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历史第八周文科晚练班别: 姓名: 成绩:一、 选择题:(20题,80分)1、汉代帛画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体现出浪漫、神秘的特色,与这一绘画特色相适应的时代思想特色是A黄老之学盛行 B荀子的唯物思想盛行 C理学盛行 D佛教传入2、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无关的是A文人画的出现 B宋代书法的发展C民俗画的出现 D明清小说的出现3、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晋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A苏轼 B王羲之 C颜真卿 D张素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苏轼 B.
2、 李清照 C. 陆游 D. 辛弃疾5、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呈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6、下列属于明清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是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水浒传聊斋志异 A B C D7、下列关于中国绘画演变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宋代以来民俗画日益繁荣 B、隋唐时期山水画、人物画、宗教画盛行C、两宋时期山水画成为最大的亮点 D、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兴盛古代世界8、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而关
3、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圣,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A忠、 孝 B孝、义 C节、 义 D忠、义9、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10、右图为某青铜鼎中的铭文拓片,图中文字 A.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B.是周代文字主要的表现形式C.是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典范D.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1、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秦代墓葬
4、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这表明A.小篆的私印是冷贤的后人放进去的 B.冷贤生前一定是著名的书法大家C.这两种书写字体在当时同时流行 D.隶书在当时已经形成为主流字体12、近日泰山荣膺我国首座“中国书法名山”称号,泰山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右图“五岳独尊”石刻所示的书法为 A.楷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13、四位书法爱好者结伴参观了中国古代书法展,他们分别对右图所示作品发表了不同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B.感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C.有如“惊蛇走虺,骤雨狂风”D.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14、郑板桥的墨
5、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15、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舞台上,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从一部戏曲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和捕捉到:社会经济、阶级结构、文化特征、统治政策、社会心理。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城市经济繁荣发达市民阶层发展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A B. C. D.1
6、6、“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17、是宋代马远山径春行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绘画特点是 A.注重浪漫 B.注重神秘与简约 C.注重写实 D.注重意境 18、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
7、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19、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了李白诗歌的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20、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D.“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二、 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材料一
8、 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向、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材料二 宋文化细腻丰满,但在气魄上远不及汉唐文化气势雄壮。唐太宗李世民以“天可汗”的尊称威慑周边民族,而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了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中吸取到丰富营养。在辽朝,孔子受到朝野上
9、下的尊崇。贞观政要史记汉书等汉文化名著被译成契丹文字,广为流行(西夏)已是任用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分析唐宋文化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10分)(2)两宋时期,中国南北文化呈现出何种差异?原因何在?(10分)高二历史第八周文科晚练班别: 姓名: 成绩:选择题答题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高二历史第八周文科晚练参考答案12345678910AABACBBDBB11121314151617181920CACCACDDAC21、答案:(1)特点:唐文化相对开放、外向、色调热烈、气势雄伟;宋文化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细腻丰满、忧患气息浓厚。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盛况空前,声名远播,疆域辽阔,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两宋积贫积弱而周边少数民族勃兴,民族政权对峙,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围困与进攻。(2)差异:北方表现为游牧文化与中原先进文化的碰撞、融合,少数民族呈现封建化趋势;南方文化呈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原因:少数民族在与两宋长期的交融中,受到中原先进封建文化的影响;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围困与进攻,被动挨打,割地求和,山河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