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3 ,大小:619KB ,
资源ID:66314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314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

1、绝密启用前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一轮检测(二)考试范围:必修二;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60分)一、单选题1关贸总协定第十八条又称为幼稚产业保护条款,即发展中国家在进口激增有损于发展计划时,可以临时采取数量限制的办法。1979年,“东京回合”确认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差别优惠待遇的合法性。“乌拉圭回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原则,也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表明A世贸组织内部实现了公平、平等、合作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D国际

2、贸易规则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2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战略,与各国大打“贸易战”,并迫使美国各跨国公司从海外回流本土,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 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3下图体现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以20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历史信息的解读最全面的是A为美国资本输出和对外经济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B确立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C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从无序到有序的趋势

3、D世界各国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成立了一系列国际组织4下图为20092017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出台的贸易自由化措施与保护主义措施数量统计图(单位:项) 基于此进行的推断,表述准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B经济区域集团化导致各国加大贸易保护的力度C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促进自由贸易方面更为主动D急需建立世界性经济组织以规范协调国际贸易5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全球经济进行治理。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治理,到1999年成立了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这反映了A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

4、强C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D世界格局由单极走向多极6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英国“脱欧”;西欧一些国家不断遭到恐怖袭击;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甚至抵制经济全球化。这些现象表明A发达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B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C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D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7历史漫画一般能较好地揭示历史现象,据右图可知A全球化加大国家管理难度B跨国公司加强了世界联系 C社会上盛行唯利是图思想D全球人员往来实现自由化8晚清政府自主修建的近代中国最早的几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到张家口)卢汉铁路(卢沟桥到汉口)京奉铁路(北京到东北奉

5、天)京绥铁路(北京到绥远)都是以北京为中心的。这主要反映了晚清的铁路建设A适应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 B体现了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倾向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9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1020世纪初,中国官办报纸兴盛,而民办报纸更是在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官办报纸,总数约在150种以上。杂志的兴办亦超过此前势头,上海和日本东京是两个刊行中文杂志最多的地方,

6、据统计,上海有杂志46种,东京有杂志34种。这反映了A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留学教育有力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C中国新闻媒体获得了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 D新闻出版和舆论监督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11罗斯福在1932年的一次竞选演讲中指出,六百家大企业现在掌握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业,千万家小企业才占有了其余的三分之一大企业家大金融家的私人权利已经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他们的经济专制束缚了人民的自由。这表明罗斯福A反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B对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反思C代表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 D认为美国民主制度已经名存实亡12从1929年11月19日起,胡佛劝告铁路公司的董事长们,金

7、融工业贸易、建筑界的领袖们,维持生产和现行投资,同时要求劳工界领袖,放弃增加工资要求。这表明当时美国A在原则上同意大规模干预经济 B对经济危机的危害有清醒认识C并未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在应对危机中采取了消极措施13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以此来建立一个比以前更为公正的社会。为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的结果是A总统行政权力得到了加强 B政府的行政职能被严重削弱C“三权鼎立”格局得到强化 D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141935年,美国市政同盟的领导人之一莫里西曾古德撰文称,新政的救济政策是

8、对地方自治的巨大冲击,是高效节俭政府的绊脚石,他建议“城市应当制订自救方案,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危机”。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受到精英阶层的普遍反对 B致使联邦政府权力有所膨胀C改变了联邦制的政治结构 D救济政策并未取得实际效果15有学者在谈到罗斯福新政时说:“在新政初期,在总统的推动下,国会特别会议在短短100天时间内就通过了70项法案,其中包括15项重要法案,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另一方面,全国工业复兴法与农业调整法被以侵犯州权征税补农的名义宣判违宪。”该学者意在表明,罗斯福新政初期A冲击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B全面维护了民众根本利益C放弃了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 D分权制衡与行政扩张并存16鸦片

9、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B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17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A18401894年 B18951911年 C19121945年 D19461949年18建国初期,围绕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党内出现了不同观点:一种观

10、点认为应优先进行生产关系的改造,一种观点则侧重于优先工业化,最终形成了“一化三改,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化滞后,三改超前”的状况。这说明A工业化道路应服从于所有制改造 B经济建设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D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脱19土改结束后到集体化高潮前,很多地区的土地买卖关系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富农与富裕中农一般不买进也不卖出。一般贫雇农、中农还没有意识到分得的土地是自己的,认为没有正当理论卖田是不光荣的,有困难也不敢卖田。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各级政府政策取向的引导 B私有制度及其观念的废除C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11、D贫雇农缺乏商品经济意识20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我国通过统购、统销制度对农产品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过程实行计划管理(如下图所示),并在各个环节上推行具体措施向社会灌输国家意识该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进一步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D获取国家工业化建设经济资源21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却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1960年发展到完全反城市化,确定当时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建国初期的经济崩溃造成生产力水平低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使城镇居民粮食

12、困难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的干预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阻碍了城市化进程22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件支持和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A调整了农村人民公社制 B消除了农村中的贫富差距现象C改变了城乡的二元结构 D促进了乡村的工业化和现代化23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从1979年到2015年,深圳的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23%,被誉为“深圳奇迹”。“深圳奇迹”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深圳A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有雄厚的科研技术基础C拥有地理

13、位置上的优势 D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24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己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缺乏市场经济观念 B西方人注重社会调查,看到了中国的进步C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在了现代环保意识上 D美国政府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所以肯定中国251988年,我国放开了物价管制,除少数重要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放开后各地物价上涨很快,并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材料表明A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合中国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C体制转型中矛盾的复杂性 D商品的价格重新由政府制定26

14、承包制深得企业拥护,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变得十分简单,仅是一个交租的关系,国企成为租赁工厂。据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到1986年底,预算内工业企业的承包比例已达78%,大中型企业已达80%。企业承包制A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增加了私营工商业的比重C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 D拓展了市场经济的空间27广东省某县曾经先后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县经委对县办工业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二是撤销五个工业主管局,由县经委直接领导企业;三是在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基础上,县经委实行财政任务递增包干和超额分成。这些举措A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B实现了政企分开C改革了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 D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

15、形式28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哪一选项与之最为符合A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 B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C反映了新中国生产力快速提升 D反映了新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29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方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国防建设为中心”和“面向、依靠”转变为改革开放初期“引领、创新”,科技发展理念从重视“工业和军事工业科技”转变为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B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C世界形势发生巨变 D国际竞争重心转移301962年,中共中央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明确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此后,人民公社数量较

16、核算单位下放前增加了15534个,增加27.72%,生产队增加了895502个,增加19.58%。这一变化A克服了公社体制的弊端 B扩大了人民公社的规模C改变了农村所有制形式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311919年上海地区成立了植棉改良推广委员会,并聘请农学专家协助工作,从国外引进优良棉种,在鄂、豫、湘、冀等省设立植棉试验场16所,就地研究指导植棉改良。这一举措A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C协调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D抵御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32下表为18401894年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情况。据此可知项目投资额(千两)占总数(%)交存外商企业保证金10000050.

17、0附股于外商企业120006.0投资城市房地产3000015.0投资商业、银钱业5300026.5投资近代工业、航运业50002.5A外商企业基本控制中国经济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C买办资本推动民族经济发展 D近代工业缺乏资金发展艰难3319世纪晚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股份制企业。公司创办时间地点备注轮船招商局1873年上海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上海机器织布局1878年上海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中国电报总局1881年天津中国最早的电报局烟台缫丝局1882年烟台发行中国第一张合资公司股票中国铁路公司1885年天津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据上表可知,当时中国A逐步探索企业经营模式的近代化 B近

18、代工业开始在东部沿海地区起步C出现了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结束了外国资本对证券市场的垄断34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接着又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公司律等。清政府这些措施A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 B适应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C目的是为了严防民族资本支持民主革命 D加快民族工业的结构性转型35如图为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和近代交通运输业等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率。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近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例协调 B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C民族资本企业在曲折中顽强发展 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不断扩大36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

19、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37晚清出口贸易以茶叶为首位。其中,红茶输英,绿茶输美,茶砖输俄。后来,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这一变化说明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B晚清自然经济逐步瓦解C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频繁 D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明显38下图是1450-1820年世界白银流向变化示意图,结合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工业革命使欧洲国际竞争力下降B中国是全球贸易的主要推动力

20、量C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对进步性D全球性贸易交流规模进一步扩大39宋明时代,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经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抑兼并”的国策、“利农重商”的思想、城市制度被打破。材料反映了A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 B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C商贸政策多元化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 D经济重心南移导致重商”思想盛行40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康熙二十二年台湾告平,清廷方开海禁,短暂开放。先后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乾隆年间(1757年),由于一个英国东印度公

21、司商人对中国进行的渗透(“洪任辉事件”),乾隆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广州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表明A明朝以来的海禁政策已经废除 B通商口岸带有一定半殖民地色彩C中外民间贸易往来全面放开 D它实质上仍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41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C鸦片的大量流入进而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

22、命后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42右图是16世纪至18世纪荷兰城市人口增长曲线图。 依据示意图可知A荷兰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与其兴衰基本同步B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荷兰城市人口的增长C阿姆斯特丹成为西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D三次英荷战争导致荷兰城市人口大为减少43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C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D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44图是T

23、-O形世界地图。欧洲在平面大地的西北部,非洲在西南部,亚洲在东部。欧、非被地中海隔开,欧、亚被黑海隔开。人居世界周围是世界洋,世界洋又沟通地中海、红海、黑海。由此可知该地图A是“地圆说”盛行世界的体现B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C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绘制完成的D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45如图是一篇历史论文的提纲。据此推断,其标题应是:新航路的开辟A促进了世界整体化进程 B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发展C加速了资本积累的速度 D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46如表是西汉时期先后推行的经济政策(部分)内容时期战乱中流亡者各归本土,恢复其故爵、田宅,因凯饿自卖为奴婢者一律释放为庶人高祖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采,并一度

24、废除过关用传”官方所发过关通行证)的制度文帝盐官负责组织生产,然后将产品统一收购买卖,未经盐官组织而私煮盐者有罪武帝由表格信息可知,西汉时期A经济政策不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人 B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了经济正常发展C商业政策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 D经济政策的着眼点发生了重大变化47钱穆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汉、唐两代经济政策不同,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但唐代每丁给田80亩,每家100亩,给予人民最低限度的生活如欲富裕,则亦不加限制,听任人民各自发财。”这一变化说明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封建大一统政权强化C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48某学者指出:明朝官僚所涉

25、足的行业,已经不只限于盐业、铁业、酒业几项了,而且他们在碾米业、制纸业、印刷业、纺织业、制瓷业、采矿业、铸币业等行业中愈来愈变得重要。这种现象。A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 B表明重农抑商政策趋于松弛C引发民间与官营的行业竞争 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9北宋官员郑至道提出:“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艺,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这一观点可以佐证,宋代时期A社会平等意识显著增强 B尊卑等级秩序逐步弱化C传统经济观念发生转变 D商人逐利意识逐步淡化50下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记述内容出

26、处南阳太守召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汉书召信臣传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大唐六典河渠令诸以水溉田,皆从天下始,仍先稻后陆宋庆元条法事类若有违反水法多浇地亩,每亩罚小麦一石元朝洪堰制度A历史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 B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C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 D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的管理51在明代的一些大城市,商业与行政管理已密不可分;在小一些的城市,商业超过行政管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通常情况下行政职责从城市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据此,可知明代A小城市不再具有政治功能 B工商业市镇发展繁荣C商业发展决定城市的发展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52清

27、代中期,棉加工业等“低端”产业大多从苏州市区迁往郊区市镇,但其产品仍主要供应市区消费;苏州市区只保留了印刷业等“高端”产业,其原料大多来自郊区市镇工业。这说明此时的市镇A经济独立性日益削弱 B区域分工更加明显C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D产业结构出现倒退53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54下图为景德镇御窑烧制的“各种釉彩大瓶”,烧制时将汝窑、官窑、钧窑、

28、哥窑等釉彩间隔分布,同时将人们一眼就能关注到的地方留给粉彩、珐琅彩等釉彩,以彰显技艺。该瓷器的制作A代表宋代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B适应了民间市场的精致化需求C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的普及化D反映清代强盛时期的文化自信55下表为宋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表(单位:人/平方千米)。这一变化地区崇宁元年(1102年)嘉定十六年(1223年)江南东路24.927.9两浙路30.732.9江南西路27.737.7荆湖南路1722.5福建路1625.4A助推南方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 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使土地集中称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56诗歌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存在的

29、反映,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唐人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温庭筠烧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重要趋势: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B局部区域仍然处于刀耕火种的粗放型原始农业阶段C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的繁荣D农业经济发展导致的南方生态的破坏状况57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58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

30、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A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 B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C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 D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59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行了估算,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西汉时期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 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60宋代农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且在农闲之余,还从事家庭手工业、商业,出现了“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A瓦解了社会中的自然经济 B说明政府对手工

31、业和商业的重视C推动了乡村市场开始兴起 D使小农经济独立性增强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二、材料分析题6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 1978年后,农村逐渐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趋向市场化。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速增,冲击着停留在传统体制内的城市。80年代,国企流行“包”字发展,放权让利。通过明晰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朝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国企改革保证了经济稳定运行,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但存在配套改革滞后、约束激励机制尚束健全等问题。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现代史材料

32、二 1933年,罗斯福上任伊始采取经济应急措施,推行“百日新政”,但本身的诸多不足,使经济难以真正复兴。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进展。(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百日新政”作用有限的

33、原因。(3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美国三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异同。(9分)6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 1978年以来我国春节代表性年货一览表时间地点代表性年货1978年洛河故县水库(有实力的单位)每个职工分配到:精粉5斤、大米3斤、花生米10斤、大肉6斤、鸡蛋3斤、核桃5斤、苹果20斤、烟1条、酒I瓶、白糖0.5斤、水果糖0.5斤。1982年江苏泰州凭票供应:有粮票、布票、肉票。卷烟供应证券、食糖供应证券、水产品供应证券等。定量供应:曲酒每户一斤。1990年全国明信片、贺年片、挂历流行。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2000年北上广、西安、成都

34、、武汉等旅游消费、电脑、保健品等。出现几百家电子商务网站。2016年全国2016阿里巴巴年货节:贵州辣椒酱5小时卖出8万瓶、大别山黑猪肉9小时卖掉2吨、苏北土鸡蛋21卜时卖掉3万枚、洛川苹果11小时卖掉18万斤有的土货还卖到了香港,甚至走出了国门。电影票、汽车、手机、智能手环等。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表能够反映自1978年以来中国人的春节年货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3分),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8分)6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茶与糖的相遇”“茶与糖的相遇”反映了近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茶于1649年引进英国后,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作为高贵的象征。18世纪

35、,茶已成为百姓的日常消费品了。茶之所以能成为日常消费品,是因为它已变成了与糖结合在一起的饮料。加了糖的茶比牛奶和麦芽都便宜,有提神作用。由于欧洲人对糖的需求源源不断,种植因主转向种植甘蔗和生产蔗糖,到1700年,美洲新大陆已经变成巨大的蔗糖工厂。加糖的红茶最终成为产业革命时期城市工人的生活必需品,工人阶级出中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提高工作效率,在心理上更能适应工厂的劳动强度。英国茶的消费也曰益增多,茶税从1700年的2万磅升至1800年的2000万磅。摘编自(美)西敏思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等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一种重大历史现象,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内容进行评述

36、。(要求:写出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准确全面、史论结合。)(12分)高三历史一轮检测(二)答案1C【解析】根据材料“发展中国家在进口激增有损于发展计划时,可以临时采取数量限制的办法”“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原则,也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可知,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相关制度和措施正在得到纠正与改善,体现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C项正确;A项中“实现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表明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排除B项;材料中既有对发达国家有利的政策,也有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政策,故D项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2D【解析】发达国家是经济全

37、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故A错误;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逆全球化并不是国际主流现象,故B错误;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尚未形成,故C错误;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欧美国家之所以采取逆全球化举措,这是因为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故D正确。3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期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使战后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方向发展,但是无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关贸总协定很大程度上都是受美国控制的,世界需要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标志着贸易全球化的进行,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全球化及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所以

38、图示所反映的信息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总体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趋势。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表述都不能全面概括图示所要表达的信息,均排除。4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近年来,发达国家推进贸易自由化措施在100个左右,新兴经济体国家促进贸易自由化的措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数量;特别是2017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更是大幅度减少,下降幅度高于发达国家,所以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促进贸易自由化上的努力是高于发达国家的,排除A项;材料中提供的是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贸易竞争,而不是区域集团化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在当今世界仍具有

39、权威性和影响力, D项错误。5B【解析】由材料可知,世界愈发呈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征,而这种抱团行为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故选B。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崛起,且材料还包含了发达国家的“七国集团”,排除A;美国现今为止,依然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经济的发展趋势,而不是政治发展趋势,排除D。6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单边主义、英国 “脱欧”以及西欧一些政党反对全球化,体现了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并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反对全球化,排除;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霸权主义、贸易壁垒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而非恐怖主义,选项B排

40、除;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选项D排除。7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资本的扩张,没有体现出国家管理难度的增强,A错误;材料中的资本是受到人操控的,而操控他们在全球流通的依旧是跨国公司,所以能够看出跨国公司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正确;材料看不出社会上盛行的唯利是图的思想,C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人员的往来自由化,而是强调资本的自由流通,D错误。8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自主修筑的几条铁路都是以北京为中心的,这体现了清政府通过铁路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晚清时期以北京为中心修建铁路,不能说明这是为列强侵略服务的;C选项错误,晚清时期的铁

41、路建设以北京为中心,与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无关;D选项错误,这些铁路建设以北京为中心,与洋务运动的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D【解析】中国关税主权被损害是以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签订为标志,排除A;近代中国邮政体制的建立是以大清邮局设立为标志,排除B;材料信息与中国外交近代化没有关系,排除C;通过材料“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可以看出,新式邮政方式出现适应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故D正确。10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 项错误;20世纪初中国掀起留日学习的高潮,而这些报纸、杂志大量出现于上海和东京,正好印证了留学教育推动新

42、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C项中“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项错误。11B【解析】 “六百家大企业现在掌握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业,一千万家小企业才占有了其余的三分之一大企业家大金融家的私人权利已经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他们的经济专制束缚了人民的自由”,这说明罗斯福认为大资本家的垄断是经济危机的原因,这是对经济危机发生原因的反思,故B项正确;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罗斯福不反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故A项错误;罗斯福代表的是资本家的利益,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得不出美国民主制度已经名存实亡,故D项错误。12C【解析】由材料可知,胡佛对经济的干预采取劝告模式

43、,具有自愿性,这说明政府并未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项符合题意;大规模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是胡佛挽救危机的经济措施,A错误;由材料中“劝告”可知,当时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危害并没有清醒认识,排除B项;采取何种措施应对经济危机是政府的一种手段,胡佛也曾自信地认为自由放任政策能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因而不能说明其措施是消极还是积极的,排除D项。13A【解析】据材料“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为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可知,通过罗斯福“企图、硬加在、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等信息推断总统权力加强,A正确;据材料可知

44、,新政时期以总统为代表的政府的行政职能不是被削弱,而是加强,B错误;据材料分析,没有涉及“三权鼎立”格局,C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只是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D错误。14B【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市政同盟的领导人之一莫里西曾古德认为,新政的救济政策冲击了美国地方自治的传统,表明了他对新政致使联邦政府权力扩大的担忧,故B项正确;受到精英阶层的普遍反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改变美国联邦制的政治结构,C错误;罗斯福的救济措施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压力,刺激了消费,稳定了社会,D错误。15D【解析】考查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

45、总统的推动下,空前绝后的立法效率体现了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张及其效果,同时,过快的立法速度也加剧了议员及联邦法院对“立法权可能丧失独立性”的担忧,联邦法院接连推翻多项新政法律就是美国政体分权制衡的体现,故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均是在宪法框架内进行的,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根本上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时期是自由竞争与计划调控并存,故排除C项。16B【解析】材料“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业得到迅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广告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商业的发展,故A项排除;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商

46、业发展的需要,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故D项排除。17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时上海出现了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有日本人的活动,再根据“我国的大国民”可知该车夫的民主、民族意识增强,所以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辛亥革命以后,故选C项;根据“大国民”可判断应该是清政府被推翻以后,AB项都是清政府被推翻以前,故排除;1946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日本战败,上海不再有材料中类似日本人的活动,故排除D项。18C【解析】生产关系的变革应该适应生产力的变革,“工业化”是发展生产力,“所有制改革”是变革生产关系,应该是所有制改造应服从于工业化道路,故A错误;虽然材料中提到“三改超前”,结合

47、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并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故B错误;根据材料“围绕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党内出现了不同观点”“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化滞后,三改超前”的状况”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是复杂的,党内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分歧,而且在具体实践中出现和理论偏差情况,故C正确;材料不仅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在理论形成过程中也是曲折的,党内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分歧,因此D对于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排除D。19A【解析】从材料看到土改结束后到集体化高潮前,很多地区的土地买卖关系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实际上受过渡时期总路线及

48、相关政策的影响,因此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因此B项错误;C项说法不是主要原因,因此C项错误;D项说法和材料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20D【解析】由“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国家对农业和农村 “统购、统销 ”,“计划管理”并在“各个环节”“灌输国家意识”可知,传统经济体制优先国家,优先重点项目,强调计划性,所以D项正确。A项是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发生在1956年,与材料无关。B项不是目的,是背景,C项与当时史实不符,计划经济忽视市场和商品关系。故D项正确。21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抵制城市化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主要的原因是建国之

49、后我国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进行强有力的管制。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经过建国初的国民经济恢复运动,我国的经济已经开始走上正轨,生产力水平提高,不是建国后长时间抵制城市化发展的原因;B选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也是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不是造成新中国成立后长时间抵制城市化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不是造成新中国成立后长时间抵制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2D【解析】人民公社体制不是因为乡镇企业发展而调整的,A错误;农村中的贫富差距当时并没有消除,B错误;材料看不出改变了城乡的二元结构,C错误;材料中“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

50、员达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的现象说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D正确。23D【解析】1980年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以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故答案选D;A项不符合史实,中国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故排除;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地理位置优势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24A【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代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发展缓慢,经济落后,缺乏商品市场观念,故A项正确。B项,题干信息不能充分说明中国的进步性,排除C项。题干与传统文化无关,排除,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美国对中国关系的官方态度,排除。25C【解析】根据“1988年

51、,我国放开了物价管制,除少数重要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作用,“放开后各地物价上涨很快,并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说明扩大市场作用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矛盾的复杂性,故C正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并且现在已经取得很大成效,A表述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间是1984年开始的,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选项B;根据材料“除少数重要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因此选项D排除。26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承包制的核心是增加企业自主权,明显拓展了市场经济的空间,D选项符合题意。农村

52、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A选项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国企而不是私营工商业,B选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C选项排除。27C【解析】A项,说法错误,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实现创收,从而有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中的企业依然由县经委领导,并未实现政企分开。故B项错误。C项,该县裁撤了多余的管理机构,由县经委直接领导县办工业企业,同时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等多种刺激措施,这就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僵化死板的管理体制,有助于国营企业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故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材料中的企业依然是公有制属性的。故D项错误。28D【解析】国民经济成分体现的是

53、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产品的支配权,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所以图片整体反映了新中国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故D项正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是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不能完全涵盖材料的主旨,A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国民经济成分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B错误;生产力快速提升显然与材料中经济政策的调整信息不符合,C错误。29A【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A项正确;科技政策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会改善人民生活需要,但这不是政策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后到苏联解体,世界形势以

54、两极格局为主要形势,未发生明显变化,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30D【解析】材料中“明确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可知,核算权下放到生产队,适度缩小了公社和生产队的规模,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人民公社体制“一大二公”的弊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一定提高,但无法根本上消除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病。故答案为D项,AB项排除。C项,生产核算权下放不代表改变所有制形式,排除。3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1919年上海植棉改良推广委员会引进良种,并在各地设立植棉试验场,这一举措将会促进内地地区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B选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19世纪60,70年代,A选项错误;这

55、一举措有助于区域协调发展,但并不会平衡发展,C选项错误;20世纪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以及资本入侵为主要的方式,上述举措并没有起到抵御经济侵略的作用,D选项错误。32C【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外商企业基本控制中国经济,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的“开始”,排除B。从表中可知,18401894年买办资本的投资主要在交存外商企业保证金、投资商业、银钱业所占比例较大,表明买办资本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近代工业缺乏资金而发展艰难的信息,排除D。33A【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晚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股份制企业”结合表格可以看出近代在多个行业出现股份制企

56、业,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故A正确;我国近代工业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分布比较广泛,主要与当时洋务派政策有关,排除B;材料中“轮船招商局”“上海织布局”等多为洋务企业,最早的民族工业有: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发昌机器厂等,排除C;材料中反映中国最早的政券公司成立,无法判断此时是否为外国资本对证券市场垄断,故排除D。34B【解析】材料反映“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颁布”“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这有利于中国经济管理制度的近代化,从法律上规范工商业者的行为,顺应了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促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故答案为B项。AD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延续清王朝统治、民族工业

57、结构的信息点,排除;C项,严防民族资本支持民主革命属于清政府采取的政治措施,不属于保护民族资本发展的经济方面的内容,排除。35C【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不同阶段均有所增长,表明民族资本企业在曲折中顽强发展,故C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近代产业的协调发展,排除。B项,官僚资本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依然存在,排除。D项,1911年至1920年期间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有所放松,排除。36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新生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B选

58、项符合题意。19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选项排除。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选项排除。37A【解析】由材料“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可知,引起中国出口商品变化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西方商品输出的影响,双方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故选A。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从茶叶转变为大豆这一情形并不能反映自然经济的解体,故也无法说明晚清经济结构变动明显,排除BD;

59、材料显示中国茶叶的衰落是因为受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同类商品的竞争,而不是因为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排除C。38D【解析】据材料“1450-1820年世界白银流向变化示意图”可知,此时期白银的主要流向一是中国,另一个是欧洲;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主要事件有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二者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有利于全球性贸易交流规模进一步扩大,D正确;工业革命发生于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国际竞争力加强,A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白银流向,不能说明中国是全球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B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期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已落后于世界潮流,故C错误。39C【解析】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政

60、府税收大部分收入来自商业,这些措施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C正确;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说法绝对,不符合事实,A错误;古代封建社会整体上一直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B错误;材料中的“利农重商”的思想的盛行,并不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错误。40D【解析】依据材料“乾隆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广州海关一口贸易”表明这种“开放”实质上仍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清朝时期海禁政策并未废除;B选项错误,通商口岸带有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清朝时期中外民间贸易往来受到严格禁止

61、,并未全面开放。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41A【解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严重阻碍了社会转型,其对传统“经济基础”的保护主要表现在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并进行闭关锁国,所以外来因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限,A项正确;工业文明代替农业文明是历史发展趋势,B项错误;鸦片输入是外来因素,C项不符合是题意;同样英国的商品输出也不是中国社会内在因素,D项错误。42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中期之前荷兰城市人口增长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荷兰拥有海上殖民霸主地位,17世纪后期之后荷兰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变化的原因是海上殖民霸权地位的丧失,这说明荷兰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与其兴衰基本同步,

62、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16-18世纪荷兰并未发生工业革命;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阿姆斯特丹是西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D选项错误,17世纪后期荷兰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变化的原因是海上殖民霸权地位的丧失,不是1652-1674年的三次英荷战争。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3C【解析】本题考查西方殖民掠夺与扩张的影响。依据材料可知,甘蔗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劳动条件恶劣。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在征服美洲后建立了大批甘蔗种植园,为降低劳动力成本,适应恶劣条件下的劳动强度,大量使用从非洲贩来的黑奴进行甘蔗种植,使得甘蔗的生产成本下降,产量提高,蔗糖不再是奢侈品,逐渐普及,因此这一变

63、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甘蔗生产成本下降对蔗糖价格的影响,欧洲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与蔗糖价格下降无关;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蔗糖逐渐普及主要是生产环节成本下降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导致东西方贸易便捷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甘蔗生产成本下降对蔗糖价格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但广大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有限,不是蔗糖逐渐普及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4B【解析】T-O形世界地图中,欧洲可以通过地中海、世界洋到达亚洲,有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故B正确;T-O形世界

64、地图中的世界是平面的,不是“地圆说”,排除A;新航路开辟前的欧洲人相信地圆学说,世界地图中的世界不会是平面的,C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不符合题意,排除。45D【解析】从材料“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冲击”等内容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预示着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D正确;材料说明的是新航路开辟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促进世界整体化进程,A错误;推动资产阶级文化发展,材料也没有体现出来,B错误;加速资本积累的速度只反映材料一部分的意思,C错误。46D【解析】由所学知识和表格中高祖、文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内容可知,政府经济政策的

65、着眼点是恢复经济,而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内容是加强对经济控制,着眼点是充实国库,打击商业资本,故D项正确。汉武帝推行的经济政策有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排除A项;文帝时期的措施并非抑商,排除B项;材料中商业政策无法体现很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排除C项。47D【解析】根据材料汉唐对于人民富裕采取不同政策,唐代“如欲富裕,则亦不加限制,听任人民各自发财”,表明唐朝抑商政策略有松动,而不是强调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故D正确;由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到唐代听任人民“发财”的变化,不能说明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也不能体现出封建大一统政权的强化,排除A、B。材料未体现商人地位,选项C错误。48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

66、朝官僚广泛涉及工商业,民营行业的发展会受到官营行业的限制,无法充分发展雇佣关系,故选择D选项;结合所学,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选项;各朝代都采取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B选项;官营在各行业的作用突出,不能表现会引起与民营行业的斗争,故排除C选项。49C【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员有的认为,士农工商各有所得各有所难,都是百姓本业,说明他重视工商业发展,也说明传统的轻视工商业的观念在宋朝发生了转变。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士农工商的地位问题,也没有涉及到平等性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尊卑,等级秩序弱化,排除;D项,从材料内容可以

67、看出,商人的逐利观念是增强了而不是“淡化”,排除。50D【解析】由材料可知,从汉到元都通过立法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故D正确; 材料中并无体现历史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故排除A;材料中不能看出封建官吏控制水权来盘剥百姓,故排除B;唐朝唐律疏议就有关水利的立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选项。51D【解析】从材料“商业与行政管理已密不可分”“商业超过行政管理”可知,明代不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城市的经济职能都有所增强,故D项正确。材料只说“在小一些的城市,商业超过行政管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不意味着小城市不再具有政治功能,也不能说明商业发展决定城市的发展,故A、C两项错误;材料讨论的是明代城

68、市发展状况,没有提及工商业市镇,故B项错误。52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清代市镇生产的产品主要共市区消费,并给市区提供原料,说明市镇依附于城市,经济独立性有所削弱,故选A项;由材料内容可看出市镇经济依附于城市,并不是区域分工明显和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故排除B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产业机构变化的问题,故排除D项。53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新疆地区出土了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制品,由此可判断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故选A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出,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带有西域特征的说法也无从得出,故排除B项;没有交往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东周时期

69、楚国和西域地区的交流,但并不能说明生活方式趋同,故排除D项54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粉彩和珐琅彩出现在清代时期,故A错误;材料中提到是“御窑”产品不投放到市场,故B错误;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瓷器制作无关,排除C;粉彩和珐琅彩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主要瓷器,珐琅彩源自西方,粉彩是对珐琅彩的学习和借鉴,工匠将粉彩和珐琅彩放在最明显的地方展现了当时国家的文化自信,故D正确。55A【解析】从表格中可以获取的信息:由1102年到1223年,即1127年靖康之变后,从北宋发展到南宋,在此期间,南方人口密度有所增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人口密度增加,有助于南方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

70、选项A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北方,选项B错误;表格中,并没有提及土地兼并和集中的问题,选项C错误;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选项D错误。56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放火烧山、开垦荒地的现象,它反映了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的史实及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故答案为A项;放火烧山开垦荒地与刀耕火种无必然联系,烧山之后可以铁锄牛耕,推理不准确,排除B项;精耕细作强调增加各种投入,努力提高单产,材料没有信息涉及,排除C项;D项说法不准确,是放火烧山垦荒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并非农业经济发展,排除。57A【解析】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

71、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到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58C【解析】题干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尹铎“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和“诗经”、“国语”所暗示的时间,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土地私有制以及需要缴税,说明土地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过渡,故选C;题干未体现百姓的统一愿望,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政府鼓励小农经济以支持战争,排除B;题干未提及宗法制受到冲击,排除D。59B

72、【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在总收入减去总支出后仅剩814钱,由此可见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故B项正确。图表中没有体现生产技术的发展程度的数据,故A项错误。图表中有赋敛的支出,但没有体现徭役情况,故C项错误。图表中的数据都是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的收支情况,没有体现土地兼并情况,故D项错误。60D【解析】依据材料“农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且在农闲之余,还从事家庭手工业、商业,出现了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来看,农民对于其他行业依赖减小,这代表了小农经济的独立性增强。故答案为D项。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时间不符,排除;B项

73、材料未涉及政府对手工业和商业的重视,排除;C项小农经济独立性的增强阻碍了市场的发展,排除。61(17分)(1)背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或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冲击);国企传统体制走向僵化。(每点1分,2点共2分)主要进展:企业推向市场;实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所有制改革。(每点1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得3分)(2)新政措施存在缺陷;美国经济积重难返(或弊端丛生);世界经济秩序混乱;社会矛盾复杂交织;美国国内抵制国家干预。(每点1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得3分)(3)同:社会制度不变,经济体制转型;利用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注重法制配套,理论影响深远;逐步探索推进,取得巨大成

74、就。(每点1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得3分)异:中国:农村率先突破,然后转向城市;注重下放权力,加强市场调节;坚持社会主义,鼓励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每点1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得3分)美国:金融领域开端,工业改革为主;加强政府干预,防止无序竞争;维护资本主义,坚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和私有制。(每点1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得3分)62(11分)示例一:趋势:年货购买方式由凭票、定量供应到自由购买,再到网购、线上线下相融合。(3分)原因:19781982,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商品数量种类和质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票证制度仍未废除。(2分)90年代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

75、革的目标,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外开放的拓展,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可以恨据自己的需要和经济水平购买自己需要的年货,如电视机箱、洗衣机等。(2分)21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健康意识增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的年货中增加了土特产品、提高生活质量的汽车、保健用品电子手环等。有的年货还卖到国外市场。(2分)总结:年货的演变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巨大发展,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2分)示例二:趋势:年货由匠乏到更多、更丰富。(3分)(由米而肉到家电、电子产品,文化娱乐和健康养生产品。

76、)(原因参考示例一8分)示例三:趋势:年货反映了时代发展趋势。(3分)(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等8分)【详解】从材料中的“凭票供应:有粮票、布票、肉票。卷烟供应证券、食糖供应证券、水产品供应证券等。定量供应:曲酒每户一斤”“出现几百家电子商务网站”“2016阿里巴巴年货节”等信息可以看出,年货购买方式由凭票、定量供应到自由购买,再到网购、线上线下相融合。联系所学有关内容,可以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等方面来说明论证。也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得出“年货由匠乏到更多更丰富”和“年货反映了时代发展趋势”等结论,然后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说明论证。63(12分)示

77、例1:茶与糖的相遇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2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到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2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工厂制度的实施,人们开始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2分)工业革命形成了工业资产积极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机器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大。(2分)但也带来-些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严重等。(2分)总之,工业革命极大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进步促进了市场的形成,丰富了社会生活。

78、(2分)示例2:茶与糖的相遇反映了世界市场逐步形成。(2分)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开辟了通往美洲、亚洲的新航路。使人类社会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新航路的开辟为早期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欧洲殖民者加紧对殖民地进行剥削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但给殖民地带来了灾难。(2分)蔗糖贸易促进了大西洋贸易的发展,对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2分)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总之,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全球化的进程加快。(2分)【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通过材料“茶与糖的相遇”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学生可以从这一角度寻找历史现象并评述,如:茶与糖的相遇反映了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然后,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国家早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但给殖民地带来了灾难等方面进行阐述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