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响水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教案:8 兰亭集序.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866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响水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教案:8 兰亭集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教案:8 兰亭集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教案:8 兰亭集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教案:8 兰亭集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教案:8 兰亭集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教案:8 兰亭集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教案:8 兰亭集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教案:8 兰亭集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语文教案:8 兰亭集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兰亭集序教案主备人:董 臻 审核人:朱其清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相关文言文知识点。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3、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教学方式:诵读、引导启发;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展示目标,导入新课东晋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一群文人雅客正在在山间别苑吟诗作赋。其中有一人忽忽悠悠站起身子,借着几分醉意,自告奋

2、勇地要求为众人的诗集作序。在众人热烈簇拥下,只见他拿起鼠须笔,饱沾浓墨,在蚕丝纸上畅意挥毫,人群中不时传来啧啧的赞叹声。待到作品出炉,此人便把毛笔一撇一掷,瘫坐在旁边的一个藤椅上,打起呼噜来了。第二日酒醒,他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再次书写,却发觉都不如第一篇来的好,不禁长叹。这是又是一个神来之笔的传说,当然,如果当事人没有扎实的文学祭奠也是无法醉中写佳作的。这个稀里糊涂写序的人,就是王羲之,那卷无意之作,就是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二、小组交流,讨论释疑1、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世称“王右军” 。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

3、家。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的作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2、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分自序和他序。 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兰亭集序 。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3、兰亭是怎么来的?兰亭:是东晋时期会gu稽j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

4、名胜。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 , 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4、兰亭集序又怎么来的?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 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

5、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为“天下第一行书”。 5、字词强化:癸(u)丑 会稽(kui j) 修 禊 (x) 湍(tun)流流觞(shn) 管 弦(xin) 悟(w) 言 万 殊(sh)嗟(ji) 悼 彭殇(shn) 形 骸(hi) 感慨系(x)之游目骋(chn)怀 三、展示成果,探究应用第一段的内容展示内容展示组点评翻译组开头 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畅叙幽情是日也信可乐也四、展示成果,探究应用。第二课时一、展示目标,导入本节课内容翻译下列句子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

6、作。二、小组交流,讨论释疑1、全班齐读,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读后纠正个别字音)2、快速浏览全文,试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眼。(乐痛悲)三、展示成果,探究应用也就是说,作者的情感是有一个起伏的变化过程,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大师心起波澜呢?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他为什么会觉得快乐?(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解决部分字词问题)。1、自读第一段,思考: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美景)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里的景色呢?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气好,风景好,难道心情就一定会好吗?如果宋江带领梁山好汉跑到兰亭对王羲之说

7、:“小王啊,我们一起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吧。”那样王羲之的心情还好吗?当然不好。所以什么也是很重要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才有了共同话题,气氛很好,所以开心。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乐事)# “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当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大家喝喝酒,吟吟诗,当真是不亦乐乎!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为之作序,这就是这篇兰亭集序的由来。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赏心)王实甫的西

8、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在这里,四中美好的事物都具备了,难怪作者会如此开心。 2、分享作者快乐的心境女生齐读第一段。 3、常言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作者的这种快乐并没有持续很久,不一会儿,他的精神就突然跌到低谷。针对这个起伏,60年代中期、郭沫若先生曾发起一场关于兰亭真伪问题大讨论。他认为字体、文本都不是王氏原貌,理由之一是文章前面写极乐,突然转为悲痛,悲得太没道理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先叫学生翻译,问:你认为这句话是在讲什么呢?)如: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真是短暂啊,一抬头,一低头,这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这是悲。古人也有很多描写人生短暂的句子

9、,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这里写的是尽管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宁静与躁动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当大家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到快乐自足,但一味的享受而忽视时间的存在,却没发现时间的流逝是如此的迅捷,等你反应过来时,也许早已经是两鬓斑白的老朽之人了。这也是悲。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欢喜变成厌倦,人事变迁,物是人非,又不得不感慨这个世界的变化。这还是悲。4)“向之所欣,俯仰之

10、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有哪些值得高兴的事?比如文章开头就说了,天时、地利、人和,心情无比畅快。但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之前的四大乐事,转瞬之间,就成为过眼烟云,时间的流逝始终让人觉得不痛快。5)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况且,人生的长短随造化而定,最终必将走向消亡。作者认为死和生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可是这种大事我们却做不得半点主,真是既无奈,又无助,怎不叫人痛苦?6)“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每每看到前人写的关于生和死的文章,作者便没来由地觉得前人的观点、看法和自己相差无几,都把死和生看成是一件大事来对待。7)“固知一死

11、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所以作者说,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看成是一样的,这种观点是十分荒谬的,没有根据的。后人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过去一样,把是非得失看得明明白白。反之,当我们自我观照,自我审视的时候,往往无法判断自己的这种生存状态究竟好还是不好。“凡中国文学最高作品,即是其作者之一部生活史,亦可谓是一部作者之心灵史。此即作者之最高人生艺术。” 钱穆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文化作品的同时,也应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时候的人是怎么活着的?引入资料: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当时的统治非常严酷,而且朝代更替频繁,朝不保夕。对生命常常有恐惧之感。而且因为朝代更迭,礼

12、乐崩坏,文人们常常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是谓“一死生”“齐彭殇”。 (PPT)他们崇尚老庄,老庄思想是怎么样的?老子,提倡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我乐我的,你哭你的,谁也管不着谁。庄子,逍遥油,我忽而上天,我忽而入地,哪管人间苦乐与悲喜,只要自己觉得逍遥自在就可以了。这是一中十分虚无的人生观。这和悲又有什么联系呢?当时文人的生活太消极、太虚无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举例:时人评价毛泽东)时人无法体察

13、自我,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这也是一大悲!8)“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里交代了写作目的,想着后世的读者能和他有相同的情致,类似的感伤。 四、师生点评,总结升华: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大部分同学都不认同郭沫若的看法,同学们认为作者的痛是正常的,是有理有据的。作者或感慨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或悲叹人生无常,死生大事,不得变更,乃至时人活在“当局者迷”的状态之中,因此觉得十分悲痛。而这个痛与极乐的连贯性与合理性,同学们在课后仍可以继续探讨。(看来同学都很厉害,都能和大师级叫板,争一日之长短) 4、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一直在死生

14、这件事上纠缠不清。他写人生无常、生命短暂,写“当局者迷”,批判了当时消极无为、一死生、齐彭殇的人生观。反而言之,作者提倡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它的反面应该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明:作者批判了时人的人生虚化的思想,认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视之。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当积极用世,“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五、清理过关,当堂检测1、我们已经知道王羲之的观点是人生在世,当积极入世,实现抱负。你们怎么看?(机动环节)2、总结: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既而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

15、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然后由己悲人,批判了时人的虚无、消极,沟通古今,水到渠成。果然是一篇难得的大作。板书:一篇奇文传世: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两种人生态度:一死生齐彭觞 死生亦大矣三种不同心境:乐-痛-悲四种表达方式:叙事 写景 抒情 议论3、让我们再次朗诵全文,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情感。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2、趣舍万殊 “趣”通“取”,趋向 取向 (二)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3、名词作动

16、词映带左右 环绕 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5、动词的使动用法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三)古今异义: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古义:全、都。今义:有盐味)2:列坐其次 (古义:水边。今义:居于次一等的)3: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自然界。今义:种类)4: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5:所以游目骋怀 古:用来。今:连词,表因果关系6、茂林修竹 古:长;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7、曾不知老之将至 古:竟; 今:无此义8、 向之所欣 古:过去; 今:常用义为方向9、 终期于尽 古:

17、至,及 今:无此义10、 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 今:常用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于+宾语 也叫状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定语后置:1、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2、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省略句: 省主语:(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省介词宾词: 引(之)以为流觞曲水省介词“于”:映带(于)左右 悟言(于)一室之内出自本文的成语: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 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