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34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原卷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991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34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原卷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34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原卷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34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原卷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34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原卷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34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原卷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34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原卷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热点题型】题型一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例1、 (2013山东文综)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提分秘籍】常规考查角度:对从汉到元有关官僚机构、选官制度的变革及其意义进行考查。考查角度拓展: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考查科举制使国家将用人权收归中央,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从社会公平公正的角度,考查科举制在打破世官制、缓和社会矛盾方面的积极作用。【举一反三】 (2013江苏单科)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

2、,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热点题型】题型二 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例2、(2013重庆文综)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提分秘籍】常规考查角度: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兼并的影响、生产工具的改进等。考查角度拓展: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精耕细作的农业

3、生产需要较高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发达的水利设施、牛耕铁器的推广等都是基本的条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与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常见的命题角度。【举一反三】(2013课标全国文综)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热点题型】题型三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例3、(2013重庆文综)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4、)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提分秘籍】常规考查角度: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考查角度拓展:从中西对比的角度考查中西科技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以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及影响。【随堂巩固】 1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王沈缺乏治理才能 B九品中正制有弊端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2牵制管理进化论一文认为唐代创立的某

5、制度分化了决策权力,避免一言堂,由人治决策变成制度决策,用法治与权力制衡管理天下。这项制度可能是()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3新唐书卷54食货志载:“(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下列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B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的不足C便利了商品流通D“飞钱”实质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的职能4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载有 三名宇航员的神州十号飞船发射到太空。我国使用火箭的历史源远流长,“火箭”这一名

6、词最早可能出现在下面哪部著作中()A史记 B唐史C明史 D资治通鉴5“此时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而不取决于或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度环节分工基本上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上述材料中的“此时”是指()A西周 B唐朝C宋朝 D元朝6宋太祖曾说:“昔者科举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殿试,尽革其弊矣。”时人认为,“故圣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材料中时人的认识所体现的科举制的作用是 ()A打破特权垄断 B彰显社会公平C促进社会稳定 D扩大人才来源7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

7、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8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9“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

8、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天工开物B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10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的宋代婚姻关系变化的原因有 ()科举制度盛行 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商业经济的繁荣 理学的兴起A BC D11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

9、,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12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工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13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社会经济、文化水准高出春秋时代百倍,但政治上却是倒退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元)中叶以后,则剧家悉为杭州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现在)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

10、于词曲发之。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材料二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并且监视附近各桥梁的守卫是否尽忠职守,如有失职,则严惩不贷。马可波罗游记材料三(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

11、,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王国维认为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之地的主要原因。(4分)(2)据材料二,归纳元朝杭州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城市的主要特色。(6分)(3)据材料三,你是否认同钱穆对行省制度的看法?说明你的理由。(4分)(4)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主要作用。(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

12、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朱子语类材料二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十五年奏:“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宋史朱熹传材料三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17241777)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天理”和“人欲”的含义?(4分)(2)材料二中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意义。(6分)(3)概括材料三中戴震所批判的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指出戴震持批判态度的时代背景。(8分)(4)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与“今之治人者”运用理学的各自意图。(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