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597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时作业要点整合夯基础课堂探究破重难课堂对点达标练知识点一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背景(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2)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2形成:_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1949 年(1)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为五星红旗,_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2)意 义:初 步 建 立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领 导 的 多 党 合 作 和_制度。共同纲领义勇军进行曲政治协商3发展(1)职能转

2、变: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_。(2)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主监督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知识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2)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2标志:第一届_的召开。(1)时间、地点:1954 年 9 月,北京。(2)主要内容通过了_,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_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_类型的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

3、_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根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点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原因: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_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 1954 年宪法。4实施:1947 年,_自治区成立。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5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_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内蒙古当家作主 民族区域自治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

4、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2共同纲领与 1954 年宪法制定的主体不同: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1954 年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使少数民族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真正实现了民族平等,这有助于消除各民族之间的隔阂,真正实现民族团结。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1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2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在有少数民族居

5、住的地方就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主题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材料:1954 年 9 月 15 日开幕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 1 226 名代表,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军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各民族各阶层的代表。(1)材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样构成的?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特点?提示:构成: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全国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构成。特点:具有广泛性和平等性。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材料:中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2)据材料说明我国中央

6、国家机构的运行机制。提示:我国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其常设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机构领导成员,并对其进行监督。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变化。材料: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3)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的变化。提示: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或由原来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4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材

7、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口号,也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到去年,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这个口号就明确地提出来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有什么意义。提示:有利于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比较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提示:1.不同点:2.联系:(1)两者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都能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两者都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

8、形式。例 1 下图是 1949 年反映一届政协的漫画步步高升。寓意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下列内容不属于此次“人民政协”会议的是()A确立首都、国旗、国徽、国歌B成立首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C决定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D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D解析 此题为反向选择题,接受共同纲领内容是开国大典前第一次人民政府会议的内容,不属于此次“人民政协”会议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 D;1949 年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徽、国歌,成立首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A、B、C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主题二 民族区域自

9、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条件。材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概括其主要内容。提示:时间:1949 年。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组成的自治机关。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材料: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50 周年,中央代表团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在拉萨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宝鼎周围的浮雕分别为“签订十七条协议”“民主改革”“川藏、青藏公路通车”

10、“毛主席派人来”“腾飞的西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历史性画面。中国青年报(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提示: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对国家富强和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提示:(1)历史上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2)各民族在长期反抗压迫、外来侵略过程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3)少数民族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民族习惯等。(4)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以及共同发展繁荣的需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提示:1.特点:(1)中国

11、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2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

12、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列选项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B发挥经济特区作用C保证民族平等团结D保障民族高度自治B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因此 A 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制度,与发挥经济特区的作用无关,因此 B 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因此 C 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高度自治,因此 D 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

13、B 选项。1“这个宪法以 1949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D解析:从材料“这个宪法以 1949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可知该宪法是 1954 年宪法。A、B、C 三项都是共同纲领的内容。故选 D 项。21950 年 6 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B解析:毛泽东“光

14、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中国共产党要和其他政党团体等合作治理国家。这就形成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 B 项正确。A 项是 1954 年建立的;C 项是民族政策;D 项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3观察下图,相关代表肩负的最重大的历史使命是()A制定社会主义宪法B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C完善政治协商制度D选举党和国家领导人A解析: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 A 符合题意。4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

15、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C人民民主政权建立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宪政基础奠定D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是新中国民主初期过渡的结束,是旧阶段而不是新阶段,故 A 项错误;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故 B 项错误;1949 年新中国的建立意味着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建立了,故 C 项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层面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故 D 项正确。51953 年,中央人

16、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B解析:据史实 1952 年底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故 A 项错误;1953 年人口普查,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 1954 年,至少从时间上看存在先后关系,故 B 项正确;全国人口普查与制定民族政策无多大关系,故 C 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从 1951年开始编制,1954 年基本定案,到 1955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前后

17、共修改五次,所以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无多大关系,故 D 项错误。6“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下列法律文献中最早作出这一规定的是()A1912 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49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解析: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最早的文献是 1949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作为一项制度确立,故本题应选 B 项。7目

18、前,在西藏,藏族公民占自治区、地、县三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 80%以上,这说明现阶段在西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一国两制B民主集中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 D 项正确。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在制度上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材料二: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确实照搬过苏联模式,但在一些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却从未照搬过苏联模式

19、,恰恰强调要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如:在选举方式上,1953 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几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等。正是这些灵活变通方式适应了当时国情下的民主选举之需。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1)材料一中的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在制度上有何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中国选举方式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立足点。答案:(1)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特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结合;无记名投票和举手表决结合;城乡代

20、表所代表的人数不平衡。(3)立足点:国情、时代。解析:(1)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是指建国初期中国三大民主制度。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的认识,是开放性题目,围绕中心,言之有理即可。(2)根据材料信息“在选举方式上,1953 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几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等。正是这些灵活变通方式适应了当时国情下的民主选举之需”指出建国初期中国选举方式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信息,如“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确实照搬过苏联模式,但在一些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却从未照搬过苏联模式,恰恰强调要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概括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立足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