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555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基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监考老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及理念,颇有可取之处。孔子虽说“生而知之者上也”,自己却说:“我非生而知

2、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似乎孔子并不真正承认有“生而知之者”。孔子到了周公庙,事事都向人请教,有人讥笑他不知礼。孔子答复是,不懂就得问,正是礼。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说,在交往的人中总有我的正面老师,也有我的反面教员。还有我们现在说“活到老,学到老”,依孔子自述的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就是说学习不晓得老。不管时代怎么不同,如何发展,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孔子自己说“诲人不倦”,而且毫无隐瞒。元好问论诗诗说:“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过去不少工艺和拳术教师,对学生总留一手,不愿意把全部本领尤其是最紧要处、

3、最关键处、俗话说的“最后一手”“看家本领”传授下来。孔子则对学生无所隐瞒,因而赢得学生对他的无限尊敬和景仰。孔子死了,学生如同死了父母一般,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三年而后去,子贡还继续居住墓旁三年(孟子滕文公上)。有这种“诲人不倦”的老师,才能有这种守庐三年、六年的学生。我们当然反对什么守庐,但能做到师生关系比父子还亲密,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孔子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在解答学生的疑问时,纵然同一问题,因问者不同,答复也不同。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因材施教,在今天的教育中是不是还用得着?我以为还是可以用的,只看

4、如何适应今天的情况而已。时代不同,具体要求和做法必然也不同。另外,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某些教学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就是在今天,也还有可取之处。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左传载郑国有乡校,那也只有大夫以上的人及他们的子弟才能入学。私人设立学校,开门招生,学费又非常低廉,只是十条肉干, 自古以至春秋,恐怕孔子是第一人。有人说同时有少正卯也招收学徒,这事未必可信。纵有这事,但少正卯之学和他的学生对后代毫无影响。孔子所招收的学生,除南宫敬叔和司马牛两人出身高门,其余多出身贫贱。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冠雄鸡,佩猴豚”,简直像个流氓。据史记游侠列传,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更为穷困。据弟

5、子列传正义引韩诗外传,曾参曾经做小吏,能谋斗升之粟来养亲,就很满足,可见曾点、曾参父子都很穷。据吕氏春秋尊师篇,子张是“鲁之鄙家”。颜回居住在陋巷,箪食瓢饮,死后有棺无椁,都见于论语。由此推论,孔子学生,出身贫贱的多,出身富贵的可知者只有二人。那么,孔子向下层传播文化的功劳,何能抹杀?淮南子要略篇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这不是说墨子出自儒,而是说,在当时,要学习文化和文献,离开孔门不行。韩非子说“今之显学,儒、墨也”,由儒家墨家而后有诸子百家,所以我说,中国文化的流传和发达与孔子的整理古代文献和设立私塾是分不开的。(摘编自杨伯峻试论孔子) 材料二:论语首篇首章:“子曰:学而时习之,

6、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传统说法认为本章是讲对待学习、交友和他人能否理解的态度,这样的理解未必准确。虽然论语是语录体,但我们发现其首篇首章与首篇末章意思相通,相互照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同时首篇首章还与末篇末章有所呼应:“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不应该是一种巧合,而应该是论语编纂者的有意为之。我们理解孔子思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论语中的一条又一条的“语录”上,应当整体观照论语全书,要注重全书的逻辑结构探讨。我们认为,首章首篇中的“学”不是学习的意思,而是学说的意思。首章首篇的意思是:“孔子说

7、:如果我的学说被社会普遍接受,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应用它,那不是很令人感到喜悦吗?即使不是这样,有赞同我的学说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再退一步说,不但社会没采用,而且也没有人理解,自己也不怨愤恼怒,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吗?”孔子是老师,但他是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系统学说的老师,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我们在理解论语首篇首章时,要注意这一章在全书中的分量,要合理设想情境,而不是简单追求能通顺就行。(摘编自杨朝明论语诠解)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管时代怎么不同,如何发展,抛开具体的学习内容,孔子热爱学习的精神还是值得今人敬佩和学习的。B. 我们反对学生为去世的老

8、师守庐,但能做到师生关系比父子还亲密,关键要靠老师有一颗爱学生的心。C. 孔子回答学生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是因为他要让学生产生疑问,在有疑问中积极思考。D. 子路“冠雄鸡,佩猴豚”,“简直像个流氓”,孔子连这样学生也接受,表明他有着教育改变人的理念。2. 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文献,都是用来论证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及理念,增加了说服力。B. 文章引用淮南子要略篇韩非子的观点都论证了孔子向下层传播文化的功劳。C.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并列式阐述,最后论述孔子的影响。D. 文章肯定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指出其对当下的指导意义

9、,显示了作者的学术眼光。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今天要准确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不但要注意传统说法,还要关注今人的研究成果,在比较中合理取舍。B. 参考各种文献,有助于我们多角度考察孔子思想,从中找出合平逻辑的解释,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C. 推翻传统说法追求新解,要将微观的字词句理解与宏观的思想把握结合起来,要注意新解逻辑上的合理性。D.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新解和传统说法都认为三者是并列关系,只是解释不同。4. 材料二认为对论语首篇首章的传统理解不准确,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5.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孔子的教学理念。【答案】1.

10、 A 2. A 3. D 4. 未能从论语的整体探讨全书的逻辑结构关系;未能从孔子作为思想家的主要身份理解“学”的含义;未合理设想情境,只是简单追求理解通顺。 5. 诲人不倦,毫无隐瞒;因材施教;注重启发;有教无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B项,“关键要靠老师有一颗爱学生的心”错。原文是“孔子则对学生无所隐瞒,因而赢得学生对他的无限尊敬和景仰。孔子死了,学生如同死了父母一般,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三年而后去,子贡还继续居住墓旁三年”,可见要想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应对学生无所隐瞒地教授本领;C项,“这是因为他要让学生产生疑问,在有疑问中积极思考”错。原文是“孔子的答

11、复竟完全相反。因材施教,在今天的教育中是不是还用得着?”,可见孔子回答学生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是因为要“因材施教”;D项,“表明他有着教育改变人的理念”错。“孔子所招收的学生,除南宫敬叔和司马牛两人出身高门,其余多出身贫贱”,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都是用来论证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及理念”错。比如:淮南子要略篇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韩非子说“今之显学,儒、墨也”,这两个是论证孔子对中国文化的流传做出的贡献。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D项,“新解和传统说法都认为三者

12、是并列关系”错。新解认为这三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的学说被社会普遍接受,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应用它,那不是很令人感到喜悦吗?即使不是这样,有赞同我的学说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再退一步说,不但社会没采用,而且也没有人理解,自己也不怨愤恼怒,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吗?”,可见新解认为是“递进”关系。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二认为对论语首篇首章的传统理解不准确,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要求考生梳理材料二的结构层次,找出关键句子概括即可。结合“我们理解孔子思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论语中的一条又一条的语录上,应当整体观照论语全书,要注重全书的逻辑

13、结构探讨”,可见原因之一是“未能从论语的整体探讨全书的逻辑结构关系”;结合“我们认为,首章首篇中学不是学习的意思,而是学说的意思。首章首篇的意思是:孔子说:如果我的学说被社会普遍接受,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应用它孔子是老师,但他是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系统学说的老师,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可见原因之一是“未能从孔子作为思想家的主要身份理解学的含义”;结合“我们在理解论语首篇首章时,要注意这一章在全书中的分量,要合理设想情境,而不是简单追求能通顺就行”,可见原因之一是“未合理设想情境,只是简单追求理解通顺”。【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筛选出关于孔子的

14、教学理念,文中引用了很多孔子的言论,或是引用了很多文献,可以借助这些梳理并概括。如材料一第二段说“孔子自己说诲人不倦,而且毫无隐瞒”“孔子则对学生无所隐瞒,因而赢得学生对他的无限尊敬和景仰。孔子死了,学生如同死了父母一般,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三年而后去,子贡还继续居住墓旁三年”,可概括出“诲人不倦,毫无隐瞒”;材料一第三段说“孔子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在解答学生的疑问时,纵然同一问题,因问者不同,答复也不同”“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可概括出“因材施教”;材料一第三段末尾说“另外,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某些教学方法如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就是在今天,也还有可取之处”,可概括出“注重启发”;材料一第五段说“孔子所招收的学生,除南宫敬叔和司马牛两人出身高门,其余多出身贫贱”“由此推论,孔子学生,出身贫贱的多,出身富贵的可知者只有二人。那么,孔子向下层传播文化的功劳,何能抹杀”,可概括出“有教无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民的名义周梅森办公室里的电视机一直开着,正在播放高育良在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播音员字正腔圆地口播会议新闻:高育良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要把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老师和

16、他的同类们什么都知道!瞧瞧他们,在会议主席台上,在电视新闻上,滔滔不绝,说得多好啊!一口一个人民,可当他以人民的名义这么大谈特谈的时候,总让人们觉得很讽刺!这么想着,侯亮平凝视着高育良,指着电视画面,开了口:高老师,我想问一下,主席台上这些话是不是发自您内心啊?高育良从容地微笑着:你这个猴崽子,来反攻倒算了?啊?不,高老师,我是来向您请教的!请您给我解惑,我很困惑!高育良“哼”了一声:你就别这么客气了,咱们共同探讨吧!侯亮平坐直身体:也好!高老师,能听我说点办案感受吗?高育良道:可以啊,说说看,让我也接受些教训,让警钟长鸣!我觉得,贪腐啊,等于在自己身上绑了个定时炸弹,危险啊!高育良放下茶杯,

17、竖起食指,一本正经地说:所以说嘛,我常对同志们说,为官者就得心正啊,心正则心安,心安乃平安嘛!是不是?侯亮平苦笑不已:和老师探讨问题真长见识,老师啥都知道啊!亮平同学,这种浅显的道理我要不知道,还配做你老师吗,啊?电视里播音员仍在播送新闻,那语言简直就是在为高有良的话做注解:高育良书记进一步指出,公生明,廉生威。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我们的干部,当官别发财,发财别当官,对金钱绝不能起贪恋之心!面对亲友,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因私情而违背原则!面对美色,要洁身自好,不能自甘堕落侯亮平鼓掌:高老师,您说得真好,可自已做得怎么样啊?气氛有些僵硬。高育良显然不愿再谈下去了,走到自己的

18、办公桌前坐下,开始批阅文件:侯局长啊,你想说啥就直说,别拐弯抹角!侯亮平也走到高育良对面椅子上坐下:高小凤是怎么回事?高育良放下手上的文件和红蓝铅笔:哦?这事你也知道了?老师轻松地笑着,继续说:你这猴崽子呀,按说我可以不理你,你这个反贪局局长无权调查我嘛!不过,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我回答你!高小凤这事啊,还真是个秘密,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怎么?你猴崽子就理所当然认为这里面有啥问题了?真幼稚!说罢,拉开抽屉,拿出一张结婚证,推到侯亮平面前:侯局长,自己看,认识一下你新师母!侯亮平看着结婚证上的高育良和高小凤的名字,一下子呆住了。只一会儿,他便从震惊中醒来,双手捏着结婚证:您活得踏实安心吗?老师,我

19、深感怀疑!高育良手一挥:侯亮平同学,你不必怀疑,迄今为止老师的作为全都合法!老师教授法学这么多年,这点基础知识还能没有吗?!侯亮平已经忍无可忍:全都合法?离婚六年,和香港女性再婚六年,还生了个儿子,这么重大的事项都不向组织报告?这种政治规矩您难道真的就不明白吗?怎么会不明白?高育良终于说了实话:所以中央要找我谈话。不过很幸运啊,我和你这位高手学生及时进行了一次逼真的预演侯亮平苦苦一笑:好,既然这是事实了,我尊重这个事实!高育良阴沉着脸:看来你预习做得不错,下了一些功夫嘛!那是!侯亮平看了看手表:哟,时间过得真快,得下课了吧?高育良面无表情地收拾着办公桌上的杂物:好,那就下课吧!侯亮平却不离开:

20、下课前,我还有点话要说!高老师,您以为和高小凤结了婚,就拿您没办法了?十二年前,因为您的关系,您的现任妻子高小凤收受了一套价值一千五百万元的别墅;六年前,香港一笔高达两亿港币的信托基金设立了,它是为您儿子设立的!什么性质一目了然啊这时,那个事先预定的时间到了。高育良办公室的门准时被推开了,省纪委书记田国富引着中纪委的几个同志走了进来。高育良啥都明白了:亮平,别说了,好吗?这回真下课了!侯亮平和田国富交换了一个眼神,而后后退一步,恭敬地对着高育良鞠了一躬高老师,今后不管在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昔日那个在法学上给我开过蒙的高老师,那个一身正气热情洋溢的高老师!高育良有些意外,略一迟疑,也还了学生一个深

21、深的大躬:亮平同学,谢谢你!老师也不会忘记曾经有过你这样一位优秀学生优秀学生看着自己的贪腐老师被带走了。带走时的高育良苍老而沮丧。看着高育良蹒跚离去的背影,侯亮平眼前又浮现出当年那个风度翩翩的高老师,那个高老师慷慨激昂,腔调手势满是家国情怀(节选自人民的名义,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育良在办公室观看他自己的电视讲话,表明他内心有对贪污腐败的反思和悔恨,展现了他“双面人”形象,有强烈的讽刺意味。B. 高育良亮出结婚证的情节,不仅使小说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更加突出了高育良想通过再婚躲避法律制裁的老谋深算的人物形象。C. 高育良两次说到“下课”,含义是不同

22、的,第一次他还把自己当做老师,对学生说下课;第二次他明白了自己已落马,人生“下课”。D. 小说结尾,侯亮平记忆中高育良曾经为师时的慷慨激昂形象,与现在落马的落魄神情形成对比,给读者深刻的警醒和无尽的反思。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叙写了以侯亮平为代表的反腐战士与以高育良为代表的腐败分子的激烈交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而且曲折。B. 虽然小说人物不多,但关系却错综复杂,高育良与侯亮平既是师生关系,又是上下级关系,还是贪与反贪的关系。C. 侯亮平在与高育良的对话过程中,始终用“您”,这表现出侯亮平虽然知道老师贪腐,但依然对老师怀有崇敬之情。D. 整篇小说以语言

23、描写为主,同时辅以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展现出正与邪的较量过程,刻画了人物形象。8. 小说中四处画线句是高育良对侯亮平不同的称呼,请根据文意分析高育良在各种称呼中隐含的心理。9. 小说题为“人民的名义”,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标题的意蕴。【答案】6. A 7. C 8. 称“猴崽子”表现了高育良对侯亮平的进攻不屑一顾;称“侯局长”表现高育良对侯亮平不断逼问的不满,想对侯亮平形成威压;称“侯亮平同学”表现高育良希望以师生之情套近乎获得回旋余地。称“亮平同学”表现高育良落马后反思与忏悔及感动,显出师生间的亲切。 9. 指以高育良为代表的腐败分子借人民的名义大肆贪腐;指以侯亮平为代表的反腐战士以

24、人民的名义审判贪官;小说启示我们:所有的为官者要时刻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服务人民,依靠人民。【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的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表明他内心有对贪污腐败的反思和悔恨”错误。从小说前半部分师生间的对话看,高育良一直在假正经地掩饰,比如“高育良放下茶杯,竖起食指,一本正经地说:所以说嘛,我常对同志们说,为官者就得心正啊,心正则心安,心安乃平安嘛!是不是?”可见高育良在办公室观看他自己的电视讲话时并没有反思和悔恨,只是在结尾部分受学生启发才有。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项,“但依然对老师怀有崇敬之情”错误。“老师和他的同类们什么都知道!瞧瞧

25、他们,在会议主席台上,在电视新闻上,滔滔不绝,说得多好啊!一口一个人民,可当他以人民的名义这么大谈特谈的时候,总让人们觉得很讽刺!这么想着,侯亮平凝视着高育良,指着电视画面,开了口:高老师,我想问一下,主席台上这些话是不是发自您内心啊?”面对眼前、今天贪污腐败的高育良,侯亮平是不理解加愤恨,对昔日一身正气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腔调手势满是家国情怀的高老师才是满怀崇敬。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句含义的能力。第处上下文为“高育良从容地微笑着:你这个猴崽子,来反攻倒算了?啊?”“从容地微笑着”“反攻倒算”“啊?”等处可见高育良此时称呼“猴崽子”(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昵称),表现出来的是面对侯亮平

26、的质疑和发问依然高高在上满不在乎的心理。第处相关信息为“侯亮平鼓掌:高老师,您说得真好,可自已做得怎么样啊?”“气氛有些僵硬。高育良显然不愿再谈下去了,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开始批阅文件:侯局长啊,你想说啥就直说,别拐弯抹角!”这里高育良称呼“侯局长”是因为侯亮平的言语间已经直白表达出对高育良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做作、道貌岸然的批评和不满,高育良言语间开始表露出恼羞成怒,这个“侯局长”的称呼里有生分、有不满意,更有吓唬和高压,言外之意为:你是小小局长,我是省政法书记,你能拿我怎么办?第处相关语境为“侯亮平看着结婚证上的高育良和高小凤的名字,一下子呆住了。只一会儿,他便从震惊中醒来,双

27、手捏着结婚证:您活得踏实安心吗?老师,我深感怀疑!”“高育良手一挥:侯亮平同学,你不必怀疑,迄今为止老师的作为全都合法!老师教授法学这么多年,这点基础知识还能没有吗?!”“侯亮平已经忍无可忍”,此时称呼转变为“侯亮平同学”,言外之意或潜台词为“再怎么说你都是我的学生”,高育良希望这层师生关系能够帮助自己博得法外的开恩,即让侯亮平不好意思法办老师而网开一面。第处相关语境为“高育良有些意外,略一迟疑,也还了学生一个深深的大躬:亮平同学,谢谢你!老师也不会忘记曾经有过你这样一位优秀学生”,可见此时的称呼“亮平同学”中去掉了姓,相较于上文更亲近一些,表现了高育良被学生感动,对自己罪行感到了羞愧,有了反

28、思和忏悔。【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标题意蕴的能力。意蕴的意思是即事物的内容或含义,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因为题目“人民的名义”中没有别的修辞,只能从丰富这个角度思考作答,可以使用几个对象几层意思的方法。比如从高育良的角度考虑,意思是应该保持初心,原文说“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要把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可见要做好人民的公仆,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而不是假公济私贪赃枉法牟取个人私利不择手段。正如侯亮平所言“老师和他的同类们什么都知道!瞧瞧他们,在会议主席台上,在电视新闻上,滔滔不绝,说得多好啊!一口一个人民,可当他以人民的名义

29、这么大谈特谈的时候,总让人们觉得很讽刺!”从侯亮平的角度而言“人民的名义”意思是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即使面对自己曾经非常敬重而今身居高位的老师,也不能退缩,严惩不贷。从读者的角度而言,身居高位的人都要从高育良身上吸取经验教训,警钟长鸣,不要被私心杂念和利欲熏心而忘了本分,要像侯亮平那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激浊扬清、为民作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姚泓,字元子,兴之长子也。孝友宽和而无经世之用,又多疾病,兴将以为嗣而疑焉。久之,乃立为太子。兴每征伐巡游,常留总后事。博学善谈论,尤好诗咏。时尚书王敏、右丞郭播以刑政过宽,议

30、欲峻制,泓曰:“人情挫辱,则壮厉之心生;政教烦苛,则苟免之行立。上之化下,如风靡草。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敏等遂止。泓受经于博士淳于岐。岐病,泓亲诣省疾,拜于床下。自是公侯见师傅皆拜焉。兴之如平凉也,冯翊人刘厥聚众数千,据万年以叛。泓遣镇军彭白狼率东宫禁兵讨之,斩厥,赦其余党。诸将咸劝泓曰:“殿下神算电发,荡平丑逆,宜露布表言,广其首级,以慰远近之情。”泓曰:“主上委吾后事,使式遏寇逆。吾绥御失和,以长奸寇,方当引咎责躬,归罪行间,安敢过自矜诞,以重罪责乎!”其右仆射韦华闻而谓河南太守慕容筑曰:“皇太子实有恭惠之德,社稷之福也。”其弟弼有夺嫡之谋,泓

31、恩抚如初,未尝见于色。姚绍每为弼羽翼,泓亦推心宗事,弗以为嫌。及即位,任绍以兵权,绍亦感而归诚,卒守其忠烈。泓下书,士卒死王事,赠以爵位,永复其家。将封宫臣十六人五等子男,姚赞谏曰:“东宫文武,自当有守忠之诚,未有赫然之效,何受封之多乎?”泓曰:“悬爵于朝,所以惩劝来效,标明盛德。元子遭家不造,与宫臣同此百忧,独享其福,得不愧于心乎!”赞默然。姚绍曰:“陛下不忘报德,封之是也,古者敬其事,命之以始,可须来春,然后议之。”乃止。(选自晋书卷一百十九载记第十九,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

32、B. 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C. 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D. 君等参赞朝化/弘昭政轨不务/仁恕之道/惟欲严法酷刑/岂是安上驭下之理乎11. 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士: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传授学问,培养人才。后也称有一技之长的人。B. 东宫:因在宫中的建筑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储君。有时也用“东宫”代指皇太后。本文中当指储君。C.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加以祭祀。故“社稷”借指国家。

33、D. 子男:即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按周制,爵称依次分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姚兴认为姚泓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且体弱多病,所以迟迟不立他为太子。出征时常让他跟在后军督办一切后勤之事。B. 姚泓的经学老师淳于岐患病时,姚泓亲自上门问候病况,在床边拜见老师,开创了当时公侯见到师傅都下拜的先河。C. 在平定了刘厥的叛乱之后,姚泓认为自己安抚管理不当,深深引咎自责,韦华认为有这样的皇太子是社稷之福。D. 姚泓体恤下属,广布仁德,要追赠战死的士卒爵位,免除家庭劳役,还打算封东宫中的十六个臣子子男的爵位。13. 把文

34、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弟弼有夺嫡之谋,泓恩抚如初,未尝见于色。(2)元子遭家不造,与宫臣同此百忧,独享其福,得不愧于心乎! 14. 姚赞和姚绍都阻止给东宫臣子封爵,请简要说明他们各自阻止的理由。【答案】10. C 11. D 12. A 13. 他的弟弟姚弼有夺取继承权的阴谋,姚泓施恩抚慰和以前一样,从没有现于神色表示不满。我遭逢家庭不幸的事,和东宫的臣属共同经历过巨大的忧患,现在我独自享福,能心中没有愧疚吗? 14. 姚赞认为臣子本来就应该忠诚,况且没有突出的功绩;姚绍认为封爵是很重要的事,要慎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君等参与协助朝廷

35、教化,弘扬彰明政治法度,不务求仁德宽恕的原则,只想要使法律刑罚严酷,哪里是安定上面驾驭下面的道理呢!“朝化”是指“朝廷教化”,是“参赞”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项;“弘昭政轨”是动宾结构,“政轨”是“弘昭”的宾语,应在“政轨”后断开;“仁恕之道”是“不务”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核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公、伯、侯、子、男”顺序错误,五等爵位应为“公、侯、伯、子、男”。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出征时常让他跟在后军督办一切后勤之事”错,原文是“兴每征伐巡游,常留总后事”,可见是常留下他总管后方事

36、务。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本题关键词有:(1)“夺嫡”,夺取继承权;“恩抚”,施恩抚慰;“见于色”,现于神色。(2)“不造”,不幸的事;“百忧”,巨大的忧患;“得不乎”,难道不吗。【1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的能力。姚赞的原话是“东宫文武,自当有守忠之诚,未有赫然之效,何受封之多乎?”,姚赞认为臣子本来就应该忠诚,况且没有突出的功绩,因此阻止给东宫臣子封爵;姚绍的原话是“陛下不忘报德,封之是也,古者敬其事,命之以始,可须来春,然后议之”,姚绍认为封爵是很重要的事,要慎重。【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

37、、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姚泓,字元子,姚兴长子。为人孝敬友爱、宽宏和气,但无治理国家的才能,又常常生病,姚兴打算让他做继承人而又信不过他。过了很久,才立他为太子。姚兴每当征伐巡游,常留下他总管后方事务。博学而善于清谈论辩,尤其爱好作诗吟咏。当时尚书王敏、右丞郭播认为刑律政纪过于宽缓,

38、商议想要严格法纪,姚泓说:“人如果受到挫折侮辱,就会产生壮烈奋发的雄心;政令教化如果烦琐苛薄,就会出现苟且狡猾的行为。上面教化下面,像风吹草低一样。君等参与协助朝廷教化,弘扬彰明政治法度,不务求仁德宽恕的原则,只想要使法律刑罚严酷,哪里是安定上面驾驭下面的道理呢!”王敏等人才作罢。姚泓师从博士淳于岐受读经学。淳于岐患病时,姚泓亲自上门问候病况,在床边拜见老师。从此公侯见到师傅都下拜。姚兴去平凉的时候,冯翊人刘厥聚众数千人,占据万年反叛。姚泓派镇军将军彭白狼率东宫的禁卫兵前去讨伐刘厥,斩杀刘厥并赦免了他的余党。部将们都劝姚泓说:“殿下神机妙算,荡平了那群败类叛逆,应当用露布宣扬此事,传示首级,来

39、告慰各地的人。”姚泓说:“主上将后方事务委托给我,让我遏制寇贼叛逆。我安抚管理不当,助长了奸人寇贼,正应当引咎自责,待罪于军中,哪里敢过分地妄自夸功,来加重罪责呢!”他的右仆射韦华听到后对河南太守慕容筑说:“皇太子真是具有谦恭仁惠的品德,是社稷的福气呀。”他的弟弟姚弼有夺取继承权的阴谋,姚泓施恩抚慰和以前一样,从没有现于神色表示不满。姚绍常常替姚弼出谋划策,姚泓仍然倾心按宗亲对待他,不猜忌他。到继位之后,交给姚绍兵权,姚绍也被感动而归心效忠,最终坚持了他的忠诚义烈。姚泓下诏规定,士卒为王事战死,追赠给他爵位,永远免除他家的劳役。打算封东宫中的十六个臣子为五等子男的爵位,姚赞劝阻说:“东宫的文武

40、官员,自然应当要保持忠诚,但还没有赫然突出的功绩,为什么受封的人那么多呢?”姚泓说:“朝廷设置爵位,是用来鼓励人民来效力,并显示盛德的。我遭逢家庭不幸的事,和东宫的臣属共同经历过巨大的忧患,现在我独自享福,能不有愧于心吗!”姚赞无言以对。姚绍进言说:“陛下没有忘记报德,封赏他们是不错的。古人在这些事情上很慎重,要在一年开始的时候颁发命令,可以等到来年春天,然后再议定这件事情。”这才作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三幕次忆汉上旧居王安石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超然便

41、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注幕次:临时搭起的帐篷。求田问舍:经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刘备对许汜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忧国忘家,反而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回忆汉上旧居江水泱泱、白云深深、山水相依的清幽环境,引发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B. 颔联运用了“求田问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在家国遭遇危难之时,产生了消沉归隐之意。C. 尾联写诗人想要远离荣华富贵,超然物外,却又担心像元龙这样有抱负有思想的人批评他。D. 这是一首酬和之作。从“次韵”可看出王安石在这首诗中用

42、的韵脚和杨乐道诗的韵脚是一样的。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 B 16.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表达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表达了诗人忧国忘家与归隐田园的矛盾心情;“直以文章供润色”表达了对自己只能写写文章而不能报效国家的遗憾之情;“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表达对忧国报国的坚定信念。【解析】【15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B项,“产生消沉归隐之意”错。“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诗人反问在忧国之时怎还能有归隐之心。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

43、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山水相依,远离喧嚣尘世:远望汉水浩瀚渺远,转弯处一带密林枝叶繁茂,抬头看,岘山掩映于白云深处,南面一条小路仿佛直通天空,犹如仙山一般美妙。此句用“泱泱”“凤林”“白云”等词语,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颔联“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意思是,怎么能在为国事忧心的时候,还能有经营家产的想法呢?此句仿佛是诗人的自责,面对这大好江山,诗人不禁产生了归隐此处的想法,但随即这种想法便被自己否定了,且有着自责忏悔之意。这里表达了诗人忧国忘家与归隐田园的矛盾心情。颈联“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是说面对这美好

44、山水,自己只能写写文章来为它增添一点光彩,还写不出什么风月,白白辜负了登临的美意。这是诗人的自嘲,深层含义是,自己无法报效国家,只能在这里写写文章自娱罢了,表达了不能报效国家的遗憾之情。尾联“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一方面,渴望超脱尘世,抛开名利,离开官场;另一方面,担心自己归隐的行为,会被先贤元龙或类似于元龙的今人所耻笑,心中不免充满担忧和惶恐;两种感情错综矛盾,“却”字表明后一感情更占上风,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认为自己有很多不足,需要学习,

45、对于宗庙祭祀等事,他谦虚地说:“_,_”(2)阿房宫赋中“_,_”两句描写了宫中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景象。(3)蜀道难中“_,_”两句诗借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使秦蜀间的互通带上了传奇色彩,为全诗增添了浪漫气息。【答案】 (1). 端章甫 (2). 愿为小相焉 (3). 钉头磷磷 (4). 多于在庾之粟粒 (5). 地崩山摧壮士死 (6).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能力。注意以下字形:焉、磷、庾、粟粒、崩、摧、壮、栈、钩。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家的后园有一棵紫薇。这棵紫薇有年头了,

46、主干有茶杯口粗,高过屋檐。一到放暑假,它开起花来,真是“繁”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辦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简直像一大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在乱哄哄的繁花之间还有很多赶来凑热闹的黑蜂。这种蜂不是普通的蜜蜂,个儿很大,有指头顶那样大,黑的,就是齐白石爱画的那种。我到现在还叫不出这是什么蜂。这种大黑蜂分量很重。它一落在一朵花上,抱住了花须,这一穗花就叫它压得沉了下来。它起翅飞去,花穗才挣回原处,还得哆嗦两下。18

47、. 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繁”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早在1967 年,中国政府就启动了“523”项目来抗击疟疾。B. 黄河在流程中形成一个“几”字形,这在世界万千条河流中独树一帜。C. 鲤鱼相信,它们的“宇宙”就是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D. 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19. 通感是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转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是种齐白石爱画的,个头有指头顶那样大的黑蜜蜂。”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 B 19. 将观赏紫薇的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效果;

48、“一大群幼儿园孩子”表现了紫薇的“繁”;“又高又脆的小嗓子”表现了紫薇的明艳;“乱嚷嚷”表现了紫薇的“乱”。 20. 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没有比较,不能强调蜜蜂的特点;原句通过比较,强调了蜜蜂个头大、颜色黑、名人喜好的特点;语体风格不同:改句为一般陈述句,与原文整体风格不一致;原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句式短,简洁明快,与语段风格一致。【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引号作用:(1)表示直接引用,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2)表示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3)表示讽刺和否定,又称“反语讽刺

49、”;(4)表示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5)突出强调。文中引号作用为强调突出。A项,特定称谓。B项,突出强调。C项,特殊含义。D项,直接引用。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画线句的能力。解答此题思维角度有:句子的意思,深层的情感,结构作用,表达效果等。题干为“通感是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转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可见此题只需从“通感”这一手法上分析即可。画线句为: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简直像一大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从前语境“紫薇花是六辦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

50、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可知,这一语境描写的对象是紫薇,主要是写紫薇的“繁”“乱”以及色泽的明艳,这些属于视觉所感,而划线句“简直像一大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中“乱嚷嚷”属于听觉所感,二者的相似点为“繁”“乱”“亮”,划线句沟通了两种感官,所以叫通感修辞。生动形象具体,突出了紫荆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的样子。【20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不同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把不同的句子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处:原句:这种蜂不是普通的蜜蜂,个儿很大,有指头顶那样大,黑的,就是齐白石爱画的那种。改句:这是种齐白石爱

51、画,个头有指头顶那样大的黑蜜蜂。然后结合不同处体会表情达意的区别:原句把“这种蜂”和“普通蜜蜂”放一起比较,突出了“这种”的体型上看“个儿很大”,颜色上看是黑的,“就是齐白石爱画的那种”。而改句直接说明特点,没有强调突出的效果,给人印象自然不如原句深刻。原句是包含有五个分句的句群(复句),长短结合,语言流畅自然,节奏上富有抑扬顿挫感,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独词句具有醒目的效果,令人眼前一亮,新颖别致。而改句是一个长单句,修饰成分多,“种齐白石爱画的,个头有指头顶那样大的黑”多层定语平行并列,显着很乱,思路、表意不是很清晰,理解起来颇费心思。21. 下列语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

52、达准确流畅。摆脱贫困,不仅要提高人的素质,更要和物质贫困告别。作为教育扶贫,无疑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如果说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等方法能有效地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那么,教育扶贫就是点亮通向美好未来的路灯,照亮了无数家庭实现梦想。“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深深镌刻在这些农家子弟的心中,也随着他们的努力变为现实。他们用自身的奋斗,书写了更广阔的天地。【答案】修改为:摆脱贫困,不仅要和物质贫困告别,更要提高人的素质删去“作为”加宾语中心语“的征途”“书写”改为“闯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不仅更要”表递进关系,关联的分句顺序不合逻辑,语序不当。“作为教育扶贫”,属于介宾

53、结构作状语,“是措施”缺少主语,删掉“作为”,让“教育扶贫”作主语。“照亮实现梦想”,“实现梦想”是动宾短语,与“照亮”不搭配,缺少“照亮”的对象,即宾语中心语,可以添加“征途”,或者删掉“实现”。“书写天地”动宾不搭配,可改“书写”为“开辟”。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作为2020 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六大主题日之一,青少年主题日活动9月19日在郑州线上线下同步举办。主展区包括“网络安全人人有责”“常见网络安全风险”“预防电信诈骗”“争做四有好网民”四个方面。另外还有沉浸式体验项目和网络安全知识游戏闯关竞赛。不少青少年在参加完

54、主题日后表示,以前没太当回事的网络安全,其实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切身利益密不可分,必须高度重视。【答案】2020年9月19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主题日活动在郑州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活动形式多样,反响良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能力。这段新闻包括四句话。第一句是主要事件,考生要压缩出时间“2020年9月19日”,对象“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主题日活动”,事件“在郑州线上线下同步举办”。第二、三句是写活动的形式,包括“主展区包括四个方面”“另外还有”,可概括出“活动形式多样”。最后一句“不少青少年在参加完主题日后表示必须高度重视”可概括出“反响良好”。根据以上内容整理答案即可。四、写

55、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为我们展示了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保卫国家、保卫和平的使命,跨过鸭绿江,进行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战斗,体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片尾主题曲更是唱响了一代人的主旋律:每个人的青春都有选择的权利,保家卫国是我的前赴后继;为了家园不再有亲人哭泣,我毅然去接受硝烟弥漫的洗礼,美好的青春怒放出战地黄花,冲锋的号角只为英雄呼吸!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以“和平与青春使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

56、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青春与使命生命不仅仅是一滴滴的鲜血,它更是渴望燃烧的激情;青春也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因为生命的光环,一个个被践踏的躯体赋予了新的灵魂;因为青春的绚丽,一个个飞舞的思绪会聚成一首首悲壮的挽歌。时光将我们送到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国度,在享受祥和、安宁的幸福生活之时,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为中华民族的民主、科学、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们。是他们,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时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培根说过:“青春是易逝的,你挥霍它,时间也会抛弃你。”作为新世

57、纪的青年,是我们最先触碰时代的前沿,也是我们,心跳和着民族的脉搏。是的,青春是美好的,没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贫血的青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我们要怎样才能实践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光彩照人呢?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紧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而学习。我们要注重锤炼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国观,树立起正确的名利观,努力

58、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综合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做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夜空的那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青春无关年龄,担当无关岗位。不要说皱纹已经爬上了你的面庞,不要说白霜已经染上你的双鬓,不要说枯燥的工作让你丧失了激情。心若年轻,就是青年。我要对蓝天大声说:我是青年!我是青年,我的血管永远不会被泥沙堵塞;我是青年,我的瞳仁永远不会拉上雾幔;我是青年,我的心永远为了伟大的祖国而跳动。忆往昔,前行者的身影依然激励着我们;看今朝,后继者的队伍整装待发。我相信,我们的青年队伍里会涌现出更多有担当、勇奉献的

59、践行者、开拓者。“青春正当时,莫负好时光。”我们就是雄鹰云中有志;我们就是骏马背上有鞍。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新时代,我们奋进正当时,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不负芳华,做新时代勇担当的热血新青年!【解析】【详解】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将重大的历史题材有机融入考生生活的作文试题,文题选取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特定的视角和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最具代表性的场景提出写作任务。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点明时代背景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第二句话由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引出赞美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卫国家、保卫和平的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第

60、三句话引用电视剧的片尾主题曲,意在表明文题的中心生在和平时代的一代如何为了国家、为了和平肩负使命,贡献自己的青春。本文题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深入思考在国家遭遇危难的时刻,新一代青年如何继承老一辈光荣传统,为了祖国,为了和平,勇于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充分体现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通过材料主题“和平与青春使命”,可见文题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发扬老一辈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当今和平年代,肩负使命,为保卫祖国、保卫和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考生对于“和平与青春

61、使命”的思考,要挖掘其正面价值,体现积极的价值观。参考立意:(1)历史赋予青春的使命,便是将个人生命价值体现在建设伟大祖国的宏伟工程里(2)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使命在肩,我们当不负韶华,勇往直前(3)英雄的精神长存,我们要从中汲取促使我们怒放生命的不竭力量可用素材:(1)当年的北平爱国学子,用他们激昂的呐喊唤醒迷醉的当局,用沸腾的热血点燃民族独立与完整的抗争热情,在中华民族陷入危机时,他们用自己的爱国、勇敢和激情演绎了战争年代心系天下、刚正不阿的青年形象,他们向我们展现的是赤诚的爱国之情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这份牵挂,激发了中华儿女追求自由、坚韧勇敢的个性;正是这份牵

62、挂,赋予了中华儿女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无穷的创造力,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林。今天,我们告别了战争,告别了苦难,作为和平时代的新世纪接班人,我们无需用百年前的方式来爱国,今天的我们该如何来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呢?傅雷说“热爱祖国就要对祖国尽自己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我们的责任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用实际行动撑起民族的脊梁。“今天多做一份学问,多养一份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份事业,多尽一份责任”。(2)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招展,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有志青年对同胞的呼号

63、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莫负韶华,与我同振国家。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力、创造力、冲劲的时期,易被时代感染,易无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懊悔,青年人若不发挥目己的光和热,便是辜负了上天的馈赠,所以青年应秉承先辈精神,发扬责任意识,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负韶华,振兴国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的那样:“摆脱冷气,只顾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

64、3)回往历史的波澜壮阔,我们不禁忆起那一位位为国家担当的有志青年,宛如闪耀在时代中的星火,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一位位思想家敢于向时代发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那动荡年代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犹如一粒火种,在中华文明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无数的远方和人们,都与我有关”,时代的重任肩负在以笔为剑、深刺黑暗胸膛的鲁迅先生手中;肩负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成功的周总理身上:“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安忍坐视不一救耶?”总理向时代发问,向青年号召,要将民族复兴的责任与使命,牢记心中。动荡年代的责任意识弥足珍贵,而和平年代的家国情怀也同样值得赞颂与敬佩,“时代楷模

65、”程开甲,隐姓埋名十数载,为国铸重剑;“人民的生物学家”钟扬,将生命献给种子,在高原上绽放生命;“耶鲁大学”高材生齐玥飞脚踏泥泞俯身躬行,在棘刺和田垄中拓荒,埋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理想;为贫困人民脱贫,他始终奔赴在攻艰前线;为边疆和平奉献,守望在时代前线的驻边战士;不辞劳苦把责任和细致融入生产、融入生命,他们是无私奉献,具有责任和担当的大国工匠一代代青年将责任牢牢握紧,把握时代的航舵;一代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责任宛如时代的星火在空中闪耀。行文结构:文章以“青春与使命”为题,开篇即可以抒情化的昂扬的文字明志,“生命不仅仅是一滴滴的鲜血,它更是渴望燃烧的激情;青春也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接着提出问题,“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们要怎样才能实践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光彩照人呢?”然后分两部分予以应答,“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勤奋学习,注重锤炼品德”“青春无关年龄,担当无关岗位,做有担当、勇奉献的践行者和开拓者”。最后,为了呼应标题,点明中心,可以在文末向读者发出呼吁:“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新时代,我们奋进正当时,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不负芳华,做新时代勇担当的热血新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