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海一中2018-2019第二学期高二语文(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第 I 卷(选择题 共18分)一、(10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训诂(g) 恶梦 () 寂寥(lio) 名媛(yun) 少安毋躁(sho)B. 狷狂(jun)博取(b) 潜伏(qin) 颠簸 (b) 披沙捡金(jin)C. 篡改(cun)梵文(fn)通牒 (di) 黄膘马(bio)源远流长(yun)D. 偾事(fn) 胡诌(zhu) 摒弃 (bn g)乐陶陶(to)徇私枉法(xn)【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及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
2、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要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读音字形正误。本题A项,“少安毋躁”的“少”应读sho;B项,“潜伏”的“潜”应读qin,“披沙捡金”应为“披沙拣金”,是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的意思;C项,“梵文”的“梵文”应读fn,“黄膘马”应为“黄骠马”,意思是一种黄毛夹杂着白点子的马。故选D。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金圣叹,中国颇负 的文学批评家,才气纵横,性情狂傲。他选录初唐到五代的七言律诗近六百首进行细致点评,揣摩唐人七言律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
3、合的模式,或 ,或借题发挥。清代七百名人传:金人瑞传说他:“纵横批评,明快如火, ,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A. 胜名 醍醐灌顶 笔走龙蛇B. 胜名 鞭辟入里 笔走龙蛇C. 盛名 鞭辟入里 妙笔生花D. 盛名 醍醐灌顶 妙笔生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胜名,指有非常好的名声,人人皆知。盛名,很大的名望。语境是说金圣叹作为文学批评家在中国古代
4、的名声很大。因此选用“盛名”。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鞭辟入里,意思是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语境是说金圣叹对所选的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模式分析透彻。因此选用“鞭辟入里”。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笔法或文笔。语境是赞叹金圣叹的文笔很厉害。因此选用“妙笔生花”。故选C。【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一)
5、词语辨析,从意义方面辨析:1看词义的轻重 如:妨碍、妨害。2看适用范围。如:边疆、边境、边界。3看表达侧重。如:嘹亮、响亮、洪亮 解析:“洪亮”侧重于音域宽宏,“嘹亮”侧重于音色清脆、高远,“响亮”侧重于声音响度大。结合语意应选“洪亮”,应选“嘹亮”,应选“响亮”。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如:启用、起用2看成分搭配。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3看词性语法。如:启示、启事4看习惯用法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从色彩方面辨析:1看感情色彩 如:妄想、梦想、理想。辨析: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都有“
6、想法”的意思。但“妄想”是贬义词,“梦想”是中性词,“理想”是褒义词。2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如:“见面”和“会见”、“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经得起重复。 , , , , 。因而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
7、成荫,不经意间成了经典。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经典都是这样甚至像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死又陪葬到棺材里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连贯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语境前面是说经典经得起重复,也就是反复阅读
8、。应先说,由一般的话说多了人烦与经典的话人们一遍遍地说形成对比,以突出经典的主语言魅力。因此排除AB项。由“不但甚至”可知,之间是递进关系,因此应先后,排除C项。故选D。【点睛】做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
9、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展增进了中日两国书法艺术家的友好往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B. 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稳步推进,应用也已走出国门,不仅服务亚太地区,而且逐步向全球提供服务。C. 从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挂牌算起,截至4月11日,已有11个国务院组成部门、机构和单位正式挂牌亮相,迎接新身份。D. 由于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是他给自己定下的“铁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
10、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A项,结构混乱,“推动”和“对起到了积极作用”句式杂糅,可删去“起到了积极作用”或在“推动”前加“对”;C项,不合逻辑,“部门、机构和单位”概念交叉;D项,成分残缺,“打造”后缺宾语中心词,可以在“全能型”后加“教师”。故选B。【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
11、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5.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史记资治通鉴
12、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不一样的。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C. 张衡传中“贯六艺”的“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D. 南朝民歌孙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齐名,被后人合称为“乐府双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复习时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重点和薄弱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内容予以迁移
13、、扩展,比如识记学过的文章的作者、出处,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还有各国重要的作家、作品,可以其主要作品为中心,将其生平、主要创作风格等一并识记。本题C项,“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错,张衡传中“贯六艺”的“六艺”指礼、乐、射、御、诗、数六种学问和技能。故选C。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明太祖平武昌,即议律令。吴元年冬十月,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参知政事杨宪、傅珮,御史中丞刘基,翰林学士陶安等二十人为议律官,谕之曰:“法贵简当,使人易晓。若条绪繁多,或一事两端,可轻可重,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夫网密则水无大鱼,法密则国无全民。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每御西楼,
14、召诸臣赐坐,从容讲论律义。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又恐小民不能周知,命大理卿周桢等取所定律令,自礼乐、制度、钱粮、选法之外,凡民间所行事宜,类聚成编,训释其义,颁之郡县,名曰律令直解。太祖览其书而喜曰:“吾民可以寡过矣。”洪武元年,又命儒臣四人,同刑官讲唐律,日进二十条。五年,定宦官禁令及亲属相容隐律,六年夏,刊律令宪纲,颁之诸司。其冬诏刑一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庑亲加裁酌。及成,翰林学士宋濂为表以进,曰:“臣以洪武六年冬十一月 受诏, 明年二月书成。篇目一准于唐:曰卫禁,曰职制,曰户婚,曰厩库,曰擅兴,曰贼盗,曰斗讼,曰诈伪,曰杂律,曰捕亡,曰断狱,曰
15、名例。采用旧律二百八十八条,续律百二十八条,旧令改律三十六条,因事制律三十一条,掇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合六百有六条,分为三十卷。或损或益,或仍其旧,务合轻重之宜。”九年,太祖览律条犹有未当者,命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汪广洋等详议,厘正十有三条。十六年,命尚书开济定诈伪律条。二十二年,刑部言:“比年条例增损不一,以致断狱失当。请编类颁行,俾中外知所遵守。”遂命翰林院同刑部官,取比年所增者,以类附入,改名例律冠于篇首。(选自明史志第六十九)(注)吴元年: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前一年为自己建了一个字的年号“吴”。亲属相容隐律: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亲属可以相互包容隐瞒犯罪,法律不予制裁或减轻处罚。6. 对下列各
16、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类聚成编 编:册子B. 掇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 掇:编辑C. 俾中外知所遵守 俾:使D. 取比年所增者 比:近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颁之郡县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B. 臣以洪武六年冬十一月受诏 以致天下之士C. 俾中外知所遵守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D. 改名例律冠于篇首 故燕王欲结于君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庆/亲加裁酌B.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庞/亲加裁酌C.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
17、每奏一篇命揭/两烷亲加裁酌D.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疣/亲加裁酌9.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明太祖平定武昌之后,就下令朝中大臣二十人为议律官修订法律,并亲自召见诸臣,讲论律文要义,表明皇上对修订大明法律极为重视。B. 通过二个月的努力,议律官们修成律令,共有法令-百四十五条,律条二百八十五条,简称为律令直解,并颁发这些册子给郡县。C. 在唐律的基础上,刘惟谦等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三十卷的人明律修成,但以后并没有停止增删,直到洪武二十二年才算基本修定。D. 选文简述了明太祖诏令修定人明律令的事情,所关涉的律文名目繁多,参与人员众多,但作者按
18、照时间顺序却写得清晰明了。10.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2)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3)除翻译第一句中“因”的用法,请举例分析“因”的其他五种用法。(易混易错题组)(4)除翻译第二句中“焉”的用法,请举例分析“焉”的其他三种用法。(易混易错题组)【答案】6. B 7. C 8. D 9. B 10. (1)司法官吏能凭借机会谋私作弊,这不合法律的本意。(2)诸位全心比较研究,每天写出些刑名条目奏上来,我亲自斟酌思考。(3)言之成理即可(4)言之成理即可【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
19、解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本题B项,“掇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的意思是“并选取唐律作为补遗的有一百二十三条”,所以“掇”的意思是“采撷,选取”。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审题,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然后对选项一一分析,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本题A项“之”,代词,这些/助词,的;B项“以”,介词,于、在/连词,来;C项“所”,都是所字结构;D项“于”,介词,在/介词,跟、和。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
20、、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疣,亲加裁酌。”,结合文本理解意思,这段话是说“当年冬天,太祖下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细制定大明律。每上奏一篇,皇帝就叫张贴于两边廊庑下,亲自加以裁夺。”。本题“其冬”为状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尚书刘惟谦”为人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B项,选项说
21、“共有法令-百四十五条,律条二百八十五条,简称为律令直解”曲解了文意,原文是“又恐小民不能周知,命大理卿周桢等取所定律令,自礼乐、制度、钱粮、选法之外,凡民间所行事宜,类聚成编,训释其义,颁之郡县,名曰律令直解”。故选B。【10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和例举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的“因”,凭借;“缘”,机会、机缘;“非法意也”,是判断句。(2)中
22、的“悉心”,全心;“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具”,写、写出;“上”,上奏;“酌议”,斟酌思考;“焉”,代词,它,指前面的刑名条目。(3)题目要求除翻译第一句中“因”的用法,举例分析“因”的其他五种用法。1、连词,因为;于是。例屈原列传:“上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2、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例鸿门宴:“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3、副词,就;于是。例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名词,原因;机会。例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5、动词,因袭;遵循。例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4)题目要求除翻译第二句中“焉”的用法,举例分析“
23、焉”的其他三种用法。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代词,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例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助词,作词尾,相当于“然”,用于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的样子”;在动词前可译作“地”。例阿房宫赋:“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黄生借书说:“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24、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明太祖平定武昌之后,就与臣下商议修律令之事。吴元年冬十月,太祖任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参知政事杨宪、傅瓛(hun),御史中丞刘基,翰林学士陶安等二十人为议律官,告谕他们:“法律贵在简洁恰当,使人容易明白。若是条目头绪繁多,或者同一罪有两种判法,可轻可重,司法官吏得以凭借机会谋私作弊,这不合法律的本意。如果鱼网太密,则水中无大鱼;法网太密,则国内就没有不受刑的臣民。诸位全心比较
25、研究,每天写出些刑名条目奏上来,我亲自斟酌思考。”太祖每次驾临西楼,都召见诸臣,赐给座位,悠闲舒缓与他们讲论律文要义。十二月,律书写成,共有法令一百四十五条,律条二百八十五条。太祖又怕小民不能都知道法律,命令大理卿周桢等取出所定律令,自礼乐、制度、钱粮和选法之外,凡是与民间事务有关的条文,分类编辑成册子,解释其意义,颁发这些册子给郡县,称之为律令直解。太祖翻阅此书,兴奋地说:“我的臣民可以少犯错误了。”洪武元年,太祖又命令儒臣四人同执法官讲习唐律,每天上奏二十条。五年,制定宦官禁令及亲属相容隐律;六年夏,刊印律令宪纲,颁发给各部门。当年冬天,太祖下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细制定大明律。每上奏一篇,皇
26、帝就叫张贴于两边廊庑下,亲自加以裁夺。等律书修成,翰林学士宋濂写表进奏,说:“臣于洪武六年冬十一月受诏,次年二月律书修成。篇目完全依唐律为标准,称作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和名例。采用旧律二百八十八条,续作律文一百二十八条,将旧有法令改为刑律的有三十六条,根据事情的需要制定的律文有三十一条,并选取唐律作为补遗的有一百二十三条,总共六百零六条,分为三十卷。有的删减,有的增补,有的沿袭其旧制,务轻重适合恰当。”九年,太祖发现律条还有不恰当的,命令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汪广洋等详细讨论,改正了有十三条。十六年,又命令尚书开济定下诈伪罪的律条。二十二年,刑部官员说
27、:“近年来条例增损不一,以致断案失当。请求将律条按类编印颁行,使朝廷内外都知道应遵守的规则。”于是太祖又命令翰林院会同刑部官员,选取近几年增加的条文,按类附入大明律,定为名例律,放在篇首。第卷(共102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有一句“_”,借助动物作喻,说明天地广阔,慨叹生命何其短促。(2)卫风 氓中_,_用桑枯叶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感慨良深。(3)蜀道难中李白写景由静而动,水石激荡,山谷轰鸣即_,_。(4)画图省识春风面,_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 。【答案】 (1). 寄蜉蝣于天地 (2). 桑之落矣 (3). 其黄而陨 (4). 飞湍瀑流争喧豗 (5).
28、 砯崖转石万壑雷 (6). 环珮空归夜月魂 (7).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蜉蝣、落、陨、喧豗、砯崖、壑、环珮、报怨。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寄黎眉州苏轼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注:黎眉
29、州:黎錞,四川渠江人,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他以尚书屯田郎中出知眉州,所以称“黎眉州”。瓦屋、峨眉:山名,皆四川山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B.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入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C.颈联将自己和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情景交融,动中有静,平淡中寓激情。(2)诗歌的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3)鉴赏诗歌语句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分析?【答案】(1)C(2)“且待渊明赋归去”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传达出诗人志向难酬、不满时
30、政、思乡归隐的想法,表现了作者孤寂清寥、不得志的情感;“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诗人想和友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共同饮酒作诗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期待与朋友相聚的温情。这两句对比鲜明。(3)手法+翻译+作用或效果(内容、情感)【解析】【详解】(1)本题考核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31、,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错,颈联诗句“好士今无六一贤”是说如今再无爱好人才的贤能的欧阳修了,表达出对恩师欧阳修的敬仰之情。故选C。(2)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赏析诗歌的尾联。首先要明确赏析语言的角度和步骤,然后分析诗句所抒发的情,再看使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的。从内容看尾联“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诗人借晋陶渊明弃官归隐,曾作有名的归去来兮辞,以此自况,传达出诗人思乡归隐的想法。考生要特别注意“归去”一词。而诗句“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诗人想和友人在
32、流逝的岁月中共同饮酒作诗的期待。此诗表达了作者对黎錞的友情,并表达了对他们共同的恩师欧阳修的怀念。由于苏轼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思乡、归隐之情也油然而生。此联所抒的情真挚动人,既写出自己不满时政、壮志难酬思乡归隐的想法,也传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赏析诗句应从内容、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鉴赏诗歌语句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分析?”,要求写出鉴赏方法即可。赏析诗句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答题时要先指明手法,然后抓住主
33、要景物翻译诗句,最后点出作用或效果(内容、情感)。【点睛】古诗鉴赏主要弄清三个问题: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
34、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驴背上的“状元”丁宁解放以前,当代的名作家中,怕很少有人像赵树理那样引起那么多的议论和传说。我在没有见过他以前,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活生生的形象:黑黑的脸,头戴瓜皮破毡帽,身穿土布老棉袄,腰间还捆着一条一尺宽的布带子,每逢开会,必定一手握着旱烟袋,一手伸进胳肢窝逮虱子。如今的人,一听说虱子就害怕,可在战争年代,哪个人身上没有?那时,大家幽默地把虱子叫“革命虫”,意思是,要革命就免不了要生虱子。至于赵树理,成天价和贫下中农泡在一起,而以前的农民,生活苦,条件差,哪有不生虱子的,所以传说老赵身上的“革命虫”就格外多。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赵树理生
35、下满一百天时,爹妈为他庆贺“百岁”,特地在他面前摆了十几样玩意儿,任他抓,其中,还向人借了块雪白的“大头洋”,专摆在孩子的小手最容易触到的地方,可是赵树理偏不触它,张开两只小手,一手抓过一支笔,一手抓过一根赶驴的鞭子。他爹见此情景,长长叹了一口气说:这孩子长大,本应“金榜题名”,可惜错投在咱们贫寒家,只能做个“驴背上的状元”了。果不其然,赵树理自小就和小驴子交上了朋友,识得几个庄户字,少年时,就坐在驴背上编唱本。五十年代初期,在作家协会,我终于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赵树理。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闻名遐迩。令人奇怪,我觉得他和传说中的模样儿差不多,只不过脸不算太黑,可也不白,穿的是普通干部服,干
36、干净净,显然藏不住虱子。旱烟袋,换上了烟斗,吸着自己烤制的烟丝儿,香喷喷,发出唧唧哝哝的声音。怎么看,都像个老实巴脚的庄户人,只是那双饱鼓鼓的眼睛,给我第一个印象是,悲天悯人,深藏着智慧。有一天,机关来了个看儿子的乡下老汉,坐在会客室等儿子,赵树理进来了,看见老汉,立即递过自己的烤烟,不到几分钟,就和老汉谈得十分投机,当然,话题都是关于农家和农业上的事。老汉说:“看你这老哥,也像是咱们庄稼人?”赵树理点点头。说着,老汉的儿子来了,老汉高兴地给儿子介绍:“看,你这位大叔,也是咱乡下人。”儿子和在场的人都一齐大笑,把老汉笑得一愣一愣。赵树理说起话来,一口浓重的山西腔,带着嗡嗡的余韵。听时必须聚精会
37、神,他词汇丰富,语言幽默,一开口,必定引出别人的笑声。有一次,我向他谈起那个“驴背上的状元”的传说,他自己竟从未听说过,但也很赞赏这个故事,他说,虽然是胡编的,可是编的人有点才,因为抓住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他自小到大,确实赶过小毛驴,也确实和小毛驴交过要好的朋友。春日融融,他赶着小驴到山地里送粪,回来时,在崎岖的小路上,扯着驴子的尾巴,稍稍打个盹儿,然后高声背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再背百家姓千家诗。他最感兴味的是上党梆子,常常手拿唱本,一会大嗓,一会小嗓,哦哦呀呀地高声唱。秋天到了,又赶上好年成,他和小毛驴穿行在散发着谷香的金色小路上,这时,他哼着动人的民间小曲,小驴在前面走着,四只蹄
38、子踏出轻快的节奏,他两只手各握着一根削制得滑溜溜的短棍,当作锣鼓槌儿,在小驴屁股上那块三角形的护皮上,欢快地敲击着: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敲到得意的时候,小驴子也兴奋得腾起后蹄跳跃起来。凡打击乐器,赵树理件件精通,这一整套本事,都是在小驴的屁股上练就的。记不得哪一年,他被邀到一个区的文化馆,给业余作者作辅导写作的讲座,去时,人还没到齐,他发现室内摆着一套锣鼓,便情不自禁敲打起来,大鼓咚咚,小鼓哒哒,锣也响了,镲也响了,口中也在打着鼓点,只见他全身各个部分都在舞动,眉在飞,色在舞,满脸的肌肉,也在有节奏地颤动。他完全沉醉在自己的激动人心的“交响乐”中。却不知,会议室里,早已人头攒动
39、,挤得水泄不通,本来是二三十个人听讲,一下子变成几百个。他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拉得一手好二胡,也会弹三弦,那“工尺”符号的古乐谱,也很精通。这大约不会都是在驴屁股上练出来的,但可以想见,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据说,他在参加革命以前,家乡凡有红白喜事,他总是吹打乐器的首席演奏者。13.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多次写道赵树理“像个老实巴脚的庄户人”“是咱们庄稼人”“乡下人”,突出了赵树理农民作家的特点与情怀。B. 赵树理早年劳动时,赶驴送粪回来背诵论语百家姓千家诗以及“手拿唱本”高声唱戏,说明了他的勤奋和努力。C. “这一整套本事,都是在小驴的屁股上练
40、就的”,风趣地说明在早年的农村生活中赵树理学到了许多打击乐器方面的本事。D. “我”所见的赵树理与传说中有很多不同,如“穿的是普通干部服”“干干净净”,说明赵树理的生活环境、写作方向有了变化。14. 结合全文谈谈“驴背上的状元”的意蕴。15. 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色,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16. 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可以从哪几个角度着手?【答案】13. D 14. (一)从内容(表层意蕴)看:(1)“驴背上”指他有农村生活的亲身体验,整天价和农民泡在一起,自小和小驴子交上朋友;积极地反映农村生活,少年时就在驴背上编唱本,跟乡下老汉谈得十分投机,常常手拿唱本高声唱着
41、,他的一套本事,都是驴屁股上练就的。(2)“状元”指他大名鼎鼎,文学作品闻名遐迩;特长拉弹唱样样精通,是吹拉弹唱的首席演奏者。(二)从主题(深层意蕴)看:作家就要与人民打成一片,只有深入生活,扎根基层,才能写出好作品;做百姓的贴心人,有农民情怀,心与百姓相通。解答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倡导艺术家走入人民之中,写出有时代高度、时代温度的作品。 15. (1) “成天价”“十几样玩意儿”“模样儿差不多”“老实巴交” 口语化、生活化。通俗易懂,接地气,生活气息浓郁。(2)“香喷喷”“唧唧哝哝”“饱鼓鼓”“哦哦呀呀”运用叠音词,音乐感强,富有节奏感,琅琅上口。(3)“大鼓咚咚,小鼓哒哒”“咚咚锵,咚咚锵
42、”“带着嗡嗡的余韵”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增强感染力。(4)“眉在飞,色在舞”运用了短句,短促有力,富有韵律。(5)“革命虫”运用了仿词。用词新颖独特,令人印象深刻。(6)“在驴背上编唱本”“扯着驴子的尾巴”“都是小驴的屁股上练就的”,语言风趣幽默。 16. 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拟声词)句式(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艺术手法(修辞、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平实朴素、幽默含蓄)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
43、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本题D项,“说明赵树理的生活环境、写作方向有了变化。”分析有误,“穿的是普通干部服”“干干净净”表现了赵树理的干练,没有表明其写作方向的变化。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核理解标题意蕴的能力。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理解标题的意蕴,这类题目需关注两个方面:一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对于理解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一般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标题的表层意思,即文中的字面义,“驴背上的状元”的字面意思指赵树理的一套本事,都是驴屁股上练就的,他有农村生活的亲身体验,他大名鼎鼎,文学作品闻
44、名遐迩。二是标题的深层含义,即标题的隐含义、指代义、比喻义、引申义或者双关义等,“驴背上的状元”隐含的意思是作家赵树理与人民打成一片,只有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写出了好作品。第三要和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作者要借此表达什么或者揭露什么,艺术家要走入人民之中,写出有时代高度、时代温度的作品。【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色,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这道题,先要厘清几个概念:语言特色、语言特点、语言手法是否通用,是否交叉,区别在哪里?本题要求赏析语言表达技巧,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
45、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答题时还应注意举出三处即可。比如运用叠音词,像“香喷喷”“唧唧哝哝”“饱鼓鼓”“哦哦呀呀”,叠词的使用使音乐感强,富有节奏感,琅琅上口。【16题详解】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可以从哪几个角度着手?”,抓住关键词“语言特色”“哪几个角度”。本题只要明确鉴赏语言一般从语体色彩、词语的选用、句式使用、艺术手法(主要从修辞、表现手法方面)、语言风格(是否具有地方特色等)、选材等方面入手。【点睛】标题意蕴答题模式及步骤 :模式: 标题自身意文中意主旨义(含情感)步骤: 第一步:析标题字词,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文
46、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第二步:析标题修辞,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第三步:析背景、情感,联系作者情感,文章主题,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四、语言表达与运用(信息筛选题组)(5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1)第二则材料中的“言”指的是 。(2)分析孔子和庄子对“言”的观点的异同。【答案】17. 有价值的言论 18. 同:孔子和庄子都认为“巧言”“善言”的人并不一定是有德行的人。异:(1)孔子认为“德
47、”与“言”有辩证关系,有德行的人一定有有价值的言论,“巧”言的人不一定有仁德。(2)庄子只说了一个方面,即能说会道不是贤人的评判标准。【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结合“有德者”等分析,应该是指善言。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
48、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分析孔子和庄子对言的观点的异同”,需要分别分析两人的观点,然后比较异同。孔子之所以要读者警惕“巧言令色”,不是来批判社会中那些本来就无德,奉承拍马的人的,而是提醒那些想“求仁”的人,不要以为待人接物时处处和颜悦色,一心要让对方开心就是仁。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
49、问题。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有德行的人一定有有价值的言论,“巧”言的人不一定有仁德。以狗不因善叫为好狗喻指人不以善言为贤士,言外之意是看一个人是否贤能,不能以他是否能说会道为依据,夸夸其谈的人不一定有才有德,看人关键要看他的行为,是否言行一致。庄子认为能说会道不是贤人的评判标准。共同点:孔子和庄子都认为“巧言”“善言”的人并不一定是有德行的人。【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狗,不因为它善叫就认为是好狗;人,不因为他能说会道就是
50、贤人。五、微写作(关键环节题组)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多角度立意。“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在某个春节迅速火了起来。人们被小苔花“也学牡丹开”的精神深深打动,同时,也有些网友将诗句略加改动后,立时又翻出了新意,如“苔花如米小,也如牡丹开”,一个“如”字,表明了生命微小,却姿态烂漫,不输牡丹的盎然精神。请你仿照网友的形式,改动诗句后半句,翻出另外的新意,并对改动诗句立意作出20字左右的诠释。(1)苔花如米小, :诠释_(2)苔花如米小, :诠释_(3)苔花如米小, :诠释_【答案】苔花如米小,甘做石上苔:甘于平凡就是最
51、大的不平凡。苔花如米小,傲然独自开:不同的生命,各有各的精彩;在自已的世界里,做最好的自己;永葆个性,活出自我;不要小看自己,不自卑自弃,个体生命应有高度的乐观和自信。苔花如米小,并立牡开开:不攀附依存,个体生命应平等而独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写作前先仔细研读材料,充分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写作的方向。然后行文。本题要求考生仿照网友的形式,改动诗句后半句,并对改动诗句立意作出20字左右的诠释。然后分析这个阅读材料网友是如何略加改动翻出新意、他又是如何诠释立意的。答题前,先研读材料,仔细理解网友的改动及立意的诠释语句,表现了苔花怎样的精神,塑造了苔花的什么形象。“苔
52、花如米小,也如牡丹开,一个如字,表明了生命微小,却姿态烂漫,不输牡丹的盎然精神。”,这几句是网友根据袁枚一首小诗苔中“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句改动的,袁枚的小诗透过苔藓努力绽放花朵的姿态,让人们很深刻地认识到:不要忽略每一个生命,只要它存在,就自有它存在的尊严和使命。人们是被小苔花“也学牡丹开”的精神深深打动的。考生还要仔细分析网友改动的诗句,句式“苔花如米小”后面,跟上为人们熟悉的形象,最后根据苔花的虽小,却不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而独立自信乐观尽力展现自己的姿态进行诠释立意,理解了这些就不难答题例。改动时,先说出改动句,然后诠释改动的立意。诠释立意时可以从改动的形象所表达的精神意志等任一角
53、度进行,讲出重点,让人觉得改动立意新颖。六、写作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经历了这样一些大事件:开国大典、大庆油田、三年自然灾害、两弹一星、平反冤假错案、三峡工程、非典、载人飞船、中国梦、走进新时代、反腐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等。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这些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将对祖国说些什么呢?请以此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生
54、难免有挫折,自然灾害也好,人为意外也好,总使人遭受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可今天,我要说的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罗曼罗兰曾说过:“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创造天才。”这句话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共通之处。没有人的人生能一帆风顺,挫折必定会有,而那些我们眼中遥不可及的伟人、名人,无一不是经过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的。就拿李清照来说,她的人生被分割成两部分,人生前期,她无忧无虑,天天欢声笑语,所作诗词虽然成就不低,但终是缺少流传千古的名句。而当北宋灭亡后,她的命运发生了截然不同的转变,她随流南下,颠沛流离,世人异样的目光,坎坷的道路,使她从温室中的一朵娇嫩的玫瑰花迅速蜕变成了沙漠中一株坚强的仙人
55、掌。从她笔下流淌出来的,皆是镌刻千古的名句。是磨难成就了李清照,是艰难困苦将她打磨成光彩四射的宝石。人生就像北京的九曲胡同,总是九曲十八弯;人生就像雨后的泥泞小路,总是令人步履维艰;人生就像南方的芥菜,霜冻得越厉害,滋味就越甘甜;人生就像刚采出的金刚石,忍受越多雕刻的痛楚,铸成的宝石就越耀眼夺目。因为任何无法打败你的磨难,只会使你变得更强大。如果把人的一生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标出来,大多数人都是一条几乎不可见弧度的平滑曲线。而那些伟人有的是一条抛物线,有的是心电图一般的曲线,因为他们经理的磨难比我们多,成就比起我们,自然是更加辉煌。看看美国总统林肯:23岁经商失败,26岁恋人死去,从2349
56、岁的光景里,7次竞选失败。可他最终在苦难中崛起,担任美国总统;我们的主席邓小平,人生之途三起三落,可他拿得起,放得下,举泰山,如茶几。古今中外名人数不胜数,所经历的也各不相同,可无一例外,他们全都是经历艰难困苦才取得成功。磨练是人生的催化剂,它使我们在逆境中崛起,迈向自己人生的新高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是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回望这70年的历程,经历很多
57、大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要求考生写读了这些材料所触发的联想与思考,以此作为对祖国的心声。写作时,要立足于现在,回望过去,总结祖国发展70年的历程。然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既要看到成就,也要看到不足。既要总结过去,又要放眼未来。观点如下:70年的历史进程,有辉煌,也有困境、挑战与失误;有磨难,也有成功;70年是一首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诗篇;伟大祖国的成就都是人民创造的;祖国的发展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祖国的发展既需要总结经验,更需要改革开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伟大的祖国不断自我净化、自
58、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70年伴随着磨难、牺牲、拼搏、奋斗。当代青年对于历史要更清醒,更辩证,更理性,更实事求是来看;对于未来要更充满理想,充满自信,充满激情,更有改革的担当与历史责任。青年人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节点要更自信、更坚定,要担当起改革的责任、使命。有青年人面对未来的这些内容,立意,只要从材料出发,言之有理,亦可。考生写作时,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对材料分析到位准确。要结合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这个事件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可以提供,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分析问题,层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逻辑性。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谈论自己想法。比如,立意为:当代青年对于历史要
59、更清醒,更辩证,更理性,更实事求是来看。则可以这样构思,开头强调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强调这个时间,这个节日的重要性。现在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上。因此作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的使命是重大的。然后提出观点,强调我们要回望过去,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育,理性地看等过去和辉煌和失败,实事求事,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把握好未来的方向,尽可能走好未来的每一步路。再对过去的成功和失败进行总结,一分为二的分析,客观理性,既不一味地为过去鼓掌叫好,也不一味地为过去的不足而遗憾。然后回到现在,展望未来,强调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如何做。最后以呼吁或鼓励来收尾,简短有力。【点睛】任务
60、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
61、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
62、进一步深入阐述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
63、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素材:革新改革创新,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能进步。革除旧弊就要具备与旧事物斗争的勇气;开创未来就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革新者是披荆开路的勇士,是浪尖上的弄潮儿,是时代的精英。事实论据商鞅变法强秦: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着名思想家,改革家。他帮秦孝公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开阡陌封疆”,废止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而创立按丁男征赋办法;奖励农战,凡从事耕织缴纳粮食布帛多者,可以改变原来身份,有军功者还可以受爵位;实行郡县制,由秦王直接委任官吏。此外他还“燔诗书而明法令”强调法治。商鞅后来虽被守旧的反动势力车裂而死,但他的改革,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鲁
64、迅剪辫明志:清政府强迫所有男人都要留一条长辫。在日本,中国清朝留学生也要拖一条长辫子,处处受日人的讥笑甚至侮辱。鲁迅决心率先剪掉辫子,以表示对清政府的抗争和在外国人面前洗刷耻辱的决心。并特地到照相馆拍照片,在照片背面,写下一首忧国忧民的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琴纳试种牛痘:1796年,美国人琴纳试种牛痘获得成功。猖獗于世的可怕的传染天花。终于有了克星。但要推广这种疗法却遇到重重阻力。英国皇家医学杂志拒绝刊登琴纳的论文。有人散布谣言:“种牛痘,人头上会长出牛角,身上长出牛毛,会发出牛的叫声。”对琴纳进行人身攻击。琴纳不怕威胁,勇敢扞卫科学真理。自费刊印自己的论文,宣传新事物新思想。接种牛痘战胜天花的预防医疗活动,迅速在全世界展开,新事物终于战胜了旧观念。理论论据改革之任,人人有责。孙中山建国方略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鲁迅中国语文的新生变法则民富。谭嗣同仁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