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二 第十二单元第30讲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 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解析:选C文艺复兴时期教会仍占主导地位,人文主义只为新兴资产阶级所信奉,故A项错误;材料未突出意大利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故C项
2、正确;启蒙运动将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故D项错误。2(2019届江西赣州高三摸底)15世纪,意大利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样色彩绚丽,豪华的法衣和铮亮的银圣器与俗人的队伍争奇斗艳,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这一现象说明()A新教在意大利取得主导地位B教士生活观念受到文艺复兴影响C罗马天主教会生活奢侈腐化D宗教生活已被世俗生活完全取代解析:选B题干中提及15世纪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认同世俗生活,再结合文艺复兴的影响可知文艺复兴让社会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故选B项;新教即宗教改革后的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而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排除A项;C、D两项本身错误
3、,排除。3(2019届广东深圳一模)文艺复兴时期,有些学者认为人类文化在古代世界已经达到顶点,而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蛮族的入侵而衰亡,人类进入千年黑暗愚昧的时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认识的价值在于()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B准确描述了文明演进的过程C掀起了文化复古浪潮D推动了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解析:选D“人类文化在古代世界已经达到顶点,而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蛮族的入侵而衰亡,人类进入千年黑暗愚昧的时代”反映了文艺复兴促进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的意思,故选D项;“人类文化在古代世界已经达到顶点,而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蛮族的入侵而衰亡”没有提到封建君主专制,排除A项;“认为人类文化在古代世界已经达到
4、顶点,而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蛮族的入侵而衰亡,人类进入千年黑暗愚昧的时代”这种描述没有看到历史进步的真正原因,排除B项;“文艺复兴时期”不是简单地复兴古典,而是表达资产阶级的诉求,排除C项。4(2019届河南六市二模)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分裂叛逆者总要落得失败的下场。莫里哀(16221673)等作家在作品中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因为古典主义是在绝对王权的提倡与监护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要求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两人的文学作品都()A打着复兴古典旗号 B反映资产阶级时代要求C属于浪漫主义流派 D倡导民主、法治和自由解析:选B据材料“分裂叛逆者总要落得失败的下场”“强调个
5、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要求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可知莎士比亚、莫里哀都维护国家统一,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时代要求,故选B项;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最重要的作家,其作品没有打着复古的旗号,排除A项;浪漫主义流派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排除C项;材料强调国家利益,没体现民主、法治和自由,排除D项。5(2019届广西南宁一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那些精通希腊艺术和拉丁文法的学者
6、,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学术的研究,主张“回到本源”,在虔诚的基督徒中引起了一种重新考据、诠释基督教的原始文献的热潮。可见文艺复兴()A对教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B恢复了古希腊罗马经典文化C以重建基督教信仰为初衷D利于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解析:选D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基督教原典有利于推动人们对基督教原始状态的探究,与现实基督教统治形成鲜明对比,推动宗教改革兴起,故选D项;文艺复兴提倡人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故不会强调对教会的包容,排除A项;复兴古希腊罗马的经典文化是文艺复兴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手段而非目的,排除B项;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和需求而非重建基督教,排除C项。6(20
7、19届山东青岛一模)宗教改革时期,为抵御新教的攻势,罗马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该组织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耶稣会的这些做法()A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 B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引发西欧的思想解放解析:选C通过题干中耶稣会的主要职责(如“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可知,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其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C项;耶稣会成立的出发点在于“为抵御新教的攻势”,不是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排除A项;通过题干中“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可知,“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这一表达是错
8、误的,排除B项;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解放的起点,排除D项。7(2020届四川成都高三摸底)“教士们越来越珍惜(德意志)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他们奔走于各个领域,在皇帝专业户哈布斯堡家族内部频繁走动,不停地为这种散乱的局面推波助澜。因为他们明白,一旦这一块土地上出现一位独掌大权的国王或者皇帝,他们的好日子就到了尽头!”教士们此举()A旨在削弱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B不利于德意志分裂局面的结束C缓和了罗马教会与王室的矛盾D有利于德意志统一市场的形成解析:选B据材料“不停地为这种散乱的局面推波助澜”可知,教士们的这种做法不利于德意志分裂局面的结束,故选B项;材料中教士们的做法目的在于阻止德意志的统一,防止世
9、俗强权的出现,而非削弱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到罗马教会与王室的关系,因此无法看出教士此举是否缓和了罗马教会与王室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中教士们的做法旨在维持德意志的分裂局面,这并不利于德意志统一市场的形成,排除D项。8(2019届山东德州高三上学期期末)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而不是依靠圣礼、善功和神职人员。这一主张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因为()A否定了赎罪券的功效 B强调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D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解析:选B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主张人依靠信仰即可得救,说明人的灵魂得救掌握在自己手中
10、,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赎罪券问题,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当时“因信称义”得到广泛传播,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其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原因,不是其对欧洲的影响,排除D项。9(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伏尔泰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他在哲学词典中对“平等”作了如下解释:“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推知伏尔泰()A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C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D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解析:选C材料中伏尔泰的观点肯定了富人阶级存在的合理性,这种“平等思想”与伏尔泰的“开明专制”
11、思想都迎合了资产阶级上层的心理,反映了当时法国上层资产阶级利益,故选C项;伏尔泰否认生活中的“人人平等”,但是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A项;结合当时法国的情况可知,在君主专制的统治状态下,伏尔泰对“平等”的“相对性”理解已经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伏尔泰思想观念的变化,排除D项。10(2020届四川成都高三摸底)“对那些自己不想要自由的人和国家,必须强迫他们接受自由。”卢梭的这一言论()A揭示了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B首倡君主立宪的思想学说C存在着背离启蒙价值的风险D促成了人民主权的实现解析:选C启蒙运动提倡“天赋人权”,强调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但材料“必须强迫他们接受自
12、由”的言论违反了自由的原则,存在着背离启蒙运动价值的风险,故选C项;材料中卢梭强调了自由,且提出为实现自由不惜采用强制性的手段,但这种手段并不是实现自由的必然途径,因此也并不是社会进步要付出的必然代价,排除A项;卢梭倡导民主共和制而非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卢梭提倡人民主权,但人民主权的实现还需要政治领域的斗争,且材料中的言论并不涉及人民主权的思想,排除D项。11(2019届贵州适应性考试)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狄德罗曾高度评价四书五经;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这说明()A
13、中国文化为西方启蒙运动提供理论依据B中国文化与启蒙思想具有一定的共通性C大部分启蒙思想家具有崇洋媚外的心理D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更具有生命力解析:选B由材料“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狄德罗曾高度评价四书五经;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可知启蒙运动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二者有道德启迪的相通性,故选B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理论依据,排除A项;“崇洋媚外”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西文化各有特点,排除D项。12(2019届四川内江二模)启蒙运动之前,西欧知识分子以欧洲生活方式为标准来
14、评判美洲印第安人,认为他们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而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视其为“高贵的蒙昧人”。启蒙思想家此举意在()A批评西欧对美洲的殖民侵略B宣扬自由平等的理念C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D批判传统认识的狭隘解析:选B据材料“而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视其为高贵的蒙昧人”可以得出启蒙思想家此举意在宣扬自由平等的理念,故选B项;材料说的是西欧知识分子和启蒙思想家对印第安人的看法、没有涉及西欧对美洲的殖民侵略,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西欧知识分子和启蒙思想家对印第安人的看法,没有涉及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启蒙思想家对西
15、欧传统认识的态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届湖南永州高考信息预测一)(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先秦诸子到两汉经学,从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从儒释道到宋明理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一次次学术繁荣和文化积淀,孕育出儒、释、道、墨、名、法等学说,以丰厚的文化意蕴作用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不同方面滋润了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传到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是从文学领域提倡“世俗
16、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的。倡导者呼吁作家应该面向“一般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大众”。文学作品“所用的题材就应该是一般人民大众所能懂的而且懂了就快乐的那种事物”。由于文艺复兴的倡导者高举“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的旗帜,因此,欧洲的民众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称:“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足够了。” 摘编自陈小川主编文艺复兴史纲等材料三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先秦文化基础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入释、道观念而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伦理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根植于古希腊世俗文化、古罗马政治文化的土壤中,历经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形成的一套世俗文化。天人
17、合一、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多元和谐与有限对立中,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契约意识则构成西方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表达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的气魄,在契约、律法的前提下,求得人与人的平等与尊重,呈现出特定的宗教意识和科学精神。 摘编自黄政昌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一次次学术
18、繁荣和文化积淀,孕育出儒、释、道、墨、名、法等学说,以丰厚的文化意蕴作用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不同方面滋润了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总体、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来思考,得出总体上,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丰富;政治上,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思想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基础;儒家文化不断发展,到宋代理学形成,儒学逐步成熟;科技上,中国传统科技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并推动世界文明发展;据材料一“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传到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华(或儒家)文
19、化圈形成;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国社会文化对欧洲有一定的影响。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从先秦诸子到两汉经学,从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从儒释道到宋明理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一次次学术繁荣和文化积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兼容整合、交流互鉴;结合所学知识,我们还要从儒学为政治服务的角度分析,得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第(2)问据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是从文学领域开始的”,得出从文学艺术领域展开;据材料二“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的。倡导者呼吁作家应该面向一般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大众。文学作品所用的题材就应该是一般人民大众所能懂的而且懂了就快乐的那种事物”等信息,得出提
20、倡世俗文学;据材料二“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足够了”等信息,得出肯定人的价值。第(3)问中国:据材料三“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先秦文化基础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入释、道观念而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伦理文化”,得出侧重伦理文化;据材料三“天人合一、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多元和谐与有限对立中,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得出强调天人合一、多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西方:据材料三“西方传统文化根植于古希腊世俗文化、古罗马政治文化的土壤中,历经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形成的一套世俗文化”,得出突出世俗文化;据材料三“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契约意识则构成西
21、方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表达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的气魄,在契约、律法的前提下,求得人与人的平等与尊重,呈现出特定的宗教意识和科学精神”,得出强调二元对立、契约精神以及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斗争;呈现出特定的宗教意识和科学精神。答案:(1)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丰富。政治上,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思想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基础;儒家文化不断发展,到宋代理学形成,儒学逐步成熟;科技上,中国传统科技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并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国际影响力上,中华(或儒家)文化圈形成;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国社会文化对欧洲有一定
22、的影响。原因:兼容整合、交流互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特点:从文学艺术领域展开;提倡世俗文学;肯定人的价值。(3)不同:中国:侧重伦理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多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西方:突出世俗文化;强调二元对立、契约精神以及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斗争;呈现出特定的宗教意识和科学精神。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韩非子和卢梭的)信仰大同小异,但一个主张君主专制,通过限制臣子的权力,进一步否定人民的权力;一个主张民主政治,通过各种代议制赋予臣子一定的权力而恢复人民的自然权利,这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从中是不是可以说明人类信仰实现的道路在一定程度
23、上体现了千差万别的信用路径呢?郭生祥韩非子和卢梭:国家信仰的两种解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信仰实现的道路”提出一个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围绕“人类信仰实现的道路”提出一个观点,如人类信仰实现的道路各有其合理性,然后结合我国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法国启蒙思想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答案:观点:人类信仰实现的道路各有其合理性。阐述: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割据混战。韩非子主张通过加强君主权力,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来重建社会秩序。他的观点顺应了国家分裂割据走向统一的历史潮流,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18世纪,法国君主专制制度日益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家卢梭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他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总之,古代中国的专制政治信仰与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信仰都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必须历史地看待其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