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2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考查内容 考查方式 考查素养 1.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森林、湿地的环境效应、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真题再研析提升审题力(2020山东等级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如图),海拔 1 8752 106 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 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 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说明永
2、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解析】本题考查湿地对水库的意义,可从湿地的功能分析。湿地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有利于水库削减洪峰;湿地能够提供水源,在枯水期补给水库;湿地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净化流入水库的水体的水质。答案: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命题陷阱】陷阱1:湿地的环境效益。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该题目仅仅回答湿地对水库的意义。陷阱2:区域环境特征的分析。由图文材料分析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的最低处,而湿地位于水库的上游。【审题思维
3、图】【核心必备】1.荒漠化的治理措施(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荒漠化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如荒漠化的产生与地表植被稀疏有关,可通过植树造林减轻荒漠化。(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措施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过度使用地下水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放牧轮牧;人口激增控制人口数量等。(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荒漠化问题。如针对荒漠化的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
4、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考场秘技】判断不同地区荒漠化人为因素的技巧 不同的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人为因素有所不同:人为 因素 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 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的植被遭到破坏 过度 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的进程 过度 开垦 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 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
5、生盐渍化 水资 源利 用不 当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古城遗址 上游用水过多,下游因缺水而使绿洲退化、沙化【纠错辨析】荒漠化并不一定是沙漠化 狭义的荒漠化仅指土地沙漠化;而广义的荒漠化包含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多种形式。高考演兵场检验考试力 内蒙古河套灌区某地耕地与盐荒地相间分布,地下水自由流动。当耕地灌水 时,不仅耕地的土壤含盐量发生变化,还引起相邻盐荒地的土壤含盐量变化。耕 地除了农作物生长期灌水外,还在每年10-11月作物收割后进行秋后灌。下图示 意该地6月灌水前后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 13题。1.图中表示耕地灌水后的曲线是()A.
6、B.C.D.2.该地6月灌水后,土壤含盐量()A.耕地上升,盐荒地下降 B.耕地、盐荒地都上升 C.耕地下降,盐荒地上升 D.耕地、盐荒地都下降 3.该地实行秋后灌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土壤蒸发 B.种植越冬作物 C.储水补墒淋盐 D.便于茬地翻耕 1.A 2.C 3.C 第1题,干旱区地表土壤含盐量较大,而灌溉能对表层土壤起到 淋盐作用,从而使地表土壤含盐量降低、土壤下部含盐量相应增大,图示曲线 符合。耕地灌水后,表层盐类物质溶解在水中,盐类物质随着水体向其他区域流 动,从而降低了耕作区表层土壤中的盐类物质含量。第2题,灌水后,耕地因水的 淋盐作用而使土壤含盐量下降。周边盐荒地因地下水位上
7、升,把较深层土壤中的 盐类物质带到表层;6月气温高、蒸发强,最终表层土壤水分蒸发而盐类物质富集,则盐荒地的土壤含盐量上升。第3题,秋后灌一方面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保持 土壤墒情,利于春季的春播;同时也能对耕地表层土壤中的盐分起到淋盐作用,降 低土壤中的含盐量。下图示意某地理观察小组获得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面积、不同植被覆盖情况下,径流量和泥沙量的观测结果。据此回答4、5题。4.由图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功能有()涵养水源 净化水体 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 A.B.C.D.5.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下列采取的措施中,其生态效益最优的是()A.退耕还草 B.退耕还林 C.种植油松 D.开辟梯田 4.C 5.B 第4题,依据图文信息,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面积情况下,混交林地的径流量明显较小,说明混交林地降水的下渗量较大,从而起到了涵养水源的作用,对;混交林地、荒草地和油松幼林地的泥沙量较小,说明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对;从图文信息中看不出植被是否具有净化水体和调节气候的作用,错。选C。第5题,由图可知,混交林地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改变最大;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对径流量的改变不大,对含沙量的改变较大,因而不是最优的措施;坡耕地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改变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