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挖掘分析,把控形象概括鉴赏题(时间:30分钟分值: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父亲的树陈忠实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
2、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是谁先说到这棵树的,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我便说
3、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我对
4、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
5、虚,没有任何烦恼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勃勃生机,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
6、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选自陈忠实自选散文集,有删改)1.(分析物象作用题)综合全文,简要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6分)解析解答本题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从全文看,“椿树”是本文的行文线索,承载着作者的情思,具有象征意味。结合文中内容分析作答即可。答案椿树是全文的线索,文章所写的内容均与椿树有关;椿树象征着一生勤劳朴素、善良无
7、私的父亲;椿树成为回忆父亲的切入点。2.(概括分析形象特点题)这篇散文中“父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勤劳朴素,善良无私;宽容大度,慈爱真诚;细心周到,注重亲情;淳朴平凡,热爱生活。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把在城里的很多丧气的烦乱事统统抛掉,不必去想。B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的情景,表明他们兄弟间关系平淡又真实,同时还引出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与倒数第二段构成照应的关系。C从文中看,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
8、的费用。D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椿树迷人的花香,但“我”却因事而错过,没能看到这美好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惋惜之情。CC项,从第五段的内容可知,父亲栽树的根本原因在于爱好,爱好之外还可补贴家用。4有人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有人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6分)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文章中叙述的父亲的确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和千千万万的父亲一样,既勤劳又善良淳朴。文章选取的事例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父亲种树。父亲种树的原因一是业余爱好,二是卖钱养家。在这些平凡的小事的叙述中,不仅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传达出一种
9、更深沉的人文关怀,让人感同身受。(示例二)我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从情感上看,作者对父亲的爱似淡实浓,兄弟之间的情似淡实浓。从手法上看,以“树”象征人,树人结合,意蕴深刻。从语言上看,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在淡淡的叙述中表达深沉的爱。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15分)在邮筒旁停靠三分钟谢素军我坐班车回老家,经过石砚湾的时候,车停了下来,司机把门打开,我看见路边有一个邮筒,但却没有一个要上下车的人。“师傅,怎么不开车呢?”师傅看我一眼,没有作声,只是按下了喇叭,震耳欲聋地响了三声,然后才关门,启动班车,奔跑在这片交通仍不便利的山间马路上。但比起二十年前,这条路已经便利多了。
10、师傅终于开口,告诉我,所有的班车都会在这儿停靠,尽管到如今,邮筒已经生锈,荒草已然茂盛。为什么?令所有路过的车辆不约而同停靠并为之鸣笛的竟只是一个年轻人。80年代那会儿,年轻人流行南下打工,去广州、东莞、深圳、上海,总之没几个人留在老家。但有一个年轻人留了下来。他绝不是害怕出门,而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县里邮局要将一批信件送去百里外的乡下,公路不通,村落不熟,年轻人是个热心人,便答应帮衬一把,送完再坐火车南下。结果,当年轻人把一封封信件送到各家各户,老人们感激涕零的样子,一下子触动了他。信件都是出门打工的年轻人寄来的平安信。年轻人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自己应该留下来做一个邮递员,否则,老家的人便可能收
11、不到这些珍贵的家书。年轻人说干就干,县邮局更是求之不得。就是从那天起,年轻人每天都会背着一大包的信件,先送完路过的几个村庄,因为老家隔着几座荒凉的大山,他总会在石砚湾的一个拐角处等车,等路过的拖拉机、摩托车,甚至牛、马车。而那些开车、赶车的人,得知年轻人是一位邮递员,也总愿意搭他一程。送的次数多了,所有开车、赶车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邮递员,每天中午时分,会站在石砚湾等车。乡亲们知道他辛苦,放弃了南下打工的大好时光留下送信,便都敬着他,觉得他是一位平安信使,有时时间对不上,也会故意把车停在石砚湾,等到年轻人上车才走。这一等便是二十年,开车人都在口口相传,在经过石砚湾的时候,一定要等一个送信的年
12、轻人,直到县里的马路修通到每个乡村,直到每天开通了固定班次的汽车,直到年轻人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不慎在陡峭的山路上摔倒。开车的人再也没能等到年轻人,他走了,全身被摔得伤痕累累,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那些写信和收信的人,至今从未忘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乡亲们特意去县邮局申请了一个邮筒,安放在石砚湾那个年轻人等车的地方,里面塞满了各种信,那都是外出打工的人寄给年轻人的感谢信。人走了,但信还在。每一辆路过的汽车都会在这里停靠一会儿,他们希望搭上年轻人的灵魂,带上他的那股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告诉你,邮政在,希望就在。我想问,年轻人叫什么名字?刚开口,却已泣不成声,终究是没有
13、问成。有些遗憾,但又有些许安慰,至少我知道,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唤作邮递员。如果可以,我想再加两个字,邮递员哥哥。(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面对“我”的询问,司机师傅只是“看我一眼,没有作声”,因为他认为“我”作为一个石砚湾人竟然不知道年轻人的事迹,他为此而恼火,懒得理“我”。B“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这一细节描写凸显出年轻人的责任意识,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C文中的年轻人是一位不知名的乡村邮递员,80年代主动放弃南下打工的机会,留在交通闭塞的家乡送信,给千家万户送去温
14、暖和欢乐,其事迹可谓感人肺腑,催人泪下。D文章结尾表达了“我”对这位年轻邮递员的敬仰、怀念、感激之情,并由年轻人而想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唤作邮递员”,可以说本文是作者奉献给这些绿衣天使的一曲赞歌。AA项,“因为他认为我作为一个石砚湾人竟然不知道年轻人的事迹,他为此而恼火,懒得理我”错。其一,文章并没有说“我”是石砚湾人,只是说“我”路过此处;其二,司机师傅没有说话是因为他在缅怀年轻的邮递员,而不是“为此而恼火,懒得理我”。6.(概括分析形象特点题)文章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年轻人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到原文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
15、还要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形象。从文章来看,文章塑造的是一位年轻的邮递员形象,可根据人物所做的事情概括其特点,如“年轻人是个热心人,便答应帮衬一把”“年轻人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自己应该留下来做一个邮递员,否则,老家的人便可能收不到这些珍贵的家书”“全身被摔得伤痕累累,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等,主要从热心、关爱他人、尽职尽责等方面概括即可。答案文章塑造了一位年轻的邮递员形象。他为人热心,乐于助人,县邮局送信下乡,公路不通,村落不熟,他主动帮衬;他心怀家乡,关爱他人,为了让老家的人能够收到家书,他放弃南下打工的机会,留在家乡为人送信;他恪尽
16、职守,尽职尽责,始终坚守在邮递员的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7作者在文中多次写汽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探究。(6分)解析解答本题,应先从文中找出“停靠、鸣笛”的相关内容,再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角度分析其作用。如“只是按下了喇叭,震耳欲聋地响了三声,然后才关门,启动班车”“每一辆路过的汽车都会在这里停靠一会儿,他们希望搭上年轻人的灵魂,带上他的那股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告诉你,邮政在,希望就在”,作者在开头和结尾写这些汽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前后内容之间形成呼应,同时与标题“在邮筒旁停靠三分钟”相照应,这是情节上的作用;从主旨上看,汽车停靠、鸣笛体现了人们对邮递员的敬仰和怀念,这也是对人物形象的侧面衬托。答案从情节上看,前后呼应,并照应标题。文章开头写班车路过石砚湾停靠、鸣笛,设置悬念,制造波澜,引出下文,结尾部分写每一辆汽车路过时都要停靠一会儿,与上文形成呼应,同时又照应标题,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从形象上看,所有班车路过石砚湾都停靠、鸣笛,从侧面衬托年轻人的形象。从主旨上看,借助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间接表达了对年轻邮递员的敬仰、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