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群落的类型(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多种多样的生物群落1善于挖洞和具有快速奔跑行为的动物主要分布于()A热带雨林B草原C荒漠D苔原B草原中的动物主要是啮齿类动物及具有快速奔跑能力的动物。2下列关于群落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A群落的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B高大的乔木难以在草原群落中生存C农贸市场出售的各种动植物,其中植物以草本为主,类似于草原生物群落D群落内部的生物可能有竞争关系,但生态位不同,可以和谐共存C群落的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形成群落的前提是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A正确;草原上的植物一般比较耐旱,不能耐旱的高大乔木难以在草原上生长
2、,B正确;农贸市场虽然有各种动植物,但是这些生物之间没有复杂的种间关系,不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因此不能形成群落,C错误;生物群落内部的生物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和谐共存,D正确。3下列有关森林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生物群落大都分布在降雨较多的湿润地区B与草原生物群落相比,森林生物群落的结构较为复杂C森林生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远高于草原生物群落D森林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温度有关D森林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D错误。4下列有关不同群落生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中植物主要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B
3、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绒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C森林中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D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但无阴生植物D荒漠中水分短缺,植物主要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A正确;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绒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B正确;森林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树栖和攀援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C正确;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也有阴生植物,如三七、人参、黄连等,D错误。5在森林中,乔木、灌木、草本三类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其意义主要是()A有序地避免了竞争B合理地充分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了群落的稳定性D为动物提供不同层
4、次的栖息空间B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三类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布的意义主要是合理、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故选B。6下列有关群落中生物适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中的生物有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B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C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体D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完全相同D荒漠中的生物有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A正确;某个地方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B正确;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
5、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C正确;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D错误。题组二物种丰富度7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A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A错误;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不同,生物的丰富度不同,B正确;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温度降低而减少,丰富度逐渐减少,C正确;丰富度越大的群落,物种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其结构越复杂,D正确。故选A。8研
6、究人员调查了A、B、C三个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三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组成B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C调查群落中某一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D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A据图分析可知,三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各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A错误;根据不同群落的柱状图的高度之和可知,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B正确;调查群落中某一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C正确;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分了三层,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D正确。故选A。9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利用小动物
7、的趋光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C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小动物种类D对不知名的小动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其特征B不同地点,环境资源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A正确;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光的特点,利用小动物的避光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B错误;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C正确;观察小动物时,如果无法知道小动物的名称,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特征,D正确。故选B。10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土层物种数个体总数05 cm1179510 cm4201015 cm313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不同土层中小动
8、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深度的土层中小动物的物种数不同,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正确;土层不同深度光照情况不同,因此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有关,B错误;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有的是消费者,有的是分解者,C错误;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物种的种群密度下降,但不能反映该地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D错误。故选A。11生态交错区又称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生态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现对某森林草原交错区进行调查,回答下列
9、问题。(1)生态交错区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2)在森林草原交错区,随着气候越趋干旱,_或落叶林占优势,直到最后,岛屿森林只遗留在大片的草原上。(3)研究者认为“边缘效应”的出现是因为生态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_。解析(1)生态交错区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2)森林草原交错区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与草原之间的过渡带,在该交错区,随着气候越趋干旱,草本植物或落叶植物逐渐成为优势种,使得草原或落叶林占优势,直到最后,岛屿森林只遗留在大片的草原上。(3)生态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
10、间。答案(1)物种丰富度(2)草原(3)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12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的是()A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B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C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D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敌害B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敌害,这些都是动物适应森林环境的生活方式,A、C、D不符合题意;森林里树木众多,土壤中树根遍布,不利于挖洞,又有高大树木遮挡或密集灌木丛遮挡便于隐蔽,不用挖洞,因此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不是动物适应森林
11、的生活方式,这是与草原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方式,B符合题意。故选B。13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在年平均降雨量和年平均温度各异的地区分布如下表:年均温度()05050100100150150200200250250300300350100甲010丙丙1020乙丙丙丙2030乙丁下列推测最不合理的是()A甲生物可能是北极狐B乙生物可能是仙人掌C丙生物可能是黄羊D丁生物可能是黑猩猩C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甲生物生活在年均温度100 和降水量在050 cm的条件下,则该生物可能生活在冻土苔原生态系统中,因此可能是北极狐,A正确;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乙生物生活在年均温度1020 和2030 ,降水量在05
12、0 cm的条件下,则该生物可能生活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因此乙生物可能是仙人掌,B正确;黄羊生活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每年的降雨量为250800 cm,而表格中降水量不在该范围,因此丙生物不可能是黄羊,C错误;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丁生物生活在年均温度2030 和降水量在350400 cm的条件下,则该生物可能生活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因此丁生物可能是黑猩猩,D正确。14(多选)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一定偏小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B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
13、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数量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CD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多沉淀于培养液底部,若不振荡试管,直接从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获得数值偏小,直接从下层吸出培养液计数,获得数值偏大,A错误;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引起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错误;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暗、避高温、避光等特性,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实验所得数值偏小,C正确;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对于样方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上的数目,若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会使实验所得数值偏小,D正确。
14、故选C、D。15(多选)下表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在40年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种类物种数第1年第4年第15年第25年第40年草本植物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表中数据是采用样方法调查获得的B表中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C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第40年时,其中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D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也适用于调查物种的丰富度,A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分析表格可知,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B正确;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C错误;
15、该农田弃耕第40年时,其中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之间的关系为种间竞争,D错误。故选C、D。16啮齿动物是草地上主要野生消费者,为了合理利用草原,科研人员对呼伦贝尔草原的放牧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请回答问题:图3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结构(1)调查啮齿动物的密度应该采用_法。据图可知,三种放牧方式中啮齿动物总捕获率最高的是_,其原因是_。(2)下表为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放牧方式连续放牧禁牧季节轮牧丰富度指数0.600.230.420.150.580.42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R(S1)/ln N,S为物种数,N为群落中所有物种个体数,禁牧区啮齿动物的数量最低,且_也最低,
16、推测禁牧可能会降低种间_的激烈程度,使鼠害发生的可能性_。(3)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放牧方式中_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解析(1)因啮齿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故调查啮齿动物的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据图可知,三种放牧方式中啮齿动物总捕获率最高的是连续放牧,其原因可能是连续放牧导致草场植物高度变矮,啮齿动物易于被发现。此外,连续放牧形成的条件适合草原黄鼠(或布氏田鼠)的生存,导致其快速增殖而使捕获率增加。(2)据图可知,禁牧区啮齿动物的数量最低,且根据丰富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其丰富度也最低,原因可能是禁牧会使植被生长旺盛,造成种间斗争的激烈程度降低,种群数量能较快增长,使鼠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加。(3)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放牧方式中季节轮牧的捕获率和植被高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答案(1)标志重捕连续放牧连续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或高度变矮);适合草原黄鼠(或布氏田鼠)的生存,导致其快速繁殖(2)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斗争增加(3)季节轮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