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提升 网络构建【题型特点】研究型试题,一般以一个主题为线索,以相互联系的相关热点材料或生活情境为依托,以考查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以考查“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整体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特点。此题型一般有三个方面的要求:技能培养 探究类主观题方法突破 技法揭秘一是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二是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三是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方法技巧】1
2、提出课题一要具有可行性,不宜太深,不宜过大,不宜过宽,如起因、现状、措施、趋势、影响、民意、评价、法律政策、经验教训等;二要注意深刻性和独创性,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探究价值;三要注意问题指向明确,结构要清晰。2课题研究计划一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二是课题研究的对象;三是研究的方法;四是研究过程的安排;五是预期的研究成果。3确定研究目的及方法研究目的的表述要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般有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小组合作法、网络查阅法等。4收集资料或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要为主题服务,要进行筛选,一般的是通过利益相关方、官员、群众、专家学者、社会工作者、书籍、媒体等途径搜集资料;
3、提出问题不能偏离主题,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表述要简洁明了。5形成研究成果包括黑板报、橱窗、传单、征文、影视、网络、报刊、讲座、论文、研究报告、新闻发布、建议书、调查报告和设计方案等。教材在回答研究型试题过程中仍然十分重要,试题的角度来源、理论依据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知识,将教材和新理论作为答题工具,在题目情景下充分检索教材是答题的良方。(2011安徽)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目标解读在讨论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
4、典型例题表 安徽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分)指标2010年预计2015年目标年均增长(%)财政民生支出(亿元)1 0962 403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 788力争31 576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5 285力争10 570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 151.59 50018观点评说同学乙说:“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安徽的发展还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许多与百姓利益攸关的事要靠他们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共创幸福美好家园。”感悟反思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本次探究活动对我们的启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与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的掌握。首先
5、要明确“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范围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然后结合材料从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分析即可,还要注意所答语言要符合启示这一隐性要求。【答案】重视保障民生和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要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同学们关注安徽发展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2009江苏)探究题: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
6、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成功体验倡议行动通过个别访谈和网上调查,大家发现在部分中学生中存在以下问题:有的片面强调自我,不能主动关心集体和他人;有的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缺乏耐挫力;有的贪图享受,追求“时髦”,盲目攀比;有的只想从事报酬优厚、安逸、“体面”的职业,不愿从事艰苦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大家准备以“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为主题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请你就倡议书的内容,分别从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的角度,各列出三条提纲。解析 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背景材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综合、归纳、论证问题的能力。答案 生活与哲学角度例如:(1)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奉献精神。(2)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弘扬集体主义精神。(3)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经济生活角度例如:(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立志艰苦创业。(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继承节俭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