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388.50KB ,
资源ID:66159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159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优设计》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题库:课时2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优设计》2015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题库:课时2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

1、课时规范练2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课时规范卷第 页 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2013广东广州一模)读“2007年我国各省区人均碳足迹(即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人年)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我国人均碳足迹分布特点是( ) A.北多,南少B.西南多,东北少C.东多,西少D.沿海多,内地少2.影响我国人均碳足迹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经济水平B.产业结构C.技术水平D.交通运输答案:1.A 2.B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结合图可知,我国人均碳足迹分布特点是北多南少;西南少;东北多 西多,东少。故A项正确。第2题,我国人均碳足迹较多的省份

2、主要分布在能源产地,如内蒙古、山西等,以及重化工业基地,如东北地区等,所以影响我国人均碳足迹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产业结构,故B项正确。(2013北京海淀期末)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图中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4.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种植业与养殖业并举,促进农产品多样化 增加生产、生活能源,显著提高粮食产量 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实现有机质还麦田A.B.C.D.答案:

3、3.A 4.B解析:第3题,该农业生产活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故A项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该农业生产活动只增加了生活能源,没有增加生产能源,错误,故B项正确。(2013湖北武汉调研)“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的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读图,完成第56题。 20022007年世界农产品交易中地区间虚拟水资源流动图(单位:109米3/年)5.图中虚拟水资源流入量较大的地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全年多雨,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城市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农产品进口量大

4、C.地广人稀,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D.虚拟水资源流动量大,流出量大于流入量6.有关我国虚拟水资源及其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输出畜牧产品来增加虚拟水,减轻旱情B.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地区,虚拟水资源优势渐失C.目前“北粮南运”“北煤南运”能协调我国南北虚拟水资源平衡D.历史上“南粮北运”格局符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答案:5.B 6.D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虚拟水资源流入较大的地区是西欧与东亚、南亚,该地区人口众多,城市集中,农产品进口量大,故B项正确。全年多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应是虚拟水资源流出区,A项错误;地广人稀的地区水资源利用量少,属于虚拟水资源调

5、出区,C项错误;虚拟水资源流入区的流入量远远大于流出量,D项错误。第6题,“南粮北运”是将南方的粮食运输至北方,将凝结在粮食中的水资源调到北方,从而缓解北方缺水的情况,符合我国自然条件及生态环境特点,故D项正确。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输出畜牧产品,会加大输出虚拟水;工业化与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也比较高,虚拟水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北煤南运”不能协调虚拟水资源平衡。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9题。 7.关于图中字母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

6、表示污水处理8.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增加区内降水量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增加地下水储量9.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答案:7.A 8.C 9.A解析:第7题,a由废水指向区内水体和供水系统,表示污水处理;b由供水系统指向废水,表示污水收集。第8题,提高区内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增大供水量的有效途径。第9题,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污水排入造成的,水体封闭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因此针对水体可采取增加来水量和

7、出水量的方法来增强水体的流通,从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水资源利用率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读“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完成第1011题。10.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上的共同问题有(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B.利用率过低C.水污染严重D.土壤盐碱化11.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A.河流径流量较小B.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C.灌溉用水量大D.城市密集,工业用水量大答案:10.D 11.C解析:第10题,图示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均超过60%,且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

8、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过高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第11题,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达,所以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二、综合题(2题,共56分)12.(26分)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其中pH小于5.0的降水为重酸雨。目前我国酸雨覆盖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读“2002年和2006年全国降水pH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2002年 2006年 (1)据图简述我国酸雨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点。(2)目前,降水pH小于5.0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有 。(最少写3个) (3)(双选)上述省级行政区降水pH值偏低的共同原因是( )A.山地丘

9、陵分布广B.重工业占优势地位,能源消耗量大C.气候湿润D.汽车拥有量增长迅速E.水稻土分布广(4)在防治酸雨方面可采取什么措施?答案:(1)空间分布特点:我国酸雨主要发生在南方(或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或西南、华中、华东沿海地区酸雨严重,长江以北酸雨不明显)。空间变化特点:酸雨影响范围扩大。(2)浙江、江西、广东、湖南、贵州、重庆(3)AC(4)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水能、核能、天然气)所占比重;实施清洁生产,减少酸性气体排放。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掌握知识的内在递推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3.(30分)读“我国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局部区

10、域)及其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上图中甲、乙、丙、丁对应的分别为 、 、 、 。 A.陡坡开垦B.过度放牧C.生态环境脆弱D.大风季节开垦(2)图示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带属于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从气候因素分析该区域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3)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请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局部区域) 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答案:(1)B A C D(2)温带草原带 夏季气温高,蒸发强烈;降水较少,土壤干燥;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加剧水分蒸发。(3)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不稳定;人类不因地因时制宜,粗放经营,导致土地荒漠化。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理解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根据年等降水量线确定自然带类型;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料,确定气候特征,进而分析对荒漠化的影响;结合自然特点和人类活动分析荒漠化的原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