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鉴赏文中的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理解人物形象。2学习文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来表达感受的写法,感受真实的历史氛围,鉴赏文章言近旨远、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3探讨长征的意义,思考文中“插曲”的意义,领悟对敌政治工作以及革命的人道主义在战争中的作用与力量。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战场是残酷的,有枪林弹雨,朝不虑夕。长征胜利万岁讲述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大战中的插曲讲述了别样的战时生活,没有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通过杨成武、聂荣臻两位将军的回忆录,一起走进那个时代吧!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蓝盈盈(yn)窑洞(yo
2、)衷肠(zhn)迂回(y) 慰问(wi) 爽快(shun)骤然(zhu) 寒噤(jn)二、辨析下列词语,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1惦念惦记辨词两者都有“思念”的意思。“惦念”更倾向思念,更为深刻,多用作惦念某人。而“惦记”是心里想着这件事,多用在某件事上。运用(1)陆游一生仕途不顺,临终前却还惦念着国家安危。(2)从心理上讲,如果一个人总是惦记未完成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负担,由此影响睡眠。2消瘦瘦削辨词两者都可以用来指人瘦。“消瘦”侧重于瘦的过程,一般指在短时间内体重下降;“瘦削”表示状态,形容身体或脸很瘦。运用(1)他戴着浅色棒球帽,身穿黑色T恤露面,对比以往仿佛消瘦了许多。 (2)
3、再看那小子时,却是生得骨瘦如柴,脸上更是异常瘦削。3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辨词两者都有“来来往往”的意思。“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一般只形容人。“络绎不绝”往来不断,前后相接。运用(1)现场人流涌动,熙熙攘攘,几乎所有摊位前都排起长队,来宾们争相品尝中国美食。(2)马路绿化带中就有大片的小菊花,公园外面也摆放了很多菊花,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水泄不通。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改正:_答案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在“迂回敌人左侧”后加“的任务”。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
4、长汀县客家人,中共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蒋介石逆历史潮流而动,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当时的红军只能向经济、交通都比较落后,国民党统治也相对薄弱的中国西南部、西部和西北部转移。这样,红军的战略转移便发展为万里长征。各部红军转移的
5、走向基本一致,形成了途中各部的会师,并由局部会师发展为三大主力会师,最终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于西北。回忆录回忆录共有两种形式:(1)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一般不拘于形式,内容也未必完备;(2)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记述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起源:在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回忆录这种文体。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克塞诺封写了一本书,比较完整而忠实地记载了苏格拉底的言论和经历,书名就叫回忆录。在我国,撰写回忆录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儒家经典论语,就是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著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也可以看作是一篇
6、回忆录文章。古人撰写的一些吊唁文章和墓志铭,也带有回忆录的性质。到了近代和现代,回忆录这种文体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人民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人民将永远纪念他们。因此,同这些伟人共事过的、接触过的人,就撰写回忆录来表达自己的崇敬心情,同时也为后人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本文讲述的内容是红四军团进入吴起镇之后,依然受到敌人的追击。在毛主席的指挥下,设围打击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战斗后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聆听毛主席对长征胜利的总结。全文表达了对长征取得胜利后的喜悦之情。_答案歼灭二马骑兵战役毛主席的讲话任务探究一胜利后的喜悦理解文章的内容 任务导引本文记述了“长征胜利”的中心事件,又表现了长征胜利给
7、作者带来的激动和兴奋之情,渲染出文章的情感基调。学习时我们要注意把握长征过程的艰难,体会长征胜利的重大意义。任务设计1在文中介绍吴起镇名字的由来和现状有何用意?_答案(1)说明吴起镇的由来,让读者了解吴起镇。(2)吴起镇“却看不出有什么纪念吴起的古迹”与“窑洞口旁边挂着的一块牌子吸引了我们”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苏维埃政权在此地的强大。2仔细阅读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论述,说说这些论述主要讲了哪些内容。_答案(1)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时间。包含了总的长征时间、战斗时间、休息时间、行军时间。(2)总结了红军长征途经地。共走过十一个省,走了二万五千里,是前所未有的长征。(3)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成就。占领几十个
8、城镇、筹款数百万元,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4)总结了红军长征的困难。路途遥远,敌人围追堵截,说不尽的艰难险阻。(5)总结了红军长征的意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3结合毛主席的讲话,谈谈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_答案(1)红军长征胜利创造了历史。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2)长征是宣言书。长征的胜利宣告了红军战略转移取得了成功。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3)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4)长征又是播种机。它
9、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5)长征的胜利证明了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只有跟着共产党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成功。任务探究二革命者的英姿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任务导引这篇文章刻画了战争中的红军战士,这里面有群像,有个人形象。学习时我们要注意他们的形象特点,感受他们的高贵品质。任务设计4这篇文章展现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_答案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民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
10、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5从本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邓小平?文章是如何展现其特点的?_答案文中的邓小平同志是一个爱护战士、平易近人的首长。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从邓小平同志与“我”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更拉近了邓小平同志与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他尤为平易近人。“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则是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邓小平同志丝毫没有首长架子。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五角度”1从文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
11、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3从分析情节入手。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展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因此,赏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4从分析环境入手。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5从人物关系、作者议论(评价)、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1)许多作品所涉及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
12、特征。(2)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任务探究三渲染气氛,描写人物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任务导引文中的场面描写很有特色,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生动、形象,现场感强。任务设计6文章是如何描写红四军团到达吴起镇的欢乐、热烈场面的?_答案(1)将要到达吴起镇时队伍“顿时沸腾”起来了。运用了“顿时”“沸腾”两个词语表达了战士们在长久地坚持之后,即将完成任务的喜悦之情。(2)同志们“欢叫着”“冲着”等词语表现长征胜利后的愉悦心情。(3)文章还回忆了长征路上遇到的一系列的困难,现在终于胜利,“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所以“激动”“兴奋”。7本文详细地描写了围歼敌人的场面,请结合相关的段落谈谈这一场面描写有何特点。_答案(1)现场感强。“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直接描写了敌人进入包围圈的场面,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2)细节描写突出。“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这一细节描写较为突出,表现了敌人在受到打击时的狼狈。(3)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既详细地记叙了战斗的场面,又有相关的解说和议论,使得描写详尽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