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选择题1资治通鉴中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诤,此所以二世而亡也。”唐太宗吸取此教训,采取的主要的做法是()A发挥三省监督牵制作用 B完善朝议谏诤制度C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 D开科取士,广纳人才2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3新唐书十一宗诸子传论赞:“唐自中叶,宗室子孙多在京师,幼者或不出阁,虽以国王之,实与匹夫不异,故无赫赫过恶,亦不能为王室轩轾,运极不还,与唐俱殚。”
2、此材料说明唐中叶后()A广泛实行分封制B皇室子孙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C皇位继承较稳固D宗室未能起到拱卫王室的作用4宋太祖在建隆三年(961年)八月下诏,“诸道法司参军,皆以律疏试判”,后形成制度。宋神宗时,科举考试增加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苏东坡也曾表示:“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这说明宋代()A文官政治日趋成熟B明法慎行,德主刑辅C行政权、司法权合一D政治清明,法律健全5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中央政权一旦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
3、借”。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导致了地方割据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6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了当时()A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经济B南方相对安定的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C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D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7据统计,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国家控制的人口是1699万人,其中纳税人口只有237万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人口猛增,农税锐减B土地兼并加剧,依附关系松弛C税收制度混乱,官吏腐败D经济重心
4、南移,人口大量南迁8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这说明唐代()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政府加强市场管理C着手打破坊市界限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9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收取其大,散诸近而收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的观点D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10“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与该诗的观点最相
5、近的是()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经世致用”D“存天理,灭人欲”11南宋宋慈是公认的“法医学鼻祖”。他所著的洗冤集录记述了人体解剖、勘察现场、鉴定死因、各种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作为朱熹的同乡,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如果从宋慈取得的业绩来看,他()A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B洞察“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C表现出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D忠实践行“格物致知”12书坊是古代合出书、卖书为一体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陈放的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举考试复习“指南”等。这表明()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B商
6、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 二、非选择题13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于1582年来华,此后近三十年一直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晚年曾将其在中国的传教经历撰写成书。以下材料摘自利玛窦的著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的叫作孔子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他可以与异教哲学家相媲美,而且还超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中国有学问的人非常尊敬他,以致不敢对他说的任何一句话稍有异议,而且还以他的名义起誓,随时准备全部实行,正如对待一个共同的主宰那样。不仅哲学家作为一个阶级是如此,就是统治者在过去的时代里也给予他以对一个人的最高敬意。材料二在这里每个人都很
7、清楚,凡有希望在哲学领域成名的(指通过科举做官译者注),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钻研数学和医学并不受人尊敬,因为它们不像哲学研究那样受到荣誉的鼓励,学生们因希望着随之而来的荣誉和报酬而被吸引。这一点从人们对学习道德哲学深感兴趣,就可以很容易看到。材料三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作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付给他们来掌握更加令外国人惊异的是,在事关对皇上和国家的忠诚时,这些哲学家一听到召唤,其品格崇高与不顾危险和视死如归,甚至要超过那些有保卫祖国专职的人。(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统治者在过去的时代里也给予他以对一个人的最高敬意”?列举与孔子
8、相媲美的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人们对学习道德哲学深感兴趣”?这种情况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哲学家”为什么会有“令外国人惊异”的行为。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日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材料二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
9、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北方的强敌(契丹)一时既无法驱除,而建都开封,尤使宋室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其对西北,亦复鞭长莫及,难于驾驭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而且愈闹愈凶,几于穷得不可支持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的观点。(2)材料二与材料一对宋代的认识有何一致性?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材料一的观点提供一份较为充分的史实依据。(3)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是如何评价宋代的。在评价宋代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观点为什么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