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96.50KB ,
资源ID:6658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582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二单元 百家争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综合练第二单元 百家争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WORD版含解析.doc

1、单元综合练(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

2、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3、。(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材料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

4、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

5、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材

6、料三: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

7、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

8、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C“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BA项,偷换概念,“它”指的应是“家国天下”;C项,“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错,原文为“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D项,不合文意,“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行不悖,“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故选B项。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

9、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B材料二,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C材料三,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D材料三,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AA项,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侧重强调证明的是将“天下”和“公”联系在一起,尚未谈及“太平”。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天下之本在国,国

10、之本在家。”孟子B“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论语C“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D“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礼记CC项,“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喻的说法,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明“家”“国”二者之间的关系。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4分)_解析材料二共4段,第1、2段是第一层,重点阐释“是什么”,由“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可知,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第3段是第二层,讲述“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

11、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第4段是第三层,“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古今对比,“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指出其现实意义。答案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加以分析论证;后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_解析

12、根据第四小题的分析和“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友爱、和平理念”“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可知,应当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由“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句子可知,应当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可知,应当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

13、爱家,勇于担当。答案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

14、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选自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 ,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

15、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选自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 ,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选自酉阳杂俎贬误)【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

16、一项是(3分)()A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B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C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D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D句子大意是:还是要使民众劳苦、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仍还进攻的呢?其中,“苦众劳民”是并列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而”“犹且”通常用于句子开头,前面断开,排除C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械,

17、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古代的云梯,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B机关一词,原指整个机械的关键部分,后引申为周密的计谋,现代社会中经常用机关一词代指政府职能部门。C论衡一书为东汉思想家王充所作,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心主义的哲学文献。D浮图,亦作浮屠。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后人们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CC项,“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心主义的哲学文献”错,应该是“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8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18、项是(3分)()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B论衡儒增一段,指出了儒书中对鲁班的记述有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AA项,“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错,文中只是说了墨子和鲁班模拟对战,“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只能说明墨子技高一筹,从这一点看不出“人心向背是战

19、争胜负的决定因素”。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译文:_(2)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译文:_答案(1)如果必定占领不了宋国,又要蒙受不义的名声,我为什么还要进攻呢?(2)如果木老鹰机关完备,跟木车马一样,那么就会飞上天不下来。10论衡儒增中引用“鲁般巧,亡其母也”的传言,目的是什么?(3分)_答案论衡儒增中引用“鲁般巧,亡其母也”的传言,目的是阐明“必失实”,即传言并不真实。参考译文过去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哀伤。就从鲁国出发赶路十天十夜,脚上打起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赶路,到

20、达楚都郢城。马上拜会楚王,说:“我听说大王您要兴兵攻打宋国,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的呢?还是要使民众劳苦、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仍还进攻的呢?”楚王说:“如果必定占领不了宋国,又要蒙受不义的名声,我为什么还要进攻呢?”墨子说:“我看大王您一定是既得不到宋国又必定是名誉受损的。”楚王说:“公输现在是天下有名的工匠,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宋城,为什么不能取胜?”墨子回答说:“请让公输假设来攻城,我来防守,演习一下。”于是公输般摆开器械来攻城,墨子也摆出守城的阵式和装备,公输般连攻九次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终攻不进城内。这样使得楚王只得息兵,停止对宋

21、的进攻。(选自淮南子修务训)儒者的书上称赞:“鲁班和墨子技艺高超,用木头雕刻成老鹰,飞了三天不会落下来。”说他们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下来,就是夸大。用木头雕刻成老鹰,就因为仅仅像老鹰的样子,怎么能飞上天就不下来了呢?既然会飞翔,怎么能达到三天之久呢?如果真有机关,飞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终于能一直翱翔,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像社会上流传的话说:“鲁班技艺高超,丢失了他的母亲。”这是说巧工鲁班为他母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那上面坐着他母亲,车一跑就不回来了,鲁班于是失去了他母亲。如果木老鹰机关完备,跟木车马一样,那么就会飞上天不下来。实际上,机关只

22、能在很短时间内起作用,不会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一样也该三天内在路上停下来,不会一去不回因此而丢失鲁班的母亲。看来这两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选自论衡儒增)鲁班,是肃州敦煌县人,具体的生卒年代不清楚,他的手艺巧夺天工。曾经在凉州修造佛寺,制作了木鹰,只要敲击三下(木鹰上面的)木楔子,(木鹰就飞起来了)鲁班就坐上它飞回家。不久之后,他的妻子就怀孕了,(鲁班的)父母就盘问媳妇(是怎么回事),妻子就原原本本地诉说了原因。这之后(有一次)鲁班的父亲乘机拿到了木鹰,敲击了楔子十几下,就坐着木鹰来到了吴国的都城。当地的人以为是妖怪,就(把鲁班的父亲)杀掉了。鲁班又制作了一只木鹰乘坐(飞到了吴国都城),于

23、是才找到父亲的尸体。(他)怨恨吴国人杀了自己的父亲,就在肃州城南制作了一个木头仙人,(这个仙人)手指着东南方向,(于是)吴国大旱三年。算卦的人说:“(这大旱)是鲁班造成的。”(吴国人)就拿了几千礼物去跟鲁班谢罪,于是鲁班就为他们砍掉了(木仙人)的一只手臂,当天吴国就下起大雨。唐朝初年,当地人还在向那个木仙人祈祷。(选自酉阳杂俎贬误)(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9分)秋怀(其二)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注】秋怀:本诗是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时所作。全诗共十五首。

24、老客:指诗人自己。印病文:喻卧病已久。转愁盘:谓愁思不断。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以秋月起兴,透露着诗人对自己壮志消磨殆尽,境况极其不堪的无限感慨。B七、八句写诗人劝自己不要乱想,也不要信无端瞎说,既是宽慰,也是无奈之举。C诗的最后两句以景结情,风吹枯叶瑟瑟作响,如同有人在弹奏哀曲,意境深远。D全诗饱含了穷愁境遇中的苦涩,书写了晚景凄凉的哀怨,情深致婉,语言质朴。DD项,“情深致婉,语言质朴”说法错误。“情深致婉,语言质朴”多指以平淡的诗语写出深婉的情致。本诗体现出孟郊诗歌“险奇艰涩”的风格。孟郊诗歌惯用死、破、烧、骨、折、断等狠字、硬语,营造奇崛的艺术感

25、受。12诗的三、四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_解析“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意思是秋夜寒气侵人,冷露滴落,梦被惊醒,劲峭的秋风像一把梳子侵袭着身体,使人从头到脚彻骨寒冷。这两句诗写出了自己住房破陋,寒夜难眠的处境。字面明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实际上,诗人是悲泣梦想的破灭,是为一生壮志、人格被消损的种种往事而感到寒心。这是此二句寓意所在。答案秋夜寒气侵人,冷露滴落,梦被惊醒,劲峭的秋风像一把梳子侵袭着身体,使人从头到脚彻骨寒冷,写出了自己住房破陋,寒夜难眠的处境。两句虚实双关,巧用比拟,写出了诗人悲泣自己梦想的破灭,为自己一生壮志被消损的种种往事而感到寒心,道尽了自己处境艰难,抑郁不得志的

26、愁苦。(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中指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危害的句子是“_,_”。(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应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的句子是“_,_”。(3)大学之道中,用“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答案(1)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三、语言文字应用(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曾点言志,没有说治国平天下的想法,却只提沐浴吹风歌咏,似有不学无术(甲)之嫌,而孔子居然还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

27、可见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心理。那么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并非中国文化两千多年来发展的结果,而是人性的使然。因此儒道两家在作为一种学术流派产生之始,甚至 ,就开始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带着这个假设,我们再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治国爱民”这些话了。而庄子虽然总是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不容,任也;道无不理,义也。”(乙)如果老庄真如他们所说的完全弃尘绝世,就应该像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桀溺等(丙)连姓名都不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他们 。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

28、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秩序的发展,老庄关怀的是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与自然。他们都重视人性和社会问题,只是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但无论二者的差异多么大,却能彼此依存,形成互补,本同末异,殊途同归。(丁)14下面对原文的几处说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处“不学无术”的使用欠妥,这里不应该评价曾点“没有学问和本领”,改为“胸无大志”更合文意。B乙处标点使用错误,此处属句中的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的外面。C丙处的破折号使用正确,两个破折号表示插入解释说明,作用和括号的作用类似。D丁处前面的句子是病句,病因是“本同末异”和“殊途同归”矛盾,应删掉一个。AA项,“这里不应该评价曾点没

29、有学问和本领,改为胸无大志更合文意”错,因为根据前句“曾点言志,没有说治国平天下的想法,却只提沐浴吹风歌咏”分析,此处是说曾点有关“言志”的回答给人感觉他没有学问,而“不学无术”的意思正是指没有学问。所以,甲处“不学无术”的使用妥当,不能用“胸无大志”替换。“胸无大志”的意思是心里没有远大志向。但是曾点说的“沐浴吹风歌咏”恰是有大志、治理得好的表现。15根据上下文,补写两处画线处的内容,使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_解析第空,根据前面的句子“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心理”分析,此处是说儒道两家思想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早就存在。再根据前句“儒道两家在作为一种学术

30、流派产生之始”和本句中的“甚至”一词,可知前后两句间是递进关系,内容上说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学术流派产生之始,更是儒道两家思想“在产生之前”就有了相互的影响、补充。所以,此处补写“在产生之前”。第空,根据第一节中“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心理”可知,孔孟的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有入世之心,但是其思想中也有道家出世的心理,这与文中说“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相同,尤其是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孔孟和老庄都是一样的。所以,此处应补写的内容是“与孔孟是一样的”。答案在产生之前与孔孟是一样的16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方式:首先做出某个假设,然后推理出其与定理、

31、事理或已知条件矛盾,从而证明假设不成立,以此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试分析第2段所用的反证法的推理思路。(3分)_解析首先找到第2段中做出的假设是:老庄真如他们所说的完全弃尘绝世。然后依据这个假设来推理:就应该像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桀溺等连姓名都不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但是事实上老庄并没有像上述几人一样完全弃尘绝世,而是说的“治国爱民”这些话,同意“德无不容,任也;道无不理,义也”的说法,这与文中说“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他们与孔孟是一样的”相矛盾。所以,之前的假设是错误的。这就是该节运用反证法的推理思路。答案假如老庄真的弃尘绝世成立。那么他们

32、就应像接舆、长沮、桀溺等几位隐士一样,不留姓名,不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但事实上老庄与孔孟一样行“入世之事”,这与已知事实矛盾。所以,老庄真的弃尘绝世这个假如不成立。17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3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各学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主张。其中,儒家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政治主张。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与礼来约束官员。与儒家“伦理学”的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在道家观念中,只有“无为而治”,不与民争,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33、矫治天下乱象。_答案关键信息:诸子百家对吏治问题的主张不同:儒家主张遵循“伦理学”择贤执政,以德治官;法家主张君主以“法”“术”控制百官;道家主张“无为而治”。1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攻克了铁路工程建造领域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关,全面掌握了时速200250千米、300350千米动车组制造技术,开发了适应复杂路网条件下的高铁运营管理成套技术,构建了涵盖不同速度等级、成熟完备的高铁技术体系。我国自主研制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先进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京津城际铁路成功投入运营,承担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的新标杆

34、。我国依托青藏、拉日、拉林等铁路的建设和运营,系统地掌握了高原铁路运营维护和建设的关键技术。_解析“适应复杂路网条件下”结构混乱,删去“下”。“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先进的”成分赘余,删去“先进的”。“承担”与“新标杆”搭配不当,将“承担”改为“树立”。“运营维护和建设”语序不当,将“运营维护和建设”改为“建设和运营维护”。答案(1)删去“下”;(2)删去“先进的”;(3)将“承担”改为“树立”;(4)将“运营维护和建设”改为“建设和运营维护”。四、写作(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吾爱吾师,吾

35、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资治通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中外名句内涵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当仁,不让于师”,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为

36、劝导人改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孔子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尊敬我的老师,但是我更尊重真理。“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不以没有过错为贤能,而以改正过错为美德。指过错人人都有,改了就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参考立意】结合分析,可以从责任与担当,正确认识自己等角度立意;结合分析,可以从正确认识道义与利益的关系,重视道义等角度立意;结合等分析,可以从大胆追求真理角度分析立意;结合分析,可以从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过错,知错就改等角度分析立

37、意。【佳作示例】知错就改古人曾说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等,列宁也曾说过:“聪明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他们不犯重大错误同时能迅速纠正错误。”一个人难免犯错误,关键在于犯错之后能够严肃地对待错误,改正错误。楚文王曾经沉迷于打猎和女色,不理朝政。太保申借先王之命,要对楚文王施以鞭刑,在太保申的坚持下,楚文王被迫接受。楚文王伏在席子上,太保申把50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以示行了鞭刑。文王不解说:“我既然同意接受鞭刑,那就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太保申却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们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们皮肉尝到疼痛

38、。如果说让君子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尝到疼痛又有何用处?”楚文王听后深深自责,从此不再去打猎,也不再沉迷女色,奋发图强,不久就兼并了39个国家,扩大了楚国疆土。文王因改过而成就了他的英名,也造就了楚国的强大,然而有着西楚霸王之称的项羽却因为不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刚愎自用,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一次错误就是一次教训,改过自新,才能不断成熟起来。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写忏悔录,他要做的是“把一个人真实的面目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因此在书中,他直面自己的隐私,痛责自己的过错。他曾写道,自己少年当仆人,偷过主人家一条用旧的丝带,主人发现后,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此嫁祸于诚实的女

39、仆玛丽,破坏了她纯洁、善良的名声。那时的卢梭是可恶的,自己偷东西还嫁祸于人,但后来他仍受人敬重,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他能勇于承认错误,并能及时改正错误,而不是掩饰自己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索福克勒斯也说过:“一个人即使犯了错,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执,这种人并不失为聪明之人。”承认错误并不是自卑,也不是自弃,而是一种诚实的态度,一种锐意的智慧。知错就改是真诚的态度,是一种勇气,是君子风尚,是合作共赢的基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到错误后不知悔改,破瓶子破摔的态度。愿我们成为能够知错就改的好孩子。【点评】文章紧紧围绕“知错就改”这一观点展开论述。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是引用名言提出观点,然后运用了楚文王、卢梭、索福克勒斯等名人名言,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观点,再次重申“知错就改”的观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