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962.50KB ,
资源ID:66543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543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部分区县202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部分区县202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天津市部分区县202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Ni59 Cu64第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在化学平衡研究领域中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 泡利B. 门捷列夫C. 丁达尔D. 勒夏特列【答案】D【解析】【详解】A泡利发现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对原子结构建立与微观世界认识产生巨大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B门捷列夫编排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B不符合题意;C丁达尔首先发现和研究了胶体中的丁达尔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D平衡移动原理是由勒夏特列提出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2. 用来测定某一固体是否是晶体的仪器是A. 质谱

2、仪B. 红外光谱仪C. pH计D. X射线衔射仪【答案】D【解析】【详解】A质谱仪通常用来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荷比的最大值,A不符合题意;B红外光谱仪通常用来测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从而测定有机物结构式,B不符合题意;CpH计用来测量溶液的酸碱性,C不符合题意;D同一条件下,当单一波长的X-射线通过晶体和非晶体时,摄取的图谱是不同的,非晶体图谱中看不到分立的班点或明锐的谱线,故可用x-射线衍射仪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D符合题意。答案选D。3. 对饱和,溶液(有固体存在)进行下列操作后,发生变化的是A. 加少量水稀释B. 加热C. 加入少量D. 加入少量【答案】B【

3、解析】【详解】A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不变,A不符合题意;B与温度有关,温度改变,一定改变,B符合题意;C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不变,C不符合题意;D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不变,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水分子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化学健B. 与水反应时,增加水的用量可以明显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 纯碱溶液清洗油污时,加热可以增强其去污力D. 向海水中加入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答案】C【解析】【详解】A.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故A错误;B.钠与水反应时,可将

4、块状钠变成细小颗粒,能加快反应速率,由于水为纯净物,浓度为定值,增加水的用量,浓度不变,不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错误;C.温度升高,使纯碱水解的程度增大,氢氧根变多,碱性增强,所以去污能力增强,故C正确;D.明矾中铝离子水解产生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只能用来净水,而不能使海水淡化,故D错误;故答案为C。5. 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键,又有键,且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A含有两个碳氧双键,双键中含有一个键和一个键,其结构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A符合题意;B含有极性键,属于极性分子,分子中氢原子和氯原子为共价单

5、键,只含有有键,没有键,故B不符合题意;C中氯原子间为共价单键,只含有键,没有键,是非极性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D中氢氧原子间以及氧原子间为共价单键,只含有键,没有键,分子空间结构为“书页型”,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含与共1mol的溶液中,B. 25时,溶液的大于溶液的C. 受热分解为和,D. 误将钡盐当作食盐食用后,常用0.5%的溶液解毒【答案】B【解析】【详解】A1mol与均含1molC原子,根据物料守恒,含与共1mol的溶液中,则,A正确;B温度相同,则Kw相同,即25时,溶液的等于溶液的,B错误;C受热分解

6、为和,气体分子数增多,熵增,即,C正确;D硫酸根离子能结合钡离子形成硫酸钡沉淀,且硫酸钡沉淀难用于水、胃酸(HCl),故误将钡盐当作食盐食用后,可用0.5%的溶液解毒,D正确。答案选B。7. 反应,700时平衡常数为1.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 平衡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该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绝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温度不再变化时,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900时平衡常数小于1.47【答案】C【解析】【详解】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错误;B铁是固体,加入铁粉,对该反应的速率、平衡移动均无影响,B

7、错误;C由于化学反应伴随热量的变化,绝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平衡前,温度是个变量,故温度不再变化时,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正确;D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则900时平衡常数大于1.47,D错误。答案选C。8. 常温时,已知,则相同浓度的下列两种溶液:其pH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 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详解】,则酸性,根据越弱越水解可知,水解常数,故相同浓度的和碱性:,pH:,C满足题意。答案选C。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氧原子处于基态的轨道表示式B.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C.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D.

8、 向5%的溶液中加入粉末后,分解速率迅速加快是因为粉末降低了反应的焓变【答案】B【解析】【详解】A基态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其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A错误;B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3+=4,VSEPR模型为四面体,且有一对孤电子,故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B正确;C两个氯原子应分开写,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应为,C错误;D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途径,从而加快反应速率,一个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物的始态和终态有关,和反应途径无关,即二氧化锰不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焓变,D错误。答案选B10. 有平衡体系:CO(g)+2H2(g)CH3OH

9、(g) H0,为了增加甲醇的产量,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 高温、高压B. 适宜温度、高压、催化剂C. 低温、低压D. 高温、高压、催化剂【答案】B【解析】【详解】由CO(g)+2H2(g)CH3OH(g) H0知,该反应为放热的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高温将会使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提高甲醇的产量,但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也不利用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所以温度应适当;高压能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甲醇的产量;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产量,但可提高平衡前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A. 高温对提高甲醇的产量不利,高压有利于提高甲醇的产量,A不合题意;B. 适宜温度、高压、催化剂,都对提高甲醇的产量有利,B

10、符合题意;C. 低温、低压,都对提高甲醇的产量不利,C不合题意;D. 高温对提高甲醇的产率不利,高压、催化剂对提高甲醇的产率有利,D不合题意;故选B。11. 将和通入1L的反应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正确的是A. B. C. X点和Y点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D. 在和316时,若将和通入容器中,则平衡时CO的平衡转化率小于50%【答案】A【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平衡时CO的转化率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故A正确; B由图可知转化率p1p2,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

11、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压强p1p2,故B错误; 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X点和Y点对应的温度相同,则化学平衡常数,故C错误;D在和316时,若将和通入容器中,相当于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氢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CO转化率应大于50%,故D错误;答案选A。12. 已知常温下的水解常数。常温下,含等物质的量的与的混合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溶液是酸性B. 溶液显碱性C. 溶液中D. 溶液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公式Kh=,由此可求出Ka(HCN)6.210-10,故CN-的水解能力强于H

12、CN的电离能力,由于NaCN与HCN的物质的量相等,故水解产生的c(OH- )大于电离生成的c(H+),混合溶液显碱性,且c(CN-) c(CN-)。故答案为A。第卷二、非选择题13. 已知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D和氢原子可形成4核10电子分子,该分子可使湿润的红色石器试纸变蓝:A、C同周期,B和C同主族;A与B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氢原子与B可形成两种共价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1)C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写出A的电子排布式_。(2)写出D元素形成分子的结构式_,其中键与键的数目比为_。(3)B、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B_D(填“”)。(4)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_

13、(填“强”或“弱”);写出的电子式_。(5)化合物、它们结构与组成相似,热稳定性更强的是_(填化学式),的沸点比高得多的原因是_。(6)下列选项能作为C元素和氧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依据的是_。aC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弱于盐酸bC元素的电负性小于氯的电负性c化学反应:(7)B和C可以形成化合物,分子中空间结构为_(填“V型”成“直线型”)。中心原子C采用_杂化。(8)元素B和铜原子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结构可能是_(填字母)。【答案】 (1). S (2). (3). (4). (5). (6). 强 (7). (8). (9). 水分子间存在氢健 (10). bc (11). V型 (12)

14、. sp2 (13). c【解析】【分析】已知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D和氢原子可形成4核10电子分子,该分子可使湿润的红色石器试纸变蓝,则D为N元素; A与B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氢原子与B可形成两种共价化合物、,则A为Na元素,B为O元素,A、C同周期,B和C同主族,C为S元素。【详解】(1)根据分析,C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A为Na元素,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2)D为N元素,形成的N2分子的结构式NN,三键中含有1个键与2个键,数目比为1:2;(3)B为O元素,D为N元素,N、O元素属于同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

15、大,但第A族的大于第A族的,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ON; (4)A为Na元素,B为O元素,为氧化钠,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NaLi,则碱性比强;为过氧化钠,其电子式为;(5)B为O元素,C为S元素,化合物、它们结构与组成相似,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S热稳定性更强的是H2O,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健,则的沸点比高;(6)a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盐酸不是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形成的酸,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且S的氧化物对应的酸有硫酸和亚硫酸,硫酸的酸性大于盐酸,亚硫酸

16、的酸性弱于盐酸,故a不符合题意;bS与Cl元素属于同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同一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以及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强,可以作为S元素和氧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依据,故b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中,氯气能将S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说明非金属性ClS,故c符合题意;答案选bc;(7)B为O元素,C为S元素,二者形成化合物为SO2,SO2分子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2+=3,S原子采取sp2杂化,空间结构为V型;(8)B为O元素,O原子和铜原子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结构中Cu原子与O原子个数比为2:1,a图中为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为离子晶体,故a不符合;b根据均

17、摊法,图中黑球位于顶点和面心,黑球在晶胞中的个数为8+6=4,白球位于晶胞内部,个数为4,白球和黑球个数比为1:1,故b不符合;c根据均摊法,图中白球位于顶点和体内,黑球在晶胞中的个数为8+1=2,黑球位于晶胞内部,个数为4,白球和黑球个数比为1:2,故c符合;答案选c。14. 中和滴定是一种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定量分析方法,常温下,用溶液分别滴定溶液和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1)判断滴定溶液的曲线是_(填“图1”或“图2”)。(2)a=_mL。(3)的点是_(从A、B、C、D、E中选择)。(4)E点对应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答案】 (1). 图1 (2). 20.00 (

18、3). D (4). 【解析】【分析】HCl属于强酸,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c(H+)=10-1,pH=-lg10-1=1,属于弱酸,为弱电解质,酸性弱于同浓度的HCl,pH大于同浓度HCl的pH,结合图可知图1为滴定HCl的滴定曲线,图2为滴定的滴定曲线。【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1为滴定HCl溶液的曲线,故答案为:图1;(2)由图1可知,a点对应溶液的pH=7,则HCl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和水,则a=20.00,故答案为:20.00;(3)由分析可知图2为滴定的曲线,电荷守恒有,时,pH=7,为图2中D点,故答案为:D;(4)由(2)可知a=20.00,和NaOH恰

19、好完全反应,E点对应的溶质为,溶液中存在醋酸根离子水解平衡,则,溶液pH7,则,则E点对应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故答案为:。15. 现用中和滴定测定某盐酸的浓度,有关数据记录如表:滴定序号待测盐酸体积/mL所消耗烧碱标准液的体积/mL滴定前滴定后消耗的体积125.000.5025.1224.62225.00325.005.0029.5824.58(1)实验中有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该实验应选用_作指示剂。用_式滴定管盛装烧碱标准液,锥形瓶中装有待测盐酸。(2)如上图表示第二次滴定时50mL滴定管中满定前后液面的位置。该次滴定所用标准烧碱溶液体积为_mL。(3)若烧碱溶液的浓度为,根据所给

20、数据,计算出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注意保留合适的有效数字)。【答案】 (1). 酚酞 (2). 碱 (3). 24.60 (4). 【解析】【详解】(1)石蕊变色不明显,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用酚酞作指示剂,烧碱即NaOH,其溶液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故答案为:酚酞;碱;(2)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第二次滴定消耗烧碱标准液体积为24.90mL-0.30mL=24.60mL,故答案为:24.60;(3)三次实验消耗烧碱标准液平均体积为24.60mL,HCl和NaOH按物质的量1:1反应,则c(HCl)V(HCl溶液)= c(NaOH)V(NaOH溶液),则c(HCl)=,故答案为:。16. 镍

21、的全球消费量仅次于铜、铝、铅、锌,属有色金属第五位,常用于各种高光泽装饰漆和塑料生产,也用作催化剂,制取原理:,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已知:;熔点为-25,沸点为43 ,60 以上与空气混合易爆炸;熔点为-20 ,沸点为103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是用来制取CO,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装置C用于合成 (夹持装置略),最适宜选用的装置为_(填标号)。(3)实验过程中了防止CO及与装置中空气混合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所以要先观察到_(填实验现象)再加热C装置。(4)利用“封管实验”原理可获得高纯镍。如图所示的石英玻璃封管中装有粗镍粉。再充入CO气体,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后

22、,则高纯镍粉在封管的_温度区域端生成(填“323 K”或“473 K”)。(提示323 K是49.85 ,473 K是199.85 )(5)假设实验中有参加反应,C装置参加反应镍的质量为2.95 g,E装置中盛有溶液100 mL,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答案】 (1). (2). (3). E装置中产生黑色沉淀 (4). 473 K (5). 0.50【解析】【详解】(1) 装置A中甲酸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CO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由制取原理可知,温度在5080 的时候利于的生成,水浴加热可以更好的控制温度,且可以避免温度过高,所以选用装置。(3) CO及与装置中空气

23、混合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爆炸,E装置中生成黑色沉淀Pd的时候说明装置中的空气已经排尽,此时可以加热装置C。(4) 323 K是49.85 ,473 K是199.85 ,根据可知,在180200 的时候生成Ni单质,所以高纯镍粉在封管的473 K温度区域端生成。(5) n(HCOOH)=11.5 g46 g/mol=0.25 mol,参加反应n(Ni)= 2.95 g59 g/mol=0.05 mol,则消耗n(CO)= 0.05 mol4=0.2 mol,剩余的n(CO)=0.05 mol用PdCl2来吸收,根据可知,消耗n(PdCl2)=0.05 mol,其浓度为0.05 mol0.1 L=0

24、.50 mol/L。17. 燃煤烟气中含有大量SO2和NO,某科研小组研究SO2和NO的吸收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在恒温条件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O和1 mol O3发生反应,2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容器中的物质的量是0.8 mol。则2 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平衡时NO的转化率_;若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则_(填“”“”或“”)。写出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若保持温度不变,向2 min后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0.2 mol NO2和0.2 molNO,此时平衡将_。a正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该反应的

25、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在t1、t3、t5时刻均达到平衡状态。t2、t6时刻都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则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t6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t4时刻改变条件后v(正)_v(逆) (填“”“”或“”)。(2)处理烟气中也可采用碱液吸收法。已知25时,;。第1步:用过量的浓氨水吸收,并在空气中氧化生成硫酸铵;第2步:加入石灰水,发生反应。25时,0.1 mol/L,溶液呈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其原因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计算第2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_(列出计算式即可)。【答案】 (1). 0.2 (2). 80% (3). = (4). (5). a (

26、6).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升高温度) (7). 使用催化剂(或增大压强) (8). (9). 酸性 (10). (11). 【解析】【详解】(1)根据方程式可知:每反应产生1 mol NO2,就会同时消耗1 mol NO和1 mol O3,反应进行到2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容器中NO2的物质的量是0.8 mol,则反应消耗0.8 mol NO,用NO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为v(NO)=0.2 mol/(Lmin),平衡时NO的转化率a1=100%=80%;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从反应开始至平衡状态,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则若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

27、转化率为a2,则a2=a1。化学平衡常数是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种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各种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对于该反应,开始时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O和1 mol O3,达到平衡时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是n(NO)=n(O3)=1 mol-0.8 mol=0.2 mol,n(NO2)=n(O2)=0.8 mol,物质的平衡浓度c(NO)=c(O3)=0.1 mol/L;c(NO2)=c(O2)=0.4 mol/L,该条件的化学平衡常数K=。若保持温度不变,向2 min后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0.2 mol NO2和0.2 mol NO,此时容器

28、内各种气体的浓度分别是c(NO)=0.2 mol/L;c(O3)=0.1 mol/L;c(NO2)=0.5 mol/L;c(O2)=0.4 mol/L,此时的浓度商Qc=16,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合理选项是a;t2时刻逆反应速率突然增大,然后逐渐减小,说明反应逆向移动。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生成物的浓度;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使逆反应速率减小,最终达到平衡时速率比原平衡时大;故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升高温度;在t6时刻改变外界条件,v逆突然增大,但增大

29、后一直不变,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t4时刻v逆突然减小,然后逐渐增大至t5时速率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说明改变的外界条件是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此时反应速率关系:v(正)v(逆);(2)(NH4)2SO4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与水电离产生的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H+)c(OH-),所以溶液显酸性,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第二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点睛】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利用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结合改变条件的瞬间反应速率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判断改变的外界条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