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单元 中国地理 考点考向 第十三单元 考点考向 主要考点高考定位 第39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构成;2.地形地势的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3.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内外流区域及主要河流,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治理及长江开发,主要湖泊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5.自然资源的分类,我国的资源状况,我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特征、分布与利用状况 1.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温线分布图等形式切入,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地形及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以2010年亚运会、气象灾害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3.通过对局部区域气温、降水的
2、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分析,拓展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结合重大水利工程考查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开发治理以及湖泊生态环境变化;5.结合“石油价格的波动”、“天然气荒”等问题分析资源的分布、存在问题、利用状况及对策第十三单元 考点考向 第40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1.我国的政区划分;2.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3.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区;4.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5.我国工业分布特点及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6.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及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1.以行政区划轮廓形状为载体信息,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综合知识;2.结合
3、中国目前人口现状考查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3.结合少数民族的分布考查我国的民族政策;4.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查中国农作物分布的地区差异及成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结合环渤海经济区建设,考查工业发展区位、面临的问题及产业结构的调整;6.结合武广客运专线、铁路建设、“生态旅游”发展等热点考查交通运输的特点、我国主要铁路线和港口城市的分布第十三单元 考点考向 第41讲 中国的四大分区 1.北方、南方、青藏、西北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和界线;2.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及主要特点;3.地理区域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1.以区域图切入,考查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气候
4、、地形、水文、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地理知识;2.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如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区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2讲 不同区域尺度的发展 北京、香港和澳门、台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环渤海地区等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自然特征,区域发展条件(优势与不足)与措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间的联系与差异,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以某一尺度区域的有关资料为信息载体,分析区域特征、区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以及相应的措施等,考查分析和解决区域问题的能力第十三单元 复
5、习策略 中国地理知识内容大体上分为中国自然地理、中国人文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三大部分。地形、气候、河流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三大重要因素,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经济地理、分区地理不可分割,如气候与农业的关系、河流对商业中心形成的作用等。只有了解这三大要素的特点,才能理解我国各分区自然地理的特点以及利用、改造自然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等问题。该部分内容是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中国人文地理主要 复习策略 第十三单元 复习策略 涉及我国的农业、工业和商业、旅游、交通运输等产业,重点是我国的粮食生产、我国农业发展的潜力、主要的工农业基地、交通运输网络等。我国四大地理单元一般都涉及位置、范围、地形、气候、
6、植物、人口、民族、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区域较为独特的地理特征。对于不同尺度的区域,要找出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其如何发挥优势,解决问题。使用建议 第十三单元 使用建议 1.本单元共安排了3942讲共4讲内容,本单元主要注重知识的记忆,同时更加注重地图的落实,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同学们需要通过考点整合把本讲的知识结构和主要基础知识点进行把握;通过探究点的深入挖掘掌握重难点,理清原理和解题思路;通过习题强化相应知识点,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2课时建议:第39讲1课时、第40讲1课时、第41讲1课时、第42讲1课时单元综合1课时。第39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第39讲 中国自然地
7、理概况 第39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北半球、东半球 大部分在北温带 黑龙江 曾母暗沙 黑龙江 乌苏里江 新疆帕米尔高原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渤海 琼州海峡 第39讲 考点整合 多种多样 山区 西高东低 阶梯 天山阴山 秦岭 南岭 太行山 雪峰山 武夷 台湾 青藏 塔里木 东北 山东 第39讲 考点整合 很大 漠河 高温 青藏高原 第39讲 考点整合 东南沿海 59 早 晚 长 长江中下游 华北 南移 大陆 第39讲 考点整合 低 高 小 大 6 第39讲 考点整合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祁连山东端 400mm 太平 印度 北冰 额尔齐斯河 第39讲 考点整合 宜昌 湖口 水力 京杭 防
8、洪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第39讲 考点整合 河口 孟津 宁夏 水能 水土流失 治沙 小浪底 最长 水量 红水河 第39讲 考点整合 第六 巴西 俄罗斯 加拿大 印度尼西亚 南 北 华北 跨流域调水 兴修水库蓄水 水污染 6.8亿 长江 雅鲁藏布江 第39讲 考点整合 东北 西南 东南 第39讲 考点整合 多样 丰富 煤 铁 石油 有色金属 铜 锑 锰 汞 铅锌 钨 铝 镍 稀土 金 第39讲 考点整合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征第39讲 要点探究 1四大高原 地形区位置范围界限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之间 海拔最高,4000米以上,冰
9、川广布;雪山连绵,起伏平缓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第39讲 要点探究 内蒙古高原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祁连山以东 地面坦荡,从东向西由草原到荒漠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发达黄土高原 祁连山东端,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黄土深厚,土质疏松,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第39讲 要点探究 云贵高原 云南东部,贵州大部 地表崎岖不平,多山间盆地;喀斯特地貌典范“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第39讲 要点探究 2四大盆地 地形区位置范围界限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
10、理特征塔里木盆地 天山以南,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 气候干旱,内部平坦,沙漠广布,周围多绿洲,油气资源丰富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准噶尔盆地 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 沙漠、戈壁广布;边缘多绿洲,半封闭;油气资源丰富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第39讲 要点探究 柴达木盆地 西北倚阿尔金山,北和东北临祁连山,南为昆仑山 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四川盆地 横断山与巫山,秦巴山地与云贵高原之间 东部多低山、丘陵,起伏大,西北部为成都平原 农
11、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城市密集第39讲 要点探究 3.三大平原 地形区位置范围界限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沃野千里,多低地沼泽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第39讲 要点探究 华北平原 北依燕山,南到淮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多在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长江中
12、下游平原 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为著名的“水乡”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9讲 要点探究【记忆诀窍】利用经纬网记忆地形区 第39讲 要点探究 例1 2009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3)题。第39讲 要点探究 (1)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2)该地形区应重点防
13、御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3)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第39讲 要点探究 解析(1)由图可知:该地河、湖众多,地势地平(海拔在20m40m之间),因此,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势第三级阶梯,江河下游地区冲积平原,受流水的沉积而成。(2)图示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所以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洪涝。(3)从图中的区域范围和海拔高度来看,该地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或珠江三角洲;再根据湖泊数量众多,可推断该地形区是长江中游地区。答案(1)A(2)A(3)B 第39讲 要点探究 点评 对我国重要地形
14、区的复习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构建心理地图,熟悉经纬度空间分布的大致地形区;二要强化读图技巧的应用,掌握一定的读图顺序(如经纬度邻近区山脉、河流城市等);三要充分利用“控制点”进行相对位置的判断。第39讲 要点探究 读图,回答问题。图393 第39讲 要点探究 (1)F山脉名称是_,走向是_。(2)写出G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_、_。(3)写出M山脉北南两侧的地形区:_、_。(4)试分析E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哪些重要分界线?(至少5条)(5)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山脉代号是_,名称是_。第39讲 要点探究 答案(1)武夷山 东北西南(2)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3)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
15、盆地 (4)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大致是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农业上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制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5)Q 喜马拉雅山脉 探究点二 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及成因 第39讲 要点探究 1气温特征及成因 第39讲 要点探究 2降水特征及成因 第39讲 要点探究 3我国的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与旱涝灾害 (1)我国的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可以归纳为“三停”“两跳”“一退”图396 第39讲 要点探究 “三停”:“一停”是5月份停留在南部沿
16、海一带(C),南部沿海进入雨季;“二停”是6月份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B),长江中下游“梅雨”到来;“三停”是7、8月份停留在华北、东比地区(A),东北、华北多雨。“两跳”:从南部沿海一带跳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5、6月间),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再跳到华北、东北地区(一般在6、7月间)。“退”:9月份雨带受北方强大冷空气影响,迅速退回到长江以南;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地区。第39讲 要点探究 (2)雨带移动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的直接原因 正常年份,从春季到初夏,南方多雨潮湿,北方普遍干旱(即春旱);7、8月份,北方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出现伏旱。但也有些年份,夏季风进退反常,我国东部
17、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也会发生变化。当夏季风势力强时,雨带被迅速推移到北方地区,形成北涝南旱;而当夏季风势力弱时,雨带长期停留在南方地区,造成南涝北旱。从中国历年水旱灾害情况看,大致是东北洪涝多于干旱;华北春旱十分严重,盛夏多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和初夏多洪涝,盛夏多伏旱。第39讲 要点探究 4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特征内容成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气温年较差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我国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暖热多
18、雨 冬季寒冷,会冻死部分农作物的害虫,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夏季暖热多雨,对农作物等生长十分有利 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第39讲 要点探究 特征内容成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雨热同期 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夏季,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光热多,且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 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广大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差异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
19、多样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续表)第39讲 要点探究 例2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397 第39讲 要点探究 (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进入雨季 (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冬季到台北看雨
20、 D清风细雨湿梅花 第39讲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由题干知,雨带一般位于高压脊以北58个纬度,据图仔细判断,雨带应停留在长江流域一带,正值梅雨季节。此季节,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华北地区雨季未到,干燥少雨。第(2)题,由上题知,长江流域正值梅雨季节(67月),符合B项。答案(1)B(2)B 第39讲 要点探究 副热带高气压(副高)强弱与进退影响着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读下图,回答(1)(2)题。第39讲 要点探究 (1)图中信息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A出现梅雨天气 B出现大风天气 C受冷气团控制 D天气炎热干燥 (2)图中地进入雨季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
21、南极中山站极昼 B塔里木河处于汛期 C南亚盛行东南风 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解析(1)图示月份副高高压脊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炎热干燥的天气(伏旱);(2)地位于我国的华北,该地进入雨季,一般在每年的7、8月份,此时南极中山站有极夜;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塔里木河进入汛期。答案 (1)D(2)B 第39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 中国的河流 1外流河水文特征及成因 第39讲 要点探究 地区东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水量特征丰富较小丰富成因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地区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
22、区水位变化特征较小大小成因河流补给多样河流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降水的季节长第39讲 要点探究 地区东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汛期特征汛期短、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短、季节变化大汛期长、季节变化小成因冬季积雪,春天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降水季节较短降水多,且雨季长含沙量特征小大小成因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少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土质疏松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较好结冰期特征长较短无成因冬季长,气温低冬季较短一月均温在0以上 2.内流河水文特征及成因 第39讲 要点探究 特 征成因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水量较小 河
23、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水量较小汛期短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冬季河流断流,属季节性河流,且有显著日变化 内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消失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第39讲 要点探究 例32010江苏卷 下表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_。(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_。(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_;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_。(4)淮河流域7、8月
24、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_。(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1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量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_倍(取整数)。第39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了淮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和环境污染。第(1)题,据表中多年平均降水量可知淮河流域降水量较少。第(2)题,根据表中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比值,可知淮河的比值较高,水资源利用率高。第(3)题,夏秋季节,珠江流域受台风影响较大,多暴雨洪水;冬季降水量小,径流量较少,易造成海水入侵。第(4)小题,淮河流域78月份正处于雨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第(5)题,
25、根据题干要求计算,淮河污染程度为1200/6221.929,珠江污染程度为480/33380.144,1.929/0.14413。答案(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3)台风影响 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5)13 第39讲 要点探究 点评 有关河流问题的解题思路 第39讲 要点探究 地理问题解题思路水系特征分析 水系特征;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分布;流程长短;河道的宽窄与曲直水文特征分析 水位高低;流量大小;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汛期;水能、航运;水源补给类型:雨水、高山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第39讲
26、要点探究(续表)凌汛的形 成条件 要有结冰期;自低纬流向高纬河流洪涝 灾害分析 自然原因: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与围湖造田河流水能丰 富的原因 落差大小(如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径流量大小(包括降水量多少、流域面积大小、蒸发量大小等)河流的治 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措施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措施是修水库、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措施是加固堤防、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新河水库坝址的 区位选择 选择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考虑占地搬
27、迁状况、尽量减少淹没良田和村镇 注:上述分析思路是多角度的,答题时不要面面俱到,抓住主要的方面即可。第39讲 要点探究 下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图399 (1)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地 (2)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A海陆间循环 B内陆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以上都不是 (3)下列关于该水系干流的水量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上游流量最小 B中游流量最小 C下游流量最小 D下游流量最大 第39讲 要点探究 解析 从季节性河流(虚线)可判断为干旱地区河流;从水系形状看,呈向心状水系,分布在盆地地区;从河流的线条的粗细,判断
28、河流上、下游及流量,结合干旱地区,河流水源靠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上游流量大,下游流量小。答案(1)C(2)B(3)C 第39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四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39讲 要点探究 类型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特点 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自然条件优越,类型丰富分布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山地、丘陵地区 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鱼类:舟山渔场 海盐:长
29、芦盐场 石油:集中于渤海、东海、南海第39讲 要点探究 问题 水土资源配合不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污染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沙化、荒漠化、盐渍化 森林资源减少 草场资源超载 乱采滥挖 破坏环境 浪费严重 过度捕捞 海洋污染对策 跨流域调水 兴修水库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开源”“节流”等 依法管理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节约用地等 贯彻矿产管理法 提高能源利用率 寻找新的代替品等 捕养结合 防治污染等 例42010广东卷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1)(2)题。第39讲 要点探究 第39讲 要点探究 (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A西南区
30、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数量、GDP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第(2)题,由图可知,北方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小,西南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答案(1)C(2)B 第39讲 要点探究 第39讲 要点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2009年6月25日是第十九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材料三 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灾损耕地严重的省份往往也是开荒面积
31、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1)结合材料一说明导致20012003年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为()A灾毁耕地 B生态退耕 C农业结构调整 D建设用地 第39讲 要点探究 (2)读图描述2001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3)结合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第39讲 要点探究 解析 20012003年由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在西部地区大规模生态退耕而导致耕地减少;从图中可以看出2001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呈减少的趋势,但是近几年减少趋势变缓;对于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B(2)总体耕地面积减少,20012004年减少幅度大,之后趋缓。(3)减
32、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进灌溉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依法保护耕地。第39讲 备用习题 1.2010年3月1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大风降温,出现雨雪天。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旱将持续发展。据此回答(1)(3)题。(1)2010年3月13日我国北方风雨降温,而西南地区干旱持续,形成这种气象格局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北纬度差异较大 B.南北地形差异大 C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差异大 D南北海陆位置差异大 备用习题 (2)我国西南地区基本不受本次寒潮影响的最主要原因是()A高原地形的阻挡 B距离冬季风源
33、地遥远 C位于较低纬度 D距海较远 (3)材料中显示的内容,充分说明了我国季风气候的()A不稳定性 B规律性 C可预测性 D地区间的相似性 第39讲 备用习题 解析 3月中下旬仍属于冬半年,我国南北冬季温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南北纬度跨度大,其次是受冬季风影响程度不同。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云贵高原上,由于高原地形的阻挡,冷空气很难对其形成影响。3月份应是气温回暖的时候,此时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充分说明了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答案(1)A(2)A(3)A 第39讲 备用习题 第39讲 备用习题 2读下面“沿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1)(3)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为青藏高原 B.为四川盆地 C为黄河谷地 D.为喜马拉雅山 第39讲 备用习题 解析 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答案 B 第39讲 备用习题 (2)符合地地形特征的是()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解析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答案 A (3)关于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 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答案 C 第39讲 备用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