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题训练41(2011湖南四市九校第一次联考1题)据周朝礼制规定,天子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用六十四人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如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解析】考查西周的礼乐制度。由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通过礼乐的规定来显示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即生活礼仪具有政治色彩。【答案】D2.(2011北京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1题)以下关于东周前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肆分封诸侯导致王室衰微 B周天子已经失去天下共主
2、的名分C诸侯国凭实力改变领土格局 D县郡行政区基本取代了贵族食邑【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解答时注意“东周前期”的前提,西周结束进入东周时期,A项说法本身错误,导致王室衰微的是兼并战争,诸侯势力日益壮大;B项说法错误,周天子地位下降,但仍是天下共主;D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本题选C项。【答案】C3.(2011襄阳四校高一期中1题)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
3、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 )A.大禹治水 B.商朝的宗法制 C.西周分封D.汉朝设郡县【解析】考查分封制。据材料信息中的“齐鲁、荆楚、吴越”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答案】C4.(2011襄阳四校高一期中3题)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 B C D【解析】考查嫡长子继承制。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应该是嫡子中的长子,而并非长子。【答案】C5.(2011河南许昌四校联考24题)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国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少,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
4、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该记载反映了( )王位可以继承 分封等级秩序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 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A B C D【解析】考查分封制。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王位可以继承这个信息,排除带的选项;也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排除带的选项;从“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可以看出该记载强调的是分封等级秩序,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B6(2011河北高三质监1题)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C东、西方文化
5、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解析】考查西周对后世的影响。古代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而周代则是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ACD说法错误。【答案】B7(2011山西太原学段测评1题)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认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对于文中“势”的理解正确 的是( )A西周初年的复杂局面 B强大的贵族势力C日益强化的皇权 D唐朝强盛的国力【解析】考查分封制知识点。题干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答案】A8.(2011福建四地六校联考1题)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
6、,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解析】材料主要说殷周时期王位如何世袭,一是立嫡一是立贤,立贤优于立嫡,但殷周还是立嫡,原因是立贤“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相反就是立嫡具有优越性。【答案】D9.(2011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1题)与“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B商朝的内外服制度C西周的分封制 D秦汉的郡县制【解析】“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后一句:心
7、相同志向就相同)。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天子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本题选C项。【答案】C10(2011辽宁辽南五校协作体期中1题)三字经中所说“周辙东,王纲堕。”透视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 )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 解 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 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 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周辙东”是指东周,说明时间阶段是东周,这一时期由于血缘关系的疏远,宗法制走向解体,分封制遭到破坏面临统治危机。【答案】B11(2011内蒙古赤峰优质高中一模24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8、材料一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 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
9、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治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8分)【解析】第(1)问考查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阁权益重”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变化指的是明初,在废丞相,权分六部的基础上,
10、设内阁,内阁的地位日渐上升。第二问趋势结合明清废丞相反映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第(2)问考查对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原因及主张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原因可以从经济发展、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思想启蒙加以归纳;第二问结合材料二政治主张可以从政体:君主立宪制;国家权力分配原则:三权分立加以概括。第(3)问考查对孙中山民主革命实践和与维新派思想主张的比较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主要观点可以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等方面加以概括;第二问可以结合政体和方式上加以归纳即可。【答案】(1)变化:废丞相,设内阁;内阁地位日渐上升。(4分)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2)设想: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分)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6分)(3)观点:将社会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4分)不同之处: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建立君主立宪政体。(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