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质量评估(二十)(第二十单元) (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而周朝所分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的为伯父、叔父,称异姓的为伯舅、叔舅。这表明西周分封制()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C.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推动家天下局面形成【解析】选B。西周分封制下,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异姓诸侯包括姻亲等,说明分封制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故B正确。A“实现了”表述错误,分封制下地方具有独立性,故排除;西周尚未形成君主专制统治,故C错误;家天下局面早在夏朝时已经形成,故D错误。2.宋代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
2、中出现主民政的中书门下、主军政的枢密院、主财政的三司,以及官、职、差遣的分离。这种体制()A.显示出理性精神B.结束了藩镇割据C.强化了中央集权D.体现了文人治国【解析】选A。由材料可以看出宋代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体现出设官分职体制中的理性精神,A正确;结束藩镇割据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B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人治国的信息,D错误。【加固训练】南朝的要藩重镇,大抵委以皇子镇守;中央三省长官人选,出现了士族比例下降、宗室外戚比例上升的情况,二者权势互为消长。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统治阶层争权夺势B.彰显皇室地位C.防止大权旁落于异姓D.
3、加强皇权专制【解析】选D。材料反映两方面信息,一是皇子镇守重要藩镇,有利于防止地方形成割据势力;二是中央三省长官人选重用宗室外戚,削弱士族势力。两方面信息综合起来分析可知,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专制,故D正确。“彰显皇室地位”也是为加强皇权服务的,故B应排除;材料中措施不可能达到抑制统治阶层争权夺势的目的,故A错误;题干“宗室外戚”包括异姓,故C不符合材料信息。3.明初,朱元璋在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A.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C.有助
4、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D.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解析】选C。材料中废丞相,权分六部,皇权进一步加强,更加缺乏约束,不能保障皇帝决策的正确性,A错误;材料说明六部可参与大政、大狱的研究,没有体现六部权力范围的扩大,B错误;“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C正确;朱元璋废丞相,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错误。4.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这一官职的设置()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 B.
5、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 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解析】选D。材料中“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体现的是以小驭大,A错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秦汉时期已经出现,如汉代的刺史,B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御史职责主要是监察官员,不是制约宰相权限,C错误;监察官员是皇帝的耳目,监察御史官阶低但职权大,是皇权延伸的表现,是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产物,D正确。5.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有它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它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它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A.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解析】
6、选A。材料“却从没有它们共同的政治组织”说明希腊诸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的是城邦各自独立的特点,A正确。B没有反映材料的内涵,C、D属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6.1787年初麦迪逊致信华盛顿说,“州的独立与自尊自大,是这个国家的祸根”“除非把各州统统消灭,并将它们全部联合到一个巨大的社会里,否则就不能铲除这一祸根”。对此,后来解决的方案是()A.取消各州的自治权 B.采取三权分立原则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美利坚合众国【解析】选C。依据1787年宪法,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没有涉及中央机构,故B错误;据材料可知,麦迪逊认为松散的州
7、不利于国家统一,1787年宪法中确立了联邦制,规定联邦政府的权力要高于各州的权力,故C正确;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故D错误。7.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一局面反映了()A.人民主权原则B.联邦制原则C.三权分立原则D.自由平等原则【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美国没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中规定联邦制下地方各州有很大的教育自主权,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B正确。8.法国大革命时期,许多宣传册子都是用法语书写的。在军事领域,出于军令畅通的需要,要求所有士兵
8、都要使用法语。国民教育体系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建立的。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强化B.族群多元化导致政局动荡C.民主共和观念遭到广泛抵制D.法语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解析】选A。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法语虽然在近代是法国的官方语言,但是,当时法国境内却存在多种语种,还存在大量的方言,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语言的统一,而统一的语言有利于促进法兰西民族的认同,A正确。当时法兰西民族内部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并不意味着不同的种族,B错误。统一语言与政治体制、政治观念无关,C错误。仅是军事领域统一语言、国民教育体系“开始”建立,说明D的“普及”表述过于绝对。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
9、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这些规定()A.使国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D.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解析】选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随着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并没有发挥维护共和的作用,国民真正获得自由民主与史实不符,故A错误;由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不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B错误;从材料中“有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国民“一律平等”,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否定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内容,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民的权利,不
10、能反映出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故D错误。10.我国1975年宪法规定: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统称“四大自由”,就是你可以对你认为的任何坏人、反革命、阶级敌人,采取上述形式,任意“揭发”)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运用这些形式。我国1982年宪法在“总纲”中删除了“四大自由”,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这种变化说明()A.我国已经建成了非常完善的法制社会B.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有了完全的保障C.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遭到一定的削弱D.我国的法制社会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解析】选D。材料中宪法发生了从注重阶级斗争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得到完
11、善、加强,我国法制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D正确,C错误。A、B中的“非常完善”“完全”程度上过于绝对,排除。11.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孝文帝认为改说汉语的原因是()方便与汉族通婚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语要迁都必须说汉语不说汉语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A.B.C.D.【解析】选D。要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由此可判断孝文帝认为说汉语的原因是。12.有学者认为,“改革”一词源自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的命令,他要求在作战时改华夏传统的宽袖长衣服装
12、为胡人紧凑的短衣长裤;“革命”这个词,本义指变革天命,改朝换代,后泛指重大革新。邓小平说,“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的讲话表明新时期的改革()A.体现了对传统改革的继承B.就是使中国尽快融入全球化C.核心是革自身旧制度的命D.赋予了“改革”以全新的蕴意【解析】选D。材料关键信息是对比传统改革与邓小平所讲改革的不同,邓小平所讲改革是改变不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旧环节,赋予“改革”以全新蕴意,故答案为D,A排除;B错在材料未体现经济全球化的信息;C错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
13、)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明代中央行政监察体系囊括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巡抚、总督、都御史等,这种严密的中央行政监察网络,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来说,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脱离不了为皇权服务、加强封建统治的历史局限。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以及巡抚、总督、都御史的设置和沿革,虽以监察百官清廉与否为重要任务,但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监察国家官员对皇帝忠诚与否。由于封建社会皇权凌驾于监察权之上,无论是中央监察机构还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均是为了代表皇帝加强对官员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整个国家行政体制运行的稳定。朱建磊明代中央行政监察体系演变考略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于
14、1928年10月设立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院中,“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依法行使弹劾权、审计权”,可以弹劾总统、副总统,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1932年6月颁布的修正弹劾法规定:“监察委员对于公务员违法或失职之行为提出弹劾案于监察院。”此后又增加了纠举权和建议权。监察制度建立的宗旨在于有效地控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以确保政府行政系统的廉洁。监察院的设立表明,南京国民政府在竭力强化各种规范模式和行为模式,致力于把监察制度系统纳入政治制度的框架中。王浩宇评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监察体系的特点及作用。(6分)(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
15、监察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6分)【解析】第(1)题,材料一主要包括明代监察体系的构成、目的和作用的信息,从材料一可以归纳出“体系严密、服务皇权”的特点,结合所学可以归纳出“承袭传统”的特点;“作用”的解答需秉承从直接到间接的思路,从“吏治国家(君主)社会”的顺序依次归纳。第(2)题,“变化”的本质是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答案应该体现近代民主制度的特点;“评价”需要辩证地分析,积极的一面可以从公职人员、政府行为、社会矛盾、近代化趋势等角度归纳;局限性可以结合材料二的时间信息回答,当时处于国民党专制统治时期。答案:(1)特点:体系严密;服务皇权;承袭传统。(2分)
16、作用:有助于整饬吏治、惩治贪官;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维护君主专制;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4分)(2)变化:赋予监察院最高监察权;借鉴西方监察制度;监察权具有独立性。(3分)评价: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公职人员的违法或失职行为,确保廉政;有利于规范行政行为,完善了行政体系;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推动了中国监察机制的近代化;为后来的监察制度建设提供一定借鉴;最终沦为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工具。(3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没有冲突,就没有政治;没有妥协,政治就只能以暴力冲突收场。民主政治不能取缔冲突,但是可以化解冲突,变恶性冲突为良性冲突。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以冲突始
17、,以妥协终。其实,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民主政治是制造妥协的政体,专制是制造暴力的政体。民主政治极大增加了不妥协的成本。对执政者来说,在非民主政治下,妥协的成本很高;在民主政治下,不妥协的成本很高,会受到法律、选民和道德的三重制裁。妥协的制度安排,包括对少数派的保护,都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摘编自刘军宁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民主是妥协的制度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以英美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明确观点,再结合英美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完善的相关史实,说明在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中各派政治力量的较量、斗争及妥协。答案:示例一:观点:妥协在
18、英国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分)论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选择让斯图亚特王朝重掌政权,这体现了一定的妥协。由于请回来的国王缺乏妥协精神,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引发“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举英国议会改革的例子亦可)(10分)示例二:观点:妥协在美国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分)论证: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最终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体现了各方的妥协。(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