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18.50KB ,
资源ID:666287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628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模块综合测评A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题组训练:模块综合测评A .doc

1、模块综合测评A限时90分钟100分战报得分_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政治、军事经验十分丰富的姜尚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周天子的直属区域B.是奖赏开国功臣的需要C.主要目的是监控少数民族D.意图建立王畿的“藩屏”【解析】选D。根据材料“周公旦被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姜尚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可知,周武王将亲族重臣分封在反周势力比较强大的地区,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建立王畿的“藩屏”,故选D。2.战国时,齐国统治者不惜财力物力创办稷下学宫,实行各种优惠政策,招徕天下有识之

2、士,稷下学宫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策源地,成为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齐国统治者创办稷下学宫是为了()A.实现富国强兵争雄天下B.树立田齐尊贤重士形象C.弘扬“举贤尚功”传统D.推动学术文化发展繁荣【解析】选A。齐国“招徕天下有识之士”是为了适应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故选A;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是智库性质,排除B;目的是适应兼并战争需要不是弘扬传统,排除C;稷下学宫的创办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但不是目的,排除D。3.东汉光武帝鉴于历史教训,规定“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此举()A.加强了中央集权B.导致宦官专权局面C.有利于加强皇权D.有效抑制外

3、戚干政【解析】选C。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光武帝刘秀虽然设立了“三公”职位,但是国家大事大部分都由皇帝亲自掌管的尚书台来处理,这就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故选C;题干内容涉及皇权的加强,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题干所述史实会加强皇帝的权力,不会导致宦官专权局面,排除B;题干所述史实会削弱相权,与抑制外戚干政无关,排除D。4. “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这说明魏晋南朝时期()A.宰相参政议政职能制度化B.中枢机构异变利于皇权加强C.制衡机制提高了行政效率D.中央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作

4、为中枢机构的中书省地位提高,尚书省地位削弱是有利于皇权加强的,故选B;三省承载的宰相参政议政职能制度化是隋唐时期,排除A;材料体现了制度变化没有体现效率的提高,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决策范围的扩大,当然不能体现“民主化”,排除D。5. 隋唐时期,士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宋朝,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这一变化()A.抑制了官僚腐败B.增添了政治活力C.降低了官员素质D.确立了官僚政治【解析】选B。在宋朝时期实行“崇文抑武”政策,大批的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坛,他们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官僚阶层的社会流动,增添了政坛的政治活力,故选B;官员的出身与官僚政治的腐败没有直接关系,排

5、除A;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坛,会提高官员的素质,而不是“降低”,排除C;在秦朝时期,官僚政治已经取代了贵族政治,而不是在宋朝,排除D。6. 白居易重赋中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材料表明()A.两税法改变了征税标准B.两税法扩大了征税来源C.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D.两税法加重了百姓负担【解析】选D。据“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可知,两税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导致百姓负担加重,故选D;老百姓负担加重是因贪官污吏的勒索征敛,并非因征税标准的变化,排除A;

6、材料反映的是两税法在实际运行中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并未提征税来源是否扩大,排除B;老百姓的负担加重并不等同于政府收入增加,排除C。7. 下图是某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此朝代是()A.东汉B.唐朝C.北宋D.明朝【解析】选C。依所学,北宋时期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故选C;依所学,东汉强化尚书台的作用,而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排除B;明太祖废除宰相,与材料中同平章事不相符,排除D。8. “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这一主张来自()A.道家学派B.佛教禅宗C.朱熹的理学D.陆九渊的心学【解析】选C。 程朱理学认为格物致知的目

7、的是明道德之善,材料主张“穷天理”最终达到“通世故”,这符合朱熹的思想主张,故选C;道家学派主张“道”是万物的本原,排除A;佛教禅宗讲究的是生死轮回的思想,排除B;心学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排除D。9. 在北宋初期,造船场多在江西、湖南等地,所造船只多为“纲船”(漕运船)、座船(官员乘坐船)、战船、马船;北宋后期,造船场多分布在闽、浙等地,大多生产抗风浪能力较强、吃水较深的尖底船。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南北经贸发展B.海外贸易兴盛C.经济重心南移D.海防建设加强【解析】选B。 根据“造船场多在江西、湖南等地,所造船只多为纲船(漕运船)、座船(官员乘坐船)、战船、马船”“造船场多分布在闽、

8、浙等地,大多生产抗风浪能力较强、吃水较深的尖底船”可知,从北宋初期到北宋后期,宋代造船场从南方内陆转向东南沿海,船的主要目的变为适应海上航行,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海外贸易兴盛,故选B;北宋时期南北经贸主要是在陆上开展,不能充分反映南北经贸发展,排除A;北宋的造船场都在南方,不能反映当时经济重心南移,排除C;北宋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陆上的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加强海防建设不符合史实,排除D。10.据学者统计,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 660件,共3 391事,明太祖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24事。朱元璋工作如此之多的原因是()A.宰相制度的废除B

9、.蒙古军队的南下C.宦官专权的出现D.军机大臣的失职【解析】选A。依据所学,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了宰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导致工作压力增大,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明太祖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24事”的现象,故选A;为防御蒙古军队南下,明朝重新修建了长城,排除B;依据所学,明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排除C;依据所学,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奏笔录,排除D。11. 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明朝设置都司卫所等机构管理蒙古等地;清朝设置理藩院管辖蒙古、新疆及西藏等地。这些机构的设置()A.推动了边疆地区对外开放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C.旨在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D.促成了各民族风

10、俗趋同【解析】选B。 元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设置管理机构,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B;题干体现了对边疆的管理,不能体现对外开放问题,排除A;“旨在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元朝史实不符,排除C;宣政院、都司卫所和理藩院是不同性质的机构,不能促成风俗的趋同,排除D。12. 某学者描述说“鸦片战争后,原来在从广东通到内地的大道上谋生的人变成了流浪者;而原来在安徽与上海之间流浪的人,却变成了谋生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B.战争对广东经济破坏严重C.经济重心发生转移D.安徽与上海经济联系紧密【解析】选A。 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打破了广州原有的外贸垄断局面,外贸中心开始转移到

11、上海,这是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选A;B无法解释“而原来在安徽与上海之间流浪的人,却变成了谋生者”,属于片面解读,排除B;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南方地区,并未发生转移,排除C;D不能说明“在从广东通到内地的大道上谋生的人变成了流浪者”,属于片面解读,排除D。13.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此诗反映了三元里抗英斗争的特点是()A.有组织的妇幼皆兵B.自发性的保卫家园C.维护国家主权目的性强D.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引领【解析】选B。 由材料“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

12、,乡民合力强徒摧”可知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自发的抗英斗争,故选B;三元里抗英斗争是群众的自发行为,排除A;三元里抗英斗争基于朴素的爱国热情,维护国家主权目的性不强,排除C;三元里抗英斗争没有经过爱国主义动员,排除D。14. 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解析】选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促进清

13、廷向西方学习,汉族士大夫觉醒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进入政治权力中心,故选B;鸦片战争与汉族官僚地主地位上升等没有关系,排除A;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洋务运动是这场革命推动的结果,排除C;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时,曾国藩等人推行的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D。15. 在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是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A.都由资产阶级主导B.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C.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D.都受到国际环境的重要影响【解析】选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在西方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14、下进行的,19141924年的工业化浪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进行的,两次均与外部国际环境密切相关,故选D;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排除A;洋务运动前没有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排除B;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排除C。16. 民国初年,倡导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 到 1920 年,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 400 余种。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侵略的加剧B.新文化运动的洗礼C.政府政策的转变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解析】选B。 始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

15、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这是新出版刊物猛增的主要原因,故选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各帝国主义战胜国共管中国的局面,任何一国侵略中国打破这种利益均衡都会引起其他帝国的连锁反应,A与史实不符,排除A;1920年北洋政府的政策与民国初年相比无太大改变,排除C;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时间不符,排除D。17. 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讲演话题以生活常识的教育居多。不久后,其讲演的报告中“国家”“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北洋政府的腐败B.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C.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解析】选

16、B。据“1919年”和“国家”“爱国”“强权”可知,这一变化应是受到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影响,而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意识,故选B;北洋政府不是在1919年才开始腐败的,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后广泛传播,主要宣传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等内容,且与“爱国”的主旨不符,排除D。18. 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C.中国共产党

17、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1935年10月”“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可以推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故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而告终,没有粉碎这次“围剿”,红军才不得不长征,排除B;题干中仅是述及“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不能说明这次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排除C;遵义会议是在长征途中所召开的一次会议,此时还没有完成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排除D。19.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性事件。2017年开始,中小学教材已经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将八年

18、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华北事变D.西安事变【解析】选B。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入侵的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故选B;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启的是全面抗战,排除A;1935年华北事变时抗战已经开始,排除C;1936年西安事变抗战已经开始,排除D。20. “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荫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这是沙家浜中的一段唱词。该唱词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选C。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南方的红军改编成新四军

19、,故选C;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排除A;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是红军,排除B;解放战争时期没有新四军,只有解放军,排除D。21. 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选D。根据材料“1949年4月”“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可知此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该战役是渡江战役,故选D;根据所学,辽沈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9-11月,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根据所学,淮海战役的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

20、1月,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B;平津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C。22.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外交的不断努力,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最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的是()A.“一边倒”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带一路”建设D.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解析】选B。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可知,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与国之间处理关系的基本准则,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故选B;“一边倒”有浓厚的冷战意识形态色彩,不利于世界和平,排除A;“一带一路”是在21世纪出现的,不符合“新

21、中国成立初期”,排除C;“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21世纪出现的,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不符,排除D。23. 西方政治学者戈斯内尔认为:“一个派别对另一个派别的交替统治,由于党派所产生的天然报复心理而使斗争愈演愈烈。”新中国成立后,针对这个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确立政治协商制度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加强基层民主建设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选A。题干中主要涉及的是党派关系,体现中国政党制度特点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不涉及政党关系,排除B;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体现的也不是政党间的关

22、系,排除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跟政党制度无关,排除D。24. 改革开放43年来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种状况表明()A.世界各大经济体促成多极化形成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C.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了世界D.改革开放使中国工业已超过美国【解析】选C。由材料中,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上的提升可以反映改革开放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也使中国影响了世界的经济格局,故选C;多极化仍然在形成过程中,排除A;我们仍在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排除B;材料中讲述的是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中的变

23、化,没有中国和美国的对比数据,排除D。25.全国人大代表潘越说:“深圳在法治环境、金融市场环境以及文化教育软环境方面的全面领先,促使其发展成创新之城。”创造“深圳奇迹”的重要原因是()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解析】选A。深圳作为“一夜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因而创造“深圳奇迹”的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选A;“科学发展观”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与“深圳奇迹”的时间不符,排除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0

24、0年提出的,这与“深圳奇迹”的时间不符,排除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017年提出的,这与“深圳奇迹”的时间不符,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12分)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正是宋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让许多后世的文人知识分子或多或少都有某种“梦回宋朝”的情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时间赋税总额农业税商业税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约3 559万贯2 321万贯1 238万贯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约5 698万贯2 762万贯2 936万贯宋神宗

25、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约7 073万贯2 162万贯4 911万贯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材料二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与材料一所反映现象的内在联系。(8分)【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发展和

26、社会变迁。第(1)题第一问,变化结合表中数据概括即可,注意赋税总额中农业税和商业税的比例变化;第二问原因则从商业税比例不断扩大进行归纳即可;第(2)题第一问,主要结合材料,对社会生活的新气象进行逐项归纳。第二问联系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所推动。答案:(1)变化:赋税总额不断增加;商业税收不断增加;商业税收逐渐超过农业税收。(答出两点即可)原因:商品经济(或商业)的繁荣发展。(2)新气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生活(或娱乐生活;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联系:(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且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27.(1

27、2分)武汉是一座可以绝地反击并且坚持到底的英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1911年10月汉口日报上刊载的两则要闻摘自辛亥革命史丛刊材料二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辛亥革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近代武汉是一座“可以绝地反击并且坚持到底的英雄城市”的史实。(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解析】本题考查武汉相关问题。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即可,注意武汉包括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部分;第(2)题,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变迁等角

28、度归纳即可。答案:(1)史实:汉阳铁厂;武昌起义;武汉会战。(或八七会议;收回汉口英租界)(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理解: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风俗发生新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或: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 年7月23日,在这普通的一天,发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事件。各地早期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石库门楼召开会议

29、。突然,一个陌生人闯入了会场,与会代表经过紧张的商议,决定易地去嘉兴南湖继续开会。摘编自曾成贵锤头镰刀旗下材料二从 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9年底,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200多次武装起义,武装起义大部分失败。但这些起义都保存了一部分武装,为创造并壮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打下一定基础。起义的接连失败,以血的教训教育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俄国十月革命式的“城市中心论”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只能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照顾中国社会特点,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贺新元中国道路: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1)指出材料一中“深刻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事件”,并简析其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

30、学,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进行的革命实践以及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10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的相关史实。第(1)题,主要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归纳即可;第(2)题,主要结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斗争进行整理归纳即可。答案:(1)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或:中共一大召开)。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或: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与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2)实践:南昌起义;八七

31、会议;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理论成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或: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9.(2021天津高一检测)(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

3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1)根据

33、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6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6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主要体现为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完全的计划经济,这主要是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还有就是国民经济建设加速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影响。第(2)题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表现: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完全的计划经济。原因:苏联模式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问题:如何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举措: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