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46.50KB ,
资源ID:66361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361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素养测评(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素养测评(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1、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中国共产党秘密接送20批在港民主人士北上进入解放区,其中有119人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述材料体现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选A。阅读材料分析时代背景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故选A。材料中未提及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排除B;C、D的时间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均排除。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凡有

2、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解析】选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合理调整私营工商业政策,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强调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者是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制定的政策,后者不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故A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原则,

3、故B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故C错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强调社会主义原则,反映出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新中国正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故D正确。3.据下表分析,影响当时农民货币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49-1952年中国农民净货币收入指数变化表项目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100.0127.6162.6186.7A.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社会主义苏联的援助D.农业经营方式的革命【解析】选A。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新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4、,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改变了农业生产关系,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农民收入增加,选A;社会主义制度是通过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排除B;苏联的援助主要集中在我国更需要援助的工业方面,不可能直接去帮农民提高收入,排除C;土地改革改变了土地所有制,但是农业经营方式和之前比并无本质变化,主要还是小农经济,甚至还是自给自足,不存在经营方式的革命,排除D。4.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

5、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解析】选C。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多消灭一个敌人”“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时期,工人成为工厂的主人,为了战场上的需要加紧生产,生产积极性很高,故选C。5.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表明()A.经济增长方式变革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国家优先发展工业 D.工农比例脱离国情【解析】选

6、C。根据材料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工业产量的增长率几乎是农业产量增长率的5倍,说明国家当时是优先发展工业的,故选C。6.(2021嘉兴高一检测)如表是来自中国统计部门的经济数据,对这些数据解读正确的是()1957年1962年1965年粮食(百万吨)195160194.5棉花(百万吨)1.640.752.1生猪(百万头)145.9100166.9A.1957年数据说明“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B.1962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严重泛滥C.1965年经济的恢复主要得益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这一阶段中国农业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解析】选B。A.材料

7、看不出“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因为没有“一五”计划的指标进行对比。B.从材料可以看出,1962年的数据比1957年要减少很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左”倾错误导致了三年经济困难出现的结果。C.“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开始的。D.材料看不出这一时期中国农业缩小了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7.(2021年河北适应性测试)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1957年的工业产值计划中,生产资料工业占38%,消费资料工业占62%。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生产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仍然要高于消费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要求1962年生产资料工业和消费资料工业各占50%左右。据此可知,“一五”“二五”期间的经济建设计划()A.

8、存在着冒进倾向 B.深受苏联政府影响C.注重工业结构调整 D.着重轻工业的发展【解析】选B。根据“生产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仍然要高于消费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可知,在“一五”“二五”的经济建设计划中,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始终高于消费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生产资料工业属于重工业,说明当时注重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受苏联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故选B,排除D;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存在冒进倾向,排除A;“一五”“二五”经济发展计划是注重优先发展重工业,并非是进行工业结构调整,排除C。8.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

9、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报告所指出的历史现象()A.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B.影响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C.是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D.纠正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解析】选A。阅读题干材料可知,“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实际上是克服了集体劳动的缺陷,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A正确。当时农业合作化运动已经结束,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部分干部和农民的自发行为,不是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排除C;材料中的现象没有完全纠正“左”倾错误,排除D。9.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B.农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C.国民经济调

10、整初见成效D.纠“左”工作尚未启动【解析】选B。阅读题干材料分析图示信息,“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表明,糖料产量呈大幅下降趋势,油料产量、棉花产量也有所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以及自然灾害导致农村经济严重困难,故B正确;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经济并未呈现健康发展趋势,故A错误;国民经济的调整从1960年底开始,成效在1965年才显现,故C、D错误。10.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 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财政形势依然严峻 B.经

11、济结构发生变化C.产业结构趋于均衡 D.“八字方针”的推行【解析】选D。分析题干材料,不能体现财政形势的信息,且财政形势严峻不是商业机构人员调整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材料本身就是经济结构变化的一种表现,故B错误;产业结构趋于均衡属于结果,故C错误;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 万人减少到30.2万人”,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是“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的结果,故D正确。11.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历

12、史事件是()A.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B.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C.中国“入世”谈判胜利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题干材料可知,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时间不符,故A错误;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大批加入联合国是在20世纪60年代,时间不符,故B错误;中国“入世”谈判是在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时间不符,故C错误;材料中的“1971年”“美国威信动摇”“欢声雷动的代表们”等信息,表明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D正确。【深化点拨】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关于“五极中心”演说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说: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

13、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12.基辛格是见证中美外交关系的“活化石”,他在其著作论中国中指出: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全球的稳定与和平至关重要”,如果两国进入“冷战”状态,“将阻止太平洋两岸人的进步”。下列事件有利于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1972年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C.日内瓦会议的召开D.朝鲜停战协定签订【解析】选B。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14、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有利于中美两国共同发展,B正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与题干主旨不符,A排除;在日内瓦会议上,中美关系僵化,C排除;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中美关系仍处于破裂状态,D排除。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摘编自吴晗历史的镜子材料二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

15、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6分)(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5分)(3)材料三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7分)(4)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发

16、展的认识。(6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中“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概括即可。第(2)题,据所学可知民国政府时期仿效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但由于“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为限制袁世凯实行责任内阁制,所以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第(3)题,材料三中三幅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结合材料回答,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明清之前,君权受到限制;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7、(2)民主共和制。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相配合。(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同:中华民国时期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新中国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4)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14.(28分)中美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美国面临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

18、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

19、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并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内涵。(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20、,指出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反应及原因。(10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信息“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概括即可。第(2)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第二问,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影响角度分析。第(3)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对美国的“越顶外交”,主要的反应是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第二问,根据材料三“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概括其主要原因是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结合所学知识,从中美两国关系、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影响角度深入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正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内涵: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8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