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302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是秦王的雄才大略和远交近攻的战略。 ()提示:秦国横扫六国实现统一的主要原因不是秦王的雄才大略和远交近攻的战略,而主要得益于秦国商鞅变法后国力的强盛。2.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体现了“国”“家”同治的思想。 ()3.秦始皇是郡制和县制的创制者。 ()提示:郡制和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秦统一全国后,只是在全国推行。4.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提示: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不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2、分封制下官位世袭,独立性强,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下官员由中央任命,听命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因此,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一种进步。5.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是秦始皇推行郡县制,而是秦王朝的暴政。 ()二、选择题(共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题组一秦的统一1.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这些战争的主要影响是 ()A.出现了封建皇帝B.完成了国家统一C.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万里长城修筑完成【解析】选B。从秦王嬴政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因此,其最大的历史影响在于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故

3、选B。2.(2021嘉兴高一检测)秦始皇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下列秦王嬴政(秦始皇)统一过程中的重大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命蒙恬北击匈奴攻灭齐国开凿灵渠设立象郡A.B.C.D.【解析】选C。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之后,首先北击匈奴,然后开凿灵渠,南攻百越设立了象郡,故C符合题意。3.(2021大连高一检测)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各自为政,此消彼长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层层分封,等级分明 D.世袭制兴,禅让制灭【解析】选B。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权

4、力的高度集中,即地方集权于中央,中央集权于皇帝,故A错误,B正确;C是分封制的特点;D开创于夏朝,不是新制度的突出特点。【深化点拨】皇帝制度的三大特点(1)皇权至上,不可僭越。国家的一切行政、军事、司法、财政、宗教大权都由皇帝总揽。(2)皇帝独尊,王权神化。皇帝称“朕”,命令称“诏”,玉印称“玺”,显示皇帝独尊和皇权的威严。(3)皇位世袭,不可转移。一般遵循“父死子继”和“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4.(2021大连高一检测)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A.丞相 B.三公 C.太尉 D.御史大夫【解析】选A。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掌

5、管行政,被称为“百官之首”,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拓展延伸】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体现,其设置该项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扩大或延伸皇帝处事能力和范围,故后续王朝也在不断地对此项制度加以完善,尤其是不断增设新的职权部门来削弱宰相权力和扩大皇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5.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解析】选C。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保证政令畅通和促进

6、各地区文化的交流,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因此,我国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益于秦朝统一文字,故选C。题组二秦朝的暴政及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6.(2021滨州高一检测) 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修阿房宫、建始皇陵,求仙访药,又“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还有严苛刑法,人民摇手触禁,以致“赭衣塞路,囹圄成市”。这些内容反映的是()A.秦朝战乱频仍B.秦朝的暴政C.秦朝的建设轰轰烈烈 D.秦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解析】选B。秦始皇修建宫殿、陵墓,横征暴敛,统治残暴,不得民心,这些都是其暴政的体现,故B正确;A、C、D与材料主旨不符合。7.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

7、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 ()A.商纣王和周武王 B.夏桀和商汤C.秦二世和陈胜 D.项羽和刘邦【解析】选D。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因此,历史上的“楚汉之争”的对阵双方是项羽和刘邦,故选D。三、非选择题(共11分)题组三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

8、“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1)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6分)(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5分)【解析】第(1)题,结合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的建议归纳各自的主张和理由。第(2)题,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最终采纳的主张及原因。答案:(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且疆

9、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纷争。(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易造成天下纷争,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一、选择题(共13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下列属于秦王统一六国的社会客观条件的是 ()A.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统一B.秦国变法较彻底,实力最强C.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D.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解析】选D。B、C都是秦统一的主观因素,A是人民的主观愿望,只有D是社会经济、民族交融发展的客观表述,故选D。2.(2021天津高一检

10、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A.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B.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C.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解析】选A。据材料“并吞战国,海内为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A正确。【拓展延伸】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原因(1)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

11、展。(2)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镇压农民的反抗。(3)思想: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归一,咸阳跃升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他以咸阳宫为中心,命人仿建了六国宫殿145座。秦始皇如此设计咸阳的宫殿,其意图是()A.君临天下,思想控制 B.天下共主,尽享极乐C.天下归一,皇权至上 D.彰显财富,发展商业【解析】选C。咸阳成为政治文化中心之后,秦始皇以咸阳宫为中心,仿建六国宫殿,这一建筑群的政治意义在于凸显了咸阳宫的中心地位,体现的是天下归一,皇权至上,C正确;秦始皇控制思想的手段是焚书坑儒,而非修建宫殿群,排除A;秦始皇确立的体制是皇

12、权至上,而非天下共主,排除B;秦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不鼓励发展商业,排除D。4.(2021潍坊高一检测)秦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最基本的措施是()A.建立皇帝制度B.实行三公九卿制 C.修筑万里长城D.全面推行郡县制【解析】选D。根据题干“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应该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最基本的”是对于地方的治理,即实行郡县制,故选D;皇帝制度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排除A;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的调整,侧重于中枢权力机构的改革,排除B;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是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入侵,排除C。5.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

13、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皇位继承依然实行世袭制,政权依然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但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家天下在管理上不再是分封制,而是中央集权制,故D正确;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全面推行郡县制,着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C错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使得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故B错误。6.(2021北京高一检测)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

14、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体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解析】选C。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分封制,而秦代的“独制”指的是郡县制。郡县制之下,郡守与县令不是由地方推荐任职的,也不是世代镇守地方,故排除A、B;郡县制之下,郡守与县令都是由君主直接任命的,故选C;县令由君主任命,而不是由郡守任命,故排除D。【拓展延伸】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

15、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7.(2021天津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C.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有效信息表明,郡县制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巩固统一措施的推行和落实,有利于巩固新政权,故C正确。8.如图所示,将“战国七雄”诸侯国的“马”字的不同写法统一为小篆

16、字体,随后又发展为隶书的是() A.齐国 B.魏国 C.秦国 D.秦朝【解析】选D。本题考查秦统一全国后“书同文字”的措施。“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才是秦统一全国后的名称,故选D。9.(2021大连高一检测)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朝能够倾国家之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制度保证是 ()A.分封制的发展 B.军事实力的强大C.小农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解析】选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财力、物力、人力大兴土木、修建公共工程,其中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修建就是以此制度作为保证的,故D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17、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事实力的增强,而是强调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故B错误。小农经济的发展是秦朝能够完成浩大工程的经济原因,而非“制度保证”,故C错误。10.秦统一后关东地区奉儒学为政治根基。秦始皇四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系列文化活动,如泰山封禅,推行祭师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此行为意在 ()A.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 B.加强法、儒家思想的融合C.恢复思想活跃的局面 D.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解析】选D。秦始皇采取的泰山封禅、推行祭师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的措施,是为了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维护中央集权的统一局面,故答案为D;秦朝信奉法家思想,没有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排

18、除A;材料没有反映将法家和儒家思想进行融合,排除B;秦朝时期实行文化专制,没有出现思想活跃的局面,排除C。11.下图为出土的写有法律条文的秦简。此外秦朝李斯泰山刻石曰:“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反映出秦朝()A.法律严酷 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 D.重儒尊法【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对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未提及法律严酷,故A错误;秦朝重法,故B错误;秦朝颁布秦律,并通过秦律规范社会秩序,故C正确;秦朝焚书坑儒,故D错误。1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秦朝的徭役繁重 秦朝的赋

19、税沉重秦朝统一度量衡 秦朝的刑法残酷A. B. C. D.【解析】选B。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与秦朝暴政密切相关,属于秦末暴政的表现,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不是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13.(2021菏泽高一检测)秦统一后,“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秦始皇的意图是 ()A.赋予秦朝建立的合法性 B.歌功颂德宣示权力至上C.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统治D.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解析】选A。秦始皇强调“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方今水德之始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意图是通

20、过五行相克理论为秦朝建立寻找合法性,故A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歌功颂德,故B错误;材料信息和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统治、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无关,故C、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4分)14.(2021北京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秦始皇廿六年嵌铜诏版铁权(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里耶秦简户籍簿(部分)(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文字:“迁陵洞庭郡”(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

21、史料价值。(12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12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可知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表明材料一是史书,或者说是文献史料;从材料二“秦始皇廿六年嵌铜诏版铁权”“里耶秦简”可知属于实物史料。第二问,材料一的内容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在地方上建立了郡县制,同时统一了“度量衡”,而材料二通过实物史料上面的记载与史记相吻合,说明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可以相互印证,有利于历史的研究。第(2)题,历史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答案:(1)史料类型:材料一是文献史料,材料二是实物史料。价值:史记中记载的秦统一度量衡

22、和推行郡县制,得到了出土的嵌铜诏版铁权和秦简的印证。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的结合有助于历史的研究。(2)历史意义:秦统一后,在政治上创立了皇帝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其所确立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经济上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经济交流。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1.(3分)(学术情境)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D.百家争鸣促进

23、了文化的统一【解析】选B。材料中的信息“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趋同现象,文化并未统一,故A错误,B正确;材料未体现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与百家争鸣,C、D排除。2.(12分)(开放式命题)下图为秦朝货币的实物图,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秦朝历史有何史料价值。【解析】本题要求针对秦朝货币的实物图研究其史料价值。从类型上看秦朝货币实物是实物史料,从来源上看属于第一手史料。再从货币的形制、材质、货币上的文字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述即可。答案:从史料类型来看,材料为实物史料,从

24、史料来源来看,材料为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较高;从钱币形制来看,为圆形方孔,暗含天圆地方之意,可用于研究秦朝思想观念,统一的形制暗含货币统一的信息,可用于研究秦朝大一统的局面;从钱币材质看,为铜铸币,可用于研究秦朝铸币技术;从文字内容来看,书有“半两”字样,说明秦朝钱币为重量钱,可用于研究秦朝货币的演变,又“半两”字样为小篆体,因此又可用于研究秦朝书法艺术的发展情况。总之,该材料对于研究认识秦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微点拨(1)素养考查:体现史料实证(考古数据)和历史解释(从文字现象考查社会特征)。(2)关键信息:题干中出现(各地工艺)“差别不大”,(各地文字)“大同小异”的相似词语,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文化发展的趋同的特点。微点拨(1)史料类型试题的特点:多提供史料,考查史料类型、史料的可信度、史料价值或史料反映的社会特征。(2)解题思路:从史料类型、史料来源和史料内容着手分析。一般而言,第一手史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史料,实物史料的可信度高于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的可信度高于纯文本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