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形成性控测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实验中,可被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的是(图中文字表示培养基中添加的物质或生物)(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设计实验应该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实验应该设计不添加任何抗生素(添加等量无菌水)的对照组,以证明实验组中的抗生素是否具有杀菌作用,还应设计添加了不同抗生素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可判断两者杀菌作用的强弱。【详解】A、没有对照组,A错误;B、“无细菌”组不是对照组,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应该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
2、宜,自变量是是否添加抗生素,每组培养基上的细菌是无关变量,每组中的实验生物的状态应该基本相同,所以对照组是有细菌的,B错误;C、“只有细菌”组没有添加抗生素(添加等量无菌水),为对照组,“抗生素A+细菌”和“抗生素B+细菌”为两个实验组,C正确;D、没有对照组,注意“只有抗生素A”和“只有抗生素B”不是对照组,D错误。故选C。【点睛】自变量是人为控制的变量,如本题的自变量为是否添加了抗生素,因变量是随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如细菌生长的数量,其他的为无关变量,应该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如各组培养基上细菌的初始数量应该相同,同时每组添加的抗生素(或无菌水)的量应该相同。2.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
3、行灭菌应用( )A. 灼烧灭菌B. 高压蒸汽灭菌C. 干热灭菌D. 煮沸灭菌【答案】B【解析】【分析】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达到完全无菌的过程,灭菌的方法主要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是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它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灼烧来灭菌;高压灭菌是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利用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进行的灭菌,适合于玻璃器皿、接种工具以及培养基,特别注意培养基的灭菌只能用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是
4、将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金属工具的灭菌。煮沸灭菌通常将水煮沸至100,保持510min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保持13h可杀灭芽胞,一般适用于餐具或不耐高温的食品等的消毒。【详解】A. 灼烧灭菌一般适用于金属接种工具或试管口的灭菌,A错误; B. 培养基的灭菌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B正确;C. 干热灭菌适用于需要保持干燥的空玻璃器皿的灭菌,C错误; D. 煮沸灭菌一般适用于不耐高温的食品等,D错误。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制作果醋时,必需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无菌空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B. 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 变酸的酒表
5、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D. 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必需添加酵母菌菌种【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发酵条件的控制、腐乳制作的过程中盐的作用的考查,回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发酵条件的控制、腐乳制作的过程中盐的作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醋酸菌是好氧菌,果醋发酵过程中,应该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无菌空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A正确;制作腐乳时,盐的作用是使豆腐块变硬,防止酥烂,同时抑制杂菌生长,B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因此变酸酒表面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C正确;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可以不加酵母菌菌
6、种,直接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D错误。4.根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下列寻找目的菌株的思路不正确的是( )A. 从热泉中寻找耐热细菌B. 从成熟的葡萄皮上寻找酵母菌C. 从贫瘠的土壤中寻找分解尿素的细菌D. 从树林的腐殖土中寻找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答案】C【解析】【分析】筛选菌株的思路是: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寻找。【详解】A、热泉中含有耐高温的细菌,因此分离耐热菌要从热泉中寻找,A正确;B、成熟的葡萄皮上含有较多的葡萄糖,酵母菌含量较多,因此要从成熟的葡萄皮上寻找酵母菌,B正确;C、分解尿素的细菌在尿素含量高的环境中分布较多,因此要从尿素含量高的土壤中
7、寻找分解尿素的细菌,C错误;D、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分解菌,所以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要到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去寻找,如从树林的腐殖土中寻找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寻找目的菌株的一般思路。5.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干热灭菌法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可不再灭菌B. 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3-5条平行线即可C. 整个接种过程都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D. 平板划线法可用于实现菌种计数【答案】C【解析】【分析】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
8、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详解】A、已灭菌的接种环在每次划线之前和之后要灼烧处理再使用,灼烧过程也是灭菌过程,A错误;B、培养皿盖打开后,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需要在45个区域重复划平行线,并非只在一个区域划平行线,B错误;C、整个接种过程都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以避免杂菌污染,C正确;D、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活菌的计数,平板划线法只能用于纯化微生物,D错误。故选C。【点睛】微生物的培养过程都要避免杂菌污染,除了实验前对操作空间、操作者衣着、手消毒,实验器皿灭菌外,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所以操作应该在酒精灯附近进行;显微镜直
9、接计数法可以测得溶液中某种微生物的数量,包括活细胞还是死细胞,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用于活菌计数。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B. 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C. 酶的数量会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D. 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D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详解】A、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酶活性受到抑制,但不会失活,A错误;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
10、数是RNA,B错误;C、酶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在化学反应的前后本质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C错误;D、酶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加快代谢进程,激素能调节生命活动,激发或抑制某些代谢进程,D正确。故选D。【点睛】强酸、强碱、高温都能破坏酶分子的结构,使其失活,低温下酶活性受到抑制,但不会失活。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催化作用;激素的本质可能是蛋白质、固醇类、氨基酸衍生物类等,是有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7.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中进行的,这一时期称为卵裂期。其特点是( )A.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桑椹胚的32个细胞均具有全能性B. 每个细胞体积有所减小,胚胎的总体积增加C. 胚胎有机物总
11、量增加,细胞DNA总量不断减少D. 所有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核物质(质量)与质物质比值增大【答案】A【解析】【分析】卵裂期的特点是:细胞分裂的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卵裂期分为桑椹胚、囊胚、原肠胚三个阶段。【详解】A、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所有细胞均具有全能性,桑椹胚的32个细胞均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A正确;B、每个细胞体积减小,胚胎的总体积不变或略有缩小,B错误;C、胚胎有机物因为消耗总量减少,细胞DNA总量因为复制而增加,C错误;D、细胞体积减小,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增大,D错误。故选A。【点睛】胚胎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
12、胚与器官形成等阶段。其中卵裂阶段发生在透明带中,囊胚会从透明带出来,进入母体子宫内,并植入子宫内膜。卵裂期特点: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8.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受精作用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间隙观察到2个极体B. 囊胚期的内细胞团可发育成原肠胚的3个胚层C. 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小,核仁明显等特点D. 控制动物性别可使奶牛场获得更多的雌性牛犊以增加经济效益【答案】C【解析】【分析】受精作用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间隙观察到2个极体,这两个极体是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囊胚的内细胞团表层的细胞形成外胚层,下方的细胞形成内胚层
13、。胚胎干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详解】A、当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说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这是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A正确;B、囊胚期的内细胞团可发育成原肠胚的三个胚层,即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B正确;C、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的他点,C错误;D、只有雌性奶牛能产奶,所以控制动物性别可使奶牛场获得更多的雌性牛犊以增加经济效益,D正确。故选C。【点睛】初级卵母细胞需经过减数分裂才能变成成熟的卵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实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其结果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
14、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次级卵母细胞产生一个成熟的卵子和第二极体。所以当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完成受精。9. 下列关于利用胚胎工程技术繁殖优质奶羊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对受体母羊与供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B. 人工授精后的一定时间内,收集供体原肠胚用于胚胎分割C. 利用胚胎分剖技术可以获得两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胚胎D. 一次给受体母羊檀人多个胚胎可增加双胞胎和多胞胎的比例【答案】B【解析】【分析】1、胚胎移植过程两次用到促性腺激素:一次是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一次是促进超数排卵。2、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
15、或多胚的技术。3、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4、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详解】A、在进行胚胎移植时需要对受体母羊与供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它们属于相同的生理状态,故A正确;B、胚胎分割应该取形态正常、发育良好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故B错误;C、胚胎分割技术属于无性繁殖,可获得两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胚胎,故C正确;D、胚胎移植可提高优良种畜的繁殖率,即可增加双胞胎和多胞胎的比例,故D正确。故选B。10. “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培育过程不涉及( )A.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同源染
16、色体分离C. 制备原生质体D. 形成愈伤组织【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白菜甘蓝”是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的,生命活动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植物细胞融合过程中要去掉细胞壁,即制备原生质体,融合后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发育成新植株。培育过程不进行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11.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A. 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B. 脂肪、半乳糖、糖原C. 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D. 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答案】B【解析】【分析】糖类的元素
17、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有些含有S、Fe等;不同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详解】A. 脂肪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胆固醇和脂肪酸无N,A错误;B. 脂肪、半乳糖、糖原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B正确;C.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有些还含有S;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P,丙酮酸是糖酵解的产物,元素组成是C、H、O,三者元素组成不同,C错误;D. 性激素属于固醇,元素组成是C、H、O;生长
18、激素和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其元素组成是C、H、O,N等,三者元素组成不同,D错误。故选B。12. 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B. 只有还原糖的检测需要加热到5065C. 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试剂相同D. 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
19、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A正确;B、只有还原糖的检测需要水浴加热到5065,B正确;C、还原糖与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呈现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中CuSO4的浓度不同,C错误;D、三个实验出现的颜色反应不同,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D正确。故选C。13.下列有关“支架”或“骨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细
20、胞膜的基本支架是蛋白质B.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C.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D.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答案】A【解析】【分析】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详解】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构成,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B正确;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C正确;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而碱基排列在内侧,D正
21、确;故选A。14.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链。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个数为:A. m-n-zB. m-n+zC. m-z+nD. m+z+n【答案】B【解析】该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组成,含nz条链状肽链和z条是环状多肽链。假设参与环状多肽链构成的氨基酸数为X个,则参与链状肽链构成的氨基酸数为mX个。在据此可推知:形成该蛋白质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mX)(nz)Xmnz。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时,每断裂一个肽键就需要一分子的水,因此共需水分子个数为mnz, B正确,A、C、D均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氨基酸脱水缩合,若形成的是
22、链状肽链,则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若形成的是环状肽链,则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时,含有多少个肽键就需要多少个水分子。据此,围绕题意,明辨链状肽链的数目及其含有的氨基酸数目以及环状肽链含有的氨基酸数目,即可准确作答。1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合成蛋白质越旺盛的细胞,其核仁越发达B. 乳酸菌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C. 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D. 噬菌体能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合成自身的蛋白质【答案】AC【解析】【分析】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其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真核细胞的分裂方
23、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乳酸菌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详解】A、rRNA转录的场所是核仁,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核仁越大,核糖体越多,合成的蛋白质就越多,A正确;B、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C、mRNA可以出细胞核,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可以进入细胞核,这些物质都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需要穿过核孔,如DNA就不能出细胞核,说明核孔对大分子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C正确;D、噬菌体是病毒,其生活和繁殖方式是寄生于大肠杆菌中,能利用大肠杆菌的物质合成自身物质,形成大量的子代噬菌体,但大肠杆菌是细菌,为原核
24、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D错误。故选A、C。【点睛】有丝分裂后,子代细胞和亲代细胞的DNA和染色体都保持稳定;生物膜(核膜、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孔对物质进出细胞都具有选择性;细菌通常以“杆”、“球”、“弧”、“螺旋”等表示性状的词命名,也有例外,如乳酸菌。16.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高倍光学显微镜可能观察到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B. 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 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D. 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
25、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对细胞膜、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理解,需结合光合作用、细胞增殖等知识解答该题。【详解】A、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在高倍光学显微境下看到的细胞放大倍数增大了,但是仍然是显微结构,A错误;B、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合成的ATP仅供给叶绿体中暗反应等生理过程,细胞核需要的ATP由细胞呼吸提供,B错误;C、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C错误;D、只有植物绿色部位才可能有叶绿体,根尖所有细胞都是没有叶绿体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断的进行有丝分裂,没有大液泡,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大液泡,如植物根尖成熟区细
26、胞;植物根尖有丝分裂过程需要的大量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植物根尖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D正确。故选D。17. 信号肽假说认为,核糖体是通过信号肽的功能而附着到内质网并合成分泌蛋白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信号肽可以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穿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B. 切下信号肽的酶不会破坏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体现专一性C. 内质网以“出芽”方式将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运输到高尔基体D. 抗体、神经递质、激素、血红蛋白等物质的合成都有这样的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详解】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在翻译时首先合成一段特殊的多
27、肽链称之为信号肽,它被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之相结合。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随即被位于腔表面的信号肽酶切下,由于它的引导,新生的多肽就能够通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最终被分泌到胞外。翻译结束后,核糖体亚基解聚、孔道消失,内质网膜又恢复原先的脂双层结构,A正确;信号肽酶切信号肽,而对合成的蛋白质无破坏,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内质网以“出芽”方式将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运输到高尔基体,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信号肽假说针对的是内质网合成分泌蛋白,而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等物质,有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也不是蛋白质,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D错误。18.下列生命活动
28、和技术中,不发生膜融合的是( )A. 神经递质的释放B. 质壁分离及复原C. 溶酶体清除进入细胞的颗粒物D. 制备杂交瘤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膜的融合,是指两个不同的膜相互接触和融合的过程,细胞分裂、胞吞、胞吐与精卵受精皆伴有膜的重组,其基本步骤就是两膜之间的融合。【详解】A、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存在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过程,A错误;B、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分别是水出细胞和进细胞的过程,水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的方式,该过程中不发生膜融合,B正确;C、进入细胞的颗粒物,存在着细胞膜形成囊泡的过程,溶酶体是单层膜的泡状结构,内部有多种水解酶,包裹着颗粒物的囊泡膜和溶酶体膜融合时,颗
29、粒物才能被溶酶体内水解酶作用,该过程有膜融合的过程,C错误;D、杂交瘤细胞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故选B。【点睛】物质进出细胞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三种跨膜运输方式,还有胞吞、胞吐等非跨膜运输方式,胞吞、胞吐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但不跨膜,胞吞存在囊泡形成的过程,胞吐有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19.将胚胎干细胞置于下列浓度的M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表中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M溶液浓度未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30 mmo1/ L3 mmol/min3 mmol/min50 mmo1/L3 m
30、mol/min3 mmol/minA. 细胞吸收M与细胞呼吸有关B.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C. 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 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胚胎细胞可通过有氧呼吸为自身代谢活动提供能量,需要利用氧气。如果M物质的吸收空气组明显快于无空气组,说明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或胞吞)。自由扩散速率与膜内外浓度差成正比,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最高速率会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详解】A、在30 mmo1/ L和50 mmo1/ L溶液浓度下,通入空气组和未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是一样的,说明该吸收过程不需要能量,不需要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B、50 mmo1/ L溶
31、液与30 mmo1/ L溶液相比吸收速率相同,吸收速率与浓度不是正比关系,说明不是自由扩散,B错误;C、M的吸收过程不需要能量,说明不是主动运输(或胞吞),C错误;D、M的吸收过程不是主动运输(或胞吞),又不是自由扩散,说明只能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但需要载体,所以其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影响,D正确。故选D。【点睛】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和部分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需要通过胞吞、胞吐,需要吸收能量,不穿过膜;水、离子和大多数小分子通过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三者的区别如下: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物质运输方向低高高低高低是否需要载
32、体需要不需要需要是否需要能量需要不需要不需要20.下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和将葡萄糖运出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B. 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从此细胞中运出,不需要消耗ATPC. 钠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D. 载体和载体的组成单位相同,但结构有差异【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高
33、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而运出细胞时,也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 图中看出,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因此葡萄糖是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此过程需要消耗ATP,A正确;B. 葡萄糖从细胞中运出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且需要载体的协助,因此属于协助扩散,该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C. 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D. 载体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因此载体和载体的组成单体均为氨基酸,但结构有差异,D正确。21.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34、下列实验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 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B.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C. 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 根据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可被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为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都需用碱性染料染色;葡萄糖、果糖等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在5065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详解】A、染色体形态变化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的细胞是成熟的植
35、物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再分裂,所以不能观察到染色体,A错误;B、淀粉遇碘呈现蓝色,淀粉分解后蓝色变浅或消失,蔗糖与碘液不发生反应,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分解,不能检测蔗糖是否分解,所以不能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B正确;C、每组都应该先将淀粉、淀粉酶分别置于特定温度条件下再进行混合,保证每组实验过程都在特定温度下进行,过程中温度变化没有,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所以不能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故选B。【点睛】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设计了两个实验组:(1)淀粉+淀粉酶;(2)蔗糖+淀粉酶。除了
36、反应物的种类是自变量外,反应物的质量、酶的种类和数量、反应温度、时间、检测试剂等都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控制为相同且适宜,所以两组检测试剂应该相同,斐林试剂能检测淀粉分解与蔗糖分解的产物中的还原糖,能够判断两组反应是否进行。22. 某实验小组从同一萝卜上取相同长度的萝卜条5根,其中4根分别放置在浓度为a、b、c、d的蔗糖溶液中处理1 h,另外一根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然后将这5根萝卜条依次放入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戊5杯蒸馏水中静置1 h后,取出萝卜条,测定蒸馏水质量的变化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 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cbadB. 原萝卜条细胞液浓度位于b和c之
37、间C. 戊组质量不变的原因可能是细胞的原生质层已没有选择透过性D. 浓度为c的廉糖溶液使萝卜条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蒸馏水质量变少说明萝卜条吸水,丁组中蒸馏水质量减得最多,则萝卜条中的浓度最高,说明d蔗糖溶液浓度最高;丙组蒸馏水质量减得较多,则萝卜条中的浓度较高,说明c蔗糖溶液浓度较高;甲组蒸馏水质量减得较少,则萝卜条中的浓度较低,说明a蔗糖溶液浓度较低;乙组蒸馏水质量减得最少,则萝卜条中的浓度最低,说明b蔗糖溶液浓度最低;戊组质量不变,说明可能是细胞的原生质层已没有选择透过性A、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bacd,A错误;B、据分析可知,原萝卜条细胞液浓度应低于b,B
38、错误;C、戊组质量不变的原因可能是细胞的原生质层已没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D、浓度为c的蔗糖溶液没有使萝卜条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原因是在蒸馏水中萝卜条细胞仍然能吸水,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23.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既有水参与,又有水产生B. 过程将导致细胞内H的积累C. 过程中都需要酶参与,都有大量能量释放D. 人在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故产生的CO2主要来自无氧呼吸【答案】A【解析】分析】C6H12O6(葡萄糖)变成丙酮酸和H并且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就是过程;CO2产
39、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H2O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所以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说明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详解】A、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第二阶段是将丙酮酸和水转化为CO2和H,并且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将H和O2转化为H2O,并且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A正确;B、无氧呼吸第一产生的H会在第二阶段作为反应物全部被消耗掉,不会积累,B错误;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每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能释放大量能量,但有氧呼吸的其他阶段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都很少,C错误;D、人在剧烈运动是主要还是依靠有氧呼吸供能,只有当有氧呼吸供能不足时才进行无氧
40、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所以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A。【点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比较如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反应条件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发生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细胞质基质中生成产物CO2和H2OCO2、酒精或乳酸释放能量1 mol葡萄糖释放能量2870 kJ,其中1161 kJ转移至ATP中。三个阶段都产生ATP1 mol葡萄糖释放能量196.65 kJ(生成乳酸),其中只有61.08 kJ转移至ATP。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特点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能量完全释放有机物没有彻底氧化分解,能量没有完全释放
41、相同点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意义细胞呼吸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呼吸为生物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联系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之后在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场所和不同酶的作用下沿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24.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是根毛细胞的细胞膜,通过中耕松土可促进a物质的吸收B. 若是适宜光照下的叶肉细胞,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CO2C. 若是肝细胞膜,进食后34小时,C代表的胰岛素将会增多D.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
42、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为载体蛋白,B为磷脂双分子层,C为信号分子,D为糖蛋白。a、d为主动运输,特点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b、c为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具有糖蛋白的一侧代表膜外,其中a、b由膜外运向膜内,c、d则由膜内运向膜外。【详解】A、中耕松土是为了改善通气状况,促进有氧呼吸,a物质由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有氧呼吸为其提供能量,所以中耕松土可促进a物质的吸收,A正确;B、该题中,D为糖蛋白,糖链指向上方,说明上方是细胞膜外侧,下方是细胞膜内侧,
43、此时是合适光照下的叶肉细胞,此时光合作用较强,应该是吸收CO2,排出O2,b是运进细胞,应为CO2,c是运出细胞,应为O2,B错误;C、进食后34小时,血糖含量会低于正常值,C代表激素应该是胰高血糖素,其含量将会增多,C错误;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流动性,D错误。故选A。【点睛】水、离子和大多数小分子通过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三者的区别如下: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物质运输方向低高高低高低是否需要载体需要不需要需要是否需要能量需要不需要不需要25.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可
44、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 大多数细胞均有染色体B. 可以清晰的观察到中心体和液泡C. 某一细胞由中期逐渐过渡到后期D. 不同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可能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采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需要制作临时装片,步骤为:解离(盐酸和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制片,其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该实验中不会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详解】A、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而染色体是分裂前期才出现的,因此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A错误;B、洋葱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B错误;C、观察的细胞在解离时已被杀死,不可能观
45、察到某一细胞由中期逐渐过渡到后期的过程,C错误;D、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前期、中期、末期数目的两倍,因此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D正确。故选D。26.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B. 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C. 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D. 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影响酶的条件及还原性糖的颜色
46、鉴定等相关知识,解题要点是对题图中信息的分析。【详解】A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麦芽糖酶,从图中可以看出,酶a和反应底物b专一性结合使b分解为c和d,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B从图乙可以看出,e-f段催化速率随着麦芽糖量变化而变化,说明麦芽糖为单一变量,酶量为无关变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所以限制f-g段的主要因素是麦芽糖酶的量,B正确;C乙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所以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 ,酶的活性都会下降,F点都将下移,C正确;D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47、故无法用斐林试剂来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了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易错点是:1.有关酶的特性: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2.对坐标图的分析:先看横、纵坐标,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看曲线变化与横坐标间的联系,横坐标代表自变量,纵坐标代表因变量。27.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氧浓度(%)abcd
48、生CO2的量15mo113mo115mo130mo1产生酒精的量15mo19mo16mo10mo1A. d浓度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 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的多C. a值约为0D. 氧浓度为c时,所消耗葡萄糖中有2/3通过酒精发酵【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是为C6H12O6+6O2 + 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有酶的催化。【详解】A、d的氧浓度下没有酒精产生,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30mol的CO2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A正确;B、1mol
49、的葡萄糖参与无氧呼吸会产生2mol的酒精,生成9mol的酒精说明无氧呼吸消耗了4.5mol的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和酒精量一样都是9mol,总共产生了13mol的CO2,则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4mol,1mol的葡萄糖参与有氧呼吸能产生6mol的CO2,产生4mol的CO2说明有氧呼吸消耗了mol的葡萄糖,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所以B错误;C、氧浓度为a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量相等,说明只有无氧呼吸,C正确;D、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6mol,则消耗的葡萄糖为3mol,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9mol,则消耗的葡萄糖为1.5mol,故参与无氧呼
50、吸和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为3:1.5=2:1,则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D正确。 故选B。【点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葡萄糖量与二氧化碳的关系是要点,有氧呼吸葡萄糖和二氧化碳的关系是1:6,无氧呼吸葡萄糖和二氧化碳的关系是1:2,无氧呼吸时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关系为1:1。28.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对“”中所对应含义的解释,正确的有几项( ) 图甲中“A”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即腺苷图丙和图丁中的“A”分别表示DNA和RNA的单体之一,但是其碱基种类相同图甲中两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腺苷一磷酸等同于图乙所示化合物图丙和图丁中单体种类共有8种,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只有图丁中
51、的4种单体A. 一项B. 二项C. 三项D. 四项【答案】C【解析】【分析】图甲为ATP的结构简式,A是腺苷,P是磷酸基团,是高能磷酸键;乙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丙是双链的DNA片段,因为含有T,上面的每个位点代表脱氧核糖核苷酸;丁是单链的RNA片段,因为含有U,上面的每个位点代表核糖核苷酸。【详解】图甲中“A”表示腺苷,是由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一分子的核糖组成的,错误;图丙中的“A”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单体,图丁中的“A”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单体,两种核苷酸都有腺嘌呤,正确;图甲中两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腺苷一磷酸含有一分子的腺嘌呤、一分子的核糖和一分子的
52、磷酸,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即图乙所示化合物,正确;图丁是RNA片段,有四种核糖核苷酸,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含有图丁中的4种单体,正确。故选C。【点睛】ATP、ADP和AMP的联系:29.下面为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 )A. 图示过程中,DNA进行了两次复制B. GH段与OP段染色体数目相同C. FK过程中可发生三种可遗传的变异D. 图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从AE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从EK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LM表示受精作用,MQ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详解】A、图示过程中,DNA进行了三次复制,
53、A错误;B、GH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数量与体细胞一致,OP段是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由于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GH段与OP段的染色体数目不同,B错误;C、FK过程中可发生三种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C正确;D、细胞分裂与受精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二倍体生物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时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虚线是DNA,实线是染色体:30.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B. 核DNA
54、数目比值为41C. 染色单体数比值为21D. 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41【答案】D【解析】【分析】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Y,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平均分向细胞两极;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为XBX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而且染色体数目减半。【详解】A、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体细胞中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体细胞都只有一个色盲基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DNA分子的复制,一个色盲基因变成两个,这两个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且与这条染色体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无色盲基因;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分离,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仍然具有两个色盲基因;而
5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有的具有两个色盲基因,有的没色盲基因,故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2:0或1:1,A错误;B、男性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92个核DNA分子,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46个核DNA分子,比值为2:1,B错误;C、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为0,C错误;D、男性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88条常染色体,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22条常染色体,两者数量之比为4:1,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
56、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题: 31.下图甲、乙分别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据图回答:(1)图中2、5、6、10、11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_系统,其中结构2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_、能量转换、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与自然界中碳循环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填编号)。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_(填编号),结构6与结构_(填编号)的形成有关。(3)在细胞工程中,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第一步是用_法除去_(填编号);动物细胞融合采用的诱导方法与植物细胞不同的是常用到_
57、作为诱导剂。(4)乙细胞若分泌性激素,则其合成部位为_ _,其通过细胞膜运输到细胞外的方式为_。【答案】 (1). 生物膜 (2). 物质运输 (3). 512 (4). 4512 (5). 1 (6). 酶解 (7). 1 (8). 灭活的病毒 (9). 11 (10). 内质网 (11). 自由扩散【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乙分别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其中1为细胞壁,2为细胞膜,3为细胞质基质,4为核糖体,5为线粒体,6为高尔基体,7为染色质,8为核仁,9为核膜,10为核膜,11为内质网,12为叶绿体,13为核孔,14为溶酶体,15为中心体,16表示胞吐。【详解】
58、(1)图中2细胞膜、10核膜以及5线粒体、6高尔基体、 11内质网等细胞器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结构为细胞膜,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生物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5线粒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是12叶绿体;4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会发生tRNA和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5线粒体和12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有自身的DNA,能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6高尔基体在有丝分裂末期参与细胞板的形成,细胞板扩展形成1细胞壁。(3)植物细胞外面有一层细胞壁,这层细胞壁阻碍着细胞间的杂交。因此,在
59、进行杂交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这层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是通常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进行人工诱导,动物细胞还会用到灭活的病毒。(4)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11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固醇类的激素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点睛】生物膜系统由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三部分组成。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还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原生质体不包括细胞壁。类固醇类和脂肪酸类激素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蛋白质类激素通过胞吐释放。32.图1是某雌性髙等动物细胞增殖某时期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
60、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1中含有_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_个染色体组,对应图2的时期是_,该细胞名称为_。(2)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_,A点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_。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中时期12,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_条(3)如果图1中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F,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f,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答案】 (1). 16 (2). 1 (3). 6 (4). 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5). 14、913 (6). 受精作用 (7). 16 (8). 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解析】【分析】图1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各不相同,说明没
61、有同源染色体。图二中18为减数分裂过程,A发生的受精作用,913为有丝分裂过程。【详解】(1)图1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其中每个DNA分子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因此该细胞中含有16条脱氧核苷酸链;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只有1个染色体组;图1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图2的6时期;该生物为雌性,因此图1细胞的名称可能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2)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14、913;A点染色体和DNA数目均恢复为分裂前
62、的初始值,说明发生了精卵结合。体细胞原本有8条染色体,12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对于体细胞加倍,有16条染色体。(3)图1中结构3和4是姐妹染色单体,若含有等位基因F和f,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点睛】细胞不同分裂时期图像的识别:33.下图表示酵母菌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代表有关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乙是_,代表的物质是_,该过程产生的ATP可用于_等生理活动(列举2项)。(2)实验室用两种方式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隔1h分别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
63、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的坐标图。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_;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_(填时间)的无氧呼吸速率最快。要鉴别发酵罐中是否有酒精产生需用_试剂,若有酒精,则发酵罐中液体颜色变为_。由甲、乙发酵罐中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要提高酒精的产量需_。【答案】 (1). 线粒体基质 (2). H (3). 主动运输、蛋白质等物质合成 (4). 8:5 (5). 第5h和第3h (6). 酸性重铬酸钾 (7). 灰绿色 (8). 通入少量的氧气【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当氧气量不足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是
64、为C6H12O6+6O2 + 6H2O6CO2+12H2O+能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分为两个阶段,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有酶的催化。【详解】(1)该图显示的是有氧呼吸过程,甲是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物是丙酮酸,进入乙(线粒体基质)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有CO2和H,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丙(线粒体内膜)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H2O。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能用于主动运输、蛋白质等物质合成、生物发光等各项生命活动。(2)由题图可以知道,发酵罐中消耗的氧
65、气是6,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6,产生的酒精是18,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18,甲发酵罐产生的二氧化碳是6+18=24,乙发酵罐产生的酒精是15,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15,乙发酵罐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5,则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24:15=8:5;曲线斜率最大时无氧呼吸速率也最快,因此图中看出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3h、5h的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酒精利用重铬酸钾试剂鉴定产生灰绿色。由甲、乙发酵罐中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要提高酒精的产量需要首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使其大量增殖,然后再密封,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要提高酒精产量需通入少量的氧气。【点睛】分析曲线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
66、的氧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氧气含量逐渐减少,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逐渐增强,且在第5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实验结束时甲发酵罐中产生的酒精量为18;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一开始就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并且在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实验结束时乙发酵罐中产生的酒精量为15mol。由此可见,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34.为研究肝癌致病机理,利用下图所示方法和基因工程获取相关癌基因以进一步研究。(1)上图中,A过程需要用_酶,D过程需要回收_(未杂交/杂交分子)的含32P的cDNA单链,继而通过人工合成,获得_,并用其构建基因文库。某些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抵抗干旱、低温和高盐等逆境的
67、调控机制,感受并响应各种外界刺激。转录因子OrERF是一类蛋白质,在植物抵抗逆境时发挥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对水稻OrERF基因进行系列研究。(2)科研人员欲将水稻OrER基因导入拟南芥体内,获得抗逆性强的植株,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图:可利用_技术获得并扩增此基因。如果开始的OrERF基因只有一个,第n次循环需要引物_对。OrERF基因需插入Ti质粒的T-DNA片段中,原因是_。上图中d阶段需要应用_技术,为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其培养基中除加入必须的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琼脂外,还需添加_。(3)实验检测某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中OrERF基因在高盐条件下的表达水平,结果如右图。实验结果表明,高盐处理后_小时
68、OrERF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4)植物感受外界干旱、高盐、低温等信号,通过一系列信息传递合成转录因子。转录因子OrERF对下游基因调节过程如图,其通过_,启动转录的过程。最后通过基因产物的作用对外界信号在生理生化等方面作出适合的调节反应。【答案】 (1). 逆转录 (2). 未杂交 (3). 双链cDNA (4). PCR (5). 2n-1 (6). T-DNA可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7). 植物组织培养 (8). 高盐(高浓度NaCl) (9). 12 (10). 激活RNA 聚合酶转录复合物(或答与RNA 聚合酶结合)【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意
69、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四个步骤。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种、药物研制、农牧业、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应用。【详解】(1)图中A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单链DNA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由于正常细胞中不含癌基因,所以将正常细胞转录成mRNA和肝癌细胞的mRNA逆转录成的cDNA混合后,含癌基因的cDNA不能形成杂交分子,将未杂交分子回收后,经人工合成的双链cDNA中含有癌基因,可用其构建基因文库。(2)可利用PCR技术在体外
70、大量扩增目的基因,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而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可见,如果开始的OrERF基因只有一个,第n次循环共形成2n个基因,其中含有最初模板链的两个OrERF基因,各含有一个引物,其余各(2n-2)个OrERF基因均含有两个引物,因此需要引物(2n-2)+22=2n-1对。OrERF基因需插入Ti质粒的T-DNA片段中的原因是:T-DNA可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欲获得抗高盐的拟南芥植株,在图中d阶段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其培养基中除加入必须的营养物质、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和琼脂外,还需添加高盐(高浓度的NaCl)物质,以便将抗高盐的拟南芥植株筛选出来。(3)分析柱形图可知:高盐处理后12小时OrERF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4)由图可知,转录因子OrERF通过激活RNA聚合酶转录复合物,启动转录的过程。【点睛】PCR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扩增的前提是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其合成引物,扩增的过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可以和引物结合,因而每一次循环后目的基因的量可以增加一倍,即成指数形式扩增(约为2n,其中n为扩增循环的次数)。- 3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