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560KB ,
资源ID:66583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58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0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0月月考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1、2014年10月绵阳南山中学高2016届2014年10月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付婷婷 审题人:杨丽 彭维第I卷 选择题 (302=60分)1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AB CD【答案】D考点: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本题凡是含均是错误的,“百家争鸣” 当然不能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所以本题答案是D。“百家争鸣” 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

2、运动,“百家争鸣”是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2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下列思想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天下为主,君为客” A B C D【答案】A考点:儒家民本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显然不能选,凡是含均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A,“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但是它不是民本思想,而是明显的君本思想。3. 实现教育公平,对每一个学生成

3、才、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中国古代有一位思想家提出了类似的主张,下列图片与这位思想家有关的是( )【答案】B考点:可知孔子的教育思想。注意材料中的角度“实现教育公平”。从这个角度看应该选择B项。因为孔子最早在中国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4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答案】D考点:古代道家思想。解题关键在于紧扣材料,读懂材料。从材料来看,这位思想

4、家强调的是“无用之用”,这里边有两层意思,第一是主张“无用”,第二是显示了“有、无”的辩证关系。综合这两层含义,初步判断出这位思想家应该是道家的代表人物。A项是儒家王阳明的心学;B项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C项是荀子的观点;D项为老子的思想,“无用之用”的观点出自庄子,故选D项。5荀子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下列能充分体现这一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是( )A.司南 B.都江堰 C.长城 D.乐山大佛【答案】B考点:荀子的思想。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信息,可知题干强调的是人可以认识自然规律,为

5、人类造福,因此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干思想不符,故排除。6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答案】B考点:独尊儒术。题干要求的是主要原因,A项内容是这个变化出现的一个表现,即是罢黜百家而独尊儒学一家,所以排除A项。C项为无关的错误项。D项错误项,汉初时期的主要统治思想是“黄老”之学,所以排除D项。7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

6、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答案】C考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汉武帝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刘非服从自己的统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大一统”的观点正是适合于此。A项为老子的观点,B项为韩非子的观点,D项为朱熹的观点。因此选C。8汉安帝永初三年,京师大饥,民相食。诏曰:“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咎在朕助不逮。”据此看来,汉安帝信奉()A“天人感应” B“因信

7、称义” C“大一统” D“三纲五常”【答案】A考点: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儒家思想的发展。汉代董仲舒建立了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等学说。材料反映汉安帝认为灾荒是上天对自己所犯错误 “咎在朕助不逮”的惩罚,所以看出汉安帝信奉“天人感应”学说。9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答案】C 考点:秦汉时期的儒学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作法使春秋战国时期生动活跃的文化氛围转为死气沉沉,文

8、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汉武帝时期虽然实行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不是所有的除了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消亡了,而是不再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学成了正统思想,所以D项是汉代文化局面。其实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政治上的统一,所以C项说法正确。10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

9、代为官局面【答案】C考点:汉武帝的重儒措施。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汉武帝兴办太学,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体现了汉武帝把用人选官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故选C。1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考点:魏晋隋唐儒学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隋唐时期,我国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当时

10、的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即“三教合一”。这说明儒学吸收佛、道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题干中的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故应选A。12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境内文化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以下图片能够体现儒学伦理思想的是() A罗汉寺 B老君洞道观 C节孝牌坊 D露德堂【答案】C考点:程朱理学。本题具有很强的地方史特色,主要考查学生的史实迁移能力。罗汉寺为佛教文化,老君洞道观为道家文化,节孝牌坊为儒家文化,露德堂为天主教堂为基督教文化,故选C。13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

11、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答案】A考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鹅湖之会”是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两派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

12、。陆氏兄弟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所以尊德性,养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以为读书不是成为至贤的必由之路。可见双方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因此选A。14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

13、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考点:宋明理学。红楼梦是清初的小说,当时是理学和心学占统治地位,所以四书五经是占主流地位的,故选A。孔子权威被动摇是在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故排除B;C与题意无关,材料中根本没有提到有关“弃儒从商”的内容,故排除C;D错在了反映宋代生活,也应排除D。 1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答案】D考点:程朱理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

14、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A项明显与材料相左;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而材料说的是积极方面。所以答案选D。16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答案】B考点:李贽的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主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是顾炎武的主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理学家的主张,李贽是反对理学的这种思想的,故只有B是李贽的

15、主张。 17同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答案】C考点:宋明理学。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的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均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了高度社会责任感,故选C项。1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

16、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其主张是()A清谈误国,倡导精研心性 B弘扬理学,恢复孔孟之道C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答案】D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本题考查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经世致用”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今之清谈谈孔孟”等可知作者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主张关注现实经世致用,D正确。19“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A分散君权,实行众治 B君主让权,实行

17、立宪C权力分立,相互制约 D恢复礼制,设立宰相【答案】A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黄宗羲把明朝治理的不善,归罪于宰相撤消之故,因此主张恢复宰相制,由宰相协助或代行皇帝批文,使皇帝不能独断,宰相也不能独行其事,最大限度地避免朝纲独揽的弊病。所以答案选A。20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扩大了原料来源A B C D【答案】C考

18、点:四大发明。与题干信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不符,故错误;从题干中“耗亦不多”的信息可知还魂纸降低了生产成本,故正确;与题干中“全省从前煮浸之力”的信息不符,故错误;从题干中“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的信息可知还魂纸扩大了原料来源,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21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不同的社会背景下,

19、中国古代的先进技术没能得到适当的发挥。所以答案选D。22宋人叶梦得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宋代杭州雕版印刷业水平最高 B宋代活字印刷术已经普及C宋代印刷业出现竞争之势 D宋代中国传统文化重心的南移【答案】B考点:印刷术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雕板印刷发端于隋唐,浙江杭州的印刷业培训了写板工、刻板工和印刷工,为杭州印刷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北宋国子监大批史书即交付杭州刊印,其原因无非是杭州

20、刻印书籍质量精良,纸墨皆佳的缘故,并且南方的印刷业竞争激烈;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心的南移;本题要求选出“理解错误的”。所以答案选B。23下面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图”。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政府实行文化专制政策A B C D【答案】C考点:明清时期科技落后的原因。与图片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不断下降。这与当时的君主专制的强化、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海禁政策的推行和文化专制政策的实施等有关,故第的表述与题意相符,第项的表述错

21、误。本题应选C项。 2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A行书B隶书C篆书D草书【答案】C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通过图片字体的摸样可判断是篆书。25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A清明上河图 B鹳鱼石斧图 C墨梅图 D步辇图【答案】C考点:古代的绘画。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题干描述的是文人画的特点,C作品通过梅来抒情,

22、表达个人追求,符合题意,A作品为风俗画,B作品为彩陶画,D作品为写实人物画。均不符合题意。26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这主要说明了()A京剧是在融合多个剧种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D. 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答案】A考点:京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说明了京剧是在融合多个剧种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答案选。27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

23、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答案】C考点:诗经的风格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根据题干“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再联系教材所学,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可知C正确。28请阅读下面的精美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

24、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A B C D【答案】A考点:古典文学形式和发展历程。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是楚辞,出现在先秦时期。是唐诗。是元曲。是宋词。因此正确排序为,A项符合题意。29某书友到旧书市场去“淘宝”,见到一本章回小说,封面已经没有了。小说通过爱情的纠葛变化,家族的盛衰兴亡,反应了社会人际关系,展现了时代风尚面貌。这本小说是()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答案】D考点:文学成就。在这四部小说中,

25、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 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的只能是红楼梦 30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答案】D考点:文学的发展过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的发展并不存在落后与先进之分,所以答案选D。第II卷 非选择题 (40分)31.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

26、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卷四十)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

27、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4)材料四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2分)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2分)(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8分)分析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何能一直保持正统地位?(4分)【答案】(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分)(2)“大

28、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分)(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2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2分)(5)历程: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8分)原因: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要求;儒学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或与时俱进、兼收并包)(4分)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材料一中司马迁认为“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儒学内

29、容广博而缺少精要,难以尽从。但“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儒学用伦理纲常维系封建统治,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理学是宋代由儒、道、佛融合而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新”在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4)材料中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批判君主专制;“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

30、之所非未必非”,藐视君主权威;“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这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5)主流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可以从春秋战国、西汉、宋明、明清等几个阶段的发展进行说明,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包容性和创新性。3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材料二(科举)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书(即按照要求作好书法字),有明算。凡择人之法

31、有四:三曰书,楷法遒美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新唐书选举志)材料三这一时期(明朝)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 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明史)(1)在材料一中李斯提出了怎样的建议?(2分)秦始皇在“初兼天下”的情况下采纳这一建议有何积极意义?(2分)(2)据材料二,举出两位唐代“楷法遒美”的著名书法家,唐朝以“明书”和“楷法遒美”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和选才标准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何影响?(6分)(3)据材料

32、三,说明明朝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社会经济因素。(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2分)【答案】(1)统一文字。巩固统一、维护统治、建立统一的文化,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任答两点即可) (4分)(2)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楷书在唐代步入盛世;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6分)(3)平民化、通俗化。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4分)(4)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2分)考点:古代的艺术。(1)结合“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等信息作答。(2)“楷法遒美”是指楷书,唐代杰出的楷书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注意结合“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好货和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等信息可以概括。(4)可概括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