互对照单一变量为控制因素量的差异温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实验自身对照与实验组为同一对象单一变量为人为施加处理因素前后的差异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3.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1)提出问题这类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证据而
9、回答的问题。所提问题是从客观的观察和思考中提出来的。(2)作出假设:它是建立在观察和以往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3)设计实验目的:验证假设。前提条件:需要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术,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重要内容:控制变量。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因子都始终保持不变。(4)实施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细致、客观地收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到的数据。(5)分析证据:在科学探究中为了方便分析,常常分类整理相关数据,如绘制成表格、曲线图等,以便清晰地呈现相关变化。(6)得出结论:在作出结论时,应充分评判证据是否支持假说。生活
10、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夏天,做熟的食物很快就会腐败变质,俗称“变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做熟的食物里生出了无数细菌。食物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食物自然产生的,还是来自空气?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巴斯德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里,其中甲瓶的瓶颈呈弯曲细长的天鹅颈状(鹅颈瓶),乙瓶为普通烧瓶,瓶口竖直朝上。甲、乙两个瓶子的瓶口都是敞开的。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的肉汤。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中的肉汤尽管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4年后,瓶内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后来他又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怎
11、样解释这一实验结果呢?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永远不会自然生出细菌的,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分析材料中所述实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研究生物学最基本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材料中运用的是_法。其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_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证据_。(2)观察到的现象:_。(3)提出的问题:_?(4)该实验设置对照实验了吗?如果设置了,是如何设置的?_。(5)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为什么要再次煮沸?_。(6)实验研究的单一变量是_。(7)得出的科学结论是_。解析一般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本实验中提出的问题
12、是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从哪里来,具体实验的过程是“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里,其中甲瓶的瓶颈呈弯曲细长的天鹅颈状(鹅颈瓶),乙瓶为普通烧瓶,瓶口竖直朝上。甲、乙两个瓶子的瓶口都是敞开的。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的肉汤”。观察到的现象是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放置4年后,瓶内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实验步骤的设计中常设置对照实验,这样实验结果才具有可比性,结论才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本题中甲、乙两瓶实质上就是对照实验。答案(1)实验作出假设得出结论(2)肉汤腐败变质(3)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从哪里来(4)设置了。甲瓶的瓶颈呈弯曲细长
13、的形状,而乙瓶为普通烧瓶,瓶口竖直朝上(5)再次煮沸能杀死肉汤中已有的细菌,排除细菌可能来自食物这一干扰因素(6)空气是否直接与肉汤接触(7)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方法规律:实验设计中对照组设置技巧(1)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除自变量外,其他因子应尽可能相同,以便清晰地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实验设计的“加减法”。加法:即对实验组额外增加所需要验证的实验条件。减法:即减少实验组中某种要验证的实验条件。 课堂小结知 识 网 络 构 建核 心 语 句 归 纳1.物种绝灭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物种绝灭的主要原因。2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是物种
14、绝灭的内在原因;乱捕滥伐是物种濒危和绝灭的直接原因之一。3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属于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4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5科学研究要收集证据,收集证据的过程是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之一。6科学研究是从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开始的。7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它是建立在观察和以往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8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因子都始终保持不变。9实施实验有时需要重复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据统计,素有“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在全球仅存300只左右,且其野生数量极少,为防止其绝灭,在我国陕
15、西洋县建成了朱鹮野化实验基地以保护这种珍禽。造成朱鹮几乎绝灭的内在原因是()A物种特化B乱捕滥伐C功能基因丧失 D栖息地被破坏C物种特化、功能基因的丧失往往是物种绝灭的内在原因,长期人工饲养和近亲繁殖导致朱鹮某些适应野外生存的功能基因丧失。2下列哪项不是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措施?()A建立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B科学引种C制定有关法律和进行法制教育D为保护有益动物,消灭有害动物D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措施,不应包括消灭有害动物,有害物种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消灭了有害动物就是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会对其他生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
16、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实验组对照组黑暗中培养在光下培养生长良好生长不良A BC DB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为有光和无光。正常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幼苗才应是对照组(),故实验组(接受了实验变量处理的组)应为。4某报道称松树针状叶具有保鲜作用。实验室中现有柑橘60个、塑料桶(有盖)数个、松树针状叶适量、医用保鲜剂1瓶。(1)如果松树针状叶具有保鲜作用,请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2)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方案,研究室温条件下,松树针状叶是否具有保鲜作用。将柑橘_分成
17、3等份,放在A、B、C 3个塑料桶中。A桶中加入_,B桶中喷洒适量医用保鲜剂,C桶不处理作为_,3个桶都加盖。一段时间后,观察和统计A、B、C 3个桶中_。(3)预测并简单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果结论霉变的柑橘数量BAC_松树针状叶的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BAC_松树针状叶的保鲜作用十分明显解析本题利用了对照实验原理,注意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时注意用题干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预测并简单分析实验结果时,结论一定要答全。如4种情况:松树针状叶的保鲜作用不是很明显、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不具有保鲜作用和保鲜作用十分明显,是在什么样的实验结果出现时才会出现,要解释清楚。不要先讲实验结论再说实验结果,因为实验结论
18、是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出来的。答案(1)松树的针状叶能产生抗生素杀灭细菌(合理即可)(2)随机适量松树针状叶对照霉变的柑橘数量(3)松树针状叶保鲜作用不是很明显BAC松树针状叶不具有保鲜作用ABC教材课上思考答案(教师用书独具)积极思维8种动物的绝灭说明了什么?提示:结合材料和生活经验回答即可。例如,这些物种的绝灭说明:物种绝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包括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猎;使动物栖息地破坏和丧失;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也是物种绝灭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对野生动物加以保护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在于野生动物对我们人类具有药用、工业原料、科研、文学艺术创作、
19、旅游、美学等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还有人类所不知道的潜在价值。保护濒危动物主要有以下措施:a.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就地保护;b.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繁育中心进行迁地保护;c.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d.建立、健全相关法律。积极思维科学家在病毒的研究中有何创新?在多次实验不成功后,科学家换了一种研究方法,采用了一种非常精密的过滤器(滤孔直径比细菌还要小)过滤患病烟草叶片的浆液。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教师用书独具)评价指南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各抒己见。由于人类活动的日渐频繁,人为设施的不断增加,适合动物生存的区域变得越来越小,而且很多都呈孤岛状分布,这使得它们之间的基因交流变得愈发困难,国宝大熊猫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物种之一。保护措施主要是建立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区。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科学探究的例子有很多,如在生活中遇到的解决“延长鲜花保存期”“家庭制作小盆景”“食物保鲜方法”等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个科学探究的过程。3没有道理。通过对生物科学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应该建立在破坏自然、影响自然界中动物生存的基础上,而应该积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爱自然,爱护动物,善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