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384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 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12年6月,中美联合考古小组在江西省仙人洞发掘出距今已有两万年的大陶碗碎片。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最早在两万年前,中国已经使用陶器”的结论。这一研究过程。A.推论不合理,材料不可信 B.推论有道理,材料不可信C.推论不合理,材料可信 D.推论有道理,材料可信2.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

2、下游”“发现炭化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3.禹死后,启杀死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的继承人东夷的伯益。之后,又击败了东夷的部落有扈氏,稳定了东部边疆。这被认为中国古代“夷夏之防”的开始。由此可知,“夷夏之防”最初主要是指A.边疆问题 B.外交问题 C.文化问题 D.尊卑问题4.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周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A.等级尊卑制度的强化 B.贵族社会向富人社会转变C.部落联盟向国

3、家转变 D.血缘政治向地域国家转变5. 史料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说明,西周的分封对象主要是A. 姬姓王族B. 周天子姻亲C. 战争功臣D. 先帝后裔6. 下列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重大发展表现的是A. 铁制牛耕使用和推广B. 水利灌溉工程的兴建C. 商业中心城市的出现D. 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7. 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是A. 周王室为了巩固分封制的需要B. 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努力C.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D. 违背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行动8. 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在周都洛阳陈兵示

4、威。周王派王满孙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即“楚王问鼎”这一典故说明当时A. 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 分封崩溃,王室衰微C. 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 大国诸候,问鼎中原9.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注重政治和人事;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是不同社会时代背景的反映 B.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C.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D.两种观点孰优孰劣十分明显10.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至汉武帝时代,在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上,建成新的长城防线,对秦汉长城的认识错误的是A、是当时军事工程技术水平的杰作 B、秦汉王朝国力强大的体现C

5、、抵御了蒙古势力的入侵 D、保护了中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11. 汉武帝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 国家插手并经营商贸 实行一条鞭法A. B. C. D. 12.光武帝刘秀曾两次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但均告失败。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度田官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根本不敢如实度田。据此可知光武帝度田A.触犯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 B.加强了中央政治经济力量C.破坏了均田制度的顺利推行 D.推动了田庄经济迅速发展13.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

6、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子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C.以政治地位为标准 D.以儒家标准为准绳14.传统数学经典九章算术中将方田、粟米、均输、商功(测量体积,计算工程用工)勾股等进行了分类,并列举了246个数学问题求解。这反映出九章算术A.注重运用演绎方式叙述问题 B.体现了士人阶层的价值追求C.形成了完整的数学理论体系 D.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15. 关于东汉后期政治黑暗腐败的表现是A. 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B. 群雄割据混战C. 外族入中原展开厮杀D

7、. 皇帝年老昏聩16. 魏晋以来,直至十六国、北朝前期,伴随着北境诸少数族或主动或被动内徙,秦汉以来的郡县制政区从北方边境渐次后撤,而代之部落组织式的或军事统制式的特殊政区。北朝后期,郡县制全面回归。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A. 民族交融的深化B. 政区设置的密集化C. 郡县制遭受挫折D. 世家大族力量瓦解17.某同学对公元310世纪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进行整理,图中空白处应填的是A.春秋战国 B.五代十国C.北朝、南朝 D.辽、夏、金、北宋、南宋18.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优待江南士族,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晋元帝对王敦

8、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该历史现象A.说明晋元帝注重分权制衡以稳定政权 B.反映出门阀政治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沿袭前代“君弱臣强”的畸形政治统治结构 D.是东晋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的必然产物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这一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A.由北向南迁徙 B.迁徙涉及阶层广和规模大C.加速南方开发 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20.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

9、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 B.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C.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 D.有利于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的形成21.隋文帝时期,社会事务繁多,尚书省和各部门向皇帝的报告大量增加,甚至连营造细小之事、出给轻微之物,也要向他报告,皇帝只好早起晚睡。这反映出A.隋文帝对大臣不够信任 B.政务运行机制尚不健全C.君主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D.政府部门无任何决策权22.伏尔泰曾指出:“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计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10、”,关于这一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A、实现了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型 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C、有利于官员道德素质的提高 D、进一步固化阶级阶层意识23.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749年)总储粮量约为5 833 400石,被称为古代中国最大的粮仓。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南粮北运 B.隋唐时期对农民的剥削最沉重C.均田制的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 D.隋唐结束分裂后北方长期稳定24. 唐初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男子不去服徭役可以纳绢或布代替。这一做法A. 增加了农民的负担B. 加剧了社会矛盾C. 有利于农业的发展D. 引发了土地兼并25.有学者认

11、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原因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隋炀帝个人的享乐欲望是其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别的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A.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 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C.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 D.关中地区经济的没落26.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这一变化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B.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7.名画步辇图描绘的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使者禄东赞觐见唐太宗求亲的场景。画面中左三着(红色)官服者

12、供职于A.吏部 B.礼部 C.户部 D.工部28.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时间阶段数量(位)出身所在结果唐玄宗(44年间)8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代天子巡边唐肃宗唐懿宗(100年间)36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形成大量强藩唐僖宗唐哀帝(34年间)67强藩霸臣推荐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藩镇之间频繁征战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29.下图是唐吴道子的名作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该画反映了A.中外文化的融合 B.

13、天人合一的意境C.画风的神秘和浪漫 D.世俗化的审美情趣30.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 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31. 宋太祖采纳赵普“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减轻地方财政负担C. 增强地方力量D.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32.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

14、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A.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B. 在地方设转运使C. 设三司管理财政D. 派文臣任知州33.中国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发生于。A.汉代匈奴侵入山西 B.唐代吐蕃入侵河西C.宋代西夏入侵陕西 D.明代蒙古入侵河套34.澶渊之盟以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这段话表明北宋的军事力量被削弱 辽国国力日衰无力南下宋辽维持了长

15、久的和平 北方畜牧经济得到发展A. B. C. D.35.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下列不属于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的是 A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B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贸易C货币需求量增加开始出现纸币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36.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以下对材料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北宋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B.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的原因C.北宋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强

16、D.北宋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37.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青苗法、募役法 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C.免役法、更戍法 D.将兵法、方田均税法38.北宋时,苏南已经一年稻麦两熟,南宋时,一年稻麦两熟在江南很普遍,亩产一般都能达到200市斤(脱壳后的粮食)。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食剩余不断增加,这带来了影响是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人口数量不断增加C.手工业和商业活跃 D.农民生活较为富足39.有学者指出,“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

17、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发生这一显著变化的前提是A.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B.封建政府大力推广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棉纺织技术的进步40.北宋时,有人指出:“(魏晋至隋唐)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这说明北宋时A.佛学成官方主流意识 B.儒佛思想实现了融合C.佛教呈现兴盛的状况 D.儒学面临复兴的重任41.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

18、活 D.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42. 元初侍御史高鸣进谏说:“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尤曰有壅,况三省乎!”为此,元初采用的措施是A. 设立三省制 B. 只设中书省C. 只设尚书省 D. 只设枢密院43.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扩大统治区域 B.加强专制皇权C.促进地方发展 D.防止地方割据44.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19、A.中书省 B.理藩院 C.宣政院 D.尚书台45.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攻汴京,宋将李纲下令放霹雷炮,此炮可能就是由霹雷火球发展而来的。南宋时,霹虏炮经常用于作战中。13世纪初,金人发明了用铁制外壳装火药的爆炸性火器叫震天雷,南宋曾大量仿制,叫铁火炮。南宋铁火炮有小型和大型多种,威力很大,在与金、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资料说明A.火药武器推动了民族融合 B.宋元时期火药武器使用较为普遍C.少数民族的火器技术优于汉族 D.火药武器使用不当导致宋朝灭亡46.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曾说:“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

20、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杜绝“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明太祖A.设立军机处 B.设置枢密院 C.废除丞相制 D.创立内阁制47.明代,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表明A.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 B.丞相制度得以全面恢复C.内阁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内阁政治地位有所增强48.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这反映出。A.明朝

21、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B.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C.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 D.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49.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陆,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融合50.经历乾、嘉、道三朝的军机大臣曹振镛,深得历代君主的欢心,其秘诀就是“多磕头,少说话”。军机大臣真正能比较长久保持地位的,往往只能少说话多办事。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军机处A.有利于选拔官吏 B.提高了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强化了君主专

22、制51.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B.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D.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52.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抑商观念发生改变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53.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

23、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形成了全国性商品市场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B.C.D.54.下图是某学校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材料,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57年设伊犁将军1683年清设立台湾府1727年派驻藏大臣A.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 B.杰出的君主康熙大帝C.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55.大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下列对这一朝代建立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蒙古族建立 B.建立者是皇太极C.最早的国号是金 D.都城后来迁到北京56.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

24、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德意志人1735年绘制的中国地图赠与习主席。这幅地图可用于研究A. 唐朝疆域B. 元朝疆域C. 明朝疆域D. 清朝疆域57. 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58.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A.注重人物性格多样性 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

25、.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D.表明了京剧艺术成熟59.清代乾隆帝下诏设馆编修的四库全书,主要包括历代政治、宗教、哲学、天文、文艺等内容。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乎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内容相当。这说明四库全书在编纂中A.既保存了传统文化又禁锢了思想 B.传播了先进知识摒弃了陈腐文化C.整理保存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D.剔除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糟粕60.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了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A.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B.突破传统科技藩篱C.渗

26、透近代科学思想 D.汇总历代农学成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主观题(共3 小题)61(本题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材料二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

27、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4分)(2) 材料二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3) 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4分)62(本题12分)材料明代中叶,田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是金花银的出现,而是苏(州)松(江)府等地的均田均粮活动。金花银即货币化的田赋,它是封建国家为保证朝廷财赋收入对实物田赋制进行的灵活改革。“以太祖尝折纳税粮于陕西、浙江,民以为便。遂仿其制,米麦一石,折银

28、二钱五分。南畿 、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四百余万石,折银白万余两,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其后概行于天下。”与金花银几乎同时发生的还有明中叶江南的均田、均粮活动。这里所说的均田、均粮不是平均地权,而是“欲因田以平其赋,使无不税之田”。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影响。(6分)63(本题14分)材料一: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

29、语材料二: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仁”的内涵,并指出孔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在思想上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影响?(7分) (3

30、)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黄宗羲基本政治观点及其意义。(4分)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 历史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DCADADCBBCAADDA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CBACBBACCDBBAA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ADCBDBBCDDCBDCB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CDDADBBADADDBAC61(1)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但地方势力较大。(4分)(2)创新

31、: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3分)作用: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3分)(3)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4分)62(1)田赋货币化趋势明显;覆盖面扩大;田赋征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每点2分,共6分) (2)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为以后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63(1)“仁”的内涵是:关爱他人;分为五种道德规范,即恭、宽、信、敏、惠。(2分)孔子的治国主张是以德治国(“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1分)(2)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博士。(2分)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推动了中国的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5分)(3)观点:反对专制(限制君权,保证人民基本权利)。(2分)意义:对中国近代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