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基本原理、方法论及应用举例五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价值观的导
2、向作用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杜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价值观人皆有之。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阶级立场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往往不一样。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和道路的选择,具有普遍的、显著的导向作用。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从人的需求方面来说,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就是同事物
3、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以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完成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同时使自己得到发展与完善。4、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 行为选择上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
4、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是因为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再次,它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集体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改
5、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取向。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第一,允许个人在不违反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不同的具体的价值选择;第二,从根本上说,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个人的正当利益也必须得以维护;第三,社会集体应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个人种益的实现创造越来越多的条件。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扬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
6、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错误的。集体主义在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时,作用体现在;它一方面促进各种经济法律和法规的贯彻,使国家整体利益得以保障,使个人、和集体的合法利益得以保障,使个人和集体的合法利益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它要求各市场利益主腐朽必须从国家大局、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去处理相互之间的矛盾,以便实践各自的利益,克服地方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在我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总的要求是:心
7、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首先,要处理好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要尊重入,要主动关心人,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其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小团体主义的主要表现是:脱离实际,争功近利,只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为了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全局的利益。再次,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个人主义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对个人、对社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消极影响,危害极大。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7、人生价值两个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原
8、理内容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其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基本前提和条件。方法论 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不能否认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从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行的。然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人生酌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它是社会存
9、在和发展的需要。它是自我价值的基本标志。它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错误倾向割裂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片面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如近年来一些人单纯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不讲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只讲索取,不讲贡献,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他们提出了“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客观为别人,主观为自己”,以及“主规为他人;客观为自己”等错误观点。也有些人在看待二者关系时不分主次,等量齐观。应用举例 略。8、人生价值首先在子奉献的原理原理内容 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是第一位的,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
10、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也充分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能仅仅以他从社会取得多少东西来衡量,而主要地应以他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的多少来衡量。要求我们把自己与社会,与人民联系起来,竭诚地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错误倾向反对颠倒人生价值两个方面内容的地位和关系的观点,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从社会和他人那里索取的多少,索取的越多,其价值就越大,反之则没有多大价值。反对一味强调社会对自己的尊重与满足,而闭口不谈自己应对社会和他人承
11、担义务和责任,时肘处处要名誉、要权力、要待遇。应用举例 1998年11月20日,江泽民在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刘少奇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建树了卓著的功勋”。“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一切从实现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他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采取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并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请回答:江泽民同志上述讲话内容体现了人生观方面的什么道理?这些道理在上述讲话中是如何反映出来的? 答案要点: 第一,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二,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
12、贡献;第三,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一,“刘少奇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体现了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刘少奇同志“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采取和实施可行的政策,并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体现了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第二,刘少奇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建设所做的贡献,体现了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奉献。第三,刘少奇同志多年艰苦奋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朝着共产主义这一目标前进的,体现了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生的精神支柱。9、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
13、两种形式。一方面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统一的;另一方面,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又是对立的、矛盾的。我们衡量人生价值不仅要看物质贡献,而且还要重视精神贡献,这两种贡献统一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中。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重视个人在物质主面的贡献,而忽视他在为社会做贡献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这是因为物质方面的贡献是可以估量的。其实,精神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优秀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深刻,对社会的进步具有特殊意义和无法估量的价值。方法论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既要看到他的物质方面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又要注重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错误倾向 割裂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关系,片面强调物
14、质贡献或精神贡献一个方面,更有甚者认为物质贡献大于或高于精神贡献,把物质贡献作为评价一个人人生价值大小的唯一尺度。应用举例略。10、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现实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理想高于现实。理想虽然来源于现实,但它并不是停留在现实的水平上,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不等于现实,高于现实,但理想又可以转化为现实。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错误倾向 一方面,我们要反对在确定自己的理想时,好高鹜远或自暴自弃,不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反对把理想与现实混淆起来,一旦看到现实中还存在着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的现象,便对美好理想能不能实现产生怀疑甚至动摇的错误态度。 应用举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