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047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

2、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2.如表是我国从汉至隋江南稻作农业的相关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史料出处“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史记平准书“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地理志“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功差易”晋

3、书地理志“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隋书地理志A. 农业生态破坏现象严重B. 江南农业耕作方式粗放C. 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趋势D.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史书记载,在我国从汉至隋江南稻作农业的相关记载中,江南耕作方式一直是“火耕水耨”,这是一种较粗放的耕作方式,选项B正确;材料无法反映江南生态情况,选项A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南北经济变化情况,不能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结论,选项C排除; D与题干无关,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火耕水耨”。3.“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A. 张骞出使西域B. 遣唐使节来华C

4、. 海上丝路繁荣D. 朝贡贸易推行【答案】C【解析】随着海上丝路繁荣才出现了市舶,所以“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海上丝路繁荣而非张骞出使西域、遣唐使节来华以及朝贡贸易推行等选项,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4.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 乡村市场的繁荣C.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 坊市

5、制继续实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内容牢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然后再仔细阅读材料内容,两者进行对照,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宋代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革命时代”,无论是在市场的规模、市场的分布地点上、还是在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上都有“革命性”的变化。A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所以排除。材料内容只是反映了宋代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反对在乡村交易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并不能表明乡村市场繁荣,所以B项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及史实相反。与前朝相比,宋代出现了草市与夜市,县以下可以设市,这表明宋代政府对商业发展监管放松,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商

6、业的发展5.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外来工业品深入到中国的民众生活中,可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6.下图是晚清画报中的明眸皓腕,描绘了女性在新式照明灯

7、下尝试台球游戏的场景,令人看出上海的社会生活。该图可以视为A. 图像史料B. 文字史料C. 历史概念D. 历史结论【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晚清画报中的明眸皓腕和图片中的信息“女性在新式照明灯下尝试台球游戏的场景”可判断,A项正确;据材料“晚清画报”可判断,不是文字史料,B项错误;据材料“描绘了女性在新式照明灯下尝试台球游戏的场景”可知,它不是历史概念,C项错误;据材料“晚清画报中的明眸皓腕,-令人看出上海的社会生活”,它不是历史结论,D项错误。7. 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 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

8、.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答案】D【解析】【详解】要抓住关键词“1932年”“抗敌”等,联系到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D项正确。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从材料体现不出来。19世纪末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以排除ABC。8.如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A. 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B. 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C. 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D. 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图片中“偷棉花的妇女”、“流浪儿”反映了对下

9、层民众的侮辱与伤害,照片中看不到战争场面,符合“没有硝烟”,故C项正确;照片人物是“偷棉花的妇女”、“流浪儿”,未涉及民族工商业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与“1949年3月”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富裕与贫穷”反差,但不是“1949年3月”才“萌生着”,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物质生活的变迁近代社会生活变迁表现。9. 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 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 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 工

10、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迄今,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A项的表述错误;图片中未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故排除B项;C项的表述与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不符,故排除;图片中“一五”计划期间,工人们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展重工业建设的场景体现了工人投身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热情。故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50年代探索“一五”计划10.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

11、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A正确。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才完成,排除C。1980年并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排除D。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1.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分析合理的是A. 促使法国成为世界殖

12、民霸主B. 加速了法国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C. 导致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D. 刺激了法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表格内容可知,当时法国货币的含银量不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含银量不断下降说明货币价值下降,这是价格革命的表现,价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并未成为殖民霸主,排除;C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商业革命的影响,而材料表述的是价格革命,排除;D项依据所学知识此时期法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增加原因是法国的对外侵略扩张,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

13、开辟的影响需要掌握价格革命的表现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的数据和时间。12.新航路开辟后,为争做世界霸主,英国采取的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参与贸易竞争的政策是A. 圈地运动或羊吃人运动B. 重商主义政策C. 对外大肆进行殖民扩张D. 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答案】B【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政府的政策,为了争做世界霸主,英国政府采取“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参与世界殖民霸权,故B项正确;圈地运动或羊吃人运动是工业革命之前获取劳动力和市场的手段,A错误;对外大肆进行殖民扩张不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的政

14、策,C错误;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不符合材料中“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信息,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时间,本题材料中“英国采取的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是解题的关键,还要注意工业革命以及黑奴贸易的时间。13.马克思曾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的资本“原始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是A 海外掠夺和奴隶贸易B. 正当贸易所获取的利润C. 积极鼓励农业发展D. 西欧国家间的早期商业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它

15、在国内主要表现为将农民和土地分开,英国圈地运动是代表;在国外主要表现在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16世纪的奴隶贸易是代表,故选A。BD不属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排除;重农与资本原始积累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14.1664年,英国每季度进口的棉布总量达到100万件,占进口总额的73%,20年后这一比例达到83%。为此,英国议会不得不在17001721年间多次颁布禁止进口和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使用羊毛裹尸布。这一举措A. 阻碍了英国的出口贸易B. 加剧了海外的殖民掠夺C. 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D.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答案】D【解

16、析】【详解】由材料可知,17世纪后期英国大量的进口棉布,对英国本土的纺织业形成冲击,因此英国政府采取强制性举措禁止进口印度棉布,这一举措客观上促进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而到了18世纪晚期,英国纺织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故D正确;材料中英国的政策是禁止进口和销售印度的棉布,与出口贸易无关,排除A;这一举措只是禁止外国棉织品在英国销售,与海外殖民掠夺无关,故排除B;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结果,故C错误。15.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

17、,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 国际局势平稳发展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 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答案】C【解析】注意时间:1830年。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至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因而才有题中“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的说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及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的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6.“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

18、高。”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A. 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B. 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C. 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 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概括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一批身份低微的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跻身于上流社会,这是工业革命导致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殖民扩张,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D项错误。17.据统计,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增加了2倍多,这反映出此时A. 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B. 自由资本

19、主义开始兴起C. 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D. 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均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8701913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生产需要大量原料,工业制成品数量大大增加,世界贸易规模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故A项正确。B项自由资本主义兴起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C项,此时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排除。D项,由于各国工业化程度的差异扩大,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平衡性,排除。18.下表为18741900年英、美、法、德工业年平均増长率()统计表。由此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741

20、890年1.75.22.13518911900年1.63.52.64.8A. 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增速开始放缓B. 资本主义世界多中心格局已形成C. 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地位急剧变化D. 英法两国的国际影响力渐趋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英法两国的工业年平均增长率明显低于美德两国,导致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地位急剧变化,故C正确;美德两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较高,所以不能说明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增速开始放缓,排除A;世界多极化只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至今尚未形成,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英法依旧处于世界政治中心的地位,“国际影响力渐趋下降”表述错误,排除D。19.中国近代某一时期,服饰文化开

21、始从“褒衣博带,长裙雅步”发展为“断发易服”,政府在警界和部队之中推行新装。该时期是A. 鸦片战争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戊戌变法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记忆与理解。从材料中的“开始政府在警界和部队之中推行新装”等处可以看出当时虽有此现象,但政府尚未全方位推广,那么应当属于戊戌变法时期,故C项说法正确;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刚刚萌发,不会有这样的现象,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洋务运动时期向西方学习器物制造,政府没有推行新装,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民国成立后政府颁行法令“剪辫易服”,故D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20. 旧中国哈尔滨、太

22、原、成都、昆明等铁路局修建的铁路轨距是1米,俗称为“窄轨”,与中国当时四大干线京汉、京奉、津浦、沪宁接不上轨。这种情况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 南北地方地理环境差异显著B. 重工业基础薄弱C. 列强的经济侵略D. 铁路建设各自为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旧中国哈尔滨、太原、成都、昆明等铁路局修建的铁路轨距是1米,俗称为“窄轨”,与中国当时四大干线京汉、京奉、津浦、沪宁接不上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铁路建设各自为政,故D正确。南北地方地理环境差异显著,不是铁路轨距不同的原因,故A排除。重工业基础薄弱,也不能说明铁路轨距不同,故B排除。列强的经济侵略,过于笼统,且不属于直接原

23、因,故C排除。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铁路21.创办于1872年的申报,1874年5月日本兴兵侵略台湾,为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发表了具体生动的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从1874年1月6日开始报道到1877年4月7日止,连续三年多报道轰动朝野的“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材料中申报的作用表现A. 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B. 客观记录了近代史的发展进程C. 发挥了舆论导向推动事件进展D. 影响清政府对事件的有效处置【答案】B【解析】材料中“为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发表了具体生动的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连续三年多报道”表

24、明申报主要是新闻报道,是新闻报纸而非史料素材的汇集,故A项错误;申报在当时是新闻报道,到今天成为近代史的“客观记录”来源之一,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提到“报道”,而没有涉及“舆论导向推动事件进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报道”,而没有涉及“影响政府处置”,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的发展22.“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汤因比产生上述言论的原因是A.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加强B.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失败C. 苏联实力壮大威胁西方安全D.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答案】D【解析】

25、原话出自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1931年,这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汤因比的话就说明了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D正确。其他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1931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经济危机期间,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而这一时期苏联正在进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因此使得人们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23.1934年天津直接对外贸易额为177721.1万元,相当于1931年贸易额的58%,1932年的68%,1933年的85%,

26、贸易额总值持续下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国共内战导致经济的下滑B. 中国商品价格失去竞争优势C. 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D. 日本侵华破坏中国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津19311934年对外贸易呈下降趋势,联系所学可知中国早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此时资本主义正经历经济大危机,必然会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1934年国共内战主要是在中国南方地区,与天津对外贸易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正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商品竞争力较强,排除; 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日本尚未全面侵华,排除

27、。24.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151上升到286,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这表明A. 美国电气、钢铁等新兴工业发展较快B. 垄断组织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发展C. “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消费市场D. 经济“繁荣”促使股票投机活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短时间内纽约股票交易所股市“繁荣”,股票价格高涨,结合材料时间“1929年夏季”,联系所学可知,经济危机爆发前夕,美国经济“繁荣”促使股票投机活跃,故答案为D项。当时钢铁工业并非属于新型工业,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垄断组织,排除B项;材料没有

28、涉及消费市场的状况,排除C项。25.新政期间,罗斯福取消民用工程局临时性救济的做法,而实施“以工代赈”的公共工程计划。该政策实施的深远影响是A. 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 缓和社会矛盾C. 激发失业者自力更生的精神D. 缓解失业压力【答案】C【解析】【详解】A.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是特点,不是深远影响。B.缓和社会矛盾是其影响,但是不是深远影响。C.以工代赈是让失业者获得一份工作,能够自食其力,这有利于激发失业者自力更生的精神。这与其他的影响相比较是最深远的。D.缓解失业压力只是一种暂时的影响,不是深远的影响。故选C。26.下边材料说明A. 自由放任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 国家干预是国民

29、经济的基础C. 货币政策促使经济不断发展D. 经济发展促使经济理论创新【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指导思想,自由主义是伴随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后的产物,二战结束后开始大规模应用,说明经济发展促使经济理论创新,D选项符合题意。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A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国家干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结论,B选项排除。材料与货币政策无关,C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理论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属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指导

30、思想。27.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A. 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B. 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 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 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孝文帝推行均田制,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均田制的推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均田制的实行推动着鲜卑族从游牧文明向农

31、耕文明的转变,故选B选项。A、C选项是从政治文明发展来看;D选项是从文化方面来看。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28.据史料记载,自永嘉到元嘉年间(公元313年公元450年),北方南迁人口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A. 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B. 南方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C. 南方经济开发具有人力资源D. 南方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人

32、。”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故C项正确。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是在南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只强调人口的南迁,没有涉及南方的自然资源以及南方经济向深度发展,故BD两项错误。点睛:排除错误选项时常用的方法有:第一,时间错误,如本题的A项。第二,选项是否与材料有关,如本题的BD两项。29.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A. 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 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 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 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江南地

33、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改进,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故C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南方的农业发展,而不是南方的商业,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租佃关系,故D项错误。30.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该制度变革的核心内容是A. 建立人民公社B. “包产到户”C. 农业生产合作社D. “耕者有其田”【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

34、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体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故B项正确;建立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三大改造时期,“耕者有其田”是在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故ACD错误。31.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B. 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是在1952年基本完成,B是

35、在1956年完成,D是在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时间都与题干不符;C符合题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考点:改革开放点评: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32.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A. 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36、经济体制D. 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1978年到199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是指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早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已经提出;B是新中国历来的外交方针;D在1979年开始实施。因此选C。考点:改革开放点评:1992年10月十四大,明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3.在古代中国经济社会中常用的专有名词,诸如“工商食官”、“盐铁专营”、“漕运制度”、“景德镇官窑”、“江宁织造”等。这些专有名词,反映了古代中国A. 别具特色的手

37、工业技术B. 官商合流局面的出现C. 封建官府的垄断性经营D. 官营和民营竞争激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工商食官”是夏商周时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盐铁专营”,由国家来垄断盐和铁这两项关乎国计民生的物品经营;“漕运制度”,国家控制着全国的粮食贸易;“景德镇官窑”、“江宁织造”体现都是官营手工业。综上,这些专有名词基本都体现了封建官府的垄断性经营,故选C项。“工商食官”、“盐铁专营”、“漕运制度”都是国家政策,无法体现手工业技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间商业,无法体现官商合流局面的出现,故排除B项。材料只能看出官营手工业,不涉及民营手工业,无法

38、提现官营和民营竞争激烈,故排除D项。34.18世纪中期,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清政府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 压制资本主义萌芽C. 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D. 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答案】C【解析】【详解】从“粤海关一口贸易”、“ 出口量严加限制”可知当时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故选C;ABD与题干不符,排除。35.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 上海已成国际

39、大都市B.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C. 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D. 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并不是突出上海市国际大都市,排除A;材料提到“电灯”,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故选B;材料将孟德斯鸠当作曹操,说明启蒙思想在中国没有广泛传播,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的信息,排除D。考点: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迁的表现36.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

40、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纺织业和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带求,这说明当时A.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C.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D.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内陆乡村仍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故材料反映了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的现象,故C项正确。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与材料信息“昼出耕田夜织麻”不符,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与内陆乡村的生活方式有地区差异, B项错误。材料反映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故城市仍处封闭状态的说法不正确,

41、D项错误。37.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A. 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 西方建筑风格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 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 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诗中不难看出所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速度之快,而不是建筑、西装、餐饮方面,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新式交通工具的影响38.19701979

42、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美国经济结构发生这一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B. 国家政策的调整C. 出口贸易大幅增长D. 世界霸权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提供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第三产业的比重在急剧上升,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取得长足进步,这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生产力发展改变经济结构,故A正确;国家政策的调整只能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故B错误;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与 “出

43、口贸易大幅增长”不符,故C错误;二战后世界霸权的确立,与材料中“19701979 年”不符,故D错误。39. 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模式宜解放的评论,提倡男同志穿西服,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评论表明了怎样的舆论导向A. 倡导革新服饰推动生活文明化B. 推进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开路C. 学习西方同时注重维护民族传统D. 促进服装行业适应外向型经济【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服饰是一个时期社会风貌的体现。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83年”,这个时候,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所以新华社发表服装模式宜解放,作者是想通过服饰模式的解放,来促

44、进人们的思想解放,进而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故选B。西服、旗袍、西装裙子与传统中式服装只是服装模式的不同,文化传统的不同,但不能作为评判生活文明与否的标准,故A项错误;学习西方同时注重维护民族传统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提倡穿西服、穿旗袍、西装裙子,故C项错误; 材料中提倡的是中国人穿西服、旗袍、西装裙子,并非强调服装出口适应外向型经济,故D项错误。40.国家统计局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A. 中国的人口总数已开始下降B. 自然灾害导致粮产量下降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D. 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

45、化【答案】D【解析】【详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样化转变,故D项正确;材料是人均粮食消费,与人口下降没有关系,A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没有过发生大面积、持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与自然灾害无关,故B项错误;1982年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粮食产量连年增加,故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二、非选择题(第36题15分,第37题15分,共3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46、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47、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材料三 有人描述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时写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印度替我们种植棉花俄罗斯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他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制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摘编自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2)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

48、辟使西欧“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在中国宋朝没有出现同样作用的根本因素。(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上半期世界市场的基本状况。结合材料中的史实说明英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4)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答案】(1)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政策开放。(2)西欧: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直接表现为世界市场扩大、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转变;使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封建制度迅速衰落。宋朝:自然经济居统治地位。(3

49、)状况:多数地区建立经济联系;出现国际分工(其他国家提供原料,英国制造机器、制造工业品、垄断商品和原料运输)。地位:英国处于主导地位。(4)有利因素:历史因素:古代丝绸之路奠定基础;国内: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增强;国际:英美等国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成为强国的经验。【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可得出特点:交通发达;依据材料中“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可得出特点:范围广泛;依据材料中“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可得出特点:政策开放;依据材料中

50、“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可得出:政府设机构管理。(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结合材料中“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得出:世界市场扩大、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转变;根据材料中“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得出:使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封建制度迅速衰落。第二小问“根本因素”,紧扣设问中“中国宋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本因素是中国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3)第一小问“状况”,根据材料中“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得出:多数地区建立经济联系;根据材料中“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制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得出:出现国际分工。第二小问“地位”,根据材料中“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得出:英国的地位是处于主导地位。(4)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历史原因、现实原因(主要考虑国内和国际因素)等方面思考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