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七中高2015届高二下期入学测试(历史)命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 审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荀子主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为此他强调如何使人向善A仁 B礼乐 C仁政 D民本【答案】B考点:荀子思想。A项是孔子的思想;CD项是孟子的思想;荀子主张礼法并施,通过教化和规范使人向善,故选B。2、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李恢:“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
2、 B C D【答案】B考点:对宋明理学的评价。根据所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将儒家思想与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求相结合。、都反映了忠君思想,符合儒家的倡导。项曹操“宁愿我对不起天下人,别教天下人负我”、 “贤臣择主而事”不符合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主张。故选B。3、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
3、力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 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关键信息: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A项“否认”的说法错误;由四大发明在欧洲与中国的“生气勃勃”与“停滞在胚胎状态”的反差对比可知,D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C项“西方科学技术”说法错误;B项“保护作用”说法错误。4、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
4、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论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含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反映了近代民主法治精神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直陈“天下为主,君为客”A. B C D【答案】C考点:明清批判思潮。题中提到的西周时期的“封建”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西汉的郡国并行制等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是为“一家”服务,并非为天下苍生考虑,可知理解正确;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可知理解正确;黄宗羲的思想并没有突破传统儒学的范畴,不能与近代民主法治精神完全等同起来,材料没有直接表达“天下为主,君为客
5、”,因此排除。5、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对手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A李鸿章 B郑观应 C康有为 D孙中山【答案】A考点:中体西用。“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这说明,这一阶级未看到西方强盛的根源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李鸿章只看到中国比西方在科技方面的落后,为认识到西方强盛的根原,后三个人则深入到政治制度领域,故此题应选A项。6、有一著名学者指出:“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他另有欧游心影录描述道:“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
6、畏惧之中,好像失去了罗针的海船,迎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是怎生好。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这使得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搞到困惑,中国要沿着这条路再走一遍吗?”你觉得他们最有可能描述的是下列哪一历史时期A. 鸦片战争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新中国建国初期【答案】C考点:新文化运动。解题关键在于对题干材料中“西方文明已经破产”有准确的理解。题干中的中国 文学家感叹“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主要是指西方的民主制度在中国没有实现。结合课本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以后,民主共和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于是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抨击袁世凯专权的新文化运动,这些感慨有可能在新
7、 文化运动时期,故答案为C。 7、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 B C D【答案】A考点:近代中国社会思潮。根据所学第项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王韬等的主张,主张在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第项根据所学,反映了1913年袁世凯尊孔复古的言论;第项从材料“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可以了解到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等思想家积极
8、宣传,材料是1918年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的一句;第项材料主张用科学与人权,使中国摆脱“蒙昧时代”,反映了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据此按先后顺序排列选A项。8、皮科在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答案】A考点:文艺复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
9、位置”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强调人文主义追求解放和自由的精神内涵,B宗教改革强调反对天主教会和教皇权威,C启蒙思想家强调理性,D项明显与材料不符合,故答案选A项。9、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A人身自由 B推翻专制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答案】C考点:康德认为革命“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
10、别的东西”,可见他重视思想方面的自由。故C项符合题意10、欧洲启蒙思想家大都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C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D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答案】B考点:启蒙运动思想主张。启蒙运动是反映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D项排除。C项与题干观点相对立,故不符合题意。AB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然题干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强制工具,显然,A项与题意不符。故B项正确。11、近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创新。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产生的原因是A
11、科学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带来技术创新 B技术工人因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装置C启蒙运动传播的科学知识转变成生产技术 D英国从印度殖民地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引发工业革命的是市场的不断扩大导致要提高产品的效率,所以技术工人因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装置是直接原因,B正确,A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理论没有直接应用于生产;C不是启蒙运动的作用;D明显错误。12、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中国文武制
12、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A B C D【答案】C考点:反映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维新派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反映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思想,但是盲目排外,与题干不符了;反映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因此排除后选C。二、选择题(共52分)13(32分)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在政治领域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秦始皇)昼判狱而夜理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 “在于它把权力给所有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材料二:年代事件1215年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王在法下”原则。1258年亨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1327年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开创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材料三: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
14、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摘自1787年宪法材料四: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
15、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五: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2012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各民主党派时,称“窑洞对话”对中国共产党仍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摘自凤凰博报(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秦朝政
16、治制度的基本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进步之处。(8分)(4)依据材料三、四,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3分)(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建设层面概括建国初期中共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3分)习近平重提“窑洞对话”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君主专制(皇权至上)(4分)造成差异的原因:(每一角度从两方
17、面阐述2分,共8分)地理环境: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政治基础:小国寡民的城邦与大一统帝国;经济基础:工商业与农业;思想文化因素:公民追求平等,重视参政和民主的价值观与法家集权思想;(2)特点:王权受到一定的限制(或“王在法下”);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4分)(3)规定联邦制,既加强中央集权,又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规定三权分立制,有效防止专制与独裁;规定选举制,体现一定的民主性。(8分,制度给4分,进步性给4分,任答两点,必须要有“三权分立”那一点。)(4)答案一:模仿。(1分)理由是临时约法模仿了美国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共和政体(任意一点理由2分)。答案二:超越。(1分)美国宪法打上了
18、种族歧视烙印,而临时约法提出民族平等(说明: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5)措施: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召开一届人大,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每点1分,共3分)说明:中共与民主党派的真挚情谊:中共的忧患意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的坚强决心。(言之有理即可,2分) 考点:(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二者不同的原因要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地理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一“1215年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132
19、7年议会通过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1343年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即可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3)此问规定了解答的角度: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进步之处。材料二提供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模式,同时规定了选举制等,这在当时都是制度创新的表现。(4)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应该是模仿。因为“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等都学习了美国的选举制和三权分立制。(5)分析材料四,首先要知道这个“历史周期律”指历史上每个王朝都是从兴旺到灭
20、亡。而材料显示找到的新路是加强民主建设,联系史实阐述具体措施,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的制定与实行。14、(20分)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今天的全球化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日益加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
21、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2049年,相信中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说明理由。(4分)(3)在材料二中的全球化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4分),列举史实说明19
22、世纪中期的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冲击。(8分)【答案】(1)科技因素: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思想因素: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兴起。(4分)(答“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不给分)(2)历史依据: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大陆为代表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4分)(3)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两点4分)中国的应对: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抵抗侵略,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8分)考点:第(1)问要注意时间,然后从科技、思想领域寻找典型事例作答,科技上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和思想上的启蒙运动都是推动了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发展。(2)考虑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世界认知的范围进一步的扩大。(3)分析工业革命的推动及对中国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获得了领先于东方的优势,加速了扩张的步伐。在列强的侵略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同时,由于列强侵略的影响,中国农民阶级也掀起了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共4页,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