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1.重点: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特征。2.难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教材整理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2)女子服饰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特征:中西合璧。3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
2、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式样、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课中思考为什么西式服装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并得以流行?【提示】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革除陋习的措施与法令,为建立新的生活方式铺平了道路。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民国初年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的理论及其制度
3、模式均直接源于西方。因而,仿效西方成为一时风气,在都市社会兴起一股西化思潮。教材整理2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传统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统称为四大菜系,到清朝末年特色愈加鲜明。2西方饮食(1)传入:19世纪40年代。(2)西式餐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在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西餐馆。3中西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都存在明显的区别。4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2)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整理3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民居(1)地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2)代表: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
4、西式住房(1)出现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西式的家具陈设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沙发、茶几等。(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的特征。课中思考西方居住理念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佂。20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西式的家具陈设,如沙发、茶几、写字台、穿衣镜等,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教材整理4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
5、产生了重大影响。2表现(1)婚姻在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以后,尤其是清末民初,新青年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西式丧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其他风俗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成为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开始步入社会。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鸦片战
6、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2.中山装与改良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3.吃西餐在近代中国成为一种时尚。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删繁就简是婚俗变迁中的主要特征。探究点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史 料解 读史料一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孙燕京晚清社会
7、风尚研究注意对史料进行分层解读:第一句话表明变化的时代背景;第二、三两句话说明社会生活方式的西化。同时还要注意史料出处中的关键时间“晚清”。史料二“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史料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男女服饰的变化。“国防绿”“海军
8、蓝”表明服饰单一化;“色彩鲜艳、款式时髦”表明服饰多元化。【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提示】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民众的服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变化的主要因素。【提示】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的影响。(3)根据以上史料所述,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提示】时代潮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思想观念。【史论拓展】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1)近代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使
9、西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传入我国,带来了近代文明。(2)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发生变化。(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促进了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4)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吸收国外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潮流。(5)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建设高速发展,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奠定了物质基础。(2016江苏高考)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
10、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解题模板】抓关键材料中“1921年”“伤风俗”“禁止”“处罚”为关键词排易误材料中描述的是个别现象,并不是妇女的普遍选择,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思想在近代并没有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明进行处罚,体现不出法治精神,故D项错误验结论材料中“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说明政府在限制该行为,体现当时女性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C项正确【答案】C1(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
11、试)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的是()A中山装B列宁装C长袍D马褂【解析】辛亥革命后,中山装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故A项正确;列宁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流行的服饰,故B项错误;长袍、马褂是清代民间的传统服饰,与题意不符,故C、D两项错误。【答案】A2北京的四合院按“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序列安排。家长住在北房,即正房。这反映出居住具有()A祖先崇拜B等级礼仪C信仰习俗D安全舒适【解析】题干中房屋的布局、人员的居住安排、房屋设计的状况都体现着传统社会的“礼”,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3(2015浙江学
12、业水平测试)歌曲文明结婚歌唱道:“吾祖国,改良婚礼,社会进文明;莫再说,男尊女卑,同是新国民。”歌词描绘的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导学号:68230059】A鸦片战争时期B中华民国初期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改良婚礼,社会进文明”“莫再说,男尊女卑”可知,它反映了民国初期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的观念,故选B项。【答案】B4下表反映了中国近代不同时期对女性美丽标准认识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年份标准19001909年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19201929年有身段的女人欧美思想观念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资本主义经
13、济的发展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ABCD【解析】20世纪前期,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还不能说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答案】D5人与人之间较为寻常的称呼,却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
14、党员,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互称同志在党内成为习惯,并扩大到党员和非党员之间。新中国成立后,“同志”成为全国人民最流行最亲切的称呼。1959年8月3日,毛泽东建议党内一律用同志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材料三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悄悄跟着变化。从“同志”到“师傅”,从“先生”“小姐”到以职位相称,再到上级都被叫作老板,这些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1)材料一在称呼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2)材料二与材料一在称呼上有何相似之处?(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称呼出现了多样化的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解析】第(1)问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与当时的革命运动及思想变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第(2)问中称呼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平等的思想。第(3)问结合当今现实分析,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的价值观相关,称呼的多样化即反映了价值观的多元化(或与此相近的答案均可)。【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民主、平等等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2)都体现了平等的思想。(3)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社会上多样化的称呼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