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 所有。 2.奴隶社会: 制井田制。(1)含义:井田制形成于商代;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夏、商、周时期,国君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君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井田”(又称公田)里集体劳作。井田制的实质就是王田制,即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君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少数人
2、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2)瓦解标志:鲁国实行“初税亩”。3.封建社会: 制(1)形成:A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2)分类:按土地占有形态分类,一般认为封建社会有三种土地所有制:A国有土地:如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作为征收赋税、增加国家收入或壮大军队、维护统治的依据。B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其特点是个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由此,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不可避免也无法根除的现象。C
3、小农土地私有制:广大农民占有很少土地。其中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3)措施: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A北魏至隋唐的 :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B明朝实行 ,即丈量田亩 ,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二、“重农抑商”1.原因: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2.目的:维护封建国家政权的 (即自然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3.演变:(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政策。(2)西汉汉武帝 “重农抑商”政策。(3
4、)明清继续采取“重农抑商”政策。4.评价:积极作用:重农,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也发挥过巨大作用,比如商鞅变法时期秦发展最为强大,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都与此项政策有关。消极作用: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从政府行为与经济自身规律来看,抑商政策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作用各有侧重。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为主。三、“海禁”和“闭关锁国”1.明代的“海禁”:(1)原因: 。(2
5、)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3)实质: 。2.清初厉行“海禁”:(1)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 。(2)内容:A禁止官民私自出海;B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3.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A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B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C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2)内容: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并不是 海外贸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时只开 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3)后果:A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6、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C“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国家的安全。重点突破1.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1)基本类型: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2)变动趋势: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地;农民无
7、以为生;封建统治力量严重削弱;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朝往往迅速溃灭。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但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这样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就难以避免。2.正确认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来讲,它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1)基本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及目
8、的: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5) 评价“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巩固新兴地主政权,促
9、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如: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具体见上面。3“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和评价(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2)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明中期倭寇侵扰我
10、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满清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3)评价: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4)
11、启示: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 典例解析例1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厢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
12、的,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符合题意。答案:C。 w.w.w.k.s.5.u.c.o.m例24. 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成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C.不要求民众纳税 C.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解析:既然朝廷将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说明朝廷要求民众纳税,也就是说如果不纳税,就有可能被官府当作“盗贼”对待。答案:A。 例3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
13、度的朝代有西周北魏唐朝明朝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均田制是我国古代北魏至唐中叶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答案:B。例4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解析:限定各地方设置交易市场的资格条件,说明唐朝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答案:C。例5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
14、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解析:解题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明朝政府坚持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可排除BCD三个干扰项,张居正之所以有农商并重的言论,主要是由于明朝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时代趋势决定的。答案:A。例6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农民土地私有制 B.井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土地国有制解析:战国时期确立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占统治地位。答案:C。例7对明清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A.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D.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解析:明清民
15、主启蒙思想的产生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而“重农抑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故也不利于民主思想产生。答案:A。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2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兼并严重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井田制趋于瓦解3.下图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一枚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以纪念在中国存在了2600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国的农
16、业税大致开始于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4春秋末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开垦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A.100亩 B.200亩 C.300亩 D.500亩5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遭到破坏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贵族特权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井田制基础 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6.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7.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
17、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国家授权许可 D.豪强地主贪婪成性8吕氏春秋上农载:“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 B.施行仁政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9.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始于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10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材料表明,贾思勰
18、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A.反对 B.赞同 C.听其自然 D.主张适当改变11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12.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C.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D.政府始终严格执行海禁政策13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禁海政策理由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
19、人民反抗斗争14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二、材料解析题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白居易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机梭声札扎,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材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
20、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1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
21、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2) 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为什么? (4) 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7.阅读下列材
22、料: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匹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2) 材料二反映出来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出来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3) 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
23、策【参考答案】知识梳理一、氏族公社,土地国有,封建土地私有,“均田制”, “鱼鳞图册”;二、经济基础,首倡,大规模推行;三、倭患,闭关锁国,抗清斗争,禁绝,广州。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A 2.D 3.B 4.D 5.C 6.B 7.B 8.C 9.B 10.B 11.C 12.D 13.C 14.C 二、材料解析题15.(1)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小农经济。(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 小农经济常因水旱灾害或急征暴敛
24、而破产,具有一定的脆弱性。16.(1)井田制(2)变化:井田制正式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兼并严重,因此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苦难,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社会动荡不安。(3)材料三反映的社会问题是:土地兼并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 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结果这些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原因: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买卖频繁,所以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4)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教学资源网w.w.w.k.s.5.u.c.o.m-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