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八 单 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单元学习主题】本单元选取的课文文体多样,都富有思辨意味。有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有据理力争、剖白心迹的书信,有铺陈描写、评说盛衰的辞赋,有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的史论。这些作品思路缜密,表达技巧高超,可以激发我们关注现实,深入思考。学习这些名作,要注意领会文本意蕴,学习文章的说理和论辩艺术,学会在分析与推理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合理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善于批判的思维习惯。【单元学习任务】【单元学习情境】谏太宗十思疏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
2、,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让我们一起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阿房宫赋总结历史
3、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来学习体会。*六国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生过无数令人感奋、发人醒悟的事件,也留下许多经验教训。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的同时,总会涌现出许多联想,引发许多感叹,这中间又有多少英雄的喟叹、智者的思索和文人墨客的浪漫诗心。那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传来,又将裹挟着我们的声音向着未来绵延而去。且让我们一起走入苏洵的六国论,来聆听古人对历史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