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489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新教材2022版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提升训练: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5节综合拔高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5节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考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2021全国甲,31,8分,)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答出1点即可)。(2)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2.(2019课标全国,31,11分,)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

2、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答出2点即可)。(2)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计算出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若要测定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O2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O2含量(B)和乙瓶中的O2含量(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在甲、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本实验中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

3、时间内。考点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2020课标,6,6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考点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4.(2018课标全国,6,6分,)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

4、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5.(2018海南单科,19,2分,)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考点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2018海南单科,21,2分,)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

5、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7.(2018江苏单科,13,2分,)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考点5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8.(2020课标,6,6分,)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

6、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9.(2021河北,22,9分,)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 (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

7、杂的过程中发生了演替。(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型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10.(2020课标,31,9分,)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答出2点即可)。(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

8、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11.(2020山东,24,9分,)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取样深度(cm)农业模式生物组分(类)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010常规农业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1519171.061.231.101020常规农业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1318161.001.111.07(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

9、括。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依据是。(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12.(2019课标全国,31,8分,)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0、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导致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三年模拟练1.(2021山西晋城三校联考高二期末,)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兔子粪便中的能量通过K途径被分解者利用B.K中能量最终通过分解作用

11、散失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100%2.(2021北京海淀101中学高二期末,)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如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三曲线对应的物种为种间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垂直结构更加复杂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3.(2021湖北黄冈高三模拟,)三刺

12、鱼在取食的时候要在获得能量与面临危险之间进行权衡调整。不同条件下,三刺鱼的取食策略也不同。研究人员在有水蚤的人工水域,利用翠鸟模型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与本实验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A.纵坐标取食次数的多少反映了三刺鱼的取食策略B.本实验涉及一条食物链即水蚤三刺鱼翠鸟C.在水蚤密度低水域取食,有利于三刺鱼逃避危险D.在水蚤密度高水域取食,有利于三刺鱼获得更多能量4.(2020湖南长沙雅礼中学高二上期末,)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岳麓山的生态环境进行了野外调查:图1是岳麓山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图3为图1中蜘

13、蛛的“蜘蛛网”示意图(“蛛丝”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图1图2图3A.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B.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大型真菌、跳虫,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无机盐、CO2、H2O等物质和释放的能量可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C.图2中乙的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d中,乙中可被下一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bD.图3中的蜘蛛网可为蜘蛛捕食提供物理信息,可见蜘蛛的生存离不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5.(不定项)(2021山东青岛高三一模,)说文云:“鹬知天将雨则鸣,故知天文者冠鹬”。春雨

14、过后,白沙河入海口的长趾滨鹬回归。作为一种中小型涉禽,长趾滨鹬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或混群活动于湿地、沼泽、稻田与海滩等地,性较胆小而机警,以甲壳动物、昆虫和植物等为食,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能提高长趾滨鹬种群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长趾滨鹬相对集中的区域,采用标记重捕法以估算其数量B.长趾滨鹬种群数量增加说明该湿地群落的丰富度增加C.长趾滨鹬体内的碳元素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给绿色植物D.长趾滨鹬同化的能量用于自身呼吸作用和生长、发育、繁殖6.(不定项)(2021辽宁锦州高三一模,)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呼吸都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统称为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

15、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如图是某林下的苔藓和凋落物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注:Rs-裸为裸土土壤呼吸速率;Rs-苔为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率;Rs-凋为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率。A.凋落物中的能量可供给分解者和其他各营养级生物利用B.该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C.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会影响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D.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7.(2021吉林松原实验高级中学高二月考,)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1)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不同处理,于69月进

16、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时所选蚯蚓生长状况应基本一致,目的是。由实验结果可知,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对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最为喜好。由此说明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构成。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3)依据上述研究实验,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蚯蚓的数量。8.(2021北京通州高三期末节选,)风景优美的西湖如今也受到了由水体污染导致的“富营养化”的困扰,于是科研人员通过种植沉水

17、植物在此进行了生态修复工程。(1)西湖中的植物包括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这体现出西湖群落中植物的结构。整个西湖属于一个,在轻微污染时,它可以通过来抵抗外界污染,这种能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作。(2)研究者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西湖不同“实验区”进行种植实验,并测定了各区域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图1图2图1结果主要说明: 。水样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代表浮游藻类的数量。由图2可推测两种植物可能对“水华”的爆发起到(选填“促使”或“抑制”)作用,请结合图1以及植物代谢和“水华”相关知识说出

18、推测该作用的理由(写出两点即可)、。根据图1、图2实验结果,有研究者利用两种植物对已在一定程度上被污染的西湖某些区域进行了生态修复。实施生态修复后,经检测发现该水体中,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证明这些区域“富营养化”得到了明显缓解。(3)北运河在北京市流域涉及通州在内的10个区。研究者对各流域段水质的多次调查结果显示,水中叶绿素a的季节变化很明显,夏季含量最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运河水中TP和TN含量均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的2.129.79倍;其水质在一年四季皆为富养型,夏季水体质量在中重度污染之间。请综合本题信息,提出防止北运河水质“富营养化”进一步加剧,并对已污染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的两条

19、措施(要求“防控”和“修复”措施各写1条):、 。答案全解全析五年高考练3.A4.B5.D6.D7.D8.A1.答案(1)避免猎物被全部捕食后,捕食者自身因缺少食物而无法生存(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湖泊解析(1)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2)食物链中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某个营养级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向下一营养级。(3)林德曼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2.答案(1)太阳能初级消费者、分解者(2)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

20、量生产者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生产者呼吸作用的耗氧量解析(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随着初级消费者的摄食作用而流入初级消费者,也可以随残枝败叶流向分解者。(2)依题意可知:A可表示甲、乙两瓶中水样的初始O2含量;甲瓶O2含量的变化反映的是呼吸作用耗氧量,因此B=A-呼吸作用耗氧量;乙瓶O2含量变化反映的是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所以C=A+净光合作用放氧量。综上分析,本实验中,C-A=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C-B=光合作用总放氧量;A-B=呼吸作用耗氧量。3.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

21、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消费者能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无机物CO2,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参与了碳循环,A错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能将非生物环境中的无机物CO2转化为含碳有机物,是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重要途径,因此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正确;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无机物CO2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是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重要过程,C正确;碳在无机环境(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正确。4.B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趋光性昆虫属于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信息,该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

22、误;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以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也可以探究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C、D正确。5.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物理信息,D错误。6.D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正确;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生物多样性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基本保持不变,D错误。7.D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但已经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阶段由阶段演替而来,两个阶段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部分相同,C错误;和阶

23、段、相比,阶段沙丘上的群落结构最复杂,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8.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正确;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产生排遗物,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C正确;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都可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正确。9.答案(1)群落的物种组成次生(2)“S”环境容纳量(K值)(3)升温可能降低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使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少,或者升温提高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使二者用于自身生长、发

24、育和繁殖等的能量减少,最终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降低(4)(含碳)有机物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大气中的CO2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解析(1)一个群落区别于另外一个群落最显著的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简单的池塘生物群落保留了植物的繁殖体等,所以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由于池塘中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其种群数量呈“S”型(形)增长,当该生物种群密度在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时,即达到了一定的环境条件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该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即K值。(3)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取决于生态系统能量

25、的输入和输出的差值,能量的输入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等实现的,而能量的输出则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等实现的,升温导致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升温降低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使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少,或提高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使二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减少,最终使该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降低。(4)在生物群落内部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有机物流入分解者,这些过程中碳元素都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由于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而大气中的CO2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所以碳循环具有全球性。10.答案(1)水体富营

26、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2)(3)竞争解析(1)当水体中N、P等元素增多导致富营养化时,蓝藻(蓝细菌)会大量繁殖,再加上缺乏与蓝藻(蓝细菌)竞争资源和空间的生物,因此出现了湖泊水体中蓝藻(蓝细菌)种群密度极大的现象。(2)蓝藻(A)(蓝细菌)是该湖泊中的唯一生产者,动物(B)是该湖泊中的唯一消费者,故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蓝藻(蓝细菌)固定的太阳能开始,输入蓝藻(蓝细菌)中的能量,一部分在蓝藻(蓝细菌)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蓝藻(蓝细菌)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蓝藻(蓝细菌)的有机物中;储存在蓝藻(蓝细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27、,另一部分则被动物B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级。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动物B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动物B的有机物中;储存在动物B有机物中的能量会随着动物遗体等被分解者分解。(3)动物B、C都仅以蓝藻(蓝细菌)为食,故B、C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种间竞争)。11.答案(1)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垂直有机农业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

28、长而增加的量解析(1)若捕食性线虫处于最高营养级,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有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暂时未被利用,而食细菌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有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暂时未被利用及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可见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可见判断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的依据是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分析表中信息可知,无论是010 cm还是1020 cm的深度,有机农

29、业的生物组分均最多,食物网最复杂,因此其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3)在食物网中,镉沿着食物链逐渐积累,因此食物链上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镉的含量越高。(4)结合本题信息分析图可推断,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会增多,它的增多会导致食细菌线虫增多,从而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多,植食性线虫因被捕食性线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12.答案(1)果树ACC(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化学信息性别比例种群密度解析(1)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所以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果树AC。鸟(C)以果树害虫(A)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

30、位于第三营养级。(2)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利用其诱杀B种群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B种群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无法产生后代,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三年模拟练1.B2.C3.B4.D5.CD6.BCD1.B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同化能量的一部分,通过J途径被分解者利用,A错误;K中能量最终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正确;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分解者不占有营养级,C错误;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同化量之间的比值,即B/A100%

31、,而E和D代表的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错误。2.C由题干可知,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群落演替发展为森林群落,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甲、乙、丙有重复的生态位,所以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更复杂,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因此第3阶段群落垂直结构更复杂,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是优势物种的“取代”,而非“替而代之”,因此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C错误。在正常情况下,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D正确。3.B从坐

32、标图可知,在无翠鸟模型时,三刺鱼主要在水蚤密度高的水域取食,因为可以获得更多能量;在有翠鸟模型时,三刺鱼会改变取食策略,主要在水蚤密度低的水域取食,主要是逃避被翠鸟捕食的危险。由以上分析可知,纵坐标取食次数的多少反映了三刺鱼的取食策略,A正确;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水蚤是动物,不是生产者,故水蚤三刺鱼翠鸟不能构成食物链,B错误;据图可知,在有翠鸟模型时,三刺鱼主要在水蚤密度低水域取食,有利于三刺鱼逃避危险(因为翠鸟也取食水蚤,在水蚤密度高的水域,翠鸟多),C正确;三刺鱼能捕食水蚤,在无翠鸟模型时,三刺鱼主要在水蚤密度高水域取食,有利于三刺鱼获得更多能量,D正确。4.D在乔木(草本植物)杂食性鸟

33、食物链中,杂食性鸟为第二营养级,在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食物链中,杂食性鸟为第三营养级,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食物链中,杂食性鸟为第四营养级,A错误;有机碎屑被分解释放的能量不能被生态系统循环利用,B错误;图2中乙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乙的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甲)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即乙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c中,乙可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的能量值为a-b-d,C错误;昆虫等撞上蜘蛛网会引起蜘蛛网振动,帮助蜘蛛捕食,体现了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正确。5.CD要估算长趾滨鹬的种群数量,不能在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调查,A错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种群数量

34、增加不能体现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B错误;长趾滨鹬体内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给绿色植物,C正确;长趾滨鹬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路,一个是用于自身呼吸作用,另一个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D正确。6.BCD分解者分解凋落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量转移到ATP中供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不能被其他营养级生物利用,A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分解者可将有机物中的碳分解为二氧化碳,供生产者利用,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正确;据图中数据变化分析,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率最大

35、,其次是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率,最小的是裸土土壤呼吸速率,说明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可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C正确;温度影响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推测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D正确。7.答案(1)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高于(或“大于”)杨半分解叶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2)群落分解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增加解析(1)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等,实验所选择的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据柱形图可知,大多数植物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比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多,说明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大于对未分解叶的消耗量;蚯

36、蚓对杨半分解叶消耗量最多,说明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为喜好。根据题图可知,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2)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为生物群落,蚯蚓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蚯蚓能改良土壤的成分,有利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由于蚯蚓的偏好,会增加蚯蚓的数量。8.答案(1)垂直(湖泊)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抵抗力稳定性(2)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TN)和总磷(TP)抑制两种植物能吸收水中部分N、P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为初级消费者提供氧气,使其正常生活并繁殖,能吃掉更多浮游藻类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降

37、低,浮游藻类数量减少(3)防控措施: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污水中的N、P等污染物向河道排放;污水要经过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在“水华”高发季节,随时监测水体中N、P和叶绿素a含量修复措施:种植多种适合本地生长且吸收N、P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解析根据图1和图2结果可知,菹草和苦草均能降低水体中N、P、叶绿素a含量。(1)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这种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整个西湖包括其所有的生物和阳光、空气等非生物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受到外界干扰如轻微污染时,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来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相对

38、稳定,这种能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作抵抗力稳定性。(2)由图1可知,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下降,说明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和总磷。由图2可知,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均明显下降,而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与浮游藻类数量有关,说明水样中浮游藻类数量明显下降,则该两种沉水植物可以抑制“水华”爆发;该两种沉水植物可以抑制“水华”爆发的原因可能是两种植物能吸收水中部分N、P,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为初级消费者提供氧气,使其正常生活并繁殖,使初级消费者能吃掉更多的浮游藻类。富营养化的原因是水体中N、P含量过高,引起浮游藻类增多,故若发现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降低,浮游藻类数量减少,可证明这些区域“富营养化”得到了明显缓解。(3)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污水中的N、P等污染物向河道排放;污水要经过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在“水华”高发季节,随时监测水体中N、P和叶绿素a含量等可作为防控措施;种植多种适合本地生长且吸收N、P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可作为修复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