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读右图,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D“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解析】“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体现了义务劳动制,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此相关的是A项;B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排除;C项为1925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故排除;D项为经济计划,故排除。【答案】A2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
2、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这表明他()A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B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C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D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解析】引文表明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能够应对战争,更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这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极大认可,D项正确。【答案】D31921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C“搞错了”的原
3、因是脱离了国情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解析】俄国在十月革命前经历资本主义阶段,故A项错误;列宁主张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不是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19181921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国情,故C项正确;“重建”的手段是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故D项错误。【答案】C4列宁说:“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征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对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解析】结合材料内容特别是关键词“余粮征
4、集制”判断,列宁评价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有利于苏俄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答案】C5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解析】“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
5、的胜利”指明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故C项正确。【答案】C6“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这项事业”应该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运动D五年计划的实行【解析】抓住材料“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分析。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但五年计划使得苏联经济跃居世界前列,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故D项正确。【答案】D7
6、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苏联筹措工业化资金的主要途径是()A借外债B调整农业生产关系C降低工人工资D吸引外国资本家投资【解析】苏联建设工业化需要的资金不是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而是内部解决的,即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依靠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高价出售工业产品的方式来积累资金。【答案】B8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该学者论述的共同标准是()A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B经济发展模式发
7、生变化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解析】17501850年是西方工业革命阶段,18401919年中国的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变,19171937年的苏联逐渐找到了新的工业化模式,故B项正确。【答案】B9苏联在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B迅速发展农业生产C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D加强对城乡的统治【解析】苏联实施居民管理制度主要为了保证重工业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故C项正确。【答案】C10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
8、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但苏联的经济建设却取得巨大成就。这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苏联()A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B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C与西方国家处于敌对状态D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解析】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由单纯的市场调节造成的,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指令性的经济计划能够避免经济危机的冲击。【答案】B11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C苏联的经济体制能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D苏联政
9、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解析】材料所述时间为1934年,这时的西方世界正处于大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濒于崩溃,而另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可知,罗曼罗兰希望通过借鉴苏联的经验拯救危机中的西方,从而实现美好未来,故C项正确。【答案】C12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三分之一。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列宁发动十月革命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经济
10、建设。切入点是通过时间信息把握苏联历史发展脉络,题干提供的数据反映当时苏联的工业获得发展,主要原因是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A、B、D三项时间上与题意不符合。【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
11、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列宁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主张发展商业,结合教材可知,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家国情、市场规律、生产
12、力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与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更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
13、工业化的头一个现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摘自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30年代苏联的经济体制“实行工商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其他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苏联所建立的经济体制的模式。(3)苏联的经济建设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答案】(1)途径: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原因:发展轻工业所需投资少,易于获得利润,并为发展重工业积累资金。(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必须按比例平衡发展,要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