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729.50KB ,
资源ID:665150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51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A. 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 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C. 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D. 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通过商至秦汉时期对瘟疫的记录情况来看,每个朝代所记录的范围比前代更加广阔,结合古代中国发展历程可知,这些地区是逐渐被纳入中国版图的,代表

2、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在逐渐形成。A正确;之前南方区域没有记载不代表以前南方没有瘟疫,而且内蒙古在山东、河北北方,B错误;因为所涉及的区域更多,因此记录的次数不代表发生的频率加快,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材料信息不能体现,D错误。故选A。2. 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这一制度A. 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B. 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C. 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D. 瓦解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中“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

3、可以对那些士族力量有一定程度的削弱,打击其经济规模,故D项正确;题干中主要是通过“清查”可以清理原本混乱的国家制度,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南朝没有均田制,且土地制度在材料中无涉及,故B项排除;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查可以有效增强国家的力量,但没有说明是否能够脱离当时社会的主流力量士族,故C项排除。3. 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往往默许或公开承认宗族的司法权,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这说明了A. 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B. 宗族内部司法等级严密C. 宗族司法高于国家地方司法D. 宗族审判效率高于国家【答案】A【解析】据题干“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

4、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可得出族人必须在经过宗族裁判后,再向官府投诉,由此可得出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故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宗族审判,“宗族内部司法等级严密”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排除;由材料“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往往默许或公开承认宗族的司法权”可得出宗族司法需在国家地方司法的领导下存在,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宗族审判效率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4. 罗马人把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法不进家门”的说法盛行,同时又出现了“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等现象。由此可知,罗马公私法的划分导致A. 公法和私法范畴相互融合B. 贵族身分与家子身分

5、对立C. 公民个体相对于家长独立D. 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等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古罗马出现“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的现象,说明儿子作为公民独立于家庭,依法对家庭成员做出审判,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公法和私法范畴相互融合,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贵族身份,排除B;材料反映儿子可以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无法体现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等同,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5. 1912年2月16日,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才悄悄地剪去

6、辫子。下图为1912年3月3日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LePetit Journal刊登的版画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要合理解读“袁世凯剪辫”行为,应注意A. 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B. 置于特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D.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历史解释要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结合课本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剪辫”在当时是支持革命的体现,结合材料1912年2月16日“袁世凯剪辫”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是在特定条件和特殊时机下进行的,既受当时复杂政治形势的影响,也是袁世凯政治手段的表现,要具

7、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选B项。“袁世凯剪辫”是单个历史事件,不是历史发展的过程,不适合用“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等原理来解释,故A、D项不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问题,故C项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对历史事实的解读,要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1912年2月l6日,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才悄悄地剪去辫子,要特别注意“袁世凯剪辫”是在他当选临时大总统之后,是受当时复杂政治形势的影响,也是袁世凯政治手段的表现。6. 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红军较为活跃的

8、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在不触动地主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推广“温和的土地革命”,即“合作制”,使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A. 积极贯彻执行新三民主义B. 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C. 抵制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D. 工作重心转向了农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文字“从1931年开始”“在红军较为活跃的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抵制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A、B、D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7. 下表是新中国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人员与比例情况。以下各项是对此表的理解,正确的是届数

9、 第一届 第二届 代表总人数 1226 1226 中共党员 68(占比54.5%) 708(占比57.7%) 民主党派 274(占比22.3%) 284(占比23.2%) 无党派 284(占比23.2%) 234(占比19.1%) A. 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B. 代表包括各党派与无党派代表C. 体现了社会主义多党制原则D. 反映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代表由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广泛参与,充分体现出民主,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得到巩固,A项正确;B项说法绝对化,且图表信息体现不出,

10、故排除;C项“多党制”的说法本身错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人员与比例,反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广泛的民主,D不符合图表核心主旨,故排除。故选A。8.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 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B. 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的新特点C. 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D. 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答案】B【解析】材料两种观点对世界政治格局认识不清,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

11、A项表述对世界局势是一个错误分析;中国新时期外交的特点不结盟政策,而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不结盟政策最典型的体现,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不是军事同盟性质的政治军事集团,材料中的两个观点明显是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B项正确;C、D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不是军事同盟性质的政治军事集团。9. 吴有法在德国史探研中说到:“德国问题在不同时期,含义也不同。对刚成立的联郑德国来说,德国问题就是复兴西德经济、取得独立的国家主权,改善德法关系,

12、防止德国成为第四帝国。战后初期德国问题的解决,就是通过欧洲一体化途径予以实现的才有了今天的欧盟和欧洲的大联合。”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 联邦德国建立导致“德国问题”出现B. 德法关系的改善解决了“德国问题”C. 欧洲一体化有助于解决“德国问题”D. 欧洲一体化完成的标志是欧盟成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战后初期德国问题的解决,就是通过欧洲一体化途径予以实现的才有了今天的欧盟和欧洲的大联合”可知,该学者认为欧洲一体化有助于解决“德国问题”,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联邦德国的建立导致“德国问题”出现,排除A;B表述太绝对,错误;欧洲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欧盟成立不能标志欧洲一

13、体化完成,D错误。10. 1948年,大量“积极的”美国电影在大选的关键时刻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妮诺基卡以在大选中帮助赢得反共选票;相反,华盛顿要求愤怒的葡萄暂缓在法国上映,以防止法国共产党利用影片中不利的一面。材料说明美国电影A. 基本主宰战后欧洲电影B. 成为实施冷战的重要武器C. 进军欧洲主要基于政治目的D. 完全沦为政府的宣传工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环境下的美国电影的特征。材料反映了1948年即美国进入冷战时期后,大量的富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的美国电影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电影妮诺基卡以帮助该国在大选中赢得反共的选票,相反则要求暂

14、缓愤怒的葡萄在法国的发行,以防止为法国共产党所利用,可见美国电影在欧洲的发行具有强烈的反共、遏制社会主义的色彩,说明美国电影成为实施冷战的工具,故选B。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电影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美国电影在欧洲的发行存在政治目的,但不能说“主要基于政治目的”, 故排除C项。11.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 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B. 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 土地大量开垦、私

15、田大量出现D. 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周颂载芟”可以得出描述的西周时期的史实,当时实行的是井田制,而据材料中“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可以得出其描述的是集体耕作,故A项正确;铁器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B项排除;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故C项排除;材料中描述的是奴隶制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故D项排除。点晴:准确提炼出关键信息,是解答本题关键,如时间信息“诗经”“周颂载芟”,内容信息“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等。12. 中唐以后,农户归附政府的户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户家庭中人口普遍较多,更多的农民

16、在从事农业的同时也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表明当时A. 国家赋税政策发生变化B. 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解C. 自耕农受到政府的保护D. 商业发展冲击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农户归附政府的户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知唐朝赋税制度改变,由以人丁为主转变为财产和土地并重,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推动了人口的增加,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土地兼并,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自耕农受到政府保护,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人口的增多,D项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13. 如下图所示,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航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洛阳城市经济衰落B. 加强对南方的控制C. 政治中心向北迁移

17、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元朝时河道发生改变,主要是指修建了通惠河和会通河,主要是集中在北方地区,材料未涉及洛阳的发展,且洛阳的经济衰落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故A项错误;元朝时期的运河与隋朝相比,重点在北方,因此不是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元朝以大都(今北京)为都城,因此大运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政治中心在北方,故C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元朝大运河14.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

18、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降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腾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该谕旨反映的实质是A. 政府限制出口数量平抑丝织品的价格B. 政府希望扩大出口提高丝织品的价格C. 政府推行闭关政策来稳定丝织业发展D. 政府缩小丝织品出口满足民间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腾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可知政府限制出口以满足民间的需要,故D正确,A错误;B与材料相悖;限制出口并非绝对禁止出口,不能说明推行闭关政策,C错误。15. 清朝学者陈作霖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西南隅,开机之家,总会计处谓之账房;机户领

19、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材料说明A. 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B. 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C.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D.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依据题中“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锻匹,再售与绸缎业。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可知在当时南京的丝织业中,有帐房、小户、染坊、绸缎业等行业,社会分工非常细致,故A项正确。B、C两项在题文中没有提及。本题中没有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因此D项 不符合题

20、意。16. 明中后期,因外国贡使日益增多,朝廷恢复了洪武年间一度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广东广州设立的三个市舶司作为安顿之处,泉州名“来远”,宁波名“安远”广州名“怀远”。郑和下西洋时流落在外的中国流人,或受感召,或被强行遣回。明廷的这些措施A. 有利于中国商民在海外发展B. 政府的海洋意识在逐渐加强C. 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开始D. 导致民间海外贸易削弱萧条【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代海禁政策【详解】通过材料可知明朝市舶司的设置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而是而了政治上的怀柔远人,同时禁止民间对外贸易,导致民间海外贸易削弱萧条,故D正确。市舶司的设置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排除A。政府设

21、置市舶司的目的是出于政治和朝贡贸易,不是海洋意识增强的体现,排除B。明代从郑和下西洋(14051433)后,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故C错误。【点睛】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17. 考查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这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 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B.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发

22、展C. 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D. 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答案】D【解析】明清王朝的腐化与人口增长无关,故排除A;经济的转型主要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近代工业兴起,故排除B;疆域的扩大与人口增长无直接关系,故排除C;人口的急剧增长激化了人地矛盾,造成社会危机,故D正确。18. 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A. 棉纺织业开始兴起B. 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C.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 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答案

23、】D【解析】依据材料中“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可以得出题干所述时间未清代,而棉纺织业开始兴起是在元代,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新的生产关系进行阐释,故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表明纺织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故D项正确。点晴:解题时需要理解纺织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联系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综合分析。19.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颁布律令指出:“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系,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这一做法突出反映了A. 商品经济出现繁荣B.

24、 金属货币使用量增加C. 统治者重视中央集权D. 国家钱币规范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唐高祖时期对钱币的改革,无法得出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出现繁荣,故A项排除;据题干“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可得出无论是五铢钱还是开元通宝钱都是金属货币,其使用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故B项排除;材料中无法得出统治者通过货币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排除;由材料“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颁布律令指出:“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系,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可得出这一做法将货币改革以律令形式颁布,突出反映了国家钱币的规范化,故D项正确。20. 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

25、温州漆器什物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A. 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B. 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C. 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D.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答案】B【解析】材料中说明宋代南门大街商业经营的类别和种类众多,但是经营都是分类进行,“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体现出品牌的特点,故B正确;宋代打破传统商业模式,故A和C错误;区域经济模式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21. 唐朝宫廷建筑以浑朴雄阔宏伟壮丽为特色,但民间建

26、筑不准高大。而宋会要辑稿食货志记载:“真仁(宋真宗、宋仁宗)以后,殖货致富者愈众,巨量交易出入京师,官方管理之设备及民间商业之建筑,皆因之侈大。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第宅,皆争尚靡丽。”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A. 都城经济功能日益增强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 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D. 程朱理学影响逐渐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而宋会要辑稿食货志记载:真仁(宋真宗、宋仁宗)以后,殖货致富者愈众,巨量交易出入京师,官方管理之设备及民间商业之建筑,皆因之侈大。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第宅,皆争尚靡丽”描述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宋朝官方和民间商业建筑都很奢侈,与唐朝时不准“民间建筑

27、”高大不同,体现出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建筑高大奢侈,与都城经济功能是否增强无关,排除;CD项,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程朱理学影响逐渐减弱的表述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22.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经济重心南移方面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记述文献(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南朝宋)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新唐书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楚故泽国,耕稔甚饶。谚曰:“湖广熟,天下足”。明李釜源地图综要A. 经济重心南移在明清时期最终完成B. 江南地区的经济规模与产业结构逐渐改变C. 江南地区形成了稻麦兼种的作物体系

28、D. 湖广地区是自两晋以来的全国粮食主产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可以推知,江南地区农业经济的规模很大,根据“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湖广熟,天下足”可以推知,江淮地区工商业发展,江淮地区不再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故B正确;经济重心在南宋完成了南移,A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稻麦兼种,排除C;根据明李釜源地图综要记载“楚故泽国,耕稔甚饶。谚曰:湖广熟,天下足”可知,明朝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D错误。23. 南宋数学著作数学九章中设计了一道算术题,大意如下:甲乙丙丁四人一起合作出资到海外做

29、贸易,个人所出的本钱不同,有金、银、盐等,相互之间互有假借。“海外赴务抽毕,除纳主家货物外”,剩余的商品有沉香、胡椒和象牙,那么,他们应该得到多少回报。由此可见南宋A. 海外市场的扩大盛行以物易物B. 数学等传统科技发达C. 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已经分离D. 政府鼓励民间发展外贸【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合作出资到海外做贸易,个人所出的本钱不同”、“海外赴务抽毕,除纳主家货物外”、“他们应该得到多少回报”等信息,可以看出这类似于近代以后的股份制,可见南宋时期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已经分离,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海外市场的相关信息,故A项排除;从材料信息中无法得出传统科技发达的

30、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政府对发展外贸的态度,故D项排除。故选C。24. 有学者指出,在16-20世纪间,6000多万欧洲移民在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殖民地。1820-1980年间3700万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16-19世纪间,奴隶贸易将1200万非洲人运到了美洲。材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 世界各大洲彼此之间形成了人口大规模的迁移B. 世界人口流动导致了新的国家的产生C. 国际移民改变了人口迁入地的人种组成D. 国际移民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可知“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非洲人运到了美洲”,欧洲、美洲、非洲人种组成了最终的美洲,所以移民最终改变了美

31、洲的人种组成,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洲、非洲人流入美洲,无法体现世界各大洲彼此之间形成了人口大规模的迁移,排除A;B、D与材料无关,排除。25. 16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表年代中国日本印度英国西班牙15341:6.3631:11.501:1215961:7.501:11.901:12.1216221:8.001:14.001:12.501:13.1316771:9.001:14.1311:15.361741501:11.7712.51:14.93179118001:15.401:15.42这个图表可以说明的是A. 明清时期社会“钱贱银贵”B. 白银流动存在“套利”目的C.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逆

32、差”D. 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数据表明,16世纪晚期,相对于黄金,中国银价偏高,但到18世纪中期,银价下降到与西欧持平,这主要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利用中国银价高、金价低的市场行情,将从美洲掠夺的白银大量输往中国,套取黄金,导致银价下降,故B正确;钱贱银贵指铜钱和白银在流通中的比价失衡,材料反映的是金银比价的变化,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16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变化,无法得出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逆差”,排除C;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材料反映的是中外金银比价变化,无法体现价格革命,排除D。26. 自

33、19世纪初开始,英国就在本土及其殖民地大量培养体育人才,19世纪末开始举办宗主国与各自治领之间的体育赛事,由王室为获胜队颁布“帝国杯”,后发展为英帝国运动会。这一行为旨在A. 激发殖民地的民族意识B. 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C. 构建对殖民文化的认同D. 扩大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英国在殖民地培养体育人才并举办与自治领之间的体育赛事,颁发奖杯,这是在19世纪末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背景下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通过体育活动构建起对英帝国殖民文化的认同,故C项正确;A项“激发民族意识”不符合英国利益;B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27. 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

34、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时间154115501551156015611570157115801581159015911560含银量50%39%11%17%18%5%A. 美洲的贵金属到达欧洲存在时间差异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 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 金银用途以及流向的多元造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16世纪随着法国的不断向外殖民扩张,法国用含银量越来越少的货币进行海外贸易,是对被殖民国家的更为残酷的掠夺,促进了法国等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货币含银量的下降,只是有利于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但不是实现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法国直到1789年爆发法国大

35、革命前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C分析不正确。故答案为C项。AD项,材料直观呈现16世纪“法国”货币含银量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美洲流入的贵金属用途广泛,包括宗教器具、世俗装饰、储存等,造成贵金属货币短缺;另一方面,为适应经济发展不得不增发货币,在贵金属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减少货币中的含银量。AD分析正确,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货币含银量下降,意味着货币贬值,有利于商品出口,这样就能推动本国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B分析正确,排除。【点睛】 28. 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13世纪同盟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

36、个。15世纪转衰,1669年解体。导致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 德国北部经济的衰落B. 欧洲重商主义兴起C. 德国宗教改革的出现D. 新贸易路线的竞争【答案】D【解析】根据“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15世纪转衰”,结合所学知识,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导致汉萨同盟的衰落,故D正确;A、B、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29. 在1636年到1637年间,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的热潮,导致郁金香价格急速上升,当时很多人变卖家财,参与到投机郁金香上。到1637年后期,郁金香泡沫破裂,很多人蒙受巨大损失,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

37、。这反映出当时的荷兰A. 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人们的投资观念B. 与东方经济往来日益频繁C. 经济的泡沫化引发世界市场的波动D. 民族主义推动了国花种植【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人们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争相求购郁金香,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荷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人们注重的投资、最求利润意识增强,投资观念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与东方经济往来日益频繁”,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的热潮”,无法体现世界市场的波动,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争相求购郁金香是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并非“民族主义推动了国花种植”,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荷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解题

38、的关键是对材料“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的热潮,导致郁金香价格急速上升,当时很多人变卖家财,参与到投机郁金香上”的解读与分析,结合荷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解答即可。30. 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下列史实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A. 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B. 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C.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D.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三角贸易使得欧洲、非洲、美洲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三大洲不同文明

39、间的冲突与融合,故A项正确;清朝厉行的海禁政策,消极的抵御西方文明的冲击,未体现不同文明间的融合,故B项错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针对海上贸易强国荷兰,体现的是工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对抗,未体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故C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体现的是英国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未体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冀、充等九州,并且“相地宜所有以贡”,规定其它八州经各条水陆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贡,夏王朝又以冀州物产加以赏赐。可以认为,贡路是中国商路的早期形态。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

40、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等。商路上,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大运河河运等长途贩运史实,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使中国商路的历史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材料二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欧亚大陆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香精等。到18世纪末,由于新的、大批生活必需品交易使交易规模扩大。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因为美洲大陆种植园生产了大

41、量烟草和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销售。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东、西欧之间的商品交换。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谷物。波兰、匈牙利和俄国等国得到了纺织品、武器、金属制品以及殖民地商品。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纺织品,担心为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会危及国家安全而提出了反对。第二个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

42、古代商路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相对于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呈现的新变化,并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商路种类多,区域广;商路形成时间早,并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在商路发展过程中朝贡色彩突出;商路发展与文化的交流推广相交织。原因:政治:中国较早形成国家,以及后来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国力雄厚。经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先进发达,于工业技术先进;商品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文化:中同文明先进,同时城外文明,物产等对中国有较强的吸引力。(2)新变化:商品范围扩大;贸易路线转移,由地区性贸易发展为全球贸易;呈现出不平衡趋势,以欧洲为中心(大西洋

43、三角贸易突飞猛进);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兴起;从和平手段为主变为以殖民侵略,掠夺为主转变。影响: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已大规模的完成。南北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国际社会的交流(文化交流、物种交流等)。【解析】【分析】【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规定其它八州经各条水陆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贡”得出:商路种类多;根据材料“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得出:区域广;根据所学得出:商路形成时间早;根据材料“贡路是中国商路的早期形态”得出:受到政治因素影响;根据材料“商路上,中央政府与周

44、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得出:在商路发展过程中朝贡色彩突出;根据材料“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得出:商路发展与文化的交流推广相交织。第二小问“原因”,可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使交易规模扩大”得出:商品范围扩大;根据材料“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并结合所学得出:贸易路线转移,由地区性贸易发展为全球贸易;根据材料“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得出:呈现出不平衡趋势,以欧洲为中心(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根据所学得出: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兴起

45、;从和平手段为主变为以殖民侵略,掠夺为主转变。第二小问“影响”,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主要是从世界的整体化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来分析,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即可分析出其影响。32. “异域之眼”看中国朝鲜王朝与清朝保持着频繁的使节往来,其来华使节回国后要向国王汇报出使情况,从而留下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记闻(“燕行录”),对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都有详略各异的记述。对比两国史料,有助于我们丰富对历史的理解。例如:中国史料摘编朝鲜史料摘编康熙五十一年以“朱熹升配大成殿东序为十一哲”,以兹表彰。乾隆五年下诏说,程朱之学“得孔孟之心传循之则为君子,悖之则为小人;为国家者由之则治,失之则乱,实有

46、裨于化民成俗、修己治人之要。”雍正皇帝在上谕中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嘉庆年间,朝鲜学者柳得恭来中国购朱子书,拜访纪晓岚。纪告诉他:“迩来风纪趋尔雅、说文一派,此等书遂为坊间所无,久为贵副使四处托人购之,略有着落矣此数书多在南方,故求之不易。”他感慨“程朱之学不讲,似已久矣。”当朝鲜使臣看到北京王公贵族公然到隆福寺等地开店买卖牟利的时候,做诗句云:“车声马迹厂西东,金宝珠玑四海通。百队旗亭谁是主?王公多是数缗翁。”(1)中朝两国的上述记载有哪些不同?请简要说明。 (2)依据材料,简述“燕行录”的史料价值。【答案】(1)不同:

47、内容方面,中国史料体现的是清朝在思想上推崇程朱理学,将其作为官方哲学和统治思想;经济上仍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朝鲜史料则体现出清朝在思想上不重视程朱之学,其书籍都不易购买;经济上贱商传统有所改变,王公贵族也跻身商人之列以求牟利。涉及的时间和观察视角方面,中国史料为康雍乾三位皇帝的行为或诏令,体现的是官方和统治者的意志;而朝鲜史料记录的则是其来华使者观察到的嘉庆年间民间和社会的情况。(2)价值:“燕行录”大体为“当时人记当时事”,是朝鲜人对中国认识的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其内容广泛,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多个方面;记录了丰富的历史细节,为今人提供了许多富有现场感的珍贵资料;可以弥补中国史料的不

48、足,中外史料互证有利于推进对清朝历史以及中朝关系史的研究。【解析】【详解】(1)不同:根据“得孔孟之心传循之则为君子,悖之则为小人;为国家者由之则治,失之则乱,实有裨于化民成俗、修己治人之要。”可得出内容方面,中国史料体现是清朝在思想上推崇程朱理学,将其作为官方哲学和统治思想;根据“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得出经济上仍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根据“程朱之学不讲,似已久矣。”可得出朝鲜史料则体现出清朝在思想上不重视程朱之学,其书籍都不易购买;根据“车声马迹厂西东,金宝珠玑四海通。百队旗亭谁是主?王公多是数缗翁。”得出经济上贱商传统有所改变,王公贵族也跻身商人之列以求牟利。根据“雍正皇帝在上谕

49、中强调”和“嘉庆年间,朝鲜学者柳得恭来中国购朱子书”可从涉及的时间和观察视角方面进行比较得出,中国史料为康雍乾三位皇帝的行为或诏令,体现的是官方和统治者的意志;而朝鲜史料记录的则是其来华使者观察到的嘉庆年间民间和社会的情况。(2)价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燕行录”的一手史料价值,以及其所反映内容的丰富性、广泛性等角度概括。同时可概括得出其可以弥补中国史料的不足,中外史料互证有利于推进对清朝历史以及中朝关系史的研究。33. 明清社会材料一 明清时期,商品流通空前繁荣,市场范围已突破区城性限制,全国性的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商人的活动已走向集团化,形成众多商帮,其经营活动具有全国性和专业化特点。白

50、银成为主币,金融业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许多集市发展成为市镇,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明清社会在许多领域出现了变革性因素。从政治上来看,为防范经济因素对社会的分化,以至威胁中央集权统治,明朝以后,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从社会关系上看,城市市民的抗税斗争及职业分化、城乡分化日益明显。从思想领域来看,这一时期思想界出现的泰州学派,代表了民众追求个性自由和追求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丘泼所提出在经济活动方面“听民自为”,在国家政策上倡导“保富”以及开放对外贸易等经济思想,更是商品经济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禁锢,自由发展的要求。摘编自林文勋中国传统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

51、品经济的新变化与影响。材料二 明末小说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故事梗概:商人文若虚在国内做生意曾造挫折,眼看就要到破产的境地了。后来朋友到海外经商时顺便邀请他同往,开船前他用一两银子买了一篓太湖特产“洞庭红”橘子准备在路上享用。没料到了海外“吉零国”,这一篓橘子竟卖出了一千多两银子。他在返程的路上又偶然捡到了一只大龟壳,到达福建后被一个波斯商人用5万两银子买去,文若虚用赚来的钱在沿海地区购买田宅重置家业,娶妻生子,家道殷富不绝(2)结合明清史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社会实际情况或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

52、(1)新变化:统一市场逐渐形成;长途贩运的商帮形成;白银成为主要货币,金融货币体系地位凸显;专业性工商业市镇崛起,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影响: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社会关系上城乡分化明显;思想上出现经济自由和发展的要求。(2)示例一:情节:捡到一只大龟壳,被一位波斯商人用5万两白银买去。历史现象:明朝时期货币经济发达。概述和评价: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加之赋税制度的改革,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增,使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同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批白银流向欧洲,欧洲统治者为了追求享乐,通过阿拉伯商人大量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使大量白银流入中

53、国。货币经济的盛行,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城镇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对抗着明朝的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使中国缓慢地向近代社会迈进。总之,明朝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示例二:商人文若虚在国内做生意要到破产的境地了。历史现象:明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概述和评价:明朝时期,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厉行重农抑商政策,该政策导致商人经营环境严重恶化,遭到各种压制和盘剥,甚至会面临破产的境地,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此同时,该政策导致许多商人把赚来的钱用于购置土地,强化了小农经济,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资金、市场和劳

54、动力,导致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总之,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合理与否,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解析】【分析】【详解】(1)新变化一问,依据材料一“全国性的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形成众多商帮”、“白银成为主币,金融业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许多集市发展成为市镇,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等信息分析概括即可。影响一问,依据材料一“明朝以后,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社会关系上看,城市市民的抗税斗争及职业分化、城乡分化日益明显”、“从思想领域来看,这一时期思想界出现的泰州学派,代表了民众追求个性自由和追求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等信息,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方面分析概括影响即可。(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首先依据题意需要从上述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情节,其次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概括提炼重大历史现象,最后表述成文,进行概述和评价。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提取情节可从长途贩运、海外贸易、使用银两、贩卖土特产、波斯商人在福建置业等,注意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关联性,如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社会价值观念变化以及与世界联系加强等。然后指出历史现象,从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等方面分析。最后联系所学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等角度概述和评价,注意评价要一分为二。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