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1.79MB ,
资源ID:659555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5955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doc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和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阶段一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阶段二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线索一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

2、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线索二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线索三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2政治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3行政管理王位世袭制的产生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核心论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社会

3、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表明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具有神秘神权色彩。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3内容4影响分封制下的文化扩展把周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曹兵武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核心论点: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的扩展,增强了国家认同感。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

4、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核心论点: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权威,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是有限的,西周国家结构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的特点。【知识点拨】王位世袭制下,王位的传承方式既有父死子继,也有兄终弟及,但均注重父系血缘关系。王位世

5、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图解历史】分封制下的等级结构信息提取:分封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层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加强了周天子对国家的统治。【构图解史】分封制的延续及影响信息提取:分封制下各地诸侯国仍是拥有地方实权的独立实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逐渐被淡化,地方势力崛起成为历史必然。【漫画解史】宗法观念的现代价值信息提取:宗法观念已经渗透到当今中国社会的管理和家庭生活,对我国社会和谐和家庭结构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构图解史】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的关系重点一权力分配制度分封制“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又称

6、分封制,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它是中国早期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产生、形成,至西周渐趋完备,春秋战国时期走向衰落,逐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对点训练1.(2019江淮十校联考)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和控制。”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宗法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 D君主专制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是指西周时期

7、的封邦建国,通过分封制分散了周天子治理天下的权力,而不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故C项正确,排除B、D两项;宗法制与题意无关,A项排除。2贵族政治夏、商、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他们依靠血缘和出身世代享有世袭的特权。这就是历史上的世卿世禄制度,这一时期的政治被称为“贵族政治”。先秦时期,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也就是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贵族分封制度。对点训练2.通志氏族略记载:“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姓与氏都是贵

8、族专有的法权符号B姓与氏的区分是为了强化宗族认同C姓与氏的产生源于分封制的实行D姓氏合而为一反映了贵族阶层壮大解析:选A。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材料“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表明姓与氏是为了别贵贱,故A项正确,B项错误。姓氏要早于分封制,C项错误。贵族阶层壮大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史料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族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逐渐建立起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是中国古代国家发

9、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解读】史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形成及影响。解读史料应注意提取史料信息,从政治统治、民族融合、文化拓展与交流及诸侯王相对独立性等方面分析分封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思考】解读史料,综合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影响。试答:【提示】积极影响:形成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推动民族融合。消极影响: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随着血缘关系

10、的疏远,西周后期出现诸侯割据。 “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分封制对西周政治统治的影响(1)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2)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3)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和华夏民族及国家意识的形成。(4)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西周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分封制的深远影响(1)影响封建政治统治: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分封制形成等级观念:分封制造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而且贯穿于社

11、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之中,封建社会及近现代社会中,等级意识仍存在。(3)影响中国姓氏和地名:中国姓氏中,有些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重点二权力继承制度宗法制“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宗法制与宗法观念“宗法观念”是指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以“尊祖、敬宗”“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为主要内容。严格意义上的宗法制在西周末年已渐趋衰微,但宗法观念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管理和家庭生活,对我国社会和谐和家庭结构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对点训练1.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12、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解析:选D。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和“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体现出周代注重维护亲疏贵贱,故D项正确。2“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2)“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13、对点训练2.徐扬杰先生认为:“殷周王室、各诸侯国和各卿大夫邑,既是国家的一级行政机构,又是大大小小的家族;殷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各级贵族,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其意在说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B体现了极其森严的社会等级C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D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选C。据材料“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级贵族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体现出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故C项正确。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史料宗法与家谱关系密切,宗法观念指导和影响着家谱,家谱则在实践中自觉

14、地践行着宗法确定的一些原则。宗法“一本”观是家谱的基本原则,它确定的宗谱编写目标,使宗族成员的自然序列变得上下贯通,条理井然,符合宗族发展的自然序列;宗法中的“大宗”“小宗”观念影响着宗谱的编撰类型,并使宗族内部派别之间亲疏关系、地域关系达到有序的组合。“一本”观从纵向、“大、小宗”从横向两个不同的维度对宗族的历史进行了描述,使宗法观念借助家谱形式得以传承。徐彬、张学会论宗法思想对家谱编修的影响兼论明清徽州家谱的宗法理念实践【解读】史料主要反映了宗法观念对家谱编修的影响。【思考】据史料归纳指出宗法观念对家谱编修影响的表现。试答:【提示】编写原则:“一本”观;编撰类型、宗族内部的亲疏关系、地域关

15、系等受“大宗”“小宗”观念的影响。“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宗法制的特点及实质(1)特点宗法制是区分嫡庶、亲疏,在家族内部确立地位、财产继承权的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宗法制是影响古代中国社会与家庭结构的重要因素。宗法制崩溃后,嫡长子继承制和王位世袭制长期延续,而其得以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延续。宗法制度下,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政权、神权、夫权和族权。族权是从父系社会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政权的补充。宗法制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2)实质: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体系的核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

16、接演变而来,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融为一体,是周朝统治者维护奴隶社会政治秩序的基础。 “家国情怀”下的“历史担当”宗法观念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宗法观念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很大,当今社会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1)弘扬宗法文化中的亲亲友爱、团结互助的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2)宗法文化强调爱国、忠孝,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4)修祠堂、宗谱有助于对家乡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自己对家乡的热情,对延续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7、。重点三中国早期国家治理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宗法制在国家与社会治理中的影响史料一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史料二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

18、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解读】史料一反映了宗法制对封建社会中的皇权、等级秩序、官僚政治等产生的影响。史料二据史料出处及信息可判断主要阐述了宗法制观念对现代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消极影响。【思考】(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宗法制对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2)根据两则史料信息,围绕“宗法制度与社会”选择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试答:【提示】(1)西周宗法制观念和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极

19、大,导致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宗法制对封建社会政治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宗法制影响封建社会政治的另一大表现就是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及封建统治者的反对理性和守旧思想。(2)观点一: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观点二: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浓浓的亲情既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睦、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可能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制社会的一

20、种障碍。 “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1)积极影响影响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体现为“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延续和“家国同构”。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影响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2)消极影响政治上,导致了专制社会和专制思想的形成,人们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经济上,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扼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建设。文化上,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缺乏开

21、拓创新、求真务实精神,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续表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9高考全国卷T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命题点: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孝”“礼”“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规范了礼乐秩序,故A项正确;禅让制是政权交接方式、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三者均与规范社会行为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C、D三项。2(20194月浙江选考T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

22、、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命题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 BC D解析:选C。根据材料“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从西周至秦朝统一的漫长历史。秦朝统一后,推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度,这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故正确。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正确。儒家学说由孔子创立,战国时期孟子、荀子进一步发展儒

23、学,使儒家思想走向较为成熟的阶段,故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故不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3(2017高考江苏卷T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命题点: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A农具B礼器C食具 D货币解析:选B。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故B项正确。商周时期,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故A项错误;食具不是权力的象征,故C项错误;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故D项错误。4(2017高考海南卷T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

24、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命题点:早期政治文明的演变趋势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中诸侯使用只有周天子才能享有的九鼎可知,诸侯的僭越破坏了礼乐制度对贵族日常行为礼仪的规范,这说明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选D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礼器的使用,未涉及继承问题,A项错误;分封制度强调的是封邦建国,属于国家政治层面的制度,而材料只是涉及礼器的使用,属于社会礼仪规范层面,B项错误;自商周以来,古代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等级制度,C项错误。5(2017高考全国卷T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

25、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命题点:分封制的文化影响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解析:选A。根据材料“河南”“山东”“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分封王族成员,使得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有了共同的文化底蕴,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形成,故A项正确。周不存在君主专制,B项错误,排除;C项错在“直接控制”,排除;材料并未体现“世袭特权”,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6(2019高考全国卷T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命题点:商周王位

26、继承方式的变化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根据所学西周宗法制的相关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材料反映出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故B项正确。商周时期实行的都是王位世袭制,故A项错误;君主寿命长短与王位继承方式没有必然关系,故C项错误;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强调血缘关系,非弱化血缘纽带关系,故D项错误。7(2018高考全国卷T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

27、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命题点:商汤创立商朝及仁德之心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解析:选A。材料意在通过商汤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这一历史事件,来体现商汤的成功缘于其“仁爱”之心和基本道德意识,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捕猎与其他生产活动进行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捕猎是夏商主要经济活动,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商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资源争夺,D项错误。8(20184月浙江选考T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

28、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命题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解析:选D。材料“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和“王室至亲”,说明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指的是郡县制,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指的是郡县制,故C项错误。9(2014高考全国卷T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

29、起源于现在的()命题点:周代“雅言”与分封制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解析:选C。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礼乐制。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选C项。A、B、D三项错误。10(2016高考全国卷T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命题点:青铜文化与宗法制度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解析:选B。商周时期的铭文并不属于全新的文字体系,A项错误;材料

30、中没有关于青铜器功用的信息,D项错误;由铭文的内容“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重视家族传统的继承,C项错误,B项正确。练模拟能力提升1(2020山东济宁模拟)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是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这反映了周代()A受封诸侯的权利 B分封的对象C受封诸侯的义务 D分封的目的解析:选B。根据“亲”“戚”的字义可知,“亲”是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的人,即贵族;“戚”是握有武器掌控军事的人,即“功臣”。材料反映的是周代分封制的分封对象,故B项正确。受封诸侯在自己领

31、地内享有自治权,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受封诸侯具有朝觐述职、交纳贡赋、随从作战、镇守疆土的义务,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周代推行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周王室,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故D项错误。21956年,陕西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对宗族小子的一次诰命:“余其宅兹中国(西周都城成周所处伊洛流域的中原地区),自之乂(治理,安定)民。”此铭文表明周成王旨在()A完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解决周的大地域控制难题C禁止在殷商旧地大行分封D密切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解析:选B。“余其宅兹中国(西周都城成周所处伊洛流域的中原地区),自之乂(治理,安定)民”表明周天子分封管理天下的史实,主要

32、是为了解决周的广阔地域的管理问题,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排除A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密切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3(2020山东济南期末)有学者把西周的分封制比作“一只装满马铃薯的大口袋”,说它“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这体现了西周分封制()A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B消除了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解析:选A。题干中西周分封制“使松散的马铃薯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联系”,说明分封制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故选A项;“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郡县制的实行,使得中央实

33、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及西周时期权力结构的组成方式,排除D项。4(2020北京昌平区高三期末)北京地区在周朝属于燕国。下表是周朝燕国国君世系表(部分),它能够反映出()A父死子继的继位模式 B分封制遭到破坏C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D世卿世禄制实行解析:选B。材料中燕国的统治者由“公”“侯”转变为“王”,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走向瓦解,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燕国国君的继承方式,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的瓦解,世卿世禄是宗法制的体现,排除D项。5(2020福建漳州三模)西周时,周王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

34、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这反映了()A中央与地方政治联系的加强B忠孝一致的伦理道德观念C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结合D王权与神权形成紧密联系解析:选C。据材料“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血缘联系”“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可知,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周王对诸侯称呼上的区别,凸显统治阶级内部的血缘关系,无法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主对诸侯的称呼,不能用“忠”,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王权与血缘的结合,未体现神权色彩,排除D项。6春秋末期,面对鲁国社会的乱象,孔子曾对人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里他是在批评

35、士大夫破坏了()A分封制 B宗法制C井田制 D礼乐制解析:选D。“八佾舞于庭”指天子享有的礼仪,而鲁国作为诸侯国,却享用天子的礼仪,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遭到破坏,故选D项。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商周时期对异族群体的经略方式存在差异,商人与异族建立的多是一种或稳定或不稳定的联盟关系,而周人则直接将姬姓贵族分封到这些异族聚居区。这一变化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贵族专权C维护统治秩序 D增进文化认同解析:选C。由材料“周人则直接将姬姓贵族分封到这些民族聚居区”可知,周人通过同姓与异姓的交错杂居达到维护统治秩序的目的,故选C项;商周时期并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分封

36、制,而非贵族专权和增强文化认同,排除B、D两项。2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解析:选A。西周诸侯对内保持团结,对下控制,对上承担各种义务,这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故选A项;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排除B项;“避免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西周诸侯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不能说明分封制弥合了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排除D项。3(2020浙江杭州期末)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

37、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植焉,三也。”由此可知,西周“封建之道”()A传承了商朝的统治体系B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C形成三类不同等级地位的诸侯国D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力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三个作用,由此可推知分封制改变了原来地方的管理体制,推行周王的政策,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力,故选D项;从材料“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可知,西周没有传承商朝的统治体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西周的统治区域,不能得出西周分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有三个作用,不是形成三种不同等级地位的诸侯国

38、,排除C项。4礼记王制记载:“(西周)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这反映出西周()A中央集权得到发展 B天子干预诸侯国政治C天子直接控制诸侯 D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解析:选B。据材料“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可知周王对地方诸侯国内的官员任免进行干预,故选B项;西周时期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在封国内拥有自主权,天子并非直接控制诸侯,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周王对诸侯国进行干预,而不是强调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排除D项。5(2020北京丰台区期末)右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盠(l)驹尊。器身所刻

39、铭文大意是:周王亲赐盠(人名)两匹马驹,盠拜赐后,称颂周王不忘旧宗小子,称赞周先王奠定了伟大基业,万年永保万代宗族。该材料可以用于研究()A礼乐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井田制解析:选B。据材料“旧宗小子”和“万代宗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有利于研究宗法制,故选B项;礼乐制是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材料无法说明差别,排除A项;分封制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中“盠(人名)”是个人,不是地方,排除C项;井田制是土地制度,与宗族关系关联不大,排除D项。6(2020山东济宁模拟)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

40、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这反映出当时()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解析:选A。材料中“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涉及兄终弟及和嫡长子继承制两种继承方式,都遵循当时崇尚血缘宗法制的原则,故A项正确。7(2020江淮十校联考)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从实质上说明了()A周朝文化具有稳定性与延续性B商与周政治制度

41、存在差异C宗法制与礼乐制存在因果关系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解析:选D。据题干“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可知,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选D项。A项表述与题目中“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不相符,排除;材料的主旨不是商周政治制度的差异,B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及礼乐制,C项错误。8(2020山东临沂期中)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 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 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解析:选D。根据材料“太

42、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可知,大小宗、嫡庶子之间依旧有一定的分别,故选D项;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法血缘关系逐渐淡化,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排除B项;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是因为周王可供分封的土地、人口有限,排除C项。9礼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表明礼乐制度()A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B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C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D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解析:选A。根据材料“相亲相敬无怨不争”可知,礼乐制度具有调息争怨、相亲相敬的作用,故A项正确;礼乐制度是宗法分封的工具,故B项错误;礼乐制度使宗法分封所确立

43、的等级秩序得以生活化,故C项错误;官僚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职务凭资格,与礼乐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10(2020博雅闻道质评)有学者指出,分封制不仅封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下受封的各级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的封地里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的权威。这说明分封制下()A天子通过诸侯有效地管理地方B“天下一家”的认同日趋淡化C地方权力过大会销蚀王室权威D周王室开疆拓土扩大统治范围解析:选C。据材料“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的封地里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的权威”可知,分封的领主在其领地有很大权力

44、和独立性,是对王室权威的巨大威胁,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权力过大而不是有效管理地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天下一家”的认同感,排除B项;分封制使西周疆域扩大,但材料没涉及,排除D项。11(2020广东惠州调研)夏商周时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这说明()A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B同姓子弟是分封制的主体C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D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解析:选C。材料“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表明这一时期历法未统一,这说明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

45、,故选C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的权威未被严重削弱,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分封制的主体,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排除D项。12(2020江苏常州一模)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解析:选D。材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应该是指宗族祭祀中的规则遭到破坏,由此可以推断出宗法制受到了挑战,故选D

46、项。13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而是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A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革B兼并战争加速了统一的步伐C传统的政治体制正在瓦解D诸侯王国积极推广郡县制度解析:选C。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而是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这说明郡县制出现,传统的分封制正在瓦解,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诸侯对新得到土地的管理,没有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诸侯对新得到土地的管理,没有涉及兼并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积极推广”的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14(2020江苏南京一模)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

47、、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这表明当时()A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B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C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D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解析:选D。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与材料中“讨伐郑国”“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相符,故选D项;分封制规定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与材料中“周郑交恶”“射中桓王肩膀”不符,排除A项;材料“周郑交恶”“讨伐郑国”体现的是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不是诸侯争霸,也不是兼并战争,排除B、C两项。15(2020天津部分地区二模)尚书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此处“百姓”是指以封地为族姓的百官。但在战

48、国典籍中,却常用“百姓”称呼普通民众。上述称呼的变化反映出()A宗族观念形成 B平民获得政治特权C官僚政治确立 D礼乐秩序渐趋崩溃解析:选D。材料中“以封地为族姓的百官”反映了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礼乐秩序也随之渐趋崩溃,“百姓”称呼的变化反映了这个过程,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度走向衰落,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平民获得政治特权,排除B项;官僚政治确立于秦朝,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尚书牧誓云:“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这句话不仅是中国古代齐家的戒律,而且是古代政治生活的信条。在这样的政治文化中,男性把持天下就是天经地义,女性参与政治就是名不正

49、言不顺。但是,就在男性牢牢控制的政治领域,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几位女性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局面。秦宣太后、西汉吕后、北魏冯太后、灵太后、唐代武则天、北宋刘太后、辽国萧太后、清代孝庄太后、慈禧太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社会女政治家,她们的所作所为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据范若兰古代女政治家研究中的道德和政治标准材料二西周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

50、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材料三除了向周边部族征战,西周很少发生战争或动乱,到第十任天子周厉王发生“国人暴动”时,西周已基本上稳定了200余年。西周是统一局面下实行地方分权,诸侯掌握着地方的军事和财政,但至少200年还没有一个诸侯搞分裂。这是为什么呢?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题指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51、分析,西周为什么200年没有出现诸侯分裂和政局动荡的局面?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男性把持天下就是天经地义,女性参与政治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可知,男性掌握政权,偶有女性掌权。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秦宣太后、西汉吕后、北魏冯太后、灵太后、唐代武则天、北宋刘太后、辽国萧太后、清代孝庄太后、慈禧太后”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少数民族文化、小农经济环境、宗法制及儒家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分析。(2)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材料中有表述,但不能照抄材料,要逐条归纳。(3)西周政局稳定的原因既有制度上的保障(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也有时代的因素(生产力水平),还与周王室控制着富庶的地区,实力强大有关。答案:(1)特点:男性掌握政权;偶有女性掌权。原因:小农经济环境下男性在生产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宗法制和儒家思想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迥异于中原文明,女性有一定地位;专制君主权力向女性的畸形延伸。(2)积极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促进了奴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3)原因: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周王室实力强大,诸侯实力相对弱小;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观念,形成了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