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考纲内容考核要求备考指南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1.高频考点依然不会回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2围绕热点“经济体制改革”,可能要关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知识点。3周年热点:三大改造完成65周年,中共八大召开65周年中共八大的召开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体制的过程和意义d第19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1路线方针: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2执行纲领“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2)改造形式农业改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改造: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
3、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全行业公私合营。“一五”计划完成完成工业化:“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但是“一五”计划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1中共八大的召开(b)(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2)中共八大(1956年9月)的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尽快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意义:体现了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
4、初步成果。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1)原因人们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2)开展: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3)影响:“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境遭破坏。(4)启示:一切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3“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1)“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
5、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文化大革命”的成就“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而“文化大革命”时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对“左”倾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就。 探究点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史料研读】史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文选探究:(1)史料一反映出什么问题
6、?提示中国的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史料二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探究:(2)史料二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提示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1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2)经济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非社
7、会主义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3)社会主要矛盾: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4)政治制度: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这一过渡时期的结束。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2)两大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同时并举。(3)三项成
8、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单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4)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共和国宪法。探究点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成功与失误【史料研读】史料一有可能高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发展的正常比例要随时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探究:(1)概括史料一中中共八大的主要经济主张。提示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和“左”倾冒险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和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史料二
9、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1955年底出现的冒进,1956年开始的反冒进,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和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大往事纵横历史解密档案探究:(2)19551956年的冒进与反冒进之争的焦点是什么?1958年的“反反冒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提示焦点: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速度问题。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问题:社会主义
10、实践刚起步,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在建设道路上存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等问题。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失误的原因(1)1956年至197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包括: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中共八大正确方针的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整风运动,积极听取党内外人士的批评和建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国民经济。党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抵制“左”倾错误,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的主要原因。(2)当时的社会主义处于探索时期,失误和挫折是难免的。“大跃
11、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严重受挫。经济上的失误主要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产生了不良影响;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致使“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文化大革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当然也由于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盲目冒进。 1(20174月浙江选考,T14)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A建立
12、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新中国实行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在和平的条件下,完成生产资料的“逐步的和平转变”,故D项符合题意;A、B项是关于发展生产力的,C项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内容,故排除。2(2015浙江选考)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大跃进”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选A。由材料中“公私合营”等信息,可判断是
13、三大改造,此时期处于“一五”计划时期。3(2015浙江学考)一位北大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我们到了长沙。一切都在为钢而战。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这主要反映的历史事件应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解析:选C。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经济领域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出现全民大炼钢铁的现象,材料反映的就是“大跃进”运动。1观察漫画敬祝进步,它主要反映了()A经济建设中的“浮夸风”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人们高涨的建设热情D三大改造基本结束解析:选
14、C。本题考查19531954年经济建设状况。“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材料中只提到1953年和1954年两个年份,因此B、D两项表述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浮夸风”,排除A项。以漫画信息及自行车到摩托车的转变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故C项正确。2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表(%)年份所有制经济1952年1956年全民所有制经济19.132.2集体所有制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营和个体经济78.77.1上表中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展C人民公社
15、化运动兴起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解析:选A。根据题干图表显示的时间,即19521956年,可知这一时期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可知,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经济成分在1956年所占比重较大,私营和个体经济的比重由1952年的78.7%下降到1956年的7.1%,表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起来。故A项正确。3“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这一重要论断出自()A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B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解析:选B。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于社会
16、主义改造完成时期召开,当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阶级矛盾基本消除,所以发展生产力是主要任务,故B项正确。4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答案:D5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解析:选D。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示以及抓住“1952
17、1960年”的时间信息。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时间段。A项“始终”说法不符合图示信息;“三大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B项“均高于”说法不符合图示信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工业产值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农业产值并未得到大幅提高,其产值呈下降趋势,故C项说法不符合图示信息;1958年开始“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使工农业产值呈现背离状态,D项符合图示信息,故选D项。6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遭到最严重的挫折和破坏是在()A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大跃进”运动时期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解析:选D。十年“
18、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陷入瘫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破坏,故选D项。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材料二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
19、业发展纲要。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2)材料二中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答案:(1)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成就尤为突出。(2)没有。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左”倾错误的扩大;农业生产并没得到实际重视;自然灾害严重;中苏关系恶化。一、选择题1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二者都()A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B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影响C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D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
20、合中国国情解析:选A。据材料“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基本方向正确”可知,二者均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故A项正确;龚育之的观点不够全面,没有看到总路线的不足之处,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薛暮桥的观点,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不符,故D项错误。2读下表,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一五”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57年计划产量增长%棉纱361.8万件500万件138棉布11 163.4万匹16 372.1 万匹147食用植物油72.4万吨155.2万吨214面粉299万吨467万吨156盐346万吨593.2万吨171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B重
21、点建设、兼顾民生的指导思想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以得出与民生相关的轻工业在“一五”期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结合所学“一五”计划中除了轻工业发展,重工业更是取得显著提升,故B项正确。3.宣传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艺术形式。右图为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宣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A农业合作化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A。由题目中图片的文字信息“互助模范”以及时间1955年,可知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故A项正确;“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时间不
22、符,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金冲及说:“到1952年,无论在工业和商业中,社会主义成分不仅已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的途径是()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解析:选B。材料强调社会主义成分优势地位的加强,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从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正确。5(2020台州中学模拟)1959年某部门根据新中国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
23、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A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中国已经具备了“超英赶美”的实力答案:A6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会议()A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解析:选D。材料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表明是1956年。1956年,中共
24、八大召开,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选D项。7下图为中国某一时期画家创作的一幅宣传漫画。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到了中国政治形势的影响C表明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地位D注重于表达一个故事内涵解析:选B。图片信息表明工业化建设中存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发展速度的倾向,“高指标”“浮夸风”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当时政治领域的“左”倾错误有关,故选B项。8在某一时期,湖南某地出现了群众成群结队争着卖鸡,挤不上卖就急得直哭,说是带回去就要归公了;甚至有农民烤了一个月需要的粮食饼子,怕办起食堂后
25、粮食就要归公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群众的恐慌B“大跃进”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C右倾错误遭到人们的自觉抵制D体制调整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解析:选D。依据所学知识,人民公社化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公有化程度提高,人民对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认识不足,所以才会导致出现避免“充公”的现象,故D项正确。9下图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过程是()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B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C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D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化大革命”发动解析:选C。国民经济恢复是1949年到1952年,“一五”计划是1953年到1957年,与本题时间不符,故A、B两项错误;
26、“大跃进”是1958年,国民经济调整是1960年到1965年,故C项正确;“文化大革命”发动是196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0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状况的结论是()年份基本建设总额国家预算内投资国家预算外投资生产性建设非生产性建设1960384.1亿元297.1亿元87亿元331.9亿元52.2亿元1961123.3亿元89.8亿元33.6亿元105.1亿元18.3亿元196267.6亿元56.6亿元11亿元58.5亿元9.1亿元A追求高速度导致经济比例失调B三年经济困难造成经济巨大破坏C压缩投资以实现国民经济调整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解析:选
27、C。材料不能体现经济比例失调,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经济被严重破坏,故B项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基建总额不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经济出现困难,压缩投资意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C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11下表为新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这一表格可以说明()年份产量收购收购量占产量(%)195820 0005 876.029.4195917 0006 740.539.7196014 3505 105.035A国家收购比重与农业增长相协调B中国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牺牲C社会主义建设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自然灾害是农业持续下
28、降的主要原因解析:选B。观察图表中数字变化,可知从1958年至196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不断下降,但国家收购粮食所占比重始终很大,这说明国家牺牲了农民利益,发展工业,故选B。12(2020台州期末)下表反映的是19531970年间各时期投资结构变化情况(%),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时期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其他19531957年7.16.436.250.319581962年11.36.454.028.319631965年17.63.945.932.619661970年10.74.451.133.8A19531957年的投资结构受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环境影响B19581962年重工业投资增长受“左”
29、倾思想影响C“八字方针”调整了19631965年农轻重的投资比例D“文化大革命”并没有影响到轻工业领域的投资比例与发展解析:选D。19531957年重工业比重大,轻工业、农业比重少,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环境恶劣,需要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581962年重工业比重继续增长,轻工业徘徊不前,反映了1958年国家开展“大跃进”,大力发展重工业,是“左”倾错误的结果,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631965年重工业比重下滑,农业和其他部门增加,反映了“八字方针”对农轻重的投资比例的调整,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661970年轻工业投资比重有一定增加,并不能说明“文化大革
30、命”对轻工业没有影响,相反,“文化大革命”严重冲击了工业领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内地流传的歌谣: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度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材料二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条材料三1978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全民炼钢”“全民经商”分别与当时推行的什么政策或运动有关?为什么二者都出现了“全民”参与的情况?(2)材料二提供的数据可信吗?请阐述理由。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呈现增长态势的原因。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歌谣“50年代全民炼钢”可知是“大跃
31、进”运动,依据“80年代全民经商”可知与改革开放有关;第二小问原因,前者从当时国家经济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热情角度回答,后者从国家政策、思想解放等角度思考。(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可以判断不可信,理由结合图片中“1958年”,从“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三数轴中“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并结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以及农业科技的进步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1)政策:“全民炼钢”与“大跃进”运动有关。“全民经商”与改革开放政策有关。“全民炼钢”原因: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改变落后面貌
32、的强烈愿望。“全民经商”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人们思想的解放;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2)不可信。理由:“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数据不符合事实。增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农业科技的进步。(答出两点即可)14(2020嘉兴模拟)工商业的发展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障碍我工业发展为绝对的关系,明知者当自为之。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南京临时政府公
33、报,1912年2月10日材料二“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除材料所述的因素外,民国初期(1912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有哪些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34、中的作用?解析:(1)材料一的大致意思就是说,以前想好好发展实业而没有条件,现在民国政府已经成立了,所以要抓住这个时间好好发展。根据材料一中的意思概括核心观点即可。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还应该考虑到一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所引起的国人的反应及欧洲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放松。(2)由材料二中的“(1)”可以看出,我们的建设是在苏联的帮助下进行的;由“(2)”可以看出,我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在进行生产关系的改造;由材料总体得出,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生产关系的改造,都是政府主导下集中国家力量发展的结果。评价“一五”计划,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成绩,就是使工业化进展迅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要看到不足,就是存在过急、过快的现象,对以后的建设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答案:(1)核心观点:共和政府成立,产业革命正逢其时。原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特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展建设;政府领导经济建设;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答出三点即可)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缺点,也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