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高考与模拟A组高考题组一、(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自戒 郑思肖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
2、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分:本分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3下列各句对
3、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译文:_(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译文:_(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分)译文:_5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足下昔以单车
4、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 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二、(2011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虞集延祐五年,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
5、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
6、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注某:我。甃结:砖块建筑。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徙倚:来回走动。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旧人:有资历的老臣。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舟次彭泽次:排列B芜秽充斥 秽:杂草
7、C乃相与怃然而去 怃:失意D起佐郡 起:起任7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登者忘其险焉日就圮毁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必能有为无疑矣A BC D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孤山山腰有个旧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露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D文章借修一柱峰亭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分
8、)译文:_(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3分)译文:_B组模拟题组(2013陕西交大附中三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
9、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其荐拔士
10、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节选自后汉书郭林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B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辟:征召C后遭母忧,有至孝称 忧:疾病D弟子以千数 数:计数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3分)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太早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让他在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学识渊博,名动京师。
11、B郭太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戴在头上,当时人们也学着他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到这种地步。C隐居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后来陈蕃、窦武遇害,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D郭林宗死,志同道合的人为他建墓碑,蔡邕写祭文,蔡表示郭林宗品行高尚,文章没有夸大其辞。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4分)译文:_(2)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4分)译文:_(二)专题过关检测(一)句式练习1下面句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
12、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2从句式看,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甚矣,汝之不惠多于南亩之农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梁,吾仇也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其势弱于秦痛哉斯言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A/B/C/D/3下面句式,两两相同的是_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而齐人勿附于秦4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拘于
13、时,学于余()师不必贤于弟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管仲束缚,自鲁之齐。译文:_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译文:_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译文:_(2)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
14、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盍去诸?译文:_是非若所知也。译文:_不病于无鸡乎?译文:_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译文:_(3)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乌在其为明也?译文:_是好苦我。译文:_泰然谓美莫己若。译文:_(二)词类活用1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
15、类别。A名词作动词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名词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而耻学于师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3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几句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也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5以下句子中不含意动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B客之美我者
16、,欲有求于我也C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6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安居乐业_(2)华而不实_(3)蚕食鲸吞_(4)好高骛远_(5)抱残守缺_(6)抱头鼠窜_(7)草菅人命_(8)标新立异_(9)车载斗量_(10)扶老携幼_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 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楚田仲以侠闻,喜剑
17、,父事朱家,自以为行弗及。(选自史记游侠列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朱家用侠闻用:因为B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活:生存C其余庸人不可胜言 胜:尽D然终不伐其能 伐:夸耀(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歆其德 歆:欣喜,自我欣赏B振人不赡 振:通“赈”,救济C专趋人之急 趋:奔赴D自以为行弗及 行:行走速度(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父事朱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A与相同,与相同B与不相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不相同D与不相同,与不相同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8、文后题目。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选自战国策,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合从 合从:即
19、“合纵”B仆欲将临武君 将:任命为将军C臣少之时好射 好:喜欢D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下:下面的,下方的(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孽也 孽:伤痛,这里指大雁受伤B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 息:痊愈C故疮陨也 陨:落下D今临武君尝为秦孽 孽:生病的答案:文言文阅读(三)(一)高考与模拟A组高考题组1C“劫”应为“强夺”之意。2DA项介词,表被动,“被”。B项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项介词,“用”。D项语气副词,“应当”;代词,指代前文所说的“知行德能”四类人。3DD项中“并劝谏他人”错,从文章标题及选文最后一句话可知,本文主旨乃在“自戒”。4解析:
20、(1)“行”“动”的理解很关键,要翻译准确;“法度”放在副词“皆”后,此处应活用为动词,译为“符合法度”。(2)“虽”译为“即使”,“以为”可译为“认为”,“与”译为“送给”“赠给”,“妄谋”译为“用不正当手段谋取”。其中“犹”与“况”相对应,翻译时要注意这种对应关系,译为“尚且”、“何况”,语气贯通。(3)“若”,代词,译为“这样的”;“损”译为“损害”,“益”与之对应,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使获益”,意译为“对我有好处”。答案:(1)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2)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3)得到这样的人并与
21、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参考译文有品行(的人),(即使)很贫贱也可以去与他结交;没有品行(的人),即使大富大贵也不要去亲近他。为什么呢?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不会有丝毫超出法理,违背本分的行为,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他们)讲究忠孝仁义,与家人和睦,对同乡和蔼,不把灾祸留给他人,以后也绝对不会有灾祸。没有品行的人,诡诈奸伪,(对人)凶暴忌恨,这些都充塞于他的胸间;他一心所想到的,都触犯到了法理,贪婪的口水挂满嘴边,吞并据有的心思很嚣张,一旦他有了时机,便会凭借权势强行夺
22、取;(他们)即使死了,(对身后之事)也有所谋划,残余的恶行还是会毒害于人,必定难以善终。普通人有品行,就能保全自身,守住家业,保护子孙,(死后)遗留下来的善行也会被民间流传;公卿大臣没有品行,也会使自身灭亡,使家道没落,使国家败亡,丢失天下,遗臭万年,被后世人耻笑。不妨为此作一个判断:没有品行的卿相,尚不如有品行的普通人。得到这样的人(有行之匹夫)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但是如果有这样的人在我这里,他却拒绝我,又怎么能够得到这样的人和他交往呢?与其担心他人拒绝我,不如把那些被他人拒绝我的理由反过来被我自身拒绝,大概就可以(结交到那样的人)了。随意地用话语来议论他人,就接近于小
23、人了;能够自己反省自身,就不失为一个君子了。我终其一生都应当履行这句话啊!我年少无知,只希望沿着我父亲所走过的路行走,小心谨慎的样子唯恐有所违背,有辱父母。希望能坚定地走入正道,希望最终能成为君子,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作为对自己的告诫。5BB项,正确断句应为“/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仔细观察B项可以发现,后面四句应为两两对应的整句,“一奋其气”对应“退而让颇”,是对蔺相如事迹的概括;“威信敌国”对应“名重太山”,是对其事迹意义的揭示。由此,可以判断出B项断句有误。附D项的参考译文谋划这些不是我力所能及的,(如果)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和
24、老百姓一起守护它,如果老百姓宁可牺牲生命也不离开,那么这就行得通了。孟子孟子见滕文公6A次:止,停留。7D指按照天子旨意召集吴幼清先生,与“新修一柱峰亭”无关;指旧亭完好结实,使登者忘其危险,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直接关系;指作者深信李维肃将大有作为,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直接关系。8B据第三段“非彭泽所治境也”及其上下文可知,“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不正确。9解析:(1)新:活用为动词,新修,新建。更题:改题,重新题名。(2)观:体察。命亭:给新亭命名。少:约略,略微。答案:(1)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
25、他的为人。参考译文元仁宗延祐五年,我按照圣明天子的旨意,到临川召集吴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船停留在彭泽。第二天,我们登上小孤山,看到了它雄伟奇特险峻的壮景,感慨深长,触动心意。想起那些性情旷达逍遥于山水名胜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当他们登上小孤山时,都会觉得心胸开阔,乐于那眼界高明、目光远大的境界,而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以前有个亭子坐落在半山上,人们(登山到了亭中,)完全可以将百川收纳于脚下,从这一角放眼广大的世界,坦然安详地坐下来享受,用来度过一整天。石级盘旋而上,用砖石砌成,坚实而细密,栏杆扶手完好结实,使登山人忘了其中的危险。这是以前宋朝江州守臣厉文翁修
26、筑的,距今有六十二年了。看守此亭的人存心不诚,不能尽责,亭子一天天倒塌毁坏。每登一级,都要停下脚步站稳,生怕它倒塌倾覆。到达牧羊亭,曾有人在亭子周围放羊,弄得杂草丛生,竟使人无法举步走动。当时彭泽县令也在场,他也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他振足精神,表示要铲除荒秽,把亭子建好。询问了守护的人,回答说:“这里不是彭泽县管辖的地方。”于是我们一起失望地离开了。第二天,路过安庆,安庆府判李维肃是我的老朋友,于是我把昨天有关亭子的事告诉了他。他说:“这是我们管辖的地方。我为你新建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所谓一柱,将来凭借它卓然独立,不偏侧哪边,也不倚傍什么,各种打击破坏势力,从四面八方交替而至,
27、最终也不因之而动摇。即使是有排斥上天、浇灌太阳的气势,即使是天下最骄横强悍的力量,都将倒下驯服顺从,在一柱亭下听从它的命令而离开。不是这个山峰,谁可以抵挡上述强大的势力!新建的一柱峰亭高峻特立的模样我已经想象出来了,你应当为我把这事写下来。”李维肃是真定人,在朝廷为官数十年了,历任郎官(中央政府各部的下属官员),被称为有资历的老臣,他文雅有才能,以正直有骨气自持,很是为迎合世俗风气的人们所嫌恶。时间长了,被起用佐助郡守,有的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他认为不值得与他们计较。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况且这么微小的一个亭子,对于郡里的政绩
28、没有多大影响。他到郡里还不到十天,一旦知道此事应当做,就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由此推想即可知道他将大有作为,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我对此)确信不疑。B组模拟题组1C忧,居丧,指母亲的丧事。2BA项的第二句体现了郭太的耿直而不为仕途,而不是“鉴品士人”。C项的第二句是涿郡卢植对郭太的敬重之语,而不是“鉴品士人”。D项的第一句是说郭太免遭陷害后,回家教授弟子,不是体现他的“好学善友”。3AA项的后半句“名动京师”还因为河南尹李膺与郭林宗交好。4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理解翻译能力。做此题讲究字字落实,翻译时注意(1)题的“得”“友”,(2)题的“人伦”“危”“而”等实、虚词的含义。注意句意占一分。答
29、案:(1)天子不能够以他为臣(把他作为臣子),诸侯不能够以他为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他情况了。(2)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参考译文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家世贫贱。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三年毕业,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游于洛阳,第一次见河南尹李膺,李膺大加赞赏,于是结为好朋友,名震京师。后来回到故乡,士大夫诸儒生送到河边,有几千辆车子。郭林宗只与李膺同船过河,送行的众宾客望见他俩,如神仙一般。司徒黄琼征召,太常赵典举有道。有人劝郭林
30、宗出去为官的,林宗回答说:“我晚上观看天象,白天考察社会人事,天命要废弃的,是不可支持的。”于是,他都没有答应。天赋有知人之明,喜欢奖励教育读书人。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奇伟,宽衣大带,周游郡国。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当时人也学着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大都是这样。有人问汝南范滂说:“郭林宗是怎样一个人呢?”范滂说:“隐居像介子推一样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像柳下惠一样,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天子不得以他为臣,诸侯不得以他为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他情况了。”后来母亲去世,有至孝的名声。郭林宗虽然善于鉴识人物,品评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谈论,所以宦官专政也不能伤害他。党祸
31、兴起,知名之士大多遭其害,只有郭林宗和汝南袁闳得以幸免。于是闭门教授,学生以千计。建宁元年(168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害死,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因叹声说:“人死了,国家也危险了。乌鸦不知落在哪个人家的屋上啊。”(是说王业不知当何所归)第二年春,在家去世,终年四十二。四方之士一千多人来送葬。志同道合的人于是共刻石立碑,蔡邕作碑文,作成之后,对涿郡卢植说:“我作的碑铭很多啊!都有些感到惭愧,只有郭有道碑无愧色呢。”郭林宗所举荐选拔的官员,都如他所鉴定的。后来有些好事的人,便对他的事添枝加叶,所以多了一些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稽的言辞,有点像卜相之书了。如今记下他那些显著而有事实依据的
32、事,写在篇尾。(二)专题过关检测(一)1DD宾语前置句,“何后之有”即“有何后”。A、B、C均为介词短语后置句。2A句为主谓倒装句;句为介词短语后置句;句为被动句,其中句为动词本身表被动;句为判断句;句为宾语前置句。3答案:A、C同为被动句;B、D同为介词短语后置句。4答案:ACBDDE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E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5答案:(1)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送到齐国。如果侥幸到了齐国不被处死反被重用,你将用什么报答我?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将任用有道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价功劳(按劳行赏),我用什么来报答你呢?(2)为什么不扔掉(赶走)这只猫呢?这不是你所了解的
33、。我不担心没有鸡吗?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什么要扔掉(赶走)这只猫呢?(3)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这(镜子)使我好痛苦(难受)。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像自己漂亮的了)。(二)1答案:师,A师,B前一个“圣、愚”,C耻,B羞,B2DA名词;名词作动词。B.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C.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D.均为形容词作名词。3BB项为名词作动词,其余为名词作状语。4AA项为形容词作动词,其余为形容词作名词。5DD项“王”是使动用法。6答案:(1)安、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2)华、实:名词作动词,开花、结果(3)
34、蚕、鲸:名词作状语,像蚕虫、鲸鱼一样(4)高、远:形容词作名词,高处、远处(5)残、缺:形容词作名词,残破的东西(6)鼠:名词作状语,像老鼠一样(7)草:名词作状语,像割草一样(8)新、异:形容词作名词,新的东西、奇异的东西(9)车、斗:名词作状语,用车装、用斗量(10)老、幼: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幼小的人7解析:(1)B项,活:使活下来。(2)D项,行:品行,德行。(3)与中的加点词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脱”为使得以解脱,“弱”为使变弱;与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用作状语,“父”为像对待父亲一样,“目”为用眼睛。答案:(1)B(2)D(3)A参考译文鲁国的朱家与高祖是同一时代的人,鲁国人都用儒
35、学教化百姓,而朱家却因为是侠客而闻名。(朱家)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其余(被救的)普通人说也说不完。但(他)始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赏对别人的恩德,对那些曾经给予过施舍的人,(他)唯恐再见到他们。(他)救济生活不富足的人,首先从贫贱的开始。(他)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衣服破得连完整的花纹都没有,每顿饭只吃一样菜,乘坐的不过是个小牛拉的车子。(他)一心奔赴别人的危难,比办自己的私事还着急。(他)已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厄运,待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身不肯与季布相见。从函谷关往东,(人们)莫不伸长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楚地的田仲因为是侠客而闻名,(他)喜欢剑术,像
36、服侍父亲那样对待朱家,认为自己的品行赶不上朱家。8解析:(1)D项,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落下。(2)D项,孽:形容词用作动词,打败。答案:(1)D(2)D参考译文(战国时期,齐、楚、韩、赵、燕、魏等诸侯国)以合纵政策来对抗秦国。赵国派遣使臣魏加去见楚国的春申君,魏加说:“您安排了带领军队的大将吗?”春申君说:“是的。我想任命临武君为将领。”魏加说: “我年少时喜欢射箭,我想用射箭打个比方,可以吗?”春申君说:“可以。”魏加说:“有一天,(擅长射箭的)更羸和魏王站在高台下,抬头看见天上的飞鸟。更羸便对魏王说:我可以替大王只拉弓不放箭就让天上的飞鸟落下来。魏王说:射技可以达到如此高超吗?更羸说:可以的。过了不久,有一只雁从东方飞来,更羸把弓拉满再放掉,便使这只雁应声掉落地上。魏王说:只是虚射怎么会把雁射下来呢?更羸说:因为这只雁受伤了。魏王说:你怎么知道呢?更羸说:这只雁飞得很慢而且叫声悲切。飞得缓慢是因为它的旧伤在痛,叫声悲切是因为它久久跟不上雁群。身上旧伤未痊愈又心存惊惧,一听到弓弦的声音就惊惶地向上高飞,因此造成旧伤复发,它也就掉落了下来。现在的临武君曾被秦军打败过(就像这只雁一样,心中的阴影难去除),(他)不可以成为对抗秦军的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