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单元目标检测题(八)中国近代现代史(下)第5—10章.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925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单元目标检测题(八)中国近代现代史(下)第5—10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单元目标检测题(八)中国近代现代史(下)第5—10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单元目标检测题(八)中国近代现代史(下)第5—10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单元目标检测题(八)中国近代现代史(下)第5—10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单元目标检测题(八)中国近代现代史(下)第5—10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单元目标检测题(八)中国近代现代史(下)第510章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949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回答l7题。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完成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巩固人民政权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在50年代前期和中期,下列经济措施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 B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 C对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D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与之有关的事件是 A抗美援朝战争 B“五反”运动 C镇压反革命

2、运动D“三反”运动4人民政府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这两次斗争的主要区别是 A斗争的目的 B发动斗争的地点C斗争的性质 D使用的手段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创举是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C实行手工业生产合作化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6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7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B中共八大上

3、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走了一条曲折的路。回答815题。81953年,中共公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A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举 B确立唯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D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9党最早提出走与苏联不同的工业化道路是在 A过渡时期总路线中 B论十大关系中 C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中 D中共十三大会议上lO1957年我党开展整风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暴露人民内部矛盾 B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D暴露右派11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其主要教训是 A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度向前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12庐山会议由纠正“左”倾错误转化为“反右倾”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A毛泽东不能容忍彭德怀上书 B未从根本上认识到“左”倾错误的严重性 C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影响 D党中央领导层发生严重分歧131962年中共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实质上是 A对“大跃进”的全面否定 B全面开展“反右倾”斗争 C在经济领域的初步纠“左” D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14“文化大革命”为我们提供的教训有要警惕修正主义的思想倾向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应该以阶级斗争为工作中心必须健全国家的民

5、主和法律制度 A B C D1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 A进行改革开放 B平反冤假错案 C整风和解放思想 D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回答1621题。16邓小平多次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17“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解决了我国建设与发展中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的问题是 A把工业化和现代化结合起来 B把传统产业革命与新的科技革命结合起来 C把工业化、现代化与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结合起来 D把实现现代化与人民生活的改善结合起来18改

6、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一、第三产业比重都上升 B第一产业比重增大、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9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比较,我国超越了其他国家改革水平的有所有制形式市场经济的地位分配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 B c D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开放的原则是 A外资特殊待遇 B反对霸权主义 C平等互利 D全方位开放21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首先实施的重大举措是 A开始引进外资 B正式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设置经济特D开辟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经济开放区 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回答

7、2223题。22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其主要依据是 A出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名、国都、国旗和国歌 C确立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 D当时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31954年宪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遭到破坏的 A反右派斗争 B“反右倾”斗争 C镇压反革命斗争D大跃进运动 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巨大。回答2425题。24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建设的成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56年坐火车从北京经包头直达兰州 B1966年坐火车可从乌鲁木齐直达兰州 C1976年坐火车可从昆明直达贵阳 D1986年坐火车可从成都直达拉萨 25毛泽东在1957年吟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

8、通途”,这里的“一桥”是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郑州黄河大桥 D杭州钱塘江大桥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26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办高级社(公有化程度更高的农业合作化),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就不得不退回去。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9、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包干到户”的第一年(1979),小岗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全队的粮食产量由原来的3万多斤猛增到12万多斤,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1979年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责任制,由于把生产队的统一经营与家庭的分户经营结合起来,可以更充分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10、性。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改革开放20年史 请回答:(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6分)(2) 据材料二,简要叙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6分)(3) 据材料三,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效?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效?(6分)(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完全否定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7分)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

11、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恶劣的环境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蒋经国十年风采 材料三 于右任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四 要实行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搞中央与地方的谈判。

12、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试举出20世纪70年代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一件令蒋经国“难以忍受的事”,以此说明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2) 材料三中,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3) 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又有何发展?(4分)(4) 你认为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索各有哪些?(12分) 参考答案 (八)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3、1C 2A 3D 4D 5、D 6A 7、C 8、C 9B 10、C 11D 12B 13C 14C 15D 16、A 17、D 18、D 19B 20C 21C 22C 23A 24B 25A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必募性: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片面求快,初级杜尚未巩固就办高级社,高级社不巩固就搞人民公社;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6分) (2)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生产责任制(或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改变了以生 产队为单位的生产,以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6分) (3)成效:粮食大幅度增产,改善了农民生活和粮食供应。原因:明确了农民生产的责任和利

14、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6分) (4)不是。(1分)社会主义改造在本质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3分)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要取消公有制而是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因素。(3分) 27(1)变化:由反攻大陆到竭力保台(或由战略反攻到战略防御(2分)原因;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国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反攻大陆也不现实。(3分) (2)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统一。(2分)说明:两岸统一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海峡两岸人民盼共同愿望。(2分) (3)方式:国共两党平等会谈。(2分)后来发展为“一国两制”。(2分) (4)有利因素: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我国国家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港澳问题的成功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实现祖国统一是广大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给6分)不利因素:海峡两岸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台湾少数分裂势力的兴风作浪;西方少数国家对华的遏制与插手。(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