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尽管林则徐的新知中仍然掺合着种种旧见,但他是从传统的华夷观念中探出头来认识西方的人。”促使林则徐“探出头来认识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A主持编译四洲志B主持编译各国律例C西方国家科技先进 D中国与同时代西方的差距答案:D解析:林则徐“探出头来认识西方”,表明其已看到西方比中国发展得更快,可见中国与同时代西方的差距是促使林则徐“探出头来”认识西方的原因。A、B两项是认识西方的行动,C项是认识西方的内容,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D项。21845年中华丛报上报道说“像林则徐这样一位达官显贵,也开
2、始研究起外国来了。这部不寻常的世界地理大作,只有这位钦差大臣才能写得出来”。材料中的“大作”指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研究“外国”和“世界地理”,可推断出是四洲志。海国图志虽也是介绍国外历史地理的著作,但它是由魏源所著;C、D两项均非林则徐的作品。故符合题意的答案是A项。3下图为海国图志火轮船说,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一部介绍火轮船制造技术的专著B中国的火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到西方C有助于国人关注世界历史发展的形势D从中可见中国科学技术自古不如西方 答案:C解析:海国图志是一部以介绍西方历史地理为主,涉及西方各国政制、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著作,由此可以排除A项。图中所示火轮船并非中国制造
3、,故可排除B项。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另外在图片中也看不出D项所述,故D项亦可排除。火轮船技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在当时算得上是先进的科技,海国图志介绍火轮船技术有利于帮助国人了解当时的先进科技,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真正去关注世界形势,了解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故C项正确。4魏源说:“儒者著书,惟知九州以内,至于塞外诸蕃则若疑若昧,荒外诸服则若有若无。徒知侈中华,未睹瀛(即大海)环之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A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自大中B已完全认清了自身文化的落后C了解外部世界的强烈愿望D急需介绍世界史方面的教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徒知侈中华,未睹瀛环之
4、大”,可知是对当时中国人不知外面世界的批驳,也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渴求了解外面世界的愿望。A项只是反映了作者反对的状况;B项不切合史实;D项与材料主题无关。答案是C项。5“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下列人物中持此观点的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西学补之”,可知是将中学看作主体而西学是维护中学的,这是洋务派的观点,材料所给人物中,只有曾国藩是洋务派,故答案是B项。6嫁接可以扩大植物根系,促其健康成长。右图体现了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某种“嫁接”思想。这种“嫁接”不能成功的根源在于()A中国的“体”是先进的B西方的“用”是落后的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脱节D清廷内部
5、的阻挠与破坏 答案:C解析:图片体现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中学”代表的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西学”代表的是先进的生产力,这两种当时嫁接在一起自然会出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不相匹配的问题,结果自然会导致这种嫁接以失败告终。7同治(18611875)初年,李鸿章在一封信中说道:“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对李鸿章此语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自强B中国靠大炮轮船阻挡了外来侵略C同治初年西方开始侵略中国 D抵抗侵略不必完全依靠大炮轮船 答案:A解析:题干表明,李鸿章认为中国只要有大炮轮船这两样西方先进技术,西人侵略就会收手的。C项所述与史实不符,B、D两项
6、均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答案为A项。819世纪末有中国学者在谈及如何学习西方问题时指出:“尝谓世无无体之用,亦无无用之体。有用而无体,其用只是诈伪;有体而无用,其体必多缺陷。”其言下之意是主张()A要同时学习西方的“体”和“用” B学西方的“用”进行变法C西方“体”和“用”不能同时兼得D学西方的“体”要先学“用”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是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时的“中体西用”做法,认为“体”和“用”是不能分开的。这就表明中国的变法是既要学西方的“用”,也要学西方的“体”。更不能先学“用”再学“体”。9洋务派代表人物奕在谈及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时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李)鸿章之过。”这表
7、明()A洋务派准备全面接受西方学说B洋务派准备进行政治革新C洋务派有更多接纳西学的愿望D洋务派全力支持维新变法答案:C解析:题干表明,作为洋务派代表的奕总结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西化,但从奕的阶级属性及其所属政治派别可以判断出其所说的“西化”主要是指先进技术等,不可能涉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只能是反映了更多一点接纳西学的愿望,故A项“全面接受”一说不妥。B项所述有误,D项所述在材料中无从反映,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C项。10冯桂芬说,“及见诸夷书,米利坚(美利坚,即美国)以总统领治国,传贤不传子,由百姓各以所推姓名投匦(小箱子)中,视所推最多者立之,其余小统领皆然。国以富强,其势渐渐然凌
8、俄英法之上,谁谓夷狄无人哉!”这实际上反映出他()A认识到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 B已经注意到美国先进的民主制度 C已形成全面赶超西方的自强思想 D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的天朝意识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冯桂芬对美国民主选举制度的肯定与赞扬,但并没有体现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批评与否定,所以A、D两项与材料主题无关;材料只体现了冯桂芬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赞扬,并没有体现他的自强思想,所以C项与题意也不符。故答案为B项。11“东汉时期,何休提出儒学三世说,即认为人类社会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顺次进化的过程。到了近代,在维新派理论家口里分别成了对应于君主专制、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东西。”这表明维新理论 (
9、)A披着儒学外衣呼吁变革政治体制B将三世说与近代西方政治学说完全等同C披着西方政治学说外衣强化儒学D近代西方政治学说源自中国古代三世说答案:A解析:维新派把三世说与近代西方政治学说相联系,其目的是为在中国实行近代民主政治变革寻找历史根据,即披着儒家外衣,但并非强化儒学。1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今夫日本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蒸蒸然起于东土者,尚明有因变致强之日本乎。”这主要反映了他主张()A对日作战,夺回台湾B力行维新,变法图强C仿效西方,推行宪政D揭露侵略,维护主权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体现对日本“因变致强”的赞扬,这主要是在以日本为例要求在中国进行维新变革,
10、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13“维新变法之所以开启了中国文化的新局面,就在于走出封闭,率先以世界性眼光来看待中外文化。从而破除了自我中心以及对旧文化的迷信。”这说明维新变法()A根除了中国的旧文化B破除了“天朝上国”观念C使中国完全走出了封闭 D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走出封闭”和“破除了自我中心”,说明变法是促进了思想解放。A项叙述错误,B项在鸦片战争时就已经破除,C项叙述错误。答案是D项。14有人评论说,近代“新思想之萌蘖(萌发的新芽),违寐而之觉,革虚而之实,具有觅新知于异域的开放精神”。这种观点认为近代新思想萌蘖的实质是()A主动向西方学习B维护中国传统文化C引
11、进西方民主政治 D抵制西方侵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觅新知于异域”,可知是主动向西方学习。B、C、D三项都与材料主题无关,答案是A项。151916年有位学者指出:“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在此,这位学者强调要 ()A弘扬民主 B提倡科学C解放思想 D革新政治答案:C解析:题干中观点认为中国应当根本解决的问题是伦理,即打倒孔教,其实质就是要解放思想。A、B、D三项所述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C项。16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曾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利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
12、理,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下列对此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A蔡元培旨在根除北大的封建思想B此主张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C说明了蔡元培最早倡导思想革命D新文化运动由此拉开序幕答案:B解析: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北京大学主要是旧思想占主导地位,而蔡元培倡导思想自由,自然是有利于与旧思想不同的新思想在北大的存在与传播,结果当然是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答案是B项。17近代以来黄遵宪、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都主张文言合一,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戊戌变法前后,无锡人裘廷梁创“白话报”,提出了“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13、这表明()A思想解放必须要用白话文B提倡白话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手段C学习西方只能采用白话文 D白话文被当时知识分子一致推崇答案:B解析:题干表明,19世纪末维新和新文化运动都主张运用白话文,打破文言文的束缚。但不能表明思想解放必须要用白话文。白话文并非被“一致”推崇,故可排除D项。18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曾写道:“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思想上之争”主要是围绕着()A中西不同文化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主政治体制 D西式生活方式答案:A解析:题干中“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是指中国学西方的“器物”和“制度”两个阶段,“思想上之争”就是指新文化运动,其主要
14、是围绕着如何看待中西不同文化问题而展开的。19下图可以反映出()A新青年一直把外来思想文化的宣传置于首要位置B新文化运动期间外来政治社会思想备受关注C文学革命开展后外来政治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D新青年被定位为纯粹翻译外来政治社会思想的刊物答案:B解析:上图反映出新青年译文中政治社会思想所占比例尽管有所变化,但一直占据着相当的比例,从中可见外来政治社会思想成为新青年的热点话题而一直备受关注。A项所述“首要位置”、B项所述“占据主导地位”、D项所述“纯粹”均有误,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B项。20下图是新青年创刊后1915年1918年间主要年份发行数量情况。导致1917年后发行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内因是()
15、A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B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C文学革命的深入进行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以“科学”和“民主”为中心,前期宣传反封建思想,1917年开始进行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并刊登了许多新文学,为知识分子广泛接受,所以发行量猛增。答案是C项。21“国人的思想解放是被一步一步逼出来的,即被外力牵着往前走的,而这一次是自己主动的,是要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摧毁了。”“这一次”是指()A开眼看世界 B中体西用C维新变法 D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初期就是冲着传统儒家思想文化而开展的,这一次并不是被外来侵略直接逼迫的。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都有外来侵略的刺激。22
16、“新文化运动出现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之后,既是由此前70多年的历史呼啸而来,又是对这段曲折历史的深刻反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以来思想解放的升华B新文化运动是以前政治运动的重复C新文化运动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使命D新文化运动全盘继承了洋务思想答案:A解析:题干表明,新文化运动既是对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的继承,又是反思,就是提高和升华。B项“重复”,C项“胜利完成”、“反帝”,D项“全盘继承”等说法均有误,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A项。23右图所示刊物主要反映了中国工人的痛苦生活及罢工运动情况,同时结合具体事实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号召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斗
17、争。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宣传过程中()A以工人阶级为主要受众B注重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受众文化层次整体较低D得到工人阶级的广泛认可答案:B解析:题干所述并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宣传过程中的受众及受众群体的分布状况,亦未涉及宣传的效果,由此可以排除A、C、D三项。题干中“ 反映了中国工人的痛苦生活及罢工运动情况”、“号召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斗争”这些关键信息均反映出劳动音在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注重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故答案为B项。241920年10月陈独秀说:“有人以为由封建而社会主义,中间还必须经过共和时代,所以眼前还是政治问题要紧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虽是一定的轨道,然这轨道却不能够说必须要经过若干岁月才可以改变
18、方向。”这表明陈独秀()A倾向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方案B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方案C认为中国共和时间经历要很长 D认为中国不需要经过共和时代答案:A解析:题干表明,陈独秀认为由封建而社会主义,中间要经过共和时代,但时间不一定要很长,就可以改变方向转向社会主义,可见陈独秀倾向于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方案。B项“反对”、C项“很长”、D项“不需要经过”均与题干中陈独秀的原意相左,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A项。 25杜亚泉给以其于1900年9月创刊并担任主笔的亚泉杂志确立的宗旨是,“自其内部言之,则政治之发达,全根于理想,而理想之真际,非艺术(泛指科学技术)不能发现;自其外部观之,则艺术者固握政治之枢纽矣”。这
19、表明杜亚泉认为()A政治之发达依赖于理想 B政治决定着艺术的发展 C艺术家掌握政治之枢纽 D政治的发展决定于科技答案:D解析:材料大意是:理想的社会政治要靠科学技术的发达来实现,科学技术实在是社会政治的决定因素。题干中的艺术泛指科学技术,按题意,没有科技的发展则无法实现政治的发达。A、B、C三项理解有误,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之洞说:“世人多谓西国之富以商,而不知西国之富实以工。盖商者运已成之货,工者造未成之货,粗者使精,贱者使贵,朽废者使有用。有工艺然后有货物,有货物然后商贾有贩运。”张文襄公全集卷54材料二:欲
20、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1900年郑观应著盛世危言后编自序材料三:康有为曾说:“我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入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中国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材料四:辛亥革命后,康有为说:“吾用法国责任内阁之制,则总统、总理日相争轧,黎宋卿、冯华甫、徐菊人之与段祺瑞,至于之战德国、战湖南。甚至于军事二十一条与日本为争具,前几亡国,后起争裂,幸而德败美胜,日本解约,否则中国亡之久矣。此法国共和制之不可行也。瑞士七总裁制广东行之,岑、伍、孙、唐争祸至今,瑞
21、制又不可行矣。十二年来号称共和而实共争、共乱、共杀,以召共管而已”。因此,他认为民国是以“秦始皇专制之戮,而冒称共和”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张之洞与郑观应思想的主要异同点。(4分)(2)简述我国明清时期传统的经济思想。材料三中,康有为的经济主张对此有何新突破?(4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康有为认为在中国共和制度无法实现的原因。(4分)(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有为的政治和经济主张进行客观评价。(4分)答案:(1)同:认为国富必先发展工商业。异:郑观应进一步指出,国家富强,仅振兴工商业不够,还要进一步改革教育,实行法制,改革社会政治制度。(2
22、)传统的经济思想:“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新突破:反对抑商和对工商业征收重税;学习西方,提倡重商主义。(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3)实行责任内阁制,导致总统与总理之间矛盾的形成,内战不断;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七总裁制”实践最终失败;北洋军阀打着“共和”旗号,实行专制独裁统治。(4)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在当时是进步的、爱国的。但后来他反对“共和”,坚持保皇“立宪”,暴露了他思想保守和落伍的一面。解析:第(1)题首先要判断出张之洞和郑观应所代表的派别。第(2)题根据所学,明清时期传统的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材料
23、三中康有为反对抑商和对工商业征收重税;学习西方,提倡重商主义。第(3)题可根据材料四回答,康有为认为这一制度使总统与总理之间矛盾不断,导致内战不断;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七总裁制”实践最终失败;北洋军阀打着“共和”旗号,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第(4)题注意辩证地分析评价康有为的思想观点。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大盗不结合乡愿,做不成皇帝;乡愿不结合大盗,做不成圣人。所以我说,真皇帝是大盗的代表,圣人是乡愿的代表。到了现在,那些皇帝与圣人的灵魂,捣复辟尊孔的鬼,自不用提,就是这些跋扈的武人,无聊的政客,哪个不是大盗与乡愿的化身呢!”李
24、大钊政论家和政治家材料二: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利”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
25、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材料三:马勇认为:“当中国社会经济尚未达到陈独秀所期望的现代标准时,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以来不是中国旧有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滞后于意识形态的变迁。换言之,包括五四运动在内的近代国人在精神上的追求远远超过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遂使意识形态不是为社会的稳定与有序服务,而是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
26、乱和失范。”丁守各主编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中)(1)李大钊为什么说“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据此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起因。(4分)(2)在材料二中,李泽厚是否认为新文化运动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为什么?(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勇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5分)答案:(1)自汉武帝以来,历代统治者均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理论基础。起因:建设真正的民主共和,反对复辟帝制,就一定要冲破儒家思想的束缚。(2)否。因为新文化运动强调否定传统思想文化,但却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文化色彩;宣扬民主科学,但却忽视了个体的自由与解放。(3)观点: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
27、失范(或意识形态领域的变迁进程应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评论一:马勇的评论是正确的。因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缺乏意识形态变革的经济基础。评论二:马勇的评论是不正确的。因为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封建思想影响根深蒂固,没有以思想的解放为前提,近代中国社会无从发展。28(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材料二:我在李大钊手下做图书馆管理员时,已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了,而陈独秀对于引导我的兴趣到这方面来,也大有帮助。我第二次赴京时,曾和陈独秀讨
28、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在这也许是我一生极重要的时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毛泽东自传材料三:上海劳动界第七期上刊登上海军造船厂工人写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宣言说:“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厉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请回答:(1)李大钊从什么时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另外,他还有哪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8分)(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倾向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谁?(6分)(3)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工人思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主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工人宣传?(6分)答案:(1)俄国十月革命后。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2)原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探索中的中国人指明了出路。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人物:李大钊、陈独秀。(3)原因: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方式:出版劳动界等刊物,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创办识字班等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