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圈题(生物)新课标II卷题组14免疫调节(一)、考法解法命题特点分析来源:学科网本考点是必考内容,考查形式即有单选题也有非选择题,难度系数在0.4左右,考查难点是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解题方法荟萃简答试题的过程是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基本上属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所以它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并不完全相同。从思维学上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包括概括、联想、回忆、判断和作答五个环节。1、 概括就是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纳、提炼。2、 联想 就是从问题的焦点出发,找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进而确定问题与知识的结合点3、 回忆就是要找出结合点知识的具体内容。4、 判断就是根据有关理论知识对试题中的问题进行判别论断
2、。5、 作答就是使用规范的、科学、简洁的生物学术语及语言叙述问题的答案。(二)、真题剖析【题干】(2014天津)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如图是其发病机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答案】B【解析】(命题意图) 分析题图:图示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机理示意图患者胸腺肌样细胞能分泌物质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能与乙
3、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进而引起重症肌无力。(解题点拨) 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说明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故A选项正确;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可被吞噬细胞清除,故B选项错误;C、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故C选项正确;D、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从而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故D选项正确。(点评)本题以重症肌无力为素材,结合发病机理示意图,考查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
4、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题干】(2014海南)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答案】D【解析】(命题意图) 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
5、、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2、体液免疫是指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解题点拨)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故A选项正确;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故B选项正确;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故C选项正确;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故D选项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防卫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6、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题干】(2011北京)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l,结果如图2。(1)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处理。(2)从图2可知,组与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说明血清中的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3)实验中,组小鼠感染的是,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天。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7、(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填选项前的符号)。来源:学科网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5)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答案】(1)对照(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3)细菌X 前1(4)活化巨噬(5)a、d、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解析】(命题意图) 根据实验的流程与结果可知,该实验是要判断对于细菌X的免疫是T细胞发挥作用还是血
8、清的作用。给A组小鼠注射X,使小鼠产生免疫应答,提取T细胞与血清注射到已注入X细菌的小鼠体内,通过对小鼠脾脏中X细菌的分析,说明是T细胞还是血清所起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只有注射了免疫小鼠T细胞的一组,感染小鼠脾细胞中的细菌X没有数量上的增加,从而说明了活性T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也说明了细菌X是寄生在细胞中的。特异性免疫是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的,因此注射细菌X后获得的免疫只是针对细菌X,小鼠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前都必须先注射细菌X。从实验结果图可知,注射T细胞与血清是在感染的后一天,也将注射细菌X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一天。据此,显然可以知道B组的实验仅是起对照作用的。(解题点拨) (
9、1)图1中B组注射生理盐水是与A组注射细菌X形成对照。(2)组小鼠接触过细菌X,其血清中含有抗体;由图示可以看出,与没有接触过细菌X的组小鼠体内的增长趋势相同,说明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I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没有变化,说明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这是因为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故该细菌寄生在细胞内部。(3)特异性免疫是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的,因此注射细菌X后获得的免疫只是针对细菌X,小鼠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前都必须先注射细菌X。从实验结果图可知,注射T细胞与血清是在感染的后一天,也将注射细菌X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一
10、天。(4)分析图3曲线,活化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最强。(5)因假设是活化T细胞释放了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故实验组选择的材料应是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用其培养由体内没有活化T细胞的B组小鼠分离出来的巨噬细胞,观察其对细菌X的杀伤力。(6)这一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机理。(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在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置、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分析图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三)、高考圈题【题干】某患者去医院就医,医生对其进行检查,若该病人A为艾滋病患
11、者则体内 T 细胞数量较少B浆细胞(效应 B 细胞)数量减少则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C为病毒性感冒则细胞免疫对该病不起作用D头部重伤则其言语功能一定受损【圈题理由】本题考查人体免疫及大脑言语区的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答案】A【解析】艾滋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该病人若为艾滋病患者,则体内T细胞数量较少,A正确;若浆细胞(效应B细胞)数量减少则体液免疫能力下降,B错误;若为病毒性感冒则细胞免疫对该病起作用,C错误;若头部重伤则其言语功能可能受损,D错误。【题干】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此抗体与促甲状腺
12、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甲状腺分泌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患者表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垂体细胞的表面上C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缺陷病D患者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圈题理由】本题考查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患者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A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的表面上,B项错误;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自身免疫病,C项错误;患者血清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甲状腺分泌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
13、量高,会抑制垂体的活动,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所以患者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D项正确。【题干】临床发现注射青霉素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1)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是 (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2)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它与 都有促进产热的作用。(3)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可以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也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实现 调节;多数肾上腺素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 中,实现重复利用。(4)上述事实表明,机体是通过 网
14、络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圈题理由】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答案】(1)特异性 (2)甲状腺激素 (3)(负)反馈 突触小泡(4)神经-体液-免疫(没写“-”的不给分)【解析】(1)过敏性休克是体液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所以属于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2)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机体产热的作用,有协调作用。(3)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小泡内才可以被利用。(4)上述事实表明,机体是
15、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四)、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不属于特异性免疫B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分化为浆细胞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D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进行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所以机体不需要合成其相应的抗体【答案】C【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属于特异性免疫,A项错误;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项错误;每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C项正确;在病毒感染中,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
16、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将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裂解,导致其死亡,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最终由浆细胞合成的抗体来予以彻底消灭,D项错误。来源:Z。xx。k.Com2、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短D物质和物质都是免疫球蛋白,可特异性清除抗原【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效应T细胞,细胞e为记忆细胞,细胞f为浆细胞,细胞g为记忆细胞,则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故
17、A错误;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T细胞)、c(B细胞)、d(效应T细胞)、e(记忆T细胞)、g(记忆B细胞),a(吞噬细胞)和f(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故B错误;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周期变短,故C正确;表示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清除抗原,故D错误。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病毒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B多次接种乙肝疫苗增加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C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和巨噬细胞构成D巨噬细胞和靶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都能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答案】B【解析】HIV病毒主要攻
18、击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A错误。人工主动免疫是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注射抗原性物质(疫苗),使机体免疫系统因受抗原刺激而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人工被动免疫为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免疫细胞因子等制剂,直接注入机体,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B正确。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构成,C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巨噬细胞呈递的抗原MHC复合体,不能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D错误。4、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a引发的重症肌无
19、力属于自身免疫病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a可激活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导致病情加重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答案】B【解析】抗体a引发的重症肌无力因为是抗体将自身的结构当成抗原进行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故A正确。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最终要被吞噬细胞清除,故B错误。由图可知物质a可激活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导致病情加重,故C正确。因为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会结合,所以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故D正确。5、下列哪一种疾病不是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A.过敏性鼻炎 B.系统性红斑狼疮C.糖尿病 D.艾滋病【
20、答案】C【解析】过敏反应是因为过敏原引起的体液免疫过强,故A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候体液免疫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故B正确。糖尿病是因为血糖浓度过高,主要是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的,故C错误。艾滋病是破坏了免疫系统,使免疫功能丧失的疾病,故D正确。智能拓展6、下图是人体内免疫过程示意图,AG表示不同细胞,-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主要通过过程对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B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C细胞C的增殖、分化与细胞B有关D可以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A、B、C、D、E、F、G【答案】D【解析】图示是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吞噬细胞识别、吞噬和处
21、理抗原;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表示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表示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表示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表示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表示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表示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表示细胞免疫;表示体液免疫图中A为吞噬细胞;B表示T细胞;C表示B细胞;D表示记忆细胞;E表示浆细胞;F表示记忆细胞;G表示效应T细胞,在器官移植中,效应T淋巴细胞攻击被移植的器官,造成排异反应,因此移植的器官在受体内主要通过发生排斥反应,A正确;HIV主要攻击T细胞,B正确;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会刺激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正确,D错误。7、下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
22、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 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2)GnRH的化学本质是一种 。图乙中abcd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 调节和 调节机制。(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组别平均年龄吸毒史吸毒量LH(mlu/mL)FSH(mlu/mL)睾丸酮(mlu/mL)吸毒者23岁4年1.4g/d1.452.874.09健康人23岁4.666.66.69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 (请填图中字母)。研究者往某吸毒者体内注射LH
23、和FSH,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注射前相同,则该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 (器官)受损。(4)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研究表明有的环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DNA片段丢失,使得精子出现 (变异类型),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答案】(1)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2)蛋白质(肽类) 分级(分级调节) (负)反馈(3)bcd(bc) 睾丸 (4)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缺失)【解析】(1)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产生的神经递质、体液中的激素、免疫细胞中产生的淋巴因子都可以做为信息分子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由图可知GnRH是
24、由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其化学本质应是多肽。图乙中abc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而d体现了反馈调节。(3)由表可知吸毒者体内的LH和FSH及睾丸酮的含量都减低,说明图乙中的b、c、d过程都会减弱。睾丸酮含量低可能是因为LH和FSH含量低造成的,也可能是睾丸受损造成的,如果注射了LH和FSH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注射前相同,则该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应是睾丸受损。(4)使DNA片段发生断裂和丢失应造成了染色体的缺失,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来源:学#科#网Z#X#X#K8、下图表示人体初次体液免疫过程,请回答:(1)图中细胞甲是_,物质a是_,物质b是_。(2)当同种病毒再次进入人
25、体内,会刺激 细胞快速增值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多的物质b。物质b与体内的病毒特异性结合而成为沉淀后被 细胞清除。(3)胸腺发育不良影响到 细胞的分化成熟。【答案】(1)B细胞 淋巴因子 抗体来源:学科网ZXXK(2)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 (3)T细胞【解析】(1)图中甲细胞是B细胞,物质a是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物质b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2)同种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内,会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抗体与体内的病毒特异性结合而成为沉淀后被吞噬细胞清除掉。(3)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发育不良会影响T细胞的分化成熟。9、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6、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细胞C和细胞D的名称分别为 。(2)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图甲所示调节机制中,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_、激素等三类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 实现信息交流,如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3)图甲中的A器官某区域出现病理损伤后,表现出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可推测该器官受损后,引起 缺乏。(4)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 。(5)人体的排尿是一个复杂的神经调节过程,图乙表示尿意的形成及排尿的调控过程。当膀胱充盈时,人产生尿意。根据反射弧有关知识,
27、用恰当文字和图乙中的符号,写出尿意产生过程。 。据图乙分析,若外伤引起脊髓胸段截断,将可能随时出现 现象,其原因是 。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 反馈调节。【答案】(1)B细胞、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 (2)神经递质、淋巴因子 细胞间的接触 (3)抗利尿激素(4)当记忆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或机体免疫系统受H1N1流感疫苗刺激后,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5)膀胱充盈刺激膀胱壁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排尿 脊髓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的控制 正 【解析】(1)甲图中D细胞能
28、产生抗体所以是浆细胞,初次免疫时,浆细胞只能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所以C是B细胞。(2)甲图中,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息分子有三类:一是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调节中,神经递质能作为信息分子传递兴奋;二是甲状腺激素等信息分子能选择性地作用于靶细胞,调节靶细胞代谢;三是淋巴因子作为信息分子能加强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3)甲图中A器官是下丘脑,B器官是甲状腺;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若下丘脑受损,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4)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在体内会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
29、当记忆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5)在产生尿意的神经调节中,感受器位于膀胱内壁,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乙图中是把兴奋传给脊髓的传入神经,是把兴奋由脊髓传给大脑的传入神经,是把兴奋由大脑传给脊髓的传出神经,和是把兴奋从脊髓传给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所以尿意产生过程是膀胱充盈刺激膀胱壁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人体排尿中枢位于脊髓腰骶段,受大脑皮层控制,若外伤引起脊髓胸段截断,则脊髓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的控制,随时出现排尿现象。正反馈调节能增大或加强起始因素带来的影响,根据题意,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
30、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所以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10、基因疫苗是将编码病原体蛋白的基因插到质粒上,然后将之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其主要机制如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接种基因疫苗后,目的基因指导合成的病原体蛋白,作为 刺激人体产生初次免疫。(2)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的特点是 ,与 (填图中的编号)细胞有关。(3)在初次免疫中,接受的刺激后细胞将作出的反应是 ;细胞的作用是 。(4)细胞的功能或特性包括 。A DNA周期性复制B 核孔数量较多; C 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D 细胞表面有较多突起E 分泌淋巴因子【答案】(1)抗
31、原(2)反映强烈,抗体产生快且浓度更高 (3)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一部分成为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4)B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1)根据体液免疫的过程和抗原的概念可知,接种基因疫苗后,目的基因指导合成的病原体蛋白,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初次免疫。(2)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的特点是反映强烈,抗体产生快且浓度更高,与记忆(填图中的编号)细胞有关。(3)在初次免疫中,接受的刺激后细胞将作出的反应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一部分成为记忆细胞;细胞的作用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4)细胞为浆细胞,它的的功能或特性包括核孔数量较多、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