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50MB ,
资源ID:66310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31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静海区独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静海区独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静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份四校联考高一年级地理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读下图,判断地球公转轨道相邻的行星相对位置,分别代表的行星是A. 水星、土星B. 金星、火星C. 火星、金星D. 火星、水星【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由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此可知地球位于金星、火星之间,图中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应该是金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侧,应该是火星,故选C,ABD错误。2016年9月25日,有着“

2、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如图)。“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 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A. 太阳系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总星系3. 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 天体,有着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如: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固体表面有昼夜更替现象距恒星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有液态水A. B. C. D. 4. 大窝凼地区多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与之成因相同的地貌是A. B. C. D. 【答案】2. D 3. D 4. C【解析】【2题详解】

3、目前人类可以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总星系,D正确;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均属于总星系,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适合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存在、适宜人类呼吸的大气,和有固体表面、有昼夜更替现象无关,表面温度适宜,错误;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4题详解】大窝凼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形成的。A图为华山,是断块山,主要为内力作用形成,A错误;B图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B错误;C图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形成的,与大窝凼成因相同,C正确;D图为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形成的,D错误。故选C。据中国天文科普网报道:2018 年,太阳活动迎来了低峰年

4、,随着太阳黑子数目的减少,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将会减少,地球可能进入温度较低的“小冰期”。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5. 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太阳活动所发生的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 耀斑层能量急剧释放B. 黑子层温度相对较低C. 太阳风层温度相对较低D. 耀斑层能量急剧释放6.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可能包括( )A. 世界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异常B. 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C. 有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干扰D. 引起对流层大气的电磁扰动【答案】5. B 6. A【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5题详解】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层光球层层色球层层日冕层。材料中提到的太

5、阳活动是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因温度较低而比较暗被称为黑子。故选B。【6题详解】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包括影响气候、影响电离层和影响地球磁场等。影响气候可能使得世界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异常,A正确;地震发生是地球内能释放,与太阳活动没有关系,B错误;影响电离层,在高层大气中,从而影响无线电通信,不会影响有线电视信号,C、D错误。故选A。读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完成下面小题。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影响可能总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B. 云量最多的地区是64N附近C. 有效总辐射随纬度增加而迅速递减D. 20N有效总辐射最大是因为太阳高度较大且降水较少8. 下列地区有效总辐射量最大的

6、是( )A. 青藏高原B. 墨累达令盆地C. 西伯利亚地区D. 刚果盆地【答案】7. D 8. A【解析】【7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可能总辐射从低纬度到高纬度逐渐递减,因此确定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纬度越低,整体太阳高度越大,可能太阳辐射量越大,A错误;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之差与该地的云量多少有密切关系,因此差值越大,说明该地的云量越多,因此看来云量最多的地区为赤道,B错误;读图可知,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增加而递减,并不是迅速递减,C错误;20N有效总辐射最大是因为太阳高度较大且晴天多,气候干旱,降水较少,D正确。故选D。【8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在四个地点中,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

7、,天气中云量少,大气和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少,因此有效总辐射量最多,A正确;墨累达令盆地、刚果盆地降水比青藏高原多,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有效总辐射量都比青藏高原少,BC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

8、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而损失的能量。2016年,引力波风靡一时,而地震波被人们利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就像给地球照X光一样,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工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9. f界面在a处深度约为33km,,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后的变化是 纵波速度加快 纵波速度减慢 横波速

9、度加快 横波速度减慢A. B. C. D. 10. 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A. a岩层内部B. c岩层内部C. d岩层内部D. e岩层内部11. 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A. abcB. acdC. bcdD. cde【答案】9. B 10. C 11. A【解析】【9题详解】地震波从地表往下在f界面处即莫霍界面处是加快的。但地震时地震波的传播是由下往上,故从地表处测得的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波速减慢,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B。【10题详解】一般认为火山爆发的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深度在80-400km之间,从图中可看出应位于d岩层内部,C正确,其余选项

10、可排除。故选C。【11题详解】岩石圈位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图中软流层的位置在深度80-400km之间)以上,从图中可看出对应abc,A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A。【点睛】小题1易错选成A,要明确地震波从上到下在莫霍界面处横波和纵波速度是加快的,但材料中说明的是在地表测地震波的变化,即由下到上,要注意此处的区别。12.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 古生代地层B. 元古代地层C. 中生代地层D. 新生代地层【答案】A【解析】【详解】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故选A。13.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11、裸子植物B. 三叶虫鱼类恐龙C. 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明确地质年代的顺序,了解各时代动植物的演化特点。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太古代最老,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考点: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点评:由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地理环境由众多地理要素构成,因而可推断中生代后期,使环境恶化的不是气候或植物等单个要素,而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考点突破】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地球早期生物对环境演化的影响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地理

12、环境以化学演化为主。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别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地理环境以生物演化为主。总体说来:生物出现后,改变了大气成分结构,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2)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

13、恐龙突然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2017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成功着陆。完成下列问题。14. 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高层大气15. 该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变化正确的是( )A. 逐渐下降B. 逐渐上升C. 先上升后下降D. 先下降后上升16. 下列有关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对流层厚度最大,约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B. 对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C.

14、 平流层中有一个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D. 高层大气非常稳定,利于高空飞行【答案】14. A 15. B 16. B【解析】【14题详解】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由此判断龙卷风多发生在对流运动旺盛的对流层,飞机与龙卷风相逢,说明相逢于对流层,A对。平流层中天气以晴朗为主,没有强烈发展的涡旋,B错。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空气稀薄,不易发生龙卷风,CD错。故答案选A。【15题详解】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因此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应该逐渐上升,B正确。【16题详解】在大气层中,高层大气厚度最大,对

15、流层约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A错。天气现象和变化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对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B对。电离层存在于高层大气中,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C错。平流层大气非常稳定,利于高空飞行,D错。故选B。读图,完成以下两题。17. 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 减弱B. 增强C. 减弱D. 增强18.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 增强B. 增强C. 减弱D. 减弱【答案】17. D 18. D【解析】试题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

16、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越多,大气的保温作用越强,因此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增加大气的二氧化碳,进而增大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为太阳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18题详解】为太阳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排放到大气中的CO2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少,吸收地面辐射就越少,大气逆辐射也就越弱,即减弱,保温作用也就越弱,就会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状况,选D项。【考点定位】大气的受热过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7、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弄清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机制,结合题中信息判断即可。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具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被称为“四绝”。据

18、此完成下列小题。19. 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 冰川侵蚀作用B. 海浪侵蚀作用C. 风力侵蚀作用D. 流水溶蚀作用20. 图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B. 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 奇峰林立,地表崎岖D.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答案】19. D 20. C【解析】【19题详解】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为桂林山水,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漓江水清澈秀丽,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四绝”。其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故选D。【20题详解】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C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

19、黄土高原的特点,冰川广布是青藏高原特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一般指冲积平原地区,D错。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大气、气候和生物条件下,水对岩石的溶蚀、侵蚀及淀积沉淀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大气、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读图,回答问题。(1)A层的直接热源是_,大气以_运动为主(填“水平”或者“对流”),该层的气温变化特点_。(2)补全B层的气温变化曲线。B层的气温变化特点为_,原因是_。(3)在A、B、C三层中,飞机在_(填文字)层飞行条件更好,原因是_;_(填文字)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

20、天然屏障;_(填文字)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4)_(填文字)层的天气最复杂多变,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什么。【答案】(1)地面;对流;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图略(海拔越高,气温越高);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紫外线。 (3)平流层;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水汽固体杂质极少,能见度高;平流;高层大气。 (4)对流;水汽充足、固体杂质含量多、大气对流运动显著。【解析】【详解】(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近地面温度的直接热源是地面(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3)平流层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水汽固体杂质极

21、少,能见度高,利于飞机飞行;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4)对流层的温度变化特点是: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所以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相比之下平流层的高度更高,离地面更远,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比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没有空气对流运动,空气比对流层稀薄的多,很少有天气现象。22.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_,与太阳辐射相比为_辐射,其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会被大气中的_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_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

22、的热源。(2)图中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中的_作用, 该作用强烈时,白天气温一般会_(高/低)一些,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中的_作用。(3)图中表示_,其方向与相反,能够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带来的热量损失,对地面起到了_ 作用。(4)天空呈现蔚蓝色与_作用有关。(5)试用大气受热的相关知识解释通常晴朗天气时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答案】(1)地面辐射;长波;二氧化碳和水汽;地面(2)反射;低;吸收(3)大气逆辐射;保温(4)散射(5)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对大气增温作用显著,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少,产生的大气逆辐射

23、弱,保温作用差,夜晚气温低。【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太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并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答题。【详解】(1 )由图可知为地面辐射,相比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其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会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 )图中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受其影响,削弱作用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白天气温低。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中的吸收,吸收的量较小。(3 )图中为大气逆辐射,其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4)太阳光中的蓝色光与其他

24、色光相比受到大气中的气体分子的散射作用更加明显。在大气分子的散射作用下,蓝色光被散射至弥漫天空,天空即呈现蔚蓝色。(5)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对大气增温作用显著,白天气温高;晴朗夜晚大气中云量少,产生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的大气对于日较差的影响。大气通过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减小了温差。天,主要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主要指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白天,由于存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就吸收,并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一一个保温的作用,从而就提高了

25、夜间地面的最低气温;综上所述,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23.今年暑假,某校组织学生进行了地理研学之旅。四组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分赴四个地方进行考察。请根据他们写的研学报告摘录,回到以下问题。(1)第一组小启同学研学归来在报告中这样描述他看到的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形态特点”,该同学研学之旅最有可能去的是中国的_高原。(2)第二组小明同学考察回来说道:“这次我冒着高达40的高温拍摄照片描绘景观图,大风夹着黄沙吹打在脸上,应该数我最辛苦。”A. B. C. 你认为小明同学拍摄描绘的最有可能是上图中的_图,该地貌的名称是_,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条件有

26、_ (选择填空) A.河流众多 B.气候干早 C.常年大风 D.冰川广布(3)第三组小清同学主要研学目的考察喀斯特地貌。在考察中,他看到了许多地面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峰丛、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他描绘了溶洞、地下河、石笋等,在他描绘的地貌中中主要与喀斯特沉淀作用有关的是_。(4)第四组小江同学的研学报告里描绘了如下甲乙两张图片,如果甲、乙两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甲在_处分布,乙在_处分布。【答案】 (1). 黄土 (2). C (3). 风蚀蘑菇 (4). BC (5). 石笋 (6). B (7). A【解析】【详解】(1)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为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特点,该同学研学之旅最有可能去的是中国的黄土高原。(2 )从题干“冒着高达40C的高温拍摄了这张照片”、“大风夹着黄沙吹打在脸上”,可知,符合要求的最可能是C图, C图为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干旱地区,该地地处沙漠,夏季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常年大风,风沙较大。(3 )该同学看到了许多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峰丛、孤峰、溶洞、地下河、石笋等,在他描绘的地貌中峰林、峰丛、孤峰、溶洞地下河主要与流水溶蚀作用有关,石笋主要与喀斯特沉淀作用有关。(4)读图可知,甲为冲积扇,主要分布在河流流出山口处,即山麓地带,图丙中符合条件的是B处; A在河口地区,应该对应乙图。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