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245KB ,
资源ID:659915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991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33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33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解析版).doc

1、专题三十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热点题型】题型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例1、(2013浙江文综)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提分秘籍】常规考查角度:分封制的目的与内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考查角度拓展:“同姓不婚”或“同姓封王”中的“同姓”不仅可以体现分封制,还可以体现宗法制;无论同姓受封还是异姓受封的诸侯,他们都有较大的独立性,他们与郡县制下的郡县长官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可世袭,后者的任免均由皇帝决定;分封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井田制瓦解,分封制也由此被郡县制取代,因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热点题型】题型二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例2、(2013江苏单科)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解析:从材料中的“秦、魏等国”和大量铁农具的使用可知该现象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突出特征是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和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而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精耕细作,A、C、D三项过于片面和绝对化,应排除,故选B

3、项。答案:B【提分秘籍】常规考查角度: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等。考查角度拓展: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的广泛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封建社会前期牛耕技术的推广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往往会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如西汉的二牛一人抬杠、隋唐时期的曲辕犁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且具有脆弱性,因此封建统治者均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也会抑制土地兼并。【热点题型】题型三 汉代儒学例3、(2013福建文综)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4、)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提分秘籍】常规考查角度:从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关系角度考查儒学地位的变化。比如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原因、方法及表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途径及影响等。考查角度拓展: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从内容、地位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宋明理学从内容、实质、影响等角度进行比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以民为本”等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举一反三】 (2013重庆文综)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5、。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解析:董仲舒吸收阴阳家、道家等的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并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学说,故选C项。答案:C【随堂巩固】1.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见下表)皇帝称号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皇帝姓名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相互关系明太祖之子成祖之子仁宗之子宣宗之子英宗之子名中的偏旁木火土金水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

6、尊贵A.B.C.D.2.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某学者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重要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袭。你认为()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B.该学者的观点以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真实可靠C.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均不足为信答案:B解析:司马迁的观点属外因决定内因论,故排除A项;从材料看出该学者充分利用史料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西周灭亡的原因,有史有据

7、,不是主观臆测,故排除C、D两项,正确答案为B项。3.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4.水经注湘水云:“秦灭楚,立长沙郡。”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从此,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行政区域载入史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郡守是长沙郡最高的行政长官B.长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C.郡守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命D

8、.县令、县长也由皇帝直接任命5.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故排除A项;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故C项错误;军功爵制在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中已经开始实施,故排除D项。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 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9、,故正确答案为B项。6.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对该记载理解最准确的是()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7.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A.青铜农具广泛使用B.铁器在农业中使用C.畜牧业发达D.农业耕作技术提高8.韩非子载:“鲁人善织屦(用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

10、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手工业者受到歧视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A.B.C.D.9.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从“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A.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B.鼓励土地买卖C.以地契确定土地归属D.禁止开垦荒地10.东周时期(公元前8前3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文化圈、经济圈的形成期。下面对这一阶段历史特征描述正确的

11、是()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11.有史学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A.墨家B.纵横家C.法家D.农家答案:A解析: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节用”“尚贤”等,其中的“兼爱”“非攻”等主张“逆势而动”,故正确答案为A项。12.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

12、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D.宋朝程朱理学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故正确答案为C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之所以革之(注:废分封制)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属)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

13、孙,受享无穷。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制的意义。(8分)(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柳宗元和黄宗羲对于君主政制的不同态度并说明原因。(10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高祖刘邦曾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但至惠帝、高后时,以“天下初定为由”“弛商贾之律”。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时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认为统治者颁布减轻徭役政策即为重视农业,商业就受到抑制;统治者颁布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就是重视农业发展。笔者认为重农抑商是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决定

14、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材料二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1)结合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历代封建政府重视农业。(8分)(2)如果你是材料二中关于古代商业的观点的提出者,请说明你的依据。(6分)(3)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以“重农抑商”概而论之。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对这一结论的看法。(8分。可以选择赞同、不赞同或辩证看待等;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1)历代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是由其经济基础和

15、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和土地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条件,所以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治国纲领。(2)依据:汉代在经济恢复后也重视商业的发展;唐宋时期的商业非常繁荣,而且在宋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封建王朝都存在私人工商业,而且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官营工商业。(答出3点即可)(3)看法:略。(言之有理即可)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

16、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材料二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执掌上来说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

17、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6分)(2)结合材料二,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4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学而材料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材料三知识即美德,愚昧是万恶之源。苏格拉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其论点(不可摘抄原文)。(5分)(2)根据材料二,表述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儒家社会道德观。(5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西方从古代到18世纪发展的主题及主要趋势。对比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在政治上的发展趋势。(5分)(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东方孔子和西方苏格拉底在社会道德建设上的相同点。(5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