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441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是()A地形B气候C生物 D成土母质解析:气候中的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风化壳厚度,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形成。缓坡接受沉积,陡坡以侵蚀为主,这影响着土壤厚度;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降水,阳坡和阴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光热条件,从而影响土壤中的水热状况,因此是间接作用于土壤。答案:A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据此完成下题。2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

2、砖红壤应该具有的特征是()A有机质含量高 B多为黑褐色C多呈碱性 D土层厚度大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有机质含量低,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为砖红色,土层深厚,质地黏重,呈酸性至强酸性。答案:D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表,回答34题。深度N(mg/kg)P(mg/kg)Na(mg/kg)Mg(mg/kg)012834030102091265451050842835683.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AN BPCNa DMg4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A地下水位下降 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肥力下

3、降 D盐碱化加剧解析:第3题,由图中各个元素在不同深度的指标变化,N元素、P元素和Mg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大,淋溶程度不太大;Na元素由表层到深层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由表层通过淋溶作用转移到深层的Na元素的程度最高。第4题,在湿润地区的土壤剖面上部,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淋溶,使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微土粒遭到淋洗,并逐渐形成土色变浅、质地变粗、酸度加大、肥力较低的土层。答案:3.C4.C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5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

4、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6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解析:第5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侵蚀作用。第6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

5、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答案:5.C6.B土壤是一个复杂而多相的物质系统。它由各种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各种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机残体、腐殖质及生物活体、水分和空气等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78题。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7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土壤肥力提高8

6、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气候变化B地表形态的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D过度的人类活动解析:第7题,该地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常绿阔叶林到荒漠的过程,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图示过程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了。第8题,这种演替过程,直接表现的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人类活动。答案:7.C8.D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为8 774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

7、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系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栽培法(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退化。(1)分析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2)“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3)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解析:第(1)题,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土壤中水分、空气等有关。据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全年降水较少,不利于

8、植被的生长发育,地表植被覆盖率较小,导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较贫瘠。第(2)题,土壤的优缺点主要体现在土壤肥力的高低,分别分析“三明治”土壤的上层、中层和下层的特点及其对有机质、无机质、水分、空气的作用可得出优点。第(3)题,结合无土栽培技术的生产特点分析回答。答案: (1)当地年降水量小,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用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保水托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3)无土栽培法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造成大量废物和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