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2 ,大小:215KB ,
资源ID:66011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011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7.2《开创外交新局面》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一).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7.2《开创外交新局面》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一).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联合国里只能有一个中国材料一目前以代表中国人民名义参加联合国组织并出席本届联合国大会的所谓“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已经变成了一小撮流亡分子的御用工具,绝对没有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资格。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要求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与精神,立即取消“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继续代表中国人民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以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外交公报1950年第1卷第1期材料二中国必须参加联合国。我们还补充说,如果联合国没有代表六亿人民的中国参加,那末联合国就变成了演滑稽戏的场所现在不是我们在联合国代表台湾,而是

2、台湾代表我们,这是不妥当的联合国里只能有一个中国,不能有“两个中国”,而那个中国是我们。毛泽东外交文选【解读】1945年6月26日,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与其他50个国家的153名全权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却被所谓“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所占据。为此,中国政府一直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进行斗争。上述材料分别节选自1949年11月15日周恩来要求取消所谓“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致电联合国秘书长和1956年9月30日毛泽东与印尼总统苏加诺的谈话。要点是:“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无权参加联合国大会代表中国人民。中国政府

3、请求联合国取消其继续代表中国人民的一切权利。中国必须参加联合国,联合国必须有中国。联合国中只能有一个中国,而绝不能搞“两个中国”。在联合国中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无权代表中国。2反对“双重代表权”方案考虑到第二十五届联大的表决情况,尼克松政府知道已很难再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因而伙同日本佐藤政府向第二十六届联大不但再一次提出“重要问题”案,而且炮制所谓“双重代表权”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入联合国,但也“不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中国外交部获悉美国要在联合国明目张胆地搞“两个中国”时,立即于八月二十日发表声明,指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驱逐国民党集团的

4、代表出联合国,这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中国决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十月二十五日,第二十六届联大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所谓“重要问题”。韩念龙主编当代中国外交【解读】1971年第26届联大召开前,为了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日等炮制了“双重代表权”方案,结果以失败告终。资料显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实质是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这与中国的原则立场根本对立。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就必须驱逐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一个中国”是中国的根本立场。3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被恢复联合国大会,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

5、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解读】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

6、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以上就是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其要点是: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在联合国唯一合法代表,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一切合法权利。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4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我们一贯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国家都无权对另一个国家进行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负。我们反对大国优越于小国,小国依附于大国的帝国主义和

7、殖民主义的理论。我们反对大国欺侮小国、强国欺侮弱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我们主张,任何一个国家的事,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自己来管;全世界的事,要由世界各国来管;联合国的事,要由参加联合国的所有国家共同来管,不允许超级大国操纵和垄断。超级大国就是要超人一等,骑在别人头上称王称霸。中国现在不做、将来也永远不做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负别人的超级大国。人民日报1971年11月17日【解读】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了联合国大会,有57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致欢迎词。在这次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登上讲坛发表了重要讲话。其要点是: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处理国家间关

8、系的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提倡尊重主权,反对干涉别国内政;提倡国际政治民主化,反对大国主宰国际事务。中国拥护和平,永不称霸,永不做超级大国。资料显示:中国一贯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发展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础,一贯反对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注释】乔冠华(19131983),江苏盐城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政策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等职。1971年11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出席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9、5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启动材料一如果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可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尼克松在时代周刊上的讲话(1970年10月5日)材料二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做旅行者来谈也行,当做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毛泽东外交文选材料三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一步骤的唯一国家。对这个问题,我想很有限地谈谈。因为我们不应该认为已经发生了比实际发生的更多的事情。我们所做的就是把门

10、打开把旅行的门打开,把贸易的门打开。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的与世隔绝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材料四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人民日报1971年7月16日【解读】为了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斗争中的不利处境,缓和国内

11、不断加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1969年尼克松总统上台后决定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与日益强大的中国进行接触,改善两国关系。1970年10月5日尼克松在时代周刊上的讲话向中国发出了改善关系的信息。为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实现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打开中美关系长期以来的僵局,中国也表达了同美国改善关系的愿望。1971年7月16日中国正式邀请尼克松访华。资料显示:毛泽东、尼克松这样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启动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美关系缓和方面,苏联是双方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因而也更加复杂起来。对中国来说,缓和与美国

12、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长期以来与西方世界隔绝的状态。6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一九五五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

13、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解读】1972年2月21日上午9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这是周恩来当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其要点是:意识形态不同造成的分歧,不应影响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反对诉诸战争、主张和平谈判,是中国对美政策的一贯主张。中美两国应该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打开两国关系的新局面。资料显示: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关系。国家之间存在的分歧可以通过谈判来和平地解决,求同存异,应尽量避免冲突和战争。7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五、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它与中国的关系,并重申,它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

14、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美国政府理解并欣赏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中国提出的九点方针中所表明的中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台湾问题上出现的新形势也为解决中美两国在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上的分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六、考虑到双方的上述声明,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在作这样的声明时,美国承认中国关于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贯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节选)

15、(1982年8月17日)【解读】台湾问题虽然是中国的内政,但是,由于种种历史的和国际的原因,一直与中美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与台湾保持非同寻常的关系,是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障碍,台湾因而也成了中美关系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所以,中美在缓和、建交以及后来的关系发展中,一个中国、反对一中一台都是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1982年8月17日发表的第三个中美联合公报在这方面表述得最为详细。其要点是:美国政府承诺奉行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赞成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美国政府承诺不再扩大并力争逐步减少对台湾出售武器的规模,并努力使这一问题最终解决。资料显示:坚持一

16、个中国,反对一中一台是中美建交和发展关系的一个基本前提。美国在反对台湾独立和对台军售问题上用词不够清晰,没有从正面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为后来中美关系走向时起时伏埋下隐患。8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两国人民结成了深厚友谊,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两国平等友好相处的障碍。恢复中日邦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将为进一步发展我

17、们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扩大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开辟广阔的前景。中日友好不是排他的,它将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中国和日本都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是勤劳勇敢的人民。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人民日报1972年9月26日【解读】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这条材料是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其要点是:应当尊重两国之间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日本应当汲取侵略中国的历史教训。社会制度不同的中日两国可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发展各方面友好交往。中日两个民族应当世代友好。资料显示:中日两国之间既有传统友谊,又有历史积

18、怨,两国政府和人民应在正视、承认和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发展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不应当成为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化的障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扩大交流,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9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

19、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的联合声明【解读】1972年9月,在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期间,中日两国政府首脑举行了多次会谈,就有关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达成协议。9月29日,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的联合声明。内容是:中日关系正常化将在两国关系史上揭开新的一页。日本表示承认并接受“复交三原则”,并对侵华历史作深刻反省。中日关系正常化

20、应该排除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干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实现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及睦邻友好的深入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资料显示:一衣带水和悠久的友好传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客观基础。日本深刻反思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重大伤害,承认一个中国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本前提。中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也有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注释】中日“复交三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台条约是非法无效的,必须废除。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0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

21、界的两大主题材料一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材料三综观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

2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维护和平的力量、制约战争的因素在增长。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光明的、进步的、向前的。但是,和平之光并未降临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发展的脚步也未眷顾地球的每一寸土地。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战争阴云挥之不去,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毒品走私、跨国犯罪、非法移民等跨国问题层出不穷。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可测因素增加。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南北差距继续拉大,发展中国家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不少发展中国家被进一步边缘化。目前全球将近一半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其中12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千年发展目标落实情况

23、令人担忧。李肇星和平、发展、合作【解读】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由于不断向外扩张,内外矛盾加深,特别是陷入阿富汗战争后,国力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国内外处境有所改善。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1978年中国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1985年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是1985年3月4日邓小平与日本贸易代表团的谈话、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和2004年9月2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第59届联大一般性辩

24、论上的发言。以上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问题反映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问题,发展问题则是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关系的问题。在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中,发展问题是关键。由于维护和平的力量、制约战争的因素在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是有可能的。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机遇。尽管人类社会总的前进方向是光明的,但和平与发展问题今天仍面临巨大挑战。11奉行不结盟政策材料一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句话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

25、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4年5月29日)材料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同发展中国家在维护各自国家的独立主权上相互支持,在经济、文化方面加强交流。中国已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同七十七国集团也建立了密切联系,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同他们的合作。

26、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不应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障碍。在国际交往中,我们绝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同样,也绝不允许别的国家将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中国。我们的这个原则立场,是绝不会改变的。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解读】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即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不再联合一方反对另一方,主张从中国以至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看待和处理一切国际事务,同时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干

27、扰,积极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材料二是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这两篇文献的要点是:中国的外交政策,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是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不称霸。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增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主张国与国的关系应当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任何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资料显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中国

28、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无论是对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还是对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都应当实行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中国强调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2全方位对外开放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8条(1982

29、年)材料二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实际上都叫开放政策。而对外开放,我们还有一些人没有弄清楚,以为只是对西方开放,其实我们是三个方面的开放。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等主要从那里来。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这里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所以,对外开放是三个方面,不是一个方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4年11月1日)【解读】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1982年,对外开放作为

30、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解释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内涵。这两份文献的要点是: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被载入我国宪法。外商可以来华投资办厂,合法的经营活动和权益受中国法律的保护。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放,也向全世界其他国家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资料显示: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闭关自守的局面,面向全世界开启了国门。利用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吸引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中国对外开放的对象不分国家大小、社会制度和发达程度。每个国家都各有所长,可以互补。1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

31、和平材料一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材料二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材料三在1998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江泽民主席曾数次与一些国家领导人交换信函,阐述中方的立场。中国同意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决议,但在对联合

32、国安理会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并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外交努力。新华月报材料四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我们一贯主张加强联合国作用,支持联合国在涉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参加了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人、警察和民事官员3 000多人次。2002年,我们加入了联合国维和行动待命安排机制。2003年,中国派工程兵和医疗分队参加联刚(金)特派团。这是中国首次派成建制非作战部队参加在非洲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也是在2003年,中国向联利特派团派出了迄今规模最大的维和分队。今年,我们向海地派出了12

33、5人的防暴队。这是中国首次参加联合国在西半球的维和行动,也是第一次派成建制警察分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沈国放我们为和平而来【解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多年来,中国不仅为此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主张,还积极采取实际行动。以上材料分别选自1982年8月21日邓小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谈话,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新华月报1998年第3期文章,2004年11月3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在“21世纪和平行动面临的挑战”国际维和研讨会上的发言。资料显示:反对霸权

34、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它符合全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主张联合国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反对美国等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中国以实际行动支持在联合国主导下维护世界和平,并先后积极参与了联合国15项维和行动,为冲突地区人民恢复和平、重建家园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同时坚持自己永不

35、称霸的立场。中国一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动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作为解决手段,中国的发展象征着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注释】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手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中国开始积极地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1988年9月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首次参加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脱离南非实现独立的进程,1990年第一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使团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前往中东参与维和行动。此后,中国参与的维和行动有:19921993年先后派出共800人的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1997年同意参加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2000年和2001年

36、先后向东帝汶、波黑地区派遣民事警察执行维和任务,2003年4月向联合国刚果(金)维和行动派出175人的工兵连和一个43人的医疗分队,2003年7月向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派遣550人的维和部队,2004年派出125人的防暴队前往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目前,中国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联利特派团: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14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亚太经合组织应从本地区的现实和时代要求出发,为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发挥更大作用。作为本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亚太经合组织为全球及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创立的由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等原则构成

37、的“亚太经合组织方式”,符合本地区多样性的客观实际,是各成员加强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亚太经合组织应在汲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今后加强合作赋予新的内涵。亚太经合组织应始终站在全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沿,适应世界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形势和特点,对解决世界和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发挥引导方向的重要作用。亚太经合组织应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向实现茂物目标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继续秉承“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为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作出贡献。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应反映各成员最广泛的共同利益。采取更富成效的合作方式,缩小成员间的差距,增强凝聚力。只有这样,亚太经合组织才能保持活力,并实现各成员共同繁荣的目标

38、。江泽民加强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2001年10月21日)【解读】2001年10月20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会议最后一天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其附件部分就是著名的“上海共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21日的会议上宣读了上述宣言,并作了题为加强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的发言。其要点是:亚太经合组织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方面应发挥更大作用。协商一致、自主自愿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基础,也是它的成功经验。亚太经合组织应当赋予合作以新内容:在解决世界和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方面

39、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向实现茂物目标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反映各成员最广泛的共同利益。资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对于全球及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已作出并将进一步作出重要贡献。今后亚太经合组织还应在坚持协商一致、自主自愿原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亚太经合组织对于促进亚太地区各国的共同发展及共同利益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解决和应对亚太地区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注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的倡议下正式建立。1991年11月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汉城宣言中正式确立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保

40、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目前,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共有21个国家或地区,分别是中国、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香港、印尼、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亚太经合组织内部有五个层次的运作机制: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委员会和工作组;高官会下设贸易和投资委员会、经济委员会、高官会经济技术合作分委员会和预算管理委员会四个委员会;秘书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目前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中国是于1991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亚太经济

41、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时被接纳为成员国。15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回顾了近年来双方关系的发展历程,一致认为,自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议联合声明发表以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取得了迅速、全面、深入的发展,双方已成为重要合作伙伴。(一)政治上,双方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和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在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精神指导下,中国已与东盟10国分别签署着眼于双方21世纪关系发展的政治文件。2003年10月,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说明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二)经济上,双方取长补短、互利合作,相互联系与交往

42、不断深化。以农业、信息通信、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与湄公河流域开发为重点,双方各领域合作稳步推进。2002年,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推动双方经济合作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扩展。(三)安全上,中国与东盟积极实践通过对话增进互信,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议,通过合作实现地区安全的理念。为确保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双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同意为最终实现上述目标而努力。双方发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在跨国问题上积极开展合作,开辟了安全合作的新领域。(四)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中国与东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双方共同推进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东盟地区论坛

43、、亚洲合作对话、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东亚拉美合作论坛等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机制的健康发展。双方在共同关心和关切的问题上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相互理解、支持与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解读】东盟国家是中国友好近邻,中国已同东盟所有成员国建立外交关系。1991年7月,中国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首次同东盟组织进行正式接触。1996年7月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确定建立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共建自由贸易区进程正式启动。2003年10月8日,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

44、约,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以上资料选自这篇宣言,其要点是:1997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不仅在经贸领域,在政治、安全、国际和地区事务等方面都已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建立了睦邻互信的伙伴关系,表现在:政治上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经济上取长补短、互利合作;安全上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沟通协作、支持配合。中国与东盟之间睦邻友好的伙伴关系,既反映了时代潮流,又体现了各自利益。资料显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安全、国际和地区事务等诸多领域。中国与东盟本着“平等互信、合作共赢”原

45、则来发展关系,强调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不仅推动东亚一体化和东亚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还能够推动亚洲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注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1967年8月7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1976年东盟第一届首脑会议签署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确定了东盟的宗旨和原则:以平等与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等问题的合作与相互支援;

46、在教育、职业和技术及行政训练和研究设施方面互相支援;在充分利用农业和工业、扩大贸易、改善交通运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合作;促进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同具有相似宗旨和目标的国际和地区组织保持紧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寻与其更紧密的合作途径。16中国与欧盟历史证明,1975年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中欧关系有过波折,但总体发展良好并日趋成熟,已步入全面健康发展的轨道。1998年,中欧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起步。2001年,中欧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文教等领域的磋商日益密切,合作成果显著。中欧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互不构成威胁

47、。由于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中欧在某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和分歧是正常的。只要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妥善处理,分歧不会成为中欧发展互信互利关系的障碍。中欧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超过分歧。中欧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加强联合国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欧盟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广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双方经贸和技术合作前景广阔;中欧各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都主张加强文化交流,相互借鉴。中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共识与互动构成中欧关系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加强与不断发展中欧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

48、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致力于构筑中欧长期稳定的全面伙伴关系。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是:互尊互信,求同存异,促进政治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互利互惠,平等协商,深化经贸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互鉴互荣,取长补短,扩大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和谐与进步。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2003年10月13日)【解读】1975年5月6日,中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欧盟成立后,中国于2001年同它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此后,中国同欧盟在科技、信息通信、能源、工业、环保、航空、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2003年,第6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更是达成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共识。这份文件的要点是:中国

49、与欧盟之间的关系一直平稳地向前发展。中国与欧盟之间虽因历史传统、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差异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互不构成威胁。中国与欧盟在国际政治领域的许多重要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在经贸、技术合作以及文化交往方面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是:促进政治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深化经贸合作,推动共同发展;扩大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和谐与进步。通过这份文件可以看出:中欧关系的全面、深入、健康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中欧之间共识大于分歧,应通过合作与协商化解分歧,以实现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和加强合作的共同目标。中国对欧洲政策的目标是:政治关系上

50、互尊互信,求同存异;经济关系上互利互惠,平等协商;文化关系上互鉴互荣,取长补短。双方制定的明确中欧、欧中关系的相关政策文件为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注入新活力。17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元首,高度评价“上海五国”成立五年在促进并深化各成员国之间睦邻互信与友好关系、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一致认为“上海五国”的建立和发展顺应了冷战结束后人类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展示了不同文明背景、传统文化各异的国家通过互尊互信实现和睦共处、团结合作的巨大潜力。特别指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

51、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1996年和1997年分别在上海和莫斯科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两个协定以及在阿拉木图(1998年)、比什凯克(1999年)、杜尚别(2000年)会晤期间签署的总结性文件,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大丰富了当代外交和地区合作的实践,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确信在21世纪政治多极化、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将“上海五国”机制提升到更高的合作层次,有利于各成员国更有效地共同利用机遇和应对新的挑战与威胁。上海合作组织文献选编【解读】2001年6月15

52、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尼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6国元首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将原来的上海五国合作机制提升为上海合作组织。这个宣言的要点是:上海五国在促进并深化各成员国之间睦邻互信与友好关系、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上海五国签署的各项文件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大大丰富了当代外交和地区合作的实践,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提升上海五国合作机制,以适应新世纪政治多极化、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通过这份宣言可以看出:不同文明背景、传统文化各异的国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是可以共处、团结合作的。欧亚大陆这六个重

53、要国家团结合作的机制化,对于维护中国、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安全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地区性的合作组织应根据客观形式的变化和本地区发展的需要改变合作方式和深化合作内容。【注释】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其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发展成员国间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尼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6国。“上海五国”进程最初是从中国与俄罗斯、

54、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加强边境地区的信任和裁军开始发展的。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1997年4月24日,五国元首在莫斯科举行第二次会晤并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此后,五国元首每年轮流在各国举行会晤逐渐成为惯例。会晤内容也由加强边境地区信任逐步扩大到五国在政治、安全、外交、经贸等各个领域开展全面互利合作。18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加快组织的机制化建设是当前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首要任务。经过各方努力,秘书处和地区反恐怖机构的筹建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我们要

55、再接再厉,确保今年内正式启动秘书处,并早日建立地区反恐怖机构。为了体现对上海合作组织的高度重视,作为组织秘书处的东道国,中国政府决定免费为秘书处提供办公馆舍。今后,我们还将继续为秘书处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大力支持。深化和拓展安全合作一直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工作重点。对在本地区严重危害各成员国利益的“三股势力”,我们决不能放松警惕,更不能姑息迁就。我们应该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铲除这些恶势力,切实维护本地区的安宁稳定。为了切断“三股势力”活动的资金来源,更全面、更有效地打击“三股势力”,我们应该尽快把反毒问题提上安全合作日程。经济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基础和优先方向。我们要以明确坚定的政治意愿、切实可行

56、的政策思路和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不断推动这项工作。考虑到目前本地区的实际需要,中方建议先从交通运输领域入手,尽快签署多边公路运输协定,并切实有效地落实。希望今年下半年六国总理第二次会晤能够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开展对外交往是上海合作组织参与国际事务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上海合作组织的对外合作已有良好开端。今后应该本着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的原则继续向前推进,树立上海合作组织友好、合作、开放的国际形象。胡锦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开创上海合作组织事业新局面【解读】2003年5月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了题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开创上海合作组织事业新局面的讲话。其要点是: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加紧机制化建设,中国为此愿意提供方便。加强本地区的安全合作,打击三股势力威胁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工作重点。经济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基础和优先方向。上海合作组织是开放性的,应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地向前推进。上述文献表明: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上海合作组织的首要使命是维护本地区的安全,特别是打击越来越猖獗的三股势力。随着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随着成员的逐渐扩大,上海合作组织将会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重要的政治经济合作实体。【注释】三股势力:指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 2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