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检测36中国地理分区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我国某年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12题。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解析: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总量、GDP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答案:C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解析:由图可知,北方区人口总量、耕地面积、GDP比重均高,但水资源缺乏,西南区人口总量、耕地面积、GDP比重均低,但水资源总量丰富,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答案:B下面为“我国某地植被、土
2、壤、基岩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3由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该地区()A冬季降水偏多B图示剖面为夏季风的迎风坡C最冷月气温低于0D地表水短缺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山体基带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壤,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年降水量大于800 mm,降水集中于夏季。根据平原地区为水田,可知地表水丰富。该地夏季风为东南风,图示剖面为东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答案:B4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中M地适合种植()A椰子 B茶树C可可 D咖啡解析:地表土为红壤的丘陵地区适合种植耐酸性的茶树。答案:B读下图,完成56题。5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A
3、气温日较差小,年际变化小B气温日较差大,年际变化大C气温日较差小,年际变化大D气温日较差大,年际变化小解析:根据经纬度、河流、湖泊等地理信息可以判断出图示范围属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高,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较大;由于地势高,导致气温年际变化较小。答案:D6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B受地势的影响大,夏季温度高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D地势平坦、沙漠广布解析: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由于该地区冬季风受到祁连山的阻挡,受寒潮影响程度很小;受地势因素影响,夏季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地表
4、植被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沙漠面积小。答案:A(2015成都外国语学校12月考)下图是我国城市(单位:个)空间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78题。7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在()A3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B30N40N和105E120E的地区C20N40N和110E120E的地区D20N40N和105E125E的地区解析:结合图例根据坐标判断即可。横坐标代表经度,自西向东度数增加,为东经;纵坐标代表纬度,自南向北度数增加,为北纬。答案:C8导致图中P处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交通 B土壤、矿产C地形、矿产 D地形、交通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P处位于塔里木盆地,
5、城市在地势相对平缓的绿洲沿交通干线呈带状分布。答案:D(2015瑞金三中上学期第一次考试)下表为截至2010年底我国四省区部分运输方式线路长度表(单位:千米)。读表,回答910题。地区铁路营运里程内河航道里程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422.42 22611 9747752 473.42 877209 2312 630531.5060 81005 785.05 098151 9451 3579.四个省区分别为()A西藏云南上海黑龙江B西藏黑龙江上海云南C上海黑龙江西藏云南D上海云南西藏黑龙江解析:四省区中,上海经济最为发达,交通发展最快,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比值最高,应对应;西藏经济最落后,没有内河
6、航运和高速公路,应对应;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重工业基地,铁路建设时期长,营运里程长,应对应。组合得答案D。答案:D10对省区河流通航条件分析正确的是()A水网密布,通航条件好B冬季结冰,通航条件差C区域面积广,通航条件好D地形崎岖,通航条件差解析:云南省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通航条件差。答案:D读中国四个省(市)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比较表,完成1112题。项目地区粮食产量(百万吨)人均粮食(吨/人)人均耕地(公顷/人)水稻小麦玉米甲40.2150.80.18乙1872.50.50.06丙3.523130.50.08丁130.10.70.20.04全国0.40.0311
7、.与表中甲、乙、丙对应的省(市)分别是()A江苏、山东、广东 B北京、吉林、江苏C吉林、江苏、山东 D广东、北京、吉林解析:读表格,甲省人均粮食、人均耕地较高,说明地广人稀,应在东北地区;粮食中玉米产量最高,是我国的吉林省。乙省水稻产量最高,人均粮食、耕地较少,应位于我国江淮地区,可能是江苏省。丙省小麦产量最高,玉米产量较高,应位于北方暖温带地区,对应省是山东省。答案:C12与全国相比,丁地区的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A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 B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C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D人口增长较快解析:读表格,丁地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粮食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
8、能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大,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小、产量低,A对、B错。表中数据不能显示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长情况,C、D错。答案:A二、综合题(共52分)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材料一:如图。材料二:硅化木又称“石树”。我国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燕山白河两岸,产于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火山盆地中,是目前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原地埋藏、原地产出、原地展示的硅化木群。(1)阴山和燕山是中国北方两条重要东西延伸山脉,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其都是南北的重要界线。阴山和燕山南北农业活动的差异和成因是什么?(2)简述燕山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硅化木群景观的形成过程。(3)在我国东部,和燕山主体
9、走向最类似的是南岭,但南岭自然环境南北差异并不明显,试举例说明。解析:第(1)题,阴山和燕山是我国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分界线。但阴山南部的农耕文化,除受山地影响,水热条件较优越外,引黄灌溉尤为重要。第(2)题,化石形成和出露一般有一个“生物埋藏生物石化地壳上升侵蚀搬运化石出露”的过程。第(3)题,自然环境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进行对比。答案:(1)阴山和燕山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阴山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尤其是还有黄河水灌溉之利,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燕山以南的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水
10、热条件优越,适宜发展种植业。(2)1.4亿年前,由于火山喷发和地层断裂活动,燕山高大乔木植物被埋于地下,经过漫长的石化作用,树木形成硅化木;又经过地层抬升等地壳运动,覆盖在这些硅化木上部的岩层被侵蚀搬运掉,这些木化石出露地面形成硅化木景观。(3)南岭南北自然景观类似,南北差异较小:如,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都是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自然植被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列出合理的3方面即可)14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各题。(26分)材料一: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图乙为青海省2001年至2009年三大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图。图丙为青海省2001年至2009年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图。材
11、料二:C湖中的湟鱼是我国唯一高寒咸水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湟鱼开始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产卵。近年来由于该流域地区人类活动,加上气候变化,入湖河水大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湟鱼资源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1)比较说明A、B两地农业发展限制性自然条件的差异。(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C湖湟鱼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3)分析青海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偏高的原因,并简述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就业状况的影响。解析:(1)A位于河西走廊,气候干旱;B位于湟水谷地,属于青藏高原地区。(2)一般此类题要先对整体性原理表述,然后具体分析。材料中提示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导致水量减
12、少是湟鱼数量减少的原因。(3)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的地区一般经济落后,此类地区二、三产业不能充分解决就业,同时第一产业机械化程度低,需要大量劳动力。二、三产业结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结合图中信息回答即可。答案:(1)A地:水分不足;A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地:热量不足;B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2)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多年过度捕捞,鱼类数量减少;受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河流水量不足,湟鱼无法顺利洄游产卵;水量减少,盐度不断上升,鱼类生存环境变差。(3)原因: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经济落后,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就业岗位有限。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较快,但是对就业影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变化较小,但是对就业带动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