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春七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张敏哲 审题人:林海霞第I卷(选择题,共7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题,每小题2分,共计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彻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则,可以使小人变成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2.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
2、“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 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 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3.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老”。这说明 A.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 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 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 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4.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
3、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荀子提出“人之性恶”5.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萧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6.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
4、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7.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8.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颢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 知善知恶便是良知 B.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
5、添一分 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 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9.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他将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内。”黄仁宇意在强调 A.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 B.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 C.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提升儒学 D.王阳明以“致良知”强调内心修为发展儒学11.王夫之认为世
6、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理”与“气”的地位 B.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 C.唯物与唯心 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12.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13.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
7、,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这表明李贽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 C.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 D.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14.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A.儒家思想已经不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B.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代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15.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
8、、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16.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 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17.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 A.中国科技文化
9、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18.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19.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10、 D白居易20.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21.下图是某电影的宣传海报,它再次引发了世人对国粹京剧的关注。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京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B.这部电影,可以作为研究京剧艺术的可靠史料C.通过该电影,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京剧“旦角”的知识 D.在乾隆年间,京剧进入第一高峰期22.“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
11、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23.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意 B.花鸟画、浓墨重彩 C.人物画、形神兼备 D.文人画、重视写意24.中国小说历经先秦两汉的准备阶段,至唐代出现“传奇”,宋代兴起“话本”,至明代中后期和清初,小说的创作呈现出了空前的光彩。其推动因素主要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市民阶层的崛起 D.
12、阶级关系的变动25.“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对这一言论,符合这一言论的观点是 A.“人生而平等” B.“美德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与上帝直接对话”26. “随着战争的结束和雅典唯一可以运用自己的威信来调节贵族和民众之间的伯里克利的去世,国内的矛盾逐渐开始变得无法控制,苏格拉底和普罗泰格拉的冲突,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爆发的”这样的社会境况指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达到空前繁荣 B.人民的道德价值观重新建立 C.片面追求功利导致道德沦丧 D.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27.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
13、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28.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 A.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本框架 B.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D.成为罗马设立元
14、老院的理论基础29.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导致“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D.人们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30.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31.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文艺作品大都描绘了修士和修女们在野宴中纵
15、情声色的情景。这些作品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黑暗 B.宣扬了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成为革新文艺创作的主流32.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C.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D.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33.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
16、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34.伏尔泰对中国的传统儒学推崇至极。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主要是因为 A.可以利用中国儒学文化批判西欧社会 B.中国政治制度体现了开明君主制 C.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和谐 D.儒家思想具有宽容、包容性35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
17、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批判神学统治36.这场运动“让人们反思神权政治和贵族君主制度的合理性,它引导人们先是反对贵族等级制度,继而质疑乃至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是欧洲(也包括美国)得以建立现代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础。”该运动 A.掀起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天教庭的迷信 D.促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复苏第II卷(非选择题,共28分)二、 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20分)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
18、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
19、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材料三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
20、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
21、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和其产生的社会背景。(8分)(3)材料三中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什么思想?据材料三,概括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8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6分) 高二历史月考参考答案1-10 ABACC ADDBD 11-20 CBABC BBCCA 21-30 CBDAC CDBBD 31-36 BDCACB37.(1) 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6分)(2)进步之处: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2分) 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6分)(3)个人主义就是人文主义。(2分)重要意义: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进程。(6分)(4)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 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